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印刷方式

传统印刷方式合集13篇

时间:2023-10-07 17:36:55

传统印刷方式

传统印刷方式篇1

就满足印刷品的可变、个性化需求而言,数字印刷具有传统印刷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对于印数较大、幅面较大的产品,传统印刷的成本则比数字印刷低很多。可见,数字印刷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印刷,其只是传统印刷的补充。其实,社会对印刷的需求本来就有多样性,既有量小、个性化的产品,需要采用数字印刷方式来实现,也有量大的产品,需要传统印刷方式来满足。丰富多彩的社会肯定能容下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两种不同的印刷方式,让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不同需求者提供最佳服务。

由于书刊印刷品的重印率远小于包装印刷品,而且数字印刷承印物范围有限,尚难以满足大幅面的包装印刷品,所以眼下数字印刷对传统书刊印刷造成的影响较大。尽管设备供应商已着手开发针对包装印刷品的数字印刷设备,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尚难对传统包装印刷造成威胁,真正发展到与传统包装印刷相匹敌的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数字印刷在包装印刷领域多用来打样,其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应从降低单位印刷成本入手。

谁在从事数字印刷业务?

目前,从事数字印刷业务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清晰了解数字技术的发展前景,直接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数字印刷企业。这部分企业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多以承印建筑图纸等起家,主要面向B2B市场,在上海,这类企业较多集中在以建筑设计闻名的同济大学周围;另一部分则是传统的打印复印店,其主要是伴随着数字印刷设备的升级换代,由最初的打印复印业务转为数字印刷业务,主要以B2C市场为主。由于数字印刷的整体业务量仍较小,这类企业的规模尚不能与传统大中型印刷企业相比,但其正依托市场网点的逐步增加,提高自身实力。目前,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数字印刷企业在国内还是凤毛麟角。

另一类是传统印刷企业,其多为看准了数字印刷的市场前景而涉足其中,目的是早介入,培养人才队伍和潜在客户,迅速占领数字印刷市场,这部分企业的利润仍主要依靠传统印刷业务。其中,有些传统印刷企业通过单独注册一家数字印刷企业的方式,从传统印刷领域进入数字印刷领域,单独注册一方面是出于成本核算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鞭策数字印刷业务板块能够尽早实现自我生存。

数字印刷难在设备挖潜和维护而非操作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印刷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操作变得更加简单。但操作人员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设备,则很难满足客户的一些特殊需求,因此,其应在掌握数字印刷设备基本操作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设备的多种特殊功能与用途,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数字印刷设备,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数字印刷成本高居不下,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同数字印刷设备的零配件及耗材都不兼容,这使得设备供应商不光能挣设备销售的第一波利润,而且在售出设备后,还可从“抄表费”中获利。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设备供应商会选择低价销售设备,高价提供售后服务的原因。此外,维修与耗材的年保服务还在客观上降低了操作人员对数字印刷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因为其可以依赖设备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不允许其拆设备,这就使得操作人员缺乏进取精神,即使工作多年,在数字印刷设备保养问题上仍是“文盲”。

事实证明,涉足数字印刷的印刷企业如果能把操作人员培养成不光懂操作,而且懂得操作原理、懂得如何维护保养设备的行家,对印刷企业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至少在与设备供应商的交流中,能够取得话语权,而不是任凭其摆布。

发展数字印刷的关键在于勇敢探索

从上世纪数字印刷设备真正进入生产领域,迄今为止,其在印刷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仍不大,在我国可能还不到1%。要想推进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实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到2020年,数字印刷将占到印刷总量的20%”的目标,设备供应商和印刷企业都要勇敢探索,加快数字印刷的发展步伐。

首先,需要设备供应商的努力。同传统印刷设备相比,虽然数字印刷设备面世时间较短,但其技术水平却有了飞速提高,从高成本的墨粉到成本相对低廉的墨水,从A3、A4的小幅面到B2幅面,从只能在专用薄纸上印刷到能够在高定量纸张甚至塑料薄膜上印刷,以及drupa2012上概念型的纳米数字印刷机的推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设备供应商的努力。未来,设备供应商仍需努力,研发出幅面更大、成本更低、印刷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的数字印刷设备。

其次,印刷企业应努力开拓数字印刷市场,提升数字印刷产品质量,使更多的数字印刷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传统印刷企业两条腿走路,竞争力更强

实践证明,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并行的传统印刷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因此,应该鼓励更多的传统印刷企业进军数字印刷领域。

这类印刷企业的竞争力首先体现在业务量的扩大方面。多元化的市场对产品也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兼具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生产能力的传统印刷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无疑会增加业务量。以上海盛隆印务有限公司为例,其是一家兼具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生产能力的企业,其根据承接的产品印量多少来确定采用何种印刷工艺,印量大、时间充沛的产品采用传统印刷,印量小、时间较紧的产品采用数字印刷。在美国通用电气上海公司向市场征招驻厂印刷企业时,上海盛隆印务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兼具两种印刷能力、能够满足美国通用电气上海公司的不同印刷需求,而从百余家应征企业中脱颖而出的。

其次,这类印刷企业的优势体现在生产成本的降低方面。无论是书刊印刷企业还是包装印刷企业,兼具两种印刷能力,都有助于其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印刷工艺来满足产品需求,降低生产成本,这需要找出一个平衡点,例如平衡点为150本,低于150本时,数字印刷成本较低,应采用数字印刷,高于150本时,传统印刷成本较低,应采用传统印刷。

传统印刷方式篇2

北京新华:小改动,新探索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新华”)于2012年8月引进了一台施乐数字印刷设备,作为传统印刷的配套设备,主要完成已有客户的一些短版业务,如样书的印制工作等。数字印刷设备的引进,不仅拓宽了业务种类,也对北京新华的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印刷业务的特点是印量小、种类多、个性化,而且其客户往往对数字印刷的材料、工艺等也不甚了解。“所以,我们专门制订了针对数字印刷业务的订单管理办法。”北京新华数字印前部部长李良介绍道。在客户下单后,订单不会直接进入ERP系统,而会先由数字印前部门进行核查,检查客户所要求的材料是否与数字印刷设备相匹配等。对于不符合印制条件的订单,数字印前部会和客户进行沟通,客户核查相关内容后,再重新下单,以保证印出的印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设备安置规划方面,北京新华目前将这台数字印刷设备放置在印前部门的一间室内温度常年为22℃、湿度为40%~50%的半封闭房间内。这样做一方面由于数字印刷业务的电子信息化操作在整个印刷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将其放置在印前部门会使操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数字印刷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恒温恒湿的半封闭房间可保证数字印刷设备一直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印品质量。“这种规划方法无须另辟场地,也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还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

李良欣喜地说道。

在人才选拔、培养方面,一方面由于目前北京新华仅有一台数字印刷设备,所需操作人员不多;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印刷设备的主要操作与印前图文处理工作类似,都要求有较高的IT技能,所以在引进设备后,北京新华从印前部门选拔出了3~4位具备较强印前文件处理以及色彩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后加工技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员,由数字印刷设备工程师对其进行多天的数字印刷设备操作的培训,并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再针对实际印刷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

北京新华的例子让我们认识到,传统印刷企业在将数字印刷作为配套时,可充分利用企业原有资源,即所积累的经验与人才,所具备的厂房空间等,以减少投入。同时,传统印刷企业应对原有生产管理流程进行适当修改,以更加符合数字印刷的特点。

国彩数字印刷:多业务,多模式

深圳市国际彩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国彩”)是一家拥有26年历史的传统印刷企业,随着客户需求的转变,短单、个性化等业务的不断增多,深圳国彩逐渐意识到传统印刷已无法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于是开始尝试进军数字印刷领域,并于2009年前成立了深圳市国彩数字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彩数字印刷”),引进了2台彩色数字印刷设备,专门开展数字印刷业务,主要包括配合传统印刷打样、商业小批量印刷、个性化影像印刷以及制卡类可变数据印刷等。因此,对于生产管理与人才培养,他们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根据业务特点,合理放置设备

为了能高效、高质地开展数字印刷服务,国彩数字印刷将一台数字印刷设备放置在位于郊区的传统印刷车间中,主要用于配合传统印刷的打样、承接客户的小批量印刷业务;另一台放置在位于市区的数字印刷门店中,主要承接个性化影像及企业标书印刷业务等,以方便客户收取印品,并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

2.根据业务需求,采取不同管理方式

根据数字印刷业务的特点,国彩数字印刷在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前期,就引入了适合自身企业需求的数字印刷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控和反馈订单的处理过程和设备的生产状态,以合理分配订单和操作人员。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可对操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客户资料以及售后服务进行在线管理。

同时,由于数字印刷业务类型多样,需求各异,国彩数字印刷针对不同业务实施了不同的订单管理方式。对于打样、客户的小批量印刷业务,接到订单后,其会通过数字印刷管理系统安排到数字印刷设备上完成印刷;对于个性化影像印刷而言,客户可直接下载服务端,自己完成设计制作,再上传到网站并在线下单;对于企业标书印刷业务,其会进行全程跟踪,以防止企业机密的泄露。

3.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彩数字印刷同样下足了功夫,“由于我公司有快印门店,所需数字印刷人才较多,所以,我们除了从企业内部选拔培训人才外,还会面向社会招聘。”国彩数字印刷总经理姚勇说道。选拔或招聘到人才后,深圳国彩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礼仪培训,主要针对业务人员、前台客服人员等,目的是让新员工尽快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掌握沟通技巧;二是软件技术培训,主要针对市场、印前和印刷人员,内容包括印前图文处理软件的操作,文件的处理方法等;三是印刷基础知识培训,主要针对公司所有人员,邀请精通印刷基础知识的传统印刷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的纸张分类、印刷工艺以及后道加工方面知识的讲解等。

传统印刷方式篇3

近代凸版印刷发展沿革

凸版印刷工艺曾是书刊、报刊、包装印刷的主要印刷方式。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先进的胶版印刷工艺逐步替代凸版印刷,凸版印刷仅在包装印刷和不干胶标签印刷领域继续应用,然而随着制版工艺的技术创新,这种印刷方式已大为改观。不干胶标签印刷主要采用两种印刷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凸版印刷方式,凸版印刷机的印刷输墨装置主要由墨斗、传墨辊、串墨辊、匀墨辊、着墨辊、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等组成。墨斗承担储存和供给油墨的作用,墨斗辊承担从墨斗中输出油墨,再经传墨辊将油墨传到匀墨辊和串墨辊。匀墨辊担负传递和碾匀油墨的作用。串墨辊在旋转运动的同时,还做轴向串动,将均匀的油墨传递到着墨辊上,再将油墨传给印版滚筒,此时承印物从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经过完成印刷。另一种凸版印刷发展成为现代的柔性版印刷方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印刷机组均装有墨斗、墨斗辊、网纹辊、刮刀、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墨斗一般由不锈钢材料制作成密封式结构,可以保证油墨的稳定性。墨斗辊外层包裹橡胶的钢辊,主要作用是经过转动将油墨传递给网纹辊。网纹辊经过激光雕刻机根据印品需要,将表面雕刻成截面形状各异的无数大小、深浅相同的网孔穴,网纹辊接到墨斗辊的油墨后,经刮刀刮去多余的油墨,形成定量的油墨存储量,再传给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一起完成印刷。网纹辊可以保证传墨过程中形成更薄、更均匀的墨膜,减少了网点扩大和油墨消耗量,加快了干燥速度。网纹辊的选择在印刷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网纹辊的线数越高,传墨量就越少,形成的墨层越薄。反之,网纹辊线数越低,传墨量越多,形成的墨层越厚。

凸版印刷的印版形式发展轨迹代表了时代特点,主要经过手工雕刻凸版和电子雕刻凸版;热铸铅活字手工检字凸版和机械活字检字凸版;复制凸版包括纸型铅凸版、电铸凸版、橡皮凸版和塑料凸版;照相凸版包括照相锌凸版、照相铜凸版、感光树脂版,以后发展成计算机直接制版的感光树脂版,最终发展成为网纹辊定量传墨方式的突破,达到当代最先进的柔性版印刷方式。照相制版阶段应该是传统凸版印刷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照相腐蚀制版与胶印照相制版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相关。照相凸版又称为金属凸版,是利用照相原理把原稿图文信息反映到涂有感光胶膜的金属板上,再通过化学处理制成的凸版。所用版材主要有锌板和铜板。对于一般质量要求的印品,大多采用1~2mm厚的锌板。照相锌、铜版可以制成各种较复杂的图案、文字的印版,能够满足对图文结构和规格变化的需要,还可以满足技术要求较高的包装装潢产品的特殊要求,在包装装潢印刷中曾占有一定比重,而后逐步被感光树脂版所取代。另外,照相凸版制版周期较短,设备投资较低,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包装装潢印刷更为有利。

照相凸版主要有线条凸版、网线凸版和彩色凸版3种形式,线条凸版是使用各种粗细形状不同的线条和一定面积的实地表现图文的凸印铜锌版,在有价证券、货币、邮票印刷领域至今还在应用;网线凸版也称网目调凸版,一般采用锌板或铜板版材,晒版时需加网,通过网点大小变化再现原稿的浓淡层次。铜板用来制作对印品质量要求较高的精细网目凸版,在制版过程中,为了提高印版质量,提高印刷时对原稿层次的表现,还需经过二次腐蚀,从而得到所要求的腐蚀深度;彩色凸版也称为四色凸版,通过分色工艺把彩色原稿分解成青、品红、黄、黑4张分色加网胶片,再通过晒版工艺制成4块印版,印刷时四色套印能还原原稿色彩。为了防止龟纹的产生,各种颜色版加网时应采用不同的网线角度。

近代凸版印刷技术向3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被胶版印刷技术替代,胶印设备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印刷方式,已经垄断了新闻出版印刷、书刊印刷的全部或包装印刷绝大部分市场。近年来产生的PS版机组不干胶标签印刷机,进一步分割了凸版印刷机市场。另一个方向是产生了柔性版印刷机,利用水性油墨和网纹辊技术,成为科技发展方向性的新技术,即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柔性版上光机和柔性版印刷专用机组等形式,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由于这种印刷方式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更多地应用在食品包装印刷。近年来,这种印刷方式已经开始进入书刊印刷领域,国外新闻印刷业也开始应用柔性版印刷方式。第三个发展方向是仍然以凸版印刷设备的传统名称发展起来的柔性版印刷设备。这种设备将感光树脂版统称为现代凸版,机器将印版上的油墨先转印到橡皮布滚筒,再转移到承印物上,因此,也称为间接凸印。由于印版无须润湿,它既有凸印墨色较厚实的优点,又避免了胶印润湿带来的弱点。但制版成本较高,橡皮布因长期受浮雕型版面的压印容易出现凹陷痕迹,使用寿命较短,因此应用不太广泛,并逐步被柔性版印刷技术所取代,从而产生了一批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印刷设备。

近代柔性版印刷出现的初期,有一种采用模压橡胶凸版进行印刷的工艺,由于最初用苯胺染料配制的印刷油墨,故曾称为苯胺印刷,至今在进出口产品税目中仍然沿用这个名称。最早的苯胺印刷机于1890年由英国人首创,最初用于纸袋印刷,后来被推广到食品、药物等包装印刷。因为苯胺染料存在毒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禁止,所用油墨配方早已淘汰,人们也不断提出更换名称的要求。1952年在第十四届世界包装年会上,通过议决将具有可挠曲含义的印版更名为柔性版。柔性版版材由感光性聚合物,主要由合成橡胶组成,制版时需要有机溶剂显影,同时还产生醇溶性、碱溶性及水溶性的柔性印版油墨,由于水溶性油墨的环保性能突出,成为现代前途广阔的印刷方式。由于版材、水性油墨、网纹辊及印刷设备的创新改进,柔性版印刷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传统的凸印工艺被逐渐替代。

柔性版材由液状或片状的感光性树脂层、黏着剂及版基所组成。制版时,使用阴图片曝光,见光部分硬化,未见光部分在显影时可溶于显影液,在印版上形成凸起的图文部分和凹下的空白部分,经热风干燥后即制成感光性树脂版。用感光树脂版进行的网线版印刷,其网线数可达60线/厘米左右。经过版材的不断改良以及制版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并形成柔性版计算机直接制版工艺,大大提高了制版效率。

柔性版印刷和凸版印刷在印刷原理上都属于凸版印刷方式,但是柔性版印刷是传统凸版印刷的更新换代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推广印刷设备应用柔性版印刷技术的今天,已经出现多种柔性版印刷设备种类。最近,我国柔性版印刷领域也从包装印刷拓展到书刊印刷,出现大幅面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这种设备还可以联线折页、裁切、复卷等功能,已经应用于绿色书刊印刷领域。但在印刷包装市场中还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凸版印刷设备在应用,凸版印刷还在进出口设备中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瓦楞纸箱、标签、不干胶印刷领域应用的凸版印刷机现状还有一些模糊概念,值得进一步澄清。

现在凸版印刷已经不是传统概念的凸版印刷,因为版材、油墨、设备的技术水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柔性版印刷设备已成为现代凸版印刷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为重点印刷包装设备――瓦楞纸彩盒加工设备,已经快速走过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路径,瓦楞纸板印刷设备已经进入高端。大家知道,根据瓦楞纸板用途,瓦楞纸板根据瓦楞高度、瓦楞线数、瓦楞层数或采用蜂窝瓦楞纸来提高纸板强度,瓦楞型可分类A、B、C、D、E、F、N,还有细瓦楞。但在瓦楞纸板成箱之前,印刷容易变形,最早印刷采用镂空版,用喷涂或刷涂的方法印刷,效率低、质量差,主要在工业产品、农产品等简易包装上使用。后来发展成丝网版手工印刷,质量有所提高,但效率仍很低下,并且没有实现机械化作业。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了瓦楞纸印刷开槽机,自动化水平和印刷效率大幅提高,但印版仍然采用金属凸版或橡皮凸版,制版采用传统的腐蚀或雕刻制版技术,制版工艺依然落后。在柔性版印刷问世以后,瓦楞纸印刷开槽机开始采用照相制版的感光树脂版,输墨辊也开始使用网纹辊,从而使瓦楞纸印刷开槽机升级为瓦楞纸印刷开槽模切机,形成多色印刷、联线开槽、联线模切的高科技设备,并且形成一种在名称上没有体现柔性版印刷命名的环保印刷设备。此时,瓦楞纸印刷开槽机大部分还是低端印刷机,直接印刷对象仍是粗糙的瓦楞纸板。近代瓦楞纸箱已经广泛用于家用电器、食品、乳品、饮料外包装箱等高档产品的包装,随着多色印刷设备的涌现,现代瓦楞纸印刷设备开始进入高端。此时,瓦楞纸印刷不再被瓦楞纸印刷开槽模切机一种设备独享,裱纸复合技术和预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档瓦楞纸板印刷市场被凸版、胶版、柔性版和凹版印刷所分割,高端瓦楞纸纸箱的多色印刷成为印刷包装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国不干胶标签印刷大量使用的设备仍然是凸版印刷机,有统计表明,设备总量占到市场的70%以上,未来的技术升级仍是艰巨的任务。不干胶标签的种类很多,如易碎标、单色不干胶、四色不干胶、普通不干胶、透明不干胶、金箔不干胶、银箔不干胶、哑银不干胶、异型不干胶、滴塑标、水晶滴塑标签等,医疗标签、电子标签,食品标签,玩具标签,模内标签等也在不断发展。因此不干胶标签印刷市场前景广阔。

圆压圆凸版间歇式不干胶标签印刷机,代表了市场上的高端凸版印刷设备。该设备为间歇式凸版印刷机,非常适合现代小批量、多品种、要求精美的标签印刷业务,间歇式印刷正在成为标签印刷的主流。这种设备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包括传动实现独立驱动,即每个色组都有单独的高性能伺服电机系统,实现各印刷机组的速度跟踪和套印精度的调整,为高精度运转和印刷提供了保证。张力控制系统也实现纸卷收放卷的自动张力控制和纸张的纠偏自动调整。触摸屏控制台上能进行大部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定位系统只需按下定位键,每个色组自动移至预定位置。间歇式往复运动可以实现纸张的可变印刷,克服了滚筒直径尺寸带来的周向尺寸无法调整问题,减少调整时间和纸张浪费。该机还有多项功能提供用户选择,如辊式模切装置、UV柔性版机组、色组墨键系统、覆膜装置、背面印刷色组等。

2000年,山西太行率先制造出了国内第一台柔性版印刷机,该设备采用了国际最新技术,包括网纹辊、自动纠偏、自动张力控制、UV干燥、自动检测,采用水性油墨,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环境,更符合环保的要求。YT150高速不干胶商标印刷机的生产,为刚进入标签印刷的民营企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2002年,YT300往返式不干胶印刷机的试制成功,为我国自行生产高档商标印刷机开辟了一条新路。该机采用三轴伺服系统,UV烘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尤其采用纸张往返运动,适应印刷不同版面的商标印刷,节约了成本。2005年底,又推出了YTWX5250卫星式商标印刷机,该机速度高、套印准、印品精美,适应规模化生产的厂商。这两款机型可与进口机媲美,但价格仅为进口机的一半,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最具绿色环保属性的印刷方式,柔性版印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柔性版印刷机领域,窄幅柔性版印刷机在标签印刷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并成为国产自给率很高的高端设备。由于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的需求,国内相当一部分标签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并购置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以替代传统的凸版印刷方式。

标签印刷市场的分割

我国目前标签印刷方式主要以凸版印刷为主,胶印也占有一定比例,柔性版印刷和其他印刷方式也占一定的比例。由于薄膜标签材料自身印刷适应性问题,凸版印刷或凹印仍是传统的印刷方式,仍占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已拥有柔性版印刷机的标签印刷企业一般也可印刷不干胶标签和薄膜标签。原来以凸印、胶印、网印为主印刷标签的企业,柔性版印刷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其市场的分割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1.传统凸版印刷

采用凸版印刷不干胶标签,印版已转向感光树脂凸版,印刷标签具有墨色饱满的优点,但现在凸版印刷设备档次差别较大,有的仍在使用圆压平凸印机,有的使用普通轮转凸印机,也有的采用了专业的斜背式、卫星式或机组式不干胶标签印刷机。以凸版印刷为主的专业不干胶印刷机,具备印刷薄膜标签的能力,如增加伺服电机独立控制和张力控制系统、增设薄膜表面处理单元,机器还可增加精确的自动套准,UV光源或LED烘干装置,即可完成设备升级。对于使用传统凸版印刷机印刷不干胶标签的企业,如果印薄膜标签,可以把感光树脂版换为高弹性柔性版,既能适合柔性版的水性墨或UV油墨,就可通过改变油墨的性质来适应承印物的改变。

2.传统胶版印刷

胶印是我国标签印刷企业印刷纸质标签的主要方式。胶印的特点是图文精细,层次丰富,适于大批量印刷,而且印刷设备可一机多用,既适应标签印刷的市场需求,又可以适应其他印刷品的需要。随着切纸生产线的推广应用,纸质标签的加工效率再度提高,成为大批量的标签印刷优选的加工方式。但单张纸胶印不适于印刷表面没有吸收性的薄膜,因为薄膜标签多为卷到卷印刷,需要挥发性干燥油墨,但胶印可印制较厚的塑料材料,如模内标签、标签吊牌等,但机器必须加装UV或LED固化装置。

近代,PS版窄幅不干胶标签印刷机已经批量生产,使传统胶印设备在标签市场有了更广阔的用途。

3.柔性版印刷

目前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不亚于胶印,甚至有其独特的绿色印刷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这种印刷工艺的机器结构简单,印刷成本低,印刷质量可与胶印、凹印相媲美,且具有比胶印产品墨层厚实,采用水性油墨和UV油墨等优势。由于柔性版的弹性较大,阶调再现性与凹版和普通凸版不同,柔性版印刷的高光到中间调的网点增大较大,印刷反差小,高光层次容易出现断层,在印刷精细图文标签时,为了弥补层次缺陷,高光部分可采用调频网点,暗调或中间调用调幅加网以提高质量。没有柔性版印刷机的标签印刷厂可引进专用于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层叠式窄幅柔性版印刷机,此印刷机适于薄膜标签印刷。由于柔性版印刷机采用圆压圆印刷、开槽、模切,模切辊的价格高,制作周期长,因此适用于长版标签,对于短版不干胶标签需求量大的不适应。但它是一种可供技术转型或设备升级的标签印刷设备,其联线冷烫印、分切、缝合、封口等工序,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4.数字标签印刷机

传统印刷方式篇4

实际上,这是传统的企业直邮业务的最新发展,新的数码印刷技术让企业直邮这种个性印刷的需求得到了巨大的满足。11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印刷行业的盛会――“2008中国国际全印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印刷设备供应商,其中包括一些传统的IT企业,如富士施乐、惠普、爱普生等数码印刷设备提供商,都展示了最新的数码印刷技术和产品,以及利用数码印刷技术的新的商业模式。

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裁陈贻进告诉记者,直邮业务是数码印刷技术最重要的市场,因为它能提供个性化印刷技术,让企业极大地提高印刷效率。“比如,在香港,以前用传统胶印的方式做直邮,通常一次必须印刷并发出去至少上万个直邮信件。而现在用数码印刷,可以先对数据库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发送,每一次可以只有几百封,极大地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同时数码印刷也很灵活,效率非常高: 早上做出的决定,下午就能将所有的东西印刷出来。如果使用胶印的话,最起码也需要2~3天的制作时间,效率非常低。”同时,数码印刷在色彩方面,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胶版印刷,并且能将电脑中显示出的色彩在纸上完整、原样地呈现出来,极为方便。

那么,数码印刷是否会取代胶版印刷技术呢?陈贻进认为,目前,数码印刷还不能替代传统胶印,它们之间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报纸、杂志等海量印刷目前还依然采用胶印,但一些新的个性化应用可能更需要数码印刷技术,比如企业的按需印刷,中小企业提供的印刷服务,其中包括印刷街面店、快速印刷或者个人影像服务等,这些新的业务需求是传统胶印很难实现的。

传统印刷方式篇5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最大的区别在于承载物不同,传统印刷方式的信息显示在软片上,数字印刷的信息直接显示在纸张上。它的先进性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数字印刷的真实面目

我们一直在谈论数字印刷能够带来种种好处,但是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为什么我们要积极引进?虽然常常听到数字印刷这四个字,终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综上所述,可以细分以下几方面描述:

1. 数字印刷程序简单

数字印刷实现了直接从计算机到承载纸张的过程,省去了中间的软片载体;承载物体和中介模式不必参与,但是印刷物品形成过程仍是数字式;印刷物品的信息完全可变,意思是说在一起的两件印刷品没有一处相似。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传统印刷机不具备的。

2. 数字印刷油墨不同

每款印刷机对自身都有独特的要求,数字印刷在纸张方面要求较高。印刷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并不是颜料油墨堆积在一起形成画像,这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对油墨也有要求。数字印刷的油墨有干湿之分,当然我只是简单说明,这个干湿之分没有很绝对。

干粉油墨,顾名思义,这种油墨是干粉状,由可溶性树脂和颜料粒子以及颗粒荷电剂组成。曝光部分将负电荷墨粉据为己有,在经过一系列转变加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液态油墨在喷墨印刷中常见,每种喷墨机的墨头不一样,使用的油墨也会不一样,墨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热压式,一种是压电式。

固态油墨在没有外来条件干扰时,呈现的都是固态。但是加热之后,黏度就会减小,慢慢趋于液态化,达到所需程度就能喷射成像。

电子油墨比较特殊,它用微胶囊包裹,直径很小。微胶囊可以进行充电,正负电时现象不一样。简而言之,电子油墨是由电控制的,电场怎样更换,显示的颜色就怎样更换。

3. 数字印刷好处多

数字印刷可以说什么样的都能印,如果有急需上交的印件,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不耽误提交日期,工程短。小印件、少量报纸进行印刷不会增加成本,效率也比较高。彩色印刷简便,提供多种多样的要求。数字印刷将多种机械合力完成的工作并在一起,连贯完成。还有一项很大的优点就是容易修改,发现印刷产品有问题,可以及时更改,原先程序不能影响它。

二、国内的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是高科技产品,它的优点自不必说。但是作为一件新鲜事物,它饱受争议。曾经站在风口浪尖,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没多久却走向下坡路线。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数字印刷登上舞台有着重重阻力。

1. 市场得不到认证

数字印刷还不被大众所了解,人们总是用传统的眼光批判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尝试的比较少。过分强调在意数字印刷是新产品,市场得不到认证,促使人们忽略了它便捷、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有的客户过分期待印刷质量,看到产品后又感觉和传统印刷没有太大区别,最后仍然选择传统印刷,对数字印刷的其它优点视而不见。

2. 市场竞争大

传统印刷需要大量劳动力,中国人口众多,使得传统印刷比数字印刷价格低了不少,严重影响数字印刷的发展。

3. 人民思想落后

我国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不代表人民的思想也飞速发展。思想陈旧和经济基础薄弱,这两大问题导致人们不肯进一步了解数字印刷。他们的消费观念并不像发达国家人民那么开放,想要追求个性和节奏感的生活。我国人民仍想着物美价廉,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殊不知,一分价钱一分货更适应于现代社会。

三、发展是科技进步的趋势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不管你怎样排斥,科技都会以强硬的姿态进入你的生活。虽然国内市场发展尚在狭隘阶段,但是投资者如过江之鲫,前仆后继,他们寻找的是契机,是科技前进的进步。

1. 邀请国外先进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可以邀请知名企业进国宣传,提高数字印刷的知名度。同时寻求印刷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员,对数字印刷技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先进技术,解决印刷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数字印刷。

2. 积极宣传数字印刷的优点

在发展初期要扬长避短,选中客户要害,将数字印刷的长处宣扬出去。降低价格,缩小与传统胶印的价格距离,定期举行优惠活动,打响数字印刷的名号,使其深入人心。

3. 满足客户要求

数字印刷发展不是很顺利,国内市场阻力大。它并不适应所有顾客的印刷要求,这就需要对顾客进行针对性选择。挑选顾客时寻找传统印刷满足不了他们要求的,这种不满足恰恰能在数字印刷上找到,发挥数字印刷的优势,让顾客认识到数字印刷的个性化。

4. 提高数字印刷要求

数字印刷是高科技产品,在某些方面尚不完善。印刷速度仍需提升,最好达到一个小时能印千张;质量没有传统胶印的效果好,这个问题很重要,某些顾客眼光挑剔,精准度要求高;普通纸张不能被用于数字印刷,这个弊端大大降低了数字印刷的推广率;数字印刷幅面不能与传统印刷相提并论,它只适应于短版、幅面较小的打印,技术需要改进。

5. 结合传统进行发展

提倡数字印刷的发展,让数字印刷成为趋势,并不是要传统印刷退出历史舞台。可以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相结合,寻找传统印刷的优点,改进数字印刷的缺点,将两者结合,让数字印刷取代传统印刷在社会中的地位。

四、结语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数字印刷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尽管数字印刷在技术方面还有种种弊端,可它已经得到众多企业的肯定,正在向着质量方面发展。综合观看,数字印刷发展趋势已是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必将成为印刷界中的一颗新星。

参考文献:

传统印刷方式篇6

商业活动的增多,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个性化印刷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如产品促销单、饭店的菜单、通行证、贺卡、请柬、邮购广告单、奖状、企业形象设计手册等个性化印刷产品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导致按需印刷的增长,印品的印数越来越少,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应用,使得一张即可起印。人们不仅希望能随时随地按需要的数量来印刷,还希望交货期越短越好,价格更便宜。这些变化迫使传统印刷商寻求新的业务,个性化印刷的应用正好为传统印刷商提供了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个性化印刷相对于传统印刷而言,是利用数字印刷技术,在印刷设计过程中,所印刷的图像或文字可以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及格式不断变化,使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的每张印刷品都可以具有不同的图像或文字,每张印刷品都可以针对特定的对象来设计和印刷,从而可以满足顾客对于个性的强调。作为传统印刷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它与当前国际性的个性化风潮不谋而合,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国内首家“云印刷”服务供应商——长荣股份

云印刷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印刷加工、印刷管理、印刷云平台的总称,是印刷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目前,长荣股份已拥有一套强大的云印刷软件平台,未来将在市场推广。该平台将网络技术、云储存技术应用在印刷产业中,彻底改变了传统印刷行业先制版再印刷的方式。云印刷平台能将用户上传的电子文件自动编辑排版,同时提供了海量的应用模板,用户只需坐在家中轻点几下鼠标就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任何印刷产品的电子制作。不仅省事、省时,还能突破传统印刷方式的成本限制,为印刷量小的用户提供低廉、个性化的印刷服务。

2012年12月24日,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公告表示,将投资2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云印刷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

传统印刷方式篇7

经过几年的应用、磨合与不断测试,目前,我公司90%以上的彩色数码样均使用数字印刷设备输出,基本替代了数码打样设备,数码样的真实性与传统印刷达到最大程度的接近,同时,借助数字印刷机,我们还可进行版式打样、可变数据印刷及个性化印刷。

本文中,笔者将以HP Indigo 5500这一在传统印刷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数字印刷设备为例,探讨数字印刷的色彩管理之道。

HP Indigo 5500的结构及特点

1.HP Indigo 5500的结构

HP Indigo 5500是一款单张纸彩色数字印刷机,它将HP ElectroInk液体电子油墨技术与高速电子成像技术结合,可以进行高品质的彩色印刷。其内部设计结构不同于其他数字印刷设备,而是与传统彩色胶印机的印刷原理相似,主要包括橡皮布、压印滚筒、PIP成像版(相当于传统胶印机的印版)、液体电子油墨、供纸系统、收纸系统等;从外观设计来看,也与传统胶印机类似。

2.HP Indigo 5500的工艺特点

数字印刷设备是一个高速转换的硬拷贝系统,其主要通过将数字文件高速转换到承印物上从而形成印刷品。目前,数字印刷的成像方式可分为静电成像、喷墨成像、电凝聚成像、磁记录成像、离子沉积成像等几大类。HP Indigo 5500就属于静电成像,但其在设计方面有许多与胶印工艺相类似的特性,这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到与印刷传统工艺衔接。HP indigo 5500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点

传统印刷工艺依靠网点大小来实现色彩的深浅变化,从而完成对图像的复制。HP Indigo 5500与传统胶印机相似,其通过数字模拟,可在印刷品上真实再现与传统胶印类似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调幅网点。

(2)加网线数

传统印刷中的网线是由网点有序排列组成的,加网线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图像复制的清晰度,在传统印刷中根据纸张材质、印刷类型及对印品精细程度要求的不同,可使用不同的加网线数,通常使用的加网线数为150lpi、175lpi等。而HP Indigo同样也具备了与此相对应的工艺特性。

(3)油墨

传统印刷所用的油墨包含颜料、连结料及辅助剂,且为液态,能够在转移至承印物后干燥、呈色,并保持一定的光泽度。

而HP Indigo 5500使用的HP ElectroInk液体电子油墨由图像油和固体颜料微粒组成,从组成方式来说,与传统印刷油墨相似,同时具备快干,呈色、附着力强,光泽度好等特性。此外,还可以依据色彩叠印后的效果,在HP Indigo 5500中调整青、品、黄、黑四色的印刷色序,最大程度地模仿传统印刷的工作方式。

(4)密度

与传统印刷一样,HP Indigo 5500也是通过测量样张青、品、黄、黑四色的实地密度值来控制色彩一致性的,而且其油墨密度的设定范围与传统印刷也比较类似。

(5)网点增大

HP Indigo 5500支持在前期对网点面积率进行修改,并应用于所输出的作业,以使样张达到模拟传统胶印网点增大的效果。

3.HP Indigo 5500的色彩特性

HP Indigo 5500采用液体电子油墨,其颗粒度微小细腻,形成的图像清晰饱满,色彩鲜艳,而且除了四色之外还可以通过橘色、紫色等来完成对专色的模拟,可覆盖Pantone色域95%的范围,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色域广泛、色彩纯度高,在与传统印刷色彩相匹配,尤其是再现中性灰平衡时,其对色彩控制技术的要求会提高。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色彩匹配

了解了HP Indigo 5500的各方面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对传统印刷色彩的特性进行采集和分析,作为与HP Indigo 5500色彩匹配对比的依据。此处,对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不再赘述,而仅对如何使这两种使用不同技术的印刷设备在色彩、阶调、层次上实现良好匹配进行探讨。

1.以传统印刷的工艺方式设定数字印刷机的基础密度

虽然HP Indigo 5500有许多与传统印刷工艺相似的地方,但其工作原理毕竟还是以数字电子化为主要依托,如果完全按照电子设备的方式进行操作调整,势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需要采用传统印刷的工艺方法尝试控制数字印刷机。

表1

首先要调整的就是印刷密度。对于HP Indigo 5500的密度调校,我们通过采用设备内置的纯色密度校正曲线,进行自动调整。这条纯色密度校正曲线的变化会对整体色彩复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需要经过多次循环调整和校正,使四色实地密度数据与目标值接近(目标值如表1所示)。

2.色彩特性曲线的转换与色域的合理压缩

在HP Indigo 5500的印刷密度得到有效匹配后,下一步将完成最关键的印刷色彩特性曲线的转换与色域的合理压缩。上文曾经提到过,数字印刷机的色域复制范围较广,远远超出了传统印刷的色域复制范围,所以必须经过合理的压缩计算才能与之相吻合。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将数字印刷的样张与标准印刷样张目视对比,我们发现,数字印刷色彩纯度和饱和度明显优于标准印刷样张,但是反差和细微层次变化却明显不如标准印刷样张。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开始尝试使用另一种办法,就是根据设备ICC特性曲线与目标ICC特性曲线的特点,对二者重新进行匹配并尝试调整个别区间的分色曲线,生成第三条ICC特性曲线,再将按此种方式制作出的ICC特性曲线再次作为目标ICC特性曲线,与HP Indigo 5500的设备ICC特性曲线循环转换,这样得到的样张与标准印刷样张的目视色彩一致性能达到95%以上。

3.网点增大率的模拟

数字印刷机网点增大率的模拟是与传统印刷相匹配的又一关键。之前我们在设定数字印刷机的密度基础范围时发现,在HP Indigo 5500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内置的工作曲线进行调整,模拟传统印刷机械网点增大。

数字印刷机色彩稳定性的控制

在基本完成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在密度、色彩、网点增大方面的匹配之后,就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控制数字印刷机的色彩稳定性了。

由于数字印刷机集成了多项技术,结构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每批次甚至每张的印刷都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色彩的跳动会较为频繁。而人眼对细微色彩的变化反应不是很敏感,特别是一些弱色的变化(如黄色),因此仅凭目测的方式很难快速扑捉到色彩的微小变化,只能借助中性灰平衡。

印刷中的中性灰平衡是由黄、品、青三色叠印而成,其中一个颜色有跳动,在中性灰平衡上便可辨别出来。而在HP Indigo 5500上对中性灰平衡进行控制的难度更高。

传统印刷方式篇8

客户的需求是传统印企引进数字印刷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印刷细分领域各有特色,在每个细分市场,数字印刷的进军速度差异很大,因此目前传统印企对数字印刷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是否引进数字印刷设备,而在于客户的需求情况和投入后的收益。目前引进数字印刷设备较多的印刷细分市场大致如下。

1.可变数据印刷

对于可变数据印刷需求较多的传统印企会较快上马数字印刷设备。服装吊牌印企,如广州艾利包装、上海美声;防伪标签印企,如淄博泰宝、苏州通通印等;邮政商函印企,如伊诺尔等;安全印务和票证印企,如中华商务和广州人民等;其他类似的还有邮政贺卡、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证卡类印制的印企。

2.书报刊和商业印刷打样和补单

尽管数字印刷设备在大型传统印企里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投资收益比不佳,但依旧有大量规模印企因为打样和补单的需求,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作为辅助生产工具。作为传统印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报刊和商业印刷对数字印刷的应用需求不多,这是传统印企的数字印刷业务较为一般的重要原因。

3.按需出版

按需出版也是传统印企在数字印刷领域的有益尝试。其中生产型喷墨印刷机在江苏凤凰等出版社印刷企业的按需出版应用就是一个小亮点。

4.包装打样

近几年,中山中荣、汕头东风、深圳贵联彩科等烟包酒包印企也采购了数字印刷设备。实现包装打样,希望通过数字印刷技术加快设计确认流程,但这一应用很难形成规模性的生产能力。

5.影像印刷

数字印刷是传统印企进军影像印刷领域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东莞永洪、东莞虎彩等传统印刷企业进入影像印刷领域。

6.内部印刷厂需求

以政府机关文印、教育、企事业集团总部文印业务为主的传统印企对小胶印和速印的需求较大,如今数字印刷技术已有明显进步,这一需求正被逐步转化到数字印刷设备上,这也成为数字印刷设备销售的一块肥肉。

总而言之,传统印企有了需求才会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具体采购还要根据客户应用细分市场的需求来定。比如,在可变数据、政府文印等细分市场,都有印量需求基础,数字印刷业务自然发展很快。近几年,随着印刷短单和急单的大量增加,以及数字印刷设备性价比的提升,传统印企采购数字印刷设备的比例开始缓慢增加,其中以大中型传统印企居多。经济大环境和行业小环境的现状,使得传统印企投资更趋向谨慎务实:有什么业务,就上什么设备接对应的活来加工。

数字印刷市场的盈利困境

在中国,大量的中小型传统印企还没有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根本原因是上了也不赚钱,不值得投资。很多传统印企规模较小,拥有一两台胶印机,坐落在印刷工业园区,附近就有数字印刷企业提供服务,出去印刷比自己买设备印刷要划算得多,这也是传统印企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不多的原因之一。

在上海随便转几个印刷工业园,就会发现传统印企和数字图文快印店鳞次栉比、比邻相守。数字印刷基本都是按印付费,设备厂家都会通过印量阶梯计费、合并印量计费、装机头一年扶持低抄表价等举措鼓励客户多打印,一旦印企上了数字印刷设备,在普遍缺少特色数字增值服务业务的情况下,数字印企只能大打没有利润的价格战,结果就是数字印刷的印量集中于少数数字印企手中,后来者已然没有上数字印刷设备的动力和机会了。简而言之,数字印刷设备在大城市经过几年发展后,随着经济下滑导致建筑图文和菜谱的印量减少,以及商业快印印量增速降低,设备空置率提高,应用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从而延后了传统印刷企业购置数字印刷设备。

买得起不是问题,用得好才是难题。一般,传统印企买了数字印刷设备后,很少能靠设备收回投资,基本都是将其作为辅助印刷生产工具来打样、补单或按需出版。专门通过其做店面经营的很少,也没有专门接数字印刷订单的业务员和取送人员,这使得数字印刷设备光靠内部的单子来生产,印量低且成本高。这也是中小型传统印企普遍不上数字印刷设备的原因。数字印刷印量为王的盈利模式很难整合到传统印企中,且数字印刷对技术人员和运营人员的需求与管理也有独特要求。但也有少量图文快印客户投资传统印企获得了成功,如上海凌燕等;也有少量传统印企转型数字印刷获得了成功,如上海双双等;更多的则是混合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两种形式的企业,如南京开心印等。

转型数字印刷的路径探索

对于传统印企,转型数字印刷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混合经营不同业务。传统印刷单一活件印量大、金额高,而数字印刷单一活件印量小、金额低,在一个系统内协调两种截然相反的业务非常难,两套人力和两套系统的管理必然是令人焦头烂额,要么有主有次,要么分开。在传统印企转型数字印刷时,以下经验或可借鉴。

1.逐渐从以传统胶印为主过渡到数字印刷为主

广州艾利包装和东莞永洪是运用这种模式最为典型的企业。此外,小胶印在政府文印采购的逐渐减少也是数字印刷替代传统印刷的例子。这类传统印企是业务和成本决定设备采购,其对于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动态会时刻保持密切关注,并根据业务特点逐渐明确哪些活件上传统印刷机,哪些活件上数字印刷机。

2.将数字印刷作为营销工具

这类传统印企并不指望数字印刷业务能够赚钱,而是通过其来凝聚业务。例如,南京开心印做传统专版印刷时,由于短单较多,引进了小森C61数字印刷系统+小森KCS色彩管理软件,为客户实现一站式服务,不增加专门的人员和场地,仅在设计制版部门增加了一项客户服务内容,提高了运营效率。

3.用数字印刷设备提高效率

印刷电商和合版印企专注于印刷效率的提升。国内相当数量的合版印企如天津长荣健豪等,通过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与传统印刷设备相配合,实现最优化的印刷产能配置,使得每个活件都能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再结合精益化的生产管理,使得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和效率大大提升。

4.前店后厂的混合印企

有一些中小型传统印企采购数字印刷设备后,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重心逐渐转移到数字印刷上,这些传统印企一般在大城市的门市房,有一两台四开胶印机,船小好调头,业务转型没有太大的营业额压力。

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传统印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传统印企还是循规蹈矩。传统印企缺少的不仅是数字印刷设备,更需要顾问式的销售和服务。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真正困扰传统印企上数字印刷设备的不是钱也不是人,而是业务方向。只要钱能赚得回来,钱紧张可以贷,缺人才可以招或者培养,但是怎么才能赚到钱呢?如果没有清晰的客户群和发展目标,上再好的数字印刷设备也解决不了目前业务不足的问题,因为企业最好的竞争力是自身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好。设备更新,三年一变的快速折旧,使得传统印企要么小钱投入尝试,要么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盲目上设备往往会使得数字印刷设备投资后续无力,找到客户痛点的投入才有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印刷业务方向选择的重要性远大于设备投资。

数字印刷领域的新机会

展望未来5~10年,基于如下几个因素,数字印刷会在中国飞速发展。

1.印企外迁带来的数字印刷机会

最近几年,印刷带来的环境问题被日益关注,北京对印刷业提出的严格限制也会带来模仿效应。虽然印刷业中仅有少部分污染企业,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再加上市内地价飙升,使得印企外迁趋势明显。由于客户和业务都在城内,客户的用户也在城内,印企的设计业务部门也需要留在城内,所以城内会采购数字印刷设备作为客户确认和短版印刷,而印企主体会远迁郊区或它省,这将极大地促进数字印刷业务在传统印企的应用。

2.合版印刷促进传统印企和图文快印的融合

通常,印刷电商和合版印刷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从下单到交付的全流程,如此便会带来利润的压缩,一些传统印企可能会选择自办物流。这种情况下,香港保诺时的集中生产门店提货模式就成为一个可以效仿的典型,这种模式使得图文快印和传统印企进一步融合,印刷厂主导的门店发展策略会促使传统印企的数字印刷更快发展。

传统印刷方式篇9

对于现存的微电子设计软件进行大量分析调查后,我们发现现存的微电子设计软件都不能满足印刷微电子的设计要求,因为印刷微电子与传统微电子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我们计划在传统微电子设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印刷微电子设计的个性化的软件,这就要求我们向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明确的软件功能需求报告,这对大部分微电子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缺乏对印刷微电子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就不可能提交高质量的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的需求分析报告。缺乏准确、全面的需求分析报告,必然会成为制约软件设计的因素,以至于软件设计人员只能借由自己对印刷微电子的主观认识和有限了解来构建软件,最终导致设计的软件并不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阅读大置有关印刷微电子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需求分析的相关知识,总结得出了,印刷微电子设计的主要流程,确定了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对印刷微电子的设计流程以及软件的功能需求做出了详细、全面的描述。

 

一、确定印刷微电子设计流程

 

如果使用传统的微电子设计软件,势必不能满足全印刷微电子设计的需求,要实现微电子全印刷,就需要在传统微电子设计软件中将印刷微电子设计的功能就加入到软件中,实现传统微电子设计与全印刷微电子设计的集成,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微电子设计的流程进行整体规划,使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强大。印刷微电子,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学。既然是以印刷的方式实现微电子制造,在电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印刷方面的问题:哪些器件可以由印刷的方式实现,由哪种印刷工艺实现印刷,以及印刷参数设置等。所以印刷微电子设计与传统的微电子设计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传统的微电子设计软件并不能满足印刷微电子设计。

 

传统PCB板的设计流程是:

 

1、设计目标,比如草图、器件的资料准备。

 

2、原理图封装准备,如果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没有的直接绘制图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库文件。

 

3、原理图绘制,将所需器件都摆好,然后根据电路要求连线。

 

4、原理图检查,比如连线是否正确、标号调整、封装制定等等,或使用DRC功能检查。

 

5、检查无误进行下一步。

 

6、PCB封装准备,这一步也可与第2步同时进行。

 

7、板框准备,将器件从原理图或网络表里导入到PCB软件里面,并设置设计规则。

 

8、布局,然后布线。

 

9、敷铜,检査。

 

10、生产文档准备,如器件列表,贴装图等。

 

而全印刷微电子的电路全部利用印刷方式来实现,原理图设计部分与传统PCB的原理图设计基本相同。与传统PCB所不同的是,在PE图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对元器件的材料、打印时序、线宽、印刷工艺、固膜方式等进行设置,无需敷铜的检查。

 

所以,全印刷微电子的设计流程是:

 

1、设计目标,比如草图、器件的资料准备。

 

2、原理图封装准备,如果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没有的直接绘制图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库文件。

 

3、原理图绘制,将所需器件都摆好,然后根据电路要求连线。

 

4、原理图检查,比如连线是否正确、标号调整、封装制定等等,或使用DRC功能检查。

 

5、检查无误进行下一步。

 

6、元件封装与放置,元件参数设置,包括材料选择,印刷时序,印刷方式和固化工艺等。

 

7、导线参数设置,包括材料,线宽,印刷时序,印刷方式和固化工艺等。

 

8、线路检查。

 

.9、电路仿真。

 

10、生产文档生成,驱动印刷设备。

 

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全印刷微电子在生产过程中更具有连贯性,效率更高。全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与传统的PCB设计软件相比,更方便,将电路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交由软件完成,电路设计完成之后,剩下的工作就可以由打印机自动完成,省去了人力。

 

二、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1.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报告是在印刷微电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电子设计的特点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提交给软件开发人员来直接指导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文档。印刷电子既然要以印刷的方式实现,再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印刷制造的因素。以导线为例进行说明,在连接导线的过程中,除了传统微电子设计时需要的相应的参数设置外,还要对导线的印刷参数进行设罝,包括:印刷材料选择,导线的印刷尺寸(长、宽、后),印刷温度,印刷方式以及固膜方式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印刷对导线的电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因素,并尽可能选择影响最小的印刷制造方式。

 

2.目前,国内有关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的分析还不够成熟更完善具体的软件功能需求分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升华。笔者主要以本研究团队的实践,以及微电子和印刷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将印刷微电子设计除去传统微电子设计的功能之外的部分概括如下:印刷材料参数设置,印刷尺寸的确定,印刷工艺设置,打印时序设置。

 

3.材料参数设置是在电路图设计过程中,元器件可以选择库中存在的并根据数据自己配》,也可以自己配置且满足参数要求,其中材料参数设置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印刷尺寸以及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印刷工艺可以由系统根据前面材料参数的设置自动给出,用户也可以根据方便性原则手动设置,但是所选印刷方式一定要符合材料的要求。印刷工艺选择是的主要内容是:印刷方式、固化方式。其中印刷方式可以是:喷墨印刷、丝网印刷、ro11-2-roll、柔印、热转印等印刷方式。固化方式可以是UV固化或高温煅烧。不管是印刷工艺还是固化方式都回对最终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可以将印刷和固化对电路的影响以影响因子的方式给出,已选择最合适的印刷和固化方式。

 

传统印刷方式篇10

吕理哲 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庚新(上海)计算机

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鹏 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中国区Indigo/Inkjet数

字印刷业务发展经理

李 刚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印刷营业部部长

主持人:数字印刷如何盈利?相信这是许多印刷企业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所以,在今天的报告会中,我们特别将它作为圆桌讨论的主议题。第一个我想问的问题是,数字印刷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增长领域主要集中在哪些产品形式?哪些是传统印刷企业能够涉足的?

吕理哲:对于这个提问其实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知道国内的传统印刷市场非常庞大,直到今天,传统印刷市场也还在成长中,只是没有数字印刷市场成长得那么快,但目前购买数字印刷机的人都在以尝试的心理做,真正成功的很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数字印刷虽然可以实现一张起印,但做起生意来就比较麻烦,意味着需要很多人来找你印才行,美国的Lightning Source做到了这一点,但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至少在国内没有人做到。所以数字印刷设备的销量虽然在增长,但并没有真正找到好的模式和立足点。目前,很多数字印刷经营者还在扩展店面,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因为数字印刷的量不大,在这个状况下以扩张店面来经营会遇到困难,还是需要像Lightning Source那样吸引客户自己来印。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内在市场,一个是外在市场。所谓的内在市场,来源于印刷企业本身的业务,比如打样、短版或超短版业务,采用数字印刷方式来完成这些业务,既能为客户节约成本、减少库存,又能提高时效性。比如雅昌,他们很久以前就引进了HP Indigo数字印刷机,用来做限量版图书等印刷品,这样一本印刷品可以卖到5万~10万元。还有利丰雅高,他们用HP Indigo设备替代原有的大幅面喷墨打印设备来打样,不仅速度快、质量好,而且节省成本,500万元的数字印刷设备他们仅用了1年2个月就回本了。所以,当在座的各位想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时候,可以先考虑有多少内部业务可以借助数字印刷设备来完成。

所谓的外在市场,就是用数字印刷开拓新的业务,这个最有发言权的是杭报盛元印务,他们用数字印刷设备开拓影像印刷市场,做的很不错。另外,有统计显示,亚洲数字印刷业务量占整个印刷业务量的比例不足6%,也就是说有94%的业务还在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印刷,那么这94%中有多少是我们可以尝试转为采用数字印刷做的,这就是我们的外在市场,也就是要开拓的新业务。

李刚:我简单补充一下,今天上午,有嘉宾提到在印刷企业中,数字印刷的产值可能只占总产值的10%,但利润率却能占到40%,为什么数字印刷的利润率能这么高?大家可以从能源成本、场地租用成本和人工成本这三个方面核算一下。以人工为例,一台传统印刷设备需要2~3个员工操作,但1个熟练的员工却可以操作4~5台数字印刷机,这其中节省的人力成本不言而喻。所以说,数字印刷带来的企业内部成本的降低能够促进企业总利润的提升。

主持人:对于传统印刷企业来说,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采用数字印刷设备做打样或处理短版印刷业务,但如何开拓新的市场,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可能是大家更关心的问题,相信张韶衡总经理应该深有体会,请张总谈谈您的看法。

张韶衡:首先,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割裂开来看,作为一家印刷企业来讲,数字印刷的能力是必须的,因为数字印刷能够满足个性化的印刷需求,或者是满足一个可选项的需求。而作为一家大型印刷企业,要为客户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所以虽然数字印刷可以提供很高的利润,但传统印刷同样不可或缺。

其次,我们现在所谓的快印,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影像印刷、定制印刷,从店面来讲,依靠个人消费者来支撑店面的盈利很困难,因为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额很低,大都为100~200元,但我们的运营成本却很高,所以我们仅想把我们的门店打造成一个业务体验店,更多的通过渠道实现数字印刷的价值。

考虑到个人消费者的需求无处不在,处理这些需求一定需要强大的IT技术作为后盾,所以用网络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要求客户跑到我们店里来是个很好的办法。

主持人:其实张总刚才提到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关系,这也是我想问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传统印刷企业而言,数字印刷到底是不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吕理哲: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一般的印刷企业而言,他们感受到了印刷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而这时候也有了新的技术——数字印刷,所以大家就开始思考要不要用数字印刷技术缓解这种压力。刚才有嘉宾提到内部需求,这当然很简单,就像一个银行如果每天要印很多报表,他可以考虑开一家印刷厂来做,或者找一家印刷厂替他服务。但问题是,作为一家印刷厂,如果没有这样现成的生意,应该怎么办?

这就要看你是要大刀阔斧地开辟新的市场,还是仅想满足打样和短版印刷需求。数字印刷最擅长处理小批量、多样化的生意,但如果仅用人工来处理的话,这种生意的单次服务成本很高,所以必须借助IT技术。因此印刷企业做好数字印刷的例子不多,反倒是IT公司更容易成功,因为IT公司可以不断改善系统,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因此,今天的印刷企业在思考要不要购买数字印刷机的时候,要想清楚数字印刷的特点和自己生意的范围是不是吻合,或者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李刚:我就接着吕老师讲的补充一些数据。第一,去年柯尼卡美能达在美国卖出了近3800台彩色数字印刷设备,其中60%进入到传统印刷企业,基本今天美国小于2000份的印品都在用数字印刷来印,中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中国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平衡点为100~200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数字印刷的发展比欧美慢,这个平衡点很难让许多印刷企业做数字印刷。

第二,在日本,数字印刷设备的应用首先是企业内部的打样,相对于原来用爱普生等需要专用纸、专用墨的打样来说,数字印刷设备大大降低了打样成本;其次是短版印刷,日本800~1000份的印品都用数字印刷来印,但这在中国比较困难。我们希望未来中国市场能够通过提高平衡点来增加数字印刷的量。

:我想用8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痛则思变,无欲无求。如果印刷企业不觉得痛,他可以不引入数字印刷;如果印刷企业不想发展,不想赚更多的钱,他也可以不引入数字印刷。

主持人:现场观众向张总提出了几个问题,能否介绍一下贵公司IT团队打造的数字印刷网络平台,是B2B还是B2C?目前在什么阶段?何时可以上线?如何解决印刷和服务的标准化问题?如何解决与客户的设计、沟通问题?贵公司在数字印刷领域的理想和最终模式是什么?

张韶衡:我们之前想在1个系统里实现B2B、B2B2C、B2C,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觉得有冲突,因为如果是B2B2C,我们必须要给中间的“B”提供一定的利润空间,否则他不会做这个事情,所以针对B2B2C,我们会做一些模板和个性化定制,定价策略和B2C的定价策略是不一样的。

B2C是我们一直关注,也是最终想打造的网站,因为B2C将来的品牌传播效应会更强,网络运营将会更加有力,今年9月或10月我们的B2C网站会上线。

关于客户设计和沟通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沟通一方面是通过网络远程校样,一方面是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我们可以提供上门服务,让客户看样。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方案,和客户服务价格有关。

关于标准化,我们有色彩管理软件,对我们的文件,我们本来就有标准化的要求,是符合我们设备需求的,包括所有印刷机的曲线、原材料都做过测试。

对数字印刷的未来怎么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从来不会预想以后怎样,因为市场都在发展,我们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主持人:在微博上,有一位网友提问,如何将标签印刷和数字印刷结合?希望供应商代表回答。

:对于标签印刷来讲,各国国情不同,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所以大多数商品的标签往往都是大众化、大批量的,但也有一种就是促销型的标签,比如在奥运会、亚运会上可口可乐会推出一些珍藏版的标签。还有一种客户体验版的标签,就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自己设计标签,然后印刷出来,带有这种标签的商品售价很高,其实是把标签的附加值转到了商品上。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个性化、小批量的标签还很少,但是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时候,品牌拥有者就会考虑缩减产品的量、创造不同的包装和标签,因此,我们推出了HP Indigo 20000、30000,对于大批量的标签和包装来说,这些设备的成本并不占优势,但在高端市场,这些设备能创造极高的附加值。比如凯迪拉克有一款针对极高端人士的车型,这款车的说明书、标签、包装盒都是采用很特殊的承印物印刷的,比如小牛皮等,可能一年也只有200~300套,用传统印刷很难实现,但这种独特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这款车的尊贵感,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转换的方式。

主持人:还有现场观众向柯尼卡美能达李刚先生提问,能否现场给个案例分析,谈谈柯尼卡美能达的盈利模式?

李刚:今天现场已经给了很多案例分析了,我还是主要谈谈第二个问题吧。数字印刷的特点是订单分散,印刷企业的涉足难点在于订单的收集,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建立网站收集订单,但却很难盈利。柯尼卡美能达想为大家搭建这样一个网络平台,我们会为每一个客户安装免费的软件,上这个平台就像上QQ一样方便,通过这个平台客户可以发业务,印刷企业可以获取订单,我们免费提供和维护这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一天可以处理10000~20000个订单的话,也就意味着印刷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接到足够多的订单,从而自然而然地会多采用数字印刷方式了。等到数字印刷机的销量上去了,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免费提供数字印刷机。因为那时候柯尼卡美能达和物流公司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赚取物流的差价,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的数字印刷蛋糕做大。

主持人:提供免费的平台和免费的数字印刷机,赚物流的钱,听起来很像京东的模式,很是期待。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数字印刷盈利的关键问题——商业模式。对于数字印刷来说,有哪些成功的商业模式?

传统印刷方式篇11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7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创新能力。

 

在我国,印刷包装是拥有万亿资产市场规模的传统行业,印刷包装企业的数量达到30多万家。但是,传统的印刷包装企业面临行业分散、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急剧下降、市场买卖沟通不通畅等问题,且传统印刷包装已无法满足企业与用户个性化印制要求及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印刷包装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印刷网络化为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可以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高快速便捷的服务,满足企业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商业规则被打破,新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已建立,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驱动力。印刷包装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印刷电商的机遇进行企业转型及升级,不断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及运营理念。目前,我们国家的印刷电商市场格局依旧在缓慢成型中,机会很多,但是转型中的印刷企业应该找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电商模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印刷包装电子商务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合版印刷

 

随着行业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在商业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印刷业务从大批量的复制不断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方向发展。在传统印刷领域,小批量个性化的印刷订单利润低下,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这类的业务适合采用新型远程网络化合版印刷服务,合版印刷原理如图1所示。网络合版印刷可以通过网络接单生产多样化的个性印刷品,再经物流系统将印刷成品配送到客户的手中。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价格低廉的优质服务。网络合版印刷利用网络及物流解决了传统印刷受到服务半径限制的缺陷,将服务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订单的规模将远远大于传统印刷。(图1)

 

目前很多的印刷厂与图文店,他们的重资产核心设备的利用率低下,在传统印刷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将很难维持企业的日产运营。印刷企业如果通过电商能够接到大量的订单,再利用合版印刷,提高企业重资产及工作人员的效率,其成本优势凸显,单价产品的成本价格将大大降低,那么企业将会走出困境,不断获利。网络合版印刷业务一般依托网络平台来聚合订单,接单的网络平台可以是企业自建网站或者依托淘宝、阿里巴巴、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这些订单数量多且规格多样化,接到订单后,首先要根据客户订单印刷数量、订单的规格尺寸、印刷色数等参数将订单进行归类,将同类型的订单组合,再进行合版印刷。

 

网络合版印刷将传统的印刷服务搬上网络,顺应网络时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将客户消费行为从线下向线上发展。高速发展的IT技术、企业管理模式、物流技术使得网络合版印刷正成为印刷行业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欧美等国家网络合版印刷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并变为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代表的企业有Vistaprint、台湾健豪及香港的Eprint。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产品的印制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多,网络合版印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对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进行柔性化处理的优势,且国内市场刚刚启动,相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建立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印刷包装平台

 

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印刷包装平台就是将印刷包装产业链上的各方主体,包括材料供应、印刷包装创意设计、产品印刷、物流,通过互联网联结到同一个平台上,为客户提供快捷、价廉、优质的服务,其模式如图2所示。

 

互联网包装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是行业整合的重要力量,这类平台通过网络营销凝聚大量同类产品业务,通过高效生产来降低成本,实现精益运营。比如客户要采购印刷包装材料,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印刷包装平台,由于平台汇聚了大量的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服务,根据客户采购的订单需求,为其提供面向上游供应商,贯穿于整个采购环节的一系列商业操作、物流配送和资金结算等,简化了客户传统的采购作业模式,帮助客户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采购的执行效率。

 

另外,互联网包装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还有助于对客户订单进行最优的匹配。平台会对客户订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所处的区域、订单的数量、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将订单发配给最合适的供应商进行生产。如一些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考虑到成本及生产的灵活性一般分配给小型印刷包装企业生产,进行柔性生产。

 

三、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

 

印刷包装业是传统的服务业,从长远来看,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及产品。采用线上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24小时自助在线下单。网络平台具有方便快捷、跨地域限制等优点,帮助客户实现足不出户完成印刷的需求,畅想网络服务的便捷与灵活。对于不善于网络操作的用户或者想要面对面服务以及有特定生产要求的客户,则可通过线下门店进行下单和取货,充分体验线下服务。

 

线上运营通过网络平台集中接收,运用网络平台处理订单业务,然后集中设备和人员进行生产,最终在后端工厂统一生产和配送,以实现印刷的电子商务化。线下运营通过门店的现场体验、服务,进行有效推广。门店无须配置专业化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人员,以降低门店的投资成本和日常运作成本。同时,门店可在各区域设置代表性的点,覆盖和争取周围的潜在业务。

 

如何更好地将线上线下有效结合,不少企业都在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变更,对于传统服务业来说,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实体店铺的支撑,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

 

印刷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任何一个企业想要真正开展网络印刷,首先要对企业核心产品进行定位,锁定客户的类型,转变运营的理念及营销策略,然后再找准符合企业发展的电商模式,不断修正方向。通过提供经典产品,吸引顾客,实现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总之,要成为成功的印刷电商,要一步一个脚印,聆听客户的心声,找到客户的共性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印刷方式篇12

本文选取了国内开展云印刷的典型企业案例,从企业、行业两个角度构建未来云印刷发展平台的模型。

云印刷发展现状

云印刷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企业涉足云印刷业务,如台湾健豪、美国Vistaprint、美国Shutterfly、云九印刷、天津长荣健豪、香港保诺时e-Print、北大方正、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企业是否直接提供云印刷产品以及开发云印刷所依仗技术来源的角度,可以将这些企业分为产品服务及云印刷服务供应商两大类,如表1所示。

按照开展云印刷的活动主体,可将目前存在的云印刷解决方案分为单个企业云印刷平台及多个企业开展云印刷2种方案。

1.单个企业的云印刷解决方案

此种印刷解决方案主要提供的是单个企业开展云印刷时的平台及流程。典型代表是惠普提出的e-Print云印刷。其核心构成是黑莓手机和ePrintCenter。其原理是将输出端(主要针对数字印刷设备)连接到网络,然后被分配唯一的电子邮箱地址。用户往指定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时,对应印刷设备接受指示,并完成相应印刷任务。

2.多企业开展云印刷的平台解决方案

当开展云印刷的主体同时涉及到多家企业时,其解决方案就隶属于多企业。最典型的代表是Google提出的开放性云印刷(打印)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发送印刷任务的应用程序、传递印刷任务并连接印刷设备的云印刷服务网络以及作为印刷生产设备的打印机和传统印刷设备等3部分构成。其原理和流程如下:通过Google提供的账号注册到云印刷服务网络,使设备成为云印刷网络的输出点;任何应用程序,通过云印刷服务网络,控制位于世界上任何位置的印刷设备,从而执行印刷任务。

现有云印刷模式的分析及评价

从企业开展云印刷所依仗的技术力量及流向,可以将现有云印刷的模式归纳为企业自主开发、借助外力合作开发2种,如表2所示。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对这2种不同模式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并给出评价。

1.典型案例

(1)自主开发―台湾健豪

作为企业自主开发云印刷的成功典型,台湾健豪在云印刷乃至整个印刷行业的发展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10年时间,从靠着纸边儿生意起家的不起眼小厂,到如今在台湾名片、宣传单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的台湾最大的印刷企业,传奇背后是创新精神与敢为人先的实践:2005年其开始进军个性化产品领域,开发在线设计出版系统。2013年上半年营业额达25亿新台币(合人民币5.2亿元),毛利润28%~38%,云印刷的运用拓宽了健豪的经营市场,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所示为台湾健豪开展云印刷的流程,主要分为成为会员、账户存款、稿件提交、审稿印刷以及派送代寄5个步骤。

健豪开展云印刷的网络平台是健豪耗时4年自主研发的在线设计图册的设计出版系统,该系统革命性地缩短了用户在线预览与上传图片的等待时间,“让在线设计变得简单、快速;提高了客户体验满意度;让非专业的客户设计出准专业的作品”,在网速只有几kB/s的情况下,都能让客户迅速选择图片、预览并完成设计。

健豪云印刷平台的使用流程可分为5个步骤(以明信片为例):①客户使用在线设计图册的设计出版系统,对明信片进行设计并填写收件人信息;②客户在线提交明信片;③审稿部门就明信片设计稿件进行确认,并交印刷部门印刷;④印刷部门印刷;⑤印刷完成后通过健豪物流直接将明信片寄给收件人。

(2)借助外力―凤凰传媒“凤凰印”

据媒体报道:“2013年7月10日,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与北京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就‘凤凰印’云服务平台签约。此次战略协议签订后,方正电子将凭借领先的技术与凤凰新华印务进一步加快‘凤凰印’云平台系统建设。”

“凤凰印”的云服务平台,其实是一个全球数字网络印刷服务平台。其产生于当今新技术、新媒体和新观念不断冲击的环境下,内容是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整合印刷行业原先孤立的“传统印刷、数字印刷、印前处理、质量管控、数据存储、网络传送、业务信息、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和数字产品制作”等工作单元,从而建立一个能真正实现4个“零”(出版零距离、印刷零差异、发行零库存、版权零担忧)的云服务平台。

“凤凰印”云印刷平台的实现方式是,在上游依托于凤凰传媒丰富的出版内容资源,下游联合多家印企和连锁印点,从而实现企业间技术和资源的强强联合。

2.两种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对现有企业开展云印刷所采用的模式进行分析评价,如表3所示。

由于企业自主开发云印刷模式的缺点及限制,该模式对企业的要求很高,其适用范围很窄,因此在开展云印刷时,更多的企业选择了更为现实的借助外力的方式。供应商是云印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印刷的发展应用。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云印刷仍处于发展初期,北大方正、台湾健豪、天津长荣健豪等技术相对成熟、资金相对充裕的云印刷服务供应商对于云印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就单个印刷企业而言,开展云印刷既要结合本身特征选择正确的模式,又要注意创新应用,拓展云印刷的盈利范围。

3.云印刷模式的应用――基于云印刷,不拘泥于印刷

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向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云印刷平台,成立以平面资讯云计算为主的云计算中心,主要为广告、出版、印刷业提供前端的服务器支持服务,在云计算基础之上扩展新的盈利点。

如图2所示,上海四维利用云印刷拓展的新盈利点可概括为数据服务、DM单业务和电子书3个方面。

(1)数据服务:针对云印刷平台中的中央图库(专有图库和公共图库)中的公共图库,打造搜索引擎(类似百度、搜狗),客户根据需求查询、调用库内素材,并为此支付一定费用。

(2)DM单业务:在云计算平台上衍生出短信平台,将商家的产品信息、促销信息制作成了手机报,以点对点的方式发送给终端消费者,从中获利。

(3)电子书:是指公司除了提供纸质书外,也提供电子书。

通过开展云印刷业务并基于云印刷拓展新的盈利点,上海四维的成本下降了15%~20%,印刷板块的销售额达到每年3亿元,而企业2013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预计为30%。

云印刷出版增值新平台模型构建

自主开发、借助外力2种模式的典型案例既揭示了云印刷的发展现状,同时为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构建与分析提供一定借鉴;而云印刷模式的应用与创新,为企业开展云印刷的具体经营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根据以上分析,以下从企业和行业两种不同视角构建云印刷的平台模型。

1.基于企业的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的构建

图3为本文构建的基于企业的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该模型是以企业为视角建立的,针对的是企业的客户与合作企业,该模型与现有的云印刷模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可自动匹配出印刷设备及后期物流派送的最优组合。该模型云印刷的实施过程如下。

(1)客户访问企业提供的云印刷服务平台,上传印刷要求。

(2)企业云印刷平台接收任务并自动匹配、分析出印刷所需设备及物流配置最优解,并将任务传递给企业的相关印刷设备。

(3)印刷设备完成印刷。

(4)印刷完成后按照云印刷平台分析匹配的物流对产品进行派送。

该模型的主要创新点是将物流加入云印刷模型中,而且云印刷软件平台可自动计算匹配出印刷设备与物流的最优组合。

表4总结了该模型的优缺点。基于企业的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较符合现阶段云印刷发展的模式,从企业角度看,实现了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且降低了管理、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从云印刷整个市场或行业角度看,未实现整个行业内资源的最优配置。

2.基于行业的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的构建

本文构建的基于行业的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如图4所示。

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以整个云印刷行业为视角对云印刷模型进行构建,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壁垒,将所有印刷企业的印刷设备、相关物流信息全部编入“云”,从而实现了整个云印刷行业的资源最优配置。该模型云印刷的实施过程如下。

(1)客户访问行业云印刷服务平台,上传印刷要求。

(2)行业云印刷平台接收任务并自动匹配、分析出印刷所需设备及物流配置最优解,并将任务传递给相关企业,对应相关印刷设备。

(3)印刷设备完成印刷。

(4)印刷完成后按照云印刷平台分析匹配的物流对产品进行派送。

该模型的主要创新点是打破企业壁垒,将所有印刷设备及物流均编入“云”,从而实现了云印刷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该模型的优缺点如表5所示。基于行业的云印刷出版印刷增值模型可以实现整个行业的最优化资源配置,但是打破企业壁垒存在着利润分配、产权合作等一系列问题,实施难度太大,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传统印刷方式篇13

很多企业将Drupa看作新印刷技术最大的平台,将4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展会上集中展示,使得Drupa展会发挥着印刷技术“里程碑”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印所”)则肩负着将这些新印刷技术快速带回国内传播、研发创新的重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届Drupa展会,中印所都组织强大的参观阵容到现场学习考察,并将Drupa上展示的先进技术传播到国内。从CTP技术的引进,到“德鲁巴来到中国”国际印刷技术报告会等活动的推出,以及“科印传媒”品牌的建立,中印所紧跟时展,有效推动了Drupa展示的先进印刷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并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研发创新,为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图1 1986~2012年历届Drupa的展出主题

20世纪80年代桌面出版系统风起云涌

关键词:桌面出版系统(DTP)——Drupa 1986

在激光照排技术兴起前,铅字排版在中国印刷业极为盛行。1976年,英国蒙纳(Monotype)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激光照排系统(Laser typesetter),正式开启激光照排时代,为桌面出版系统的诞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79年,经国家出版局批准,成立了北京新华照排研究实验中心,1984年归属中印所。照排中心对蒙纳英文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消化吸收,开发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中心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中国第一套计算机中文字库,用激光照排系统排出了中国第一本正式的印刷出版物。

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照排机逐渐被激光图像输出设备(Image setter)所取代,由黑白图像扫描仪、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和激光图像输出设备组合而成的桌面出版系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rupa 1986展会上,桌面出版系统无疑成为其中最大的热点。在这场对印刷业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中,Adobe、Apple、Aldus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Adobe的努力下,PostScript成为出版印刷行业的标准语言。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使前端实现了黑白图文组版及后端黑白图文整版输出,产生了出版社来盘加工这一新的业务方式。

中印所在中文桌面出版系统的开发方面走在国内前列。1985年,中印所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商业化的中文桌面出版系统——“科印”电子出版系统。能对科技类、五线谱等复杂版式进行组版输出。在政府支持下,“科印”电子出版系统在国内大部分新华印刷厂中得到了应用,加速了铅字排版的淘汰,并迅速成为当时我国书刊电子出版系统的主流产品,有效地迎合了桌面出版时代的到来。

与此同时,中印所旗下《印刷技术》杂志经多次改版后发展壮大,与中印所一起承担起印刷新技术宣传与普及的历史使命,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杂志,带动了业内一批媒体的成长。

20世纪90年代初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登上历史舞台

关键词: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rupa 1990

以往的桌面出版系统只能实现黑白图文的编排。Drupa 1990上出现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印前彩色图文处理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转化。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印前处理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彩色图文合一、计算机组版成为现实,在屏幕上可看到图文合一的版面,还实现了分色出片。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硬件包括彩色扫描仪、工作站和图像输出机,软件包括Photoshop、PageMaker等等。在传统工艺流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分机逐渐被淘汰。

为了适应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这一革命性变化,中印所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1990年,中印所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介绍到国内,并于1993年组织召开国内第一次“彩色桌面系统专家研讨会”。自1994年起,中印所成功举办了6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暨多媒体展览会(EPmedia),对我国彩色出版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有效地推动彩色桌面出版技术在国内的传播和应用,1995年,中印所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杂志《桌面出版与设计》,该杂志是第一本采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组版输出的中文杂志。

1994年,由中印所与美国苹果公司合作成立苹果彩印技术中心,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万国全和苹果公司总裁迈克尔·斯本德拉也专程出席成立仪式。苹果彩印技术中心以推广世界先进的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技术、促进国内行业发展为目标,为国内印刷界同仁提供了一个极为系统、全面、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当今世界最新成果的窗口,为国内培养了大批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需要,1989年,中印所与台泥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合作进行专业字形设计和字库产品开发,1993年合资成立汉仪公司。2009年,汉仪公司正式成为中印所全资企业,更名为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迄今为止,汉仪公司已经向国内外市场推出近两百款数字化中文字库,承担了研发生产中文字库、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CTP等数字化技术集中爆发

关键词: CTP(Proof、Plate、Plate on Press、Print)——Drupa 1995

1995年的Drupa是CTP技术的舞台,在这届展会上,包括CTProof、CTPlate、CTPlate on Press、CTPrint在内的各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追捧。其中,CTProof是数码打样,CTPlate是计算机直接制版,CTPlate on Press是在机直接制版,CTPrint是数字印刷。由于CTP(主要指CTPlate)设备及版材在Drupa 1995上大规模展出,并开始付诸应用,因此许多人将1995年称做“CTP元年”。Drupa 1995也是历史上数字技术应用于印刷、产生划时代技术最多的一届。数字印刷技术在1993年首度亮相后,在Drupa 1995上又进行了集中展示,Indigo公司的E-print1000、Xeikon公司的DCP-1彩色数字印刷机等成为展会上的明星产品,生产型的数字印刷设备登上历史舞台。

为了加快CTP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在1996年的EPmedia展览会和报告会上,中印所将CTP技术介绍到中国,并举办了国内第一次关于CTP技术的研讨会和数字式彩色打样研讨会。2001年,印刷技术杂志社首次推出了“CTP在中国”市场调查报告,深入剖析中国CTP现状与发展,迄今为止成功推出了10期调查,已成为分析国内CTP市场发展的权威之作。

除了在信息传播方面推动CTP在中国的发展,中印所在CTP配套耗材的技术研发方面也不遗余力。2000年,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该公司成功地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热敏、紫激光等CTP版材,有效地推动了CTP在中国的发展。CTP技术的出现,加速了激光图文输出系统和传统胶片的淘汰。

21世纪初网络技术深刻影响印刷业

关键词:与网络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跨媒体出版——Drupa 2000;JDF——Drupa 2004

进入2000年以后,网络化浪潮迎面袭来。在21世纪初举办的两次Drupa展会中,网络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应用在展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Drupa 2000的主题是与网络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跨媒体出版,它们的出现表明了印刷技术在数字化之后向网络化迈进。Drupa 2004的主题是JDF,在DTP、CTP及数字印刷技术出现并趋向成熟之后,印刷技术由“局部创新”走向印前、印刷、印后的“全流程整合”。

在数字印刷时代新技术大爆炸的局面下,为了将更多关于Drupa的信息带入中国,中印所旗下媒体《印刷技术》等杂志,对两次Drupa展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并于2000年、2004年连续举办了两届“德鲁巴来到中国”国际印刷技术报告会,有效地传播了Drupa的新技术信息,促进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变革。

为了适应印刷新技术的发展,2002年1月,在桌面出版时挥了巨大作用的《桌面出版与设计》杂志完成历史使命,正式更名为《数码印刷》。中印所又尝试举办“数字印刷技术研讨会”,成立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积极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国内的发展。2002年,数字印刷大型系列市场调查报告“数码印刷在中国”正式推出,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暨“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也应运而生。目前,该活动已成为促进数码印刷在中国全面、深入应用的重要力量。

在举办EPmedia同时,中印所也逐渐积累了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经验,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世界。经过多年的努力,2003年,中印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同Drupa印刷展主办方杜塞尔多夫国际展览公司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在上海举办,并大获成功。迄今为止,全印展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2003年,中印所以《印刷技术》为基础,将旗下《数码印刷》、《印刷经理人》等印刷媒体整合为“科印传媒”,以统一的形象组织市场活动。2005年,中印所又紧跟时代需求,推出印刷行业门户网站科印网(),向网络媒体进军。经过几年的发展整合,2006年4月,隶属于中印所的北京科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经营印刷耗材、辅助器材、零配件以及专业图书的网上商城——印贸网()正式上线。为了紧跟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市场需求,2011年又推出了“科印手机报”……

目前,科印传媒已经成为中国印刷包装行业领先的综合性专业媒体服务机构,在中国印刷包装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科印传媒肩负起向国内传播新印刷技术的责任,也意味着中印所对于Drupa新技术的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000年、2004年两届Drupa展会的数字化、网络化蓄势,最终迎来了2008年喷墨技术的大爆炸,数字印刷的大发展时代正式来临。

进入21世纪喷墨印刷技术独领

关键词:喷墨印刷——Drupa 2008;喷墨与胶印相结合——Drupa 2012

严格意义上讲,伴随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兴起,喷墨印刷早已登上印刷舞台,但多应用于大幅面广告喷绘和小幅面票据可变条码喷墨领域。在Drupa 2008上,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高速、彩色、高质量、宽幅面、生产型、广适性为特征的喷墨印刷机纷纷亮相,有30多家公司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喷墨印刷概念机。崭新的喷墨印刷技术领域呈现群雄纷争的局面,甚至已经不能称其为新技术,就已经直接进入广泛应用的集中爆发阶段。因此,Drupa 2008也被称为“喷墨Drupa”。此后,一些当初在Drupa 2008亮相的喷墨印刷设备已经逐步正式投入生产。在刚刚结束的Drupa 2012展会上,又有一批成熟、稳定的喷墨印刷系统亮相,喷墨印刷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伴随着喷墨印刷技术的成熟,喷墨印刷与胶印工艺、数字印刷系统供应商与传统印刷设备制造商结合日益紧密,Drupa 2012上展出的兰达(Landa)纳米彩色喷墨印刷系统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这个号称掀起第二次彩色数字印刷革命的喷墨印刷技术,采用胶印橡皮布转印技术和纳米墨水,将喷墨印刷技术的灵活性,与胶印在不同材料、不同介质的完美适性结合起来,有效地拓展了喷墨印刷技术的适应范围,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喷墨印刷与胶印相结合并在印刷材料和工艺方面有所突破,也能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早在2006年,《数码印刷》杂志就推出了“喷墨印刷系统用户调查分析报告”。2008年,中印所通过第三届“德鲁巴来到中国”报告会向国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Drupa 2008喷墨印刷技术的最新进展。2011年3月,中印所在广州举办了中国喷墨应用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喷墨印刷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时,中印所开始进行喷墨印刷新技术、喷墨与传统印刷结合的研发,以及喷墨印刷的应用开发。2012年3月,中印所与伊士曼柯达公司、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位于中印所的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发高速喷墨技术的组合印刷系统应用,探索市场推广营销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目前,中印所正在建设印刷环保技术产业化重点实验室,其中等离子技术在数字喷墨印刷及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环保型喷墨CTP胶印版的研究等多个研究项目与喷墨印刷有关,这些研究在推动绿色印刷进程的同时,也推动着喷墨印刷在中国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递Drupa展会上的前沿资讯,2012年5月,中印所及科印传媒派出了强大的记者团和专家考察团前往Drupa 2012展会现场,并通过科印网、科印手机报和科印微博等网络平台第一时间传递展会信息,系统、全面地向国内介绍了备受关注的兰达纳米喷墨印刷技术以及数字印刷的精进,包装及标签印刷的快速发展,传统胶印的增值,印前、印后领域的新方向以及中国展团的风采。

2012年7月,中印所还将主办2012德鲁巴高新技术报告会,第一时间权威、全面、立体地展现Drupa 2012上的国际最前沿技术,让国内同行不出国门也能了解Drupa的技术动态,助力印刷企业了解新技术、新产品及其所预示的印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市场中抢占先机。除此之外,2012年9月,由中印所主办的iDigital 2012数码印刷主题公园将在天津举行,该公园以“数字生活、印刷时尚”为主线,为数字印刷技术应用企业全方位展示数字技术在印刷领域中的无限魅力。同期还将举办相关技术论坛、“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颁奖典礼及数字印刷应用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Drupa看印刷技术发展趋势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其发展趋势便是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对已经成熟的生产方式进行补充和创新,这对于印刷业来说也不例外。万众瞩目的Drupa展会,既是新印刷技术的推动者,也是传统印刷中落后技术的终结者。

数字技术的普及,加速落后印刷工艺的淘汰

Drupa展示的众多新技术加速了印刷业的新老交替,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应用逐渐将铅字排版、电分机、激光照排机等工艺取代:从激光照排技术的推出到铅字排版被完全取代,经历了大约15年的时间(1976~1990年);从Drupa 1990上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大放异彩到电分机的消亡,也经历了近15年的时间(1990~2005年);从Drupa 1995出现的CTP技术到激光图文输出技术走向边缘化也走过了15年左右的时间(1995~2010年)。

网络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推动印刷技术发展创新

2000年以来,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跨媒体出版和JDF等技术获得飞跃性的发展。新兴的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使得古老的印刷业焕发出新的活力。Drupa 2012展会上,许多厂商展示了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其中不乏“云计算”的身影。网络与数字技术将不断地推动印刷技术的发展创新。

以喷墨印刷为代表,数字印刷技术前景无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