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体育课堂

传统体育课堂合集13篇

时间:2023-09-24 15:40:26

传统体育课堂

传统体育课堂篇1

而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云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

 

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

 

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

 

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

 

传统体育课堂篇2

关键词:传统教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体应用

传统体育游戏是我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体现,其多种多样的体育形式进一步推进与丰富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所以,如果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将传统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游戏进行有机融合,则有助于提高体育游戏的教学效率。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小学体育事业蒸蒸日上,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人们对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小学生作为民族兴旺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将传统体育与小学体育游戏有机结合,则能够在丰富体育活动形式的前提下,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树立学生民族观念与意识。

一、树立民族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理论基础

正确的体育意识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将直接影响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小学体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重树立与培养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让学生能在正确的体育意识指引下推动民族体育发展。但传统体育理念却与现代体育理念有着差别,传统体育理念大多来源于民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调查与挖掘各种传统体育项目名称以及历史,让学生能在思想层次上进行理解与把握相关的传统体育精髓与实质,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传统体育意识,在丰富其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在课下为小学生准备不同的传统体育游戏形式,并将其与体育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以此吸引学生对传统体育游戏的注意,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这种游戏,如抽陀螺、踢毽子。

二、结合具体游戏内容,采用不同游戏形式

俗语有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独特性,无论是人或事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律与法则,这一理论放在课堂教学中也适合。教学就是教授新的知识,所以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必然不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采取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课堂教学未免枯燥、乏味,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尤为明显。好奇是小学生的共性,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味地采用一种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降低其体育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承下来的游戏形式多种多样,且大多是学生不曾听闻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传统体育游戏的这一显著特点,将其引入到具体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来,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如有的体育课侧重于全体学生的协作,则可以采用跳大绳、两人三足等游戏;有的体育课侧重于学生反应能力,则可以采用投沙包游戏。这样,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不仅能给小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于体育游戏的兴趣。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展开教学

每个人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比如有的擅长动手实践;有的则倾向于弹跳、跑步。此外,由于体育教学容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每所学校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且各项传统体育游戏本身也存在一定地域特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本校区的教学特色以及课程特点,从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展开教学,以便突出传统游戏特色,如摔跤、跆拳道、风筝。此外,男女学生也存在一定差异,将传统体育游戏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时,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设计出的游戏既要符合男生的个性特点,又要兼顾女生的兴趣特点,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传统体育游戏实践中来,提高他们的体育精神,锻炼他们的体格能力,以此达到健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此外,更有助于达到锻炼学生体格,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课堂篇3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改变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跳出框框,例如在2007年“市优质课《前滚翻》”的教学中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在教前滚翻时,把这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来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前滚翻。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教师固定的框架之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熟练些,教学方法掌握的熟练,不可能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透彻了解。但体育教学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影响体育教学。如:常见的错误就是教师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精讲精炼,动作示范规范,学生也对动作掌握快,相反,把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安排少些,讲解生硬,动作示范效果不佳,学生学起来兴趣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结果出现了把教师擅长、熟练的内容安排多些,相反就少,这样就违反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传统体育课堂篇4

一、前言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仍保留着不少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推杆、骑射、羌族锅庄、摔跤、秋千、耍龙灯、抱蛋、拳下翻身、甩皮封、爬天杆、拍球、掰手劲、刁鸡、丢窝窝、逗瓜、吆牛牛、扭棍子、五马跑四角、踢毽、梭杠、打窝、开当铺、跳船、翻杠子等。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因此,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时展的呼唤,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呼唤,是高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羌族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出64.2%学生是喜爱羌族体育运动的,学生不单是体育运动的学习者、接受者,而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合理性、确定性和局限性,让学生主动完成并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为将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打下基础。因此,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是符合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的。在教学中,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从学生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化”的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使开发出来的课程长时间的、有秩序的发展下去,成为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2.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锻炼价值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2的调查,31.3%的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有较高的锻炼价值,42.1%的认为有锻炼价值。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把健身和健心有效地融合为一体,对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使其掌握一种有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羌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的健身、调节身心的特点,非常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3.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3的调查,体育教师中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的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体育文化有积极作用的占74.60%,有作用的占20.30%,一般的占5.10%。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有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责任,应将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一民族性强,健身价值高,易于开展普及的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开发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校本课程内容,通过学校的传播和推广,潜移默化使学生了解羌族的体育文化特点,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充分发挥本民族体育的健身功效和教育价值。把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当中,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羌族传统体育得到系统传承与进一步的规范发展。

4.社会文化价值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4的调查,有40.2%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有较高社会文化价值,33.4%的体育教师认为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24.7%的体育教师认为一般。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还是认为开课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

5.羌族体育活动教学中的安全性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表5的调查,32.7%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一项安全的运动项目,40.3%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运动比较安全,2.9%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调查,参加过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很少发生运动损伤。

6.发展前景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将羌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课程加以利用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其发展前景是开展好是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教师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学校中发展前景的认识将决定他们利用羌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调查表明35.2%的体育教师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的发展前景很乐观,37.4%的体育教师认为比较乐观。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非常可行,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三、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建议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为深化课程内容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调查数据。

羌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是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建议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引入高校课堂。

高校应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粗取精,大胆尝试改革,使更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系统、规范的进入高校体育之中,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建议组织专家进行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目标设置、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早日进入高校课堂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课堂篇5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在人们享受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每个人也都将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展的步伐,我们必须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将便于组织开展的拓展运动项目结合传统体育课中的技能教学,得到了新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对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否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新的体育课形式对传统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常州市职业技术类院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对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4个专业的10个班级的415 名学生,男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拓展运动以及传统体育课存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做相应的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

1.2.2 观察对比法: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实施前后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的观察,对比得出差异。

1.2.3 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情况。 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15份,回收有效问卷408份,回收率98.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与拓展运动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得到学生认可

把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与拓展游戏内容相结合,形成拓展式体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的形式,多变的环境,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体育课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新鲜刺激的的拓展运动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加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干预前后,通过学生对新型体育课的认可度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证明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新型体育课程的实施得到学生得认可。

2.2 新型体育课改变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在完成传统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入以游戏为主的拓展运动,充分利用拓展运动特有的“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进行干预影响,丰富学生身体锻炼的方式,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技能学习中,以掌握锻炼方法和培养自主锻炼意识和锻炼兴趣为主,降低对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要求,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锻炼,使其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走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怪圈。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干预前后,通过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程度进行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四项内容P值均小于0.05,证明差异具有显著性,新型拓展式体育课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并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3 新型体育课使学生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倡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依然没有改变传授型的传统教育观念,技能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普遍陈旧,无法跟上知识的更新换代、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加之评价方法不合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通过在内容和细节上精心设计的以游戏为主的、适合在课堂开展的拓展运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通过问卷调查,试验干预前后,绝大部分学生在自信、团队意识、沟通、交际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程实施前,老师如果不提要求,上课时没有人能真正的大胆的出来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的活动;课程实施后,大部分同学都具备了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活动的能力,大家在一起配合很默契,甚至经常性的向老师要求自主组织活动,如学完体育舞蹈后举行舞会;学完乒乓球后进行班级规模的乒乓球比赛等。从学生期末的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中都反馈出,他们自己也觉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且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多变、新鲜、参与性更强的拓展运动内容,来充实我们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体育课重新产生了兴趣。

(2)技能是生产力,意志和精神同样也是生产力,通过对把传统体育课中的知识技能学习与拓展游戏中,注重对意志、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使我们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体育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培养出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更坚实有力的基石。

3.2 建议

(1)在传统体育课中,选取适合的,以游戏为主的拓展运动项目,并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开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以及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课程实施中,应牢牢把握住教学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而忽略了开展拓展式体育课的最终目的,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拓展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拓展式体育课的优势。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走入社会即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王立红,王建军,张晓莹,张德新,赵元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效果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

传统体育课堂篇6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其实,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性,要让学生懂得规则,循序渐进。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学会保护自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平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总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渗透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课堂实践和提炼,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并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一、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种:

1、以体育项目的类别、内容来决定组织形式。

有的是奔跑类,如贴膏药、跌手帕;有的是跳跃类,如跳山羊、跳房子、跳绳;有的需要攀爬,如爬杆、爬绳等;而有的则练习投掷,如打龙尾、轻物掷远、沙包掷远。还有一些综合类的项目,如舞龙、打陀螺、抢花炮等。这些游戏项目每个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每个都能不同程度的运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为此,合理有效地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2、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决定组织形式。

这点尤为重要。学生喜闻乐见的,也就是生命里最强的,比如“贴膏药”游戏,学生百玩不厌。

3、按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项目穿去,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的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

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策略: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认真构思活动内容,因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是伴随这游戏而来的,所以教师应该熟识活动进行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并做好场地布置,准备,甚至可以一些制作简单的游戏器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以增强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我们在进行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渗透过程中应根据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尊重学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传统体育课堂篇7

河池地区有壮、汉、瑶、仫佬、毛南、侗、苗和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总人口约为40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320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教学投入相对不足。

一、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河池地区共有中小学1700多所,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标校数为500多所,教学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平衡。虽然河池市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对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调查表明,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竞技项目为主的学校占52.7%,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占12.5%,有34.8%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是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主要原因是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或场地器材不足,有的农村小学未开设体育课程。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是以竞技体育项目或是自由活动为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但是从调查统计来看,35.3%的教师未能选用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有64.7%的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的选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大多集中在以板鞋竞技、投绣球的个别项目上,并且以游戏课的形式为主或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说是调剂为主,未能深度开发,总体来说是引入的项目太少,地方特色不明显,未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应有的特色优势。

二、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缩小差距,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河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一标多项”的特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体育课的目标,从而解决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困难。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超越狭义的单纯的体育内容,让体育富有趣味,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健康的目标,使其在锻炼中感悟快乐,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教师的能力,推动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行体育项目资源开发能够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河池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从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都是一味的现代竞技体育内容,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体育就是田径、武术、体操、足、篮、排等,在河池地区很难完成教学内容,使体育课教学基本处于迷惘状态,即使有一部分学校能进行正常的教学,但是竞技体育学习难度大、内容枯燥无味,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能的提高。若在河池地区中小学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民间民族体育项目,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挖和拓展进行教学,即可克服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困难,也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继承和发扬河池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

1、“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提供了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领域和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结构、方法・・・使各地区、学校及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课程教材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因此,河池地区各中小学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的、民族的体育项目资源,从中选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切实可行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目标。

2、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特有的体育传统(见表),这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民族生产,淳朴自然,贴近生活,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再不去继承和传播本民族传统的体育,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会流失。如果在本地中小学大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部分学校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对改变学校体育的落后状况意义深远,而且对开发、保护、利用和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的优势分析。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规则和场地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在河池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场地器材都有限的困难面前,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自身特点,可以在本地蓬勃发展,可谓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传统体育课堂篇8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板鞋竞速运动的推进是中华民族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运动特征都明显的具有民族意味-这一运动彰显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使古老传统的中国文化获得了现代生机,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进取,坚韧,主张和平自然的优良品质,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板鞋竞速项目,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意志力和锻炼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当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以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公体课堂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余篇,对重点文献进行了相关的搜集整理与归纳,为本论文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实地调查法:通过到陕西地区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走访,以调查和访谈为主,了解当地高校体育课中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是否开展板鞋竞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专家访谈法:进入高校找一些比较有权威的专家进行访谈。

二、研究内容

(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而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价值的升华。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决定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教学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传播体育文化,同时又能承载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也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继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板鞋竞速在学校体育公体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其竞技性较强,运动量及负荷较大,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意义。据了解陕西省的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的学校基本还没有。因此板鞋竞速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优化体育公体课堂更为必要。

1.利用多媒体进行板鞋竞速教学

观看板鞋竞速比赛录像,使学生对板鞋竞速发展和基本技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板鞋竞速运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想尝试这个运动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快乐性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总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2.板鞋竞速引进陕西省高校公体课堂的健身价值

板鞋竞速运动融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内涵,运动时要求步调一致,增强了参与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还能提高和改善人的心脑血管及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综合发展参与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并对人的意志品质的发展更显功效,适合在大、中、小学开展,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或在课前体育游戏。课后的素质练习加以实施;亦可以作为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项目,和丰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单项运动比赛项目。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项运动,喜欢这项运动,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很多汉族同学没有机会触及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正是一次了解的机会。

三、结论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项目,并引入到普通高校的公体课并进行实践,不仅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还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穿插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并且在学校运动会上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进行比赛或表演,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欢这项运动,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更有利于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对板鞋竞速项目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体育课堂篇9

如果把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教学融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内容加以收集、整理,改编成适合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一,贯穿进现代体育教学体系中,并使之成为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有力地激发体育课程活力,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7~9九年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比较研究法

为了研究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前后与现代体育教学相融合前后学生的体质情况,对本校七年级(二)班学生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

2.2.2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的方式,主要了解传统项目、现代体育教学、开展传统项目与现代体育教学的融合这三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场地器材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和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为探究如何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教学融合打下了基础。本次调查下发问卷200份,收回198份。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生喜欢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26.5%,喜欢现代体育教学方式的21.4%,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方式的占52.1%,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丰富的占83%,器材使用率达到98%。在学校每年的评优活动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由95%提高到99.2%。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融合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融合方式及内容来看,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运动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运动兴趣和终身坚持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4.建议

4.1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的特征

4.1.1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

在游戏形式上:有的游戏只需用到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如花样跳绳、花毽、大象拔河、拔腰带、踩高跷、五子棋等,有的只需要两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相互配合才可以游戏,如拔河、抢花炮等。

在选择玩具器材方面:有很多项目可以自制和利用废旧物代替,如毽子就可利用快餐面袋制作,抢花炮所有的花炮也可以用废弃的铁丝做成圈或者直接用透明胶的内圈代替,制作起来既方便又环保,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游戏。

4.1.2集文化、娱乐、体育功能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教育性

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因此,经过历史的洗礼延续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都是集文化、娱乐、体育功能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民族教育性。例如,放风筝、打陀螺、摔跤、武术、秋千、加五码、赛龙舟等,蕴含着不同民族的情感文化、劳动文化、节日文化内涵,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们既是本地文化娱乐项目,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受到集体主义与拼搏精神的教育。

4.2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方式

4.2.1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根据国家课程总体要求,以体育教材内容体系为参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跳绳”和“踢毽”两项传统体育项目融合进体育课教学,并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改编。在课程内容的阶段划分上,低年级跳短绳,包括并脚跳、单脚交换跳、单摇双跳、花样跳、合作跳等,踢毽以单踢和盘踢为主;中高年级跳长绳,包括“8”字跳、十字穿梭等,踢毽则以磕踢、传踢和跳踢为主。在课时的总体调整与分配上,从易到难,例如跳绳从单摇、双摇、单编、双编、一带一、八字到十字穿梭,踢毽从磕踢、盘踢、单踢、传踢到跳踢,分为不同阶段,安排不同课时,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掌握不同层次的体育技能。

4.2.2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生课间活动

学校大课间活动时,要求各年级学生男生每人“一绳”、女生每人“一毽”,课间操做完之后,即开始跳绳和踢毽。这种活动,简便易行,易于组织,没有过高的场地、天气条件等限制,学生坚持每天练习,有力地夯实了跳绳、踢毽基本功,确保了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专项技能。同时,每月定期在各班级间组织比赛,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传统体育课堂篇10

1.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闻名于世。中华民族也因为传统武术文化闻名世界。特别是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开播,更是把中华武术的名声扉声海内外。

但是,在现在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基本不重视传统武术的教学,普遍的学校,尤其是南方学校,由于本来就受尚文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不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对武术基本毫无所知,他们对武术的了解,仅限于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电视剧之中,仅存在大脑的神话色彩的想象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封闭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们国家流派众多的民族民间武术,也因为遵从家族因袭相传的旧习,有许多因为家族的变迁,就都相继失传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让这份民族文化的瑰宝得到传承下去,使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武术得以传承很有必要。其理由可以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2.传统武术也应该是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我们国家当今的中学教育中,是相当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许多部门和许多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来实施这项工作。而且,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凡是开展了这项活动的学校,也基本上都搞得卓有成效,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其实,民族文化是个范畴相当广泛的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是相当的多。就我市目前所做的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歌对唱及一些游戏、纯娱乐性的项目,毫无疑问,都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传统武术纳入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可以把之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很有必要。

3.传统武术对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所做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并且还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1)武术运动特别是传统的民族武术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用来青少年学生身上,其效果更为显著。有关研究表明,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的确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是人们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种好手段。我们的传统武术讲究刚柔并济,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身形合一,它把握人体状态的能力,有助于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奇效。武术运动的练习讲究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对调节呼吸,保护内脏,调整心脏,代谢功能的提高,武术都有明显的功效。

(2)传统武术运动与其它的体育运动相比,对的健身方面有许多优势。传统的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在健身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优势:①全面的锻炼:武术动作有相当明显的特点,如刚柔并济,快慢结合,连贯如一,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调节,从而促进其机能的增强。②内外兼顾:武术在锻炼的时候,肌肉在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呼吸来配合,这能促进心肺的机能活动。而且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隔膜运动来促进心肺机能活动。另外由于每一个动作都加以引导,使人精神集中,使中枢神经能更好的调节。这种锻炼方法,除了有一般运动对肌肉的好处外,还吸收了调息的好处,所以有内外坚固的好处。这些也是任何非传统武术运动所不具有的。

4.进行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传统武术教育,则应该就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中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学体育课本里,已经编有传统武术的教材。这都也说明了,在中学里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中学体育课中,必须切实实施和重视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

而且从青少年学生自身来看,他们也普遍热爱传统武术,他们普遍都很有兴趣和需要学习传统武术。早在八十年代,我国第一部电影武术片《少林寺》的开播曾经引起轰动,这主要不是演员的演技好,而主要是向公众展示了传统武术的神秘面沙,满足了公众们特别是打心眼里热爱武术的青少年学生们对传统武术的渴望。

总之,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并且认真扎实地进行武术训练,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或多或少学习和掌握一些传统武术项目。

二、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所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当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也存在的许多困难,比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场地问题、器材问题等等,是相当规模的多,而且困难也是相当的大。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一分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的心思,这一切也是可以灵活机动地加以解决的。

一是武术师资的缺乏问题。在中学校里,特别是在我们南方的学校,由于普遍重文不重武,懂得和掌握武术的人是非常的少,普遍的学校里都没有现在的武术教师,有的却又非常的少。所以,要在中学体育课是进行传统武术教育,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武术教师的问题。但这在目前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从全国的师范院校,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和武术专业队中选拔;也可以从民间武士中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就能补充教师问题。

传统体育课堂篇11

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幼儿武术体育游戏有技术、技能学习内容,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幼儿体能的增强、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改变等方面。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1.教学的目标制定应全面、具体、适宜。“全面”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衡量;“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通过观察者对武术体育游戏中幼儿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两项负荷量的观察测量,从幼儿生理特点方面探讨武术体育游戏运动负荷对幼儿体质的影响;通过对幼儿参与游戏的情感、态度及小组合作等可行为化的观察,从幼儿心理特点等方面探讨武术体育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3.幼儿的主体地位突出,武术体育游戏活动形式合理,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

4.教师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能有效运用各种教学语言,示范动作规范,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二、明确幼儿武术体育游戏观察的步骤与分工

我们通过多次课题研讨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下流程:

1.课前会议:观察者(听课老师)和被观察者(上课老师)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分工等相关事项。

2.课中观察:观察者进入现场之后,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摄像、笔录等技术手段,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做好课堂实录,同时形成自己的思考。如观察幼儿参与活动,主要是观察幼儿情绪、参与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等。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观察教师在体育游戏中的口令、讲解、示范、提问、指导、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练习强度与密度等方面。

3.课后会议: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确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

三、制定并不断完善武术体育游戏的观察量表

观察量表是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主环节――活动中的表现,确定合理的观察点,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而开发的一种工具。我们在深入学习并结合平日听评活动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出项目清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体育游戏中师生互动现象观察等级量表》、《体能游戏中资源运用观察等级量表》等。如体能游戏中资源运用观察等级量表对体能游戏使用的资源种类:活动场地、体能器械、辅助材、情境创设、其他(音乐、课件等);资源使用的时机:热身运动、基本动作的讲解、突破重点难点、游戏练习、活动评价;资源使用的效果:效果显著、效果良好、有效、效果一般、无效;资源的服务对象:为幼儿的学、为教师的教、为游戏的开展等,进行了定性定量的阐述。通过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的循环过程,我们力求把观察点设计得科学一些,力求将观察的问题转化成数字,让数字说话,在这样的观察与评析过程中,我们能从细处、从小处清楚地发现活动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关注教学的细微环节,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在发现别人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这方面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手段,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武术体育游戏入手,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意志力,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

我们收获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高涨,变得更加活泼开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发展显著加快。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形成了勇于迎接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活泼健康、乐观积极、团结互助、不怕困难、敢于竞争、愿意和同伴合作,现在我园的孩子个个喜爱运动、会运动,快乐运动。

传统体育课堂篇12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极具生活特色,朴实无华、简单易学,但是其健身效果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却毫不逊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健身价值、民族特色,娱乐性和广适性,近年来,正不断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在发挥其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的同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 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独特的健身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其它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民族特色和趣味性,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课堂,可以有效的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普遍偏重于学生体育知识的积累、体育技能的掌握,而且在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上也多偏于竞技化和成人化,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自身需求、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很难被完全的激发和调动。如能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教学,民族传统体育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色、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会极大的丰富原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如球戏、腰鼓、摔跤等集休闲娱乐和养生健身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体育任课教师应注意科学引导,合理安排,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有效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对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产生的,是民间形态的,所以要使其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后,以学校体育教学为中介会得以更好的训练与发展,体育任课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民族传统体育,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让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不断加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和寓于其中的民族精神得以良好的传承。

(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通过现代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和授课技巧,可以有效的将其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健身项目的有机结合,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科学的融合过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全民认知和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总体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进步。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但是,在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引入教学课堂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过于局限。现在我国的学校体育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现代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体操等。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展则明显不足,而且开展的项目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情况。比如,多数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教学的学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武术,而其它种类繁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却未得到重视,鲜有开设,开设的个别学校,也多列入选修内容,从而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拓展。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担负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课堂重任的任课教师,多为各类体育专业的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己摸索学习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或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就开始了相应的教学。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涉及面广、文化底蕴丰厚,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就透彻掌握,所以说,任课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基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在将其进入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不可盲目。

要做到这一点,体育任课教师首先要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了解。一般来说,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以竞技为主要特征,如武术、摔跤等体育项目。第二类,以休闲性和娱乐性为主要特色,如:射背牌、腰鼓等。这一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第三类,以养生和健身为主要的特色。这类体育项目对人的身体健康和体质水平的提高很有助益。体育教师在对这三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校的现有条件可以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其引入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不断根据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所接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所在。

其次,体育任课教师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要始终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项目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思想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体育任课教师在选择要引进课堂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的发展规律进行选择,不要为了引进而引进,却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真正选择对体育教学有利的内容,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注意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让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教学的过程合理自然

体育任课教师要注意在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自然合理,真正做到渗透而不是生拉硬扯。所以说,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时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民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说教师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时,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注意自由和灵活这两个方面。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而且不同的项目运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也不尽相同,所以说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项目类别和具体的内容来进行安排,以达到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其次,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体质水平和体育能力来进行安排,这样的组织形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利用这种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时体育任课教师要注意兼顾体育项目的类别,尽量做到学生身体锻炼和素质发展的均衡和全面。除此之外,教学方式的组织还可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状况灵活变通。如,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安排活动量较小,比较适合室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发源于上海的“弄堂游戏”。而冬季则可安排活动量相对较大的体育项目。总之,不管是采用哪种课堂组织方式,一定要注意与当时、当地,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体育任课教师的创造力,科学合理的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相融合。

(三)正确认知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创新”两方面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教学,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空间。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要想取得理想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适应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以及部分教学方式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现代教学“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理念的要求,所以说,在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时,一定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课堂的完美融合。

(四)体育任课教师,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相关方面的学习和总结,不断提升教学素养

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任课教师的教学素养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体育任课教师,如果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和特色,就无法甄别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更不可能引导学生去学习相应的体育技能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总结,充分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入挖掘,充分整合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并能科学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学校也要注意定期安排相关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向体育任课教师传授相应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的同时,督促任课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2.30.

传统体育课堂篇13

本文拟从一名中职德育教师的角度,就自媒体时代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所遭遇到的挑战、面临的机遇以及如何化“危”为“机”,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有关专家。

一、“自媒体”及“自媒体时代”的概念界定

关于“自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准确含义,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并不完全统一。所谓的“自媒体”是指普通民众利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新技术,依托博客、微博客、网络社区、论坛、BBS、QQ、智能手机等载体,带有平民性,草根性、自主性、互播性等特点的新型媒体,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相比,也被称为“新媒体”。所谓的自媒体时代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博客、微博客、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人人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人人又成为新闻的接受者和消费者,人人掌握着话语权的时代。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垄断,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的理念和路径,在客观上提高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话语权,正全方位地改变着社会生态。

二、自媒体时代中职德育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1.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信息的传播模式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是知识信息的控制者、传播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向的不平等的线性传播关系,教师主宰着教学话语权。但在自媒体时代,教学双方的边界不再泾渭分明,教师和学生在信息传播媒体意义上已经没有根本差别。任何学生都是教师,任何教师也都是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区别就是教学组织关系中的角色分配不同而已。就教学话语权而言,教师已经不再享有绝对的垄断优势。这也许是许多德育课教师出现不适反应的最根本原因。

2.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职德育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成倍增加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教学的预设受到了极大挑战。为了赢得课堂上的话语优势,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德育课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传统的把握教材,开发课件,准备练习等工作外,教师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浏览最新的社会热点信息,登陆微博、微信去捕捉最新的舆论焦点,并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加工,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而这在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是不多见的。

3.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职德育课堂管控难度加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中的手机也实现了与时俱进。随着苹果手机在社会中的热捧,学生中的“果粉”数量也在急剧膨胀。在此情境下,如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遭遇一样,中职德育课“教师”作为德育信息传播的“媒体”也要与QQ、微博、微信以及智能手机本身等新媒体对信息的“受众”——“学生”进行有效的争抢,给课堂管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自媒体时代给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

1.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迫使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更接“地气”,这为改变传统德育课的刻板印象赢得了契机

早在200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就曾发文强调,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为了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更加主动地关注实际,关注生活,关注中职生的实际,唯有此,方能在课堂上真正和学生产生共鸣,形成互动,也唯有此才能真正守住“教师”的角色本位,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假大空”的刻板印象,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新媒体的普及,部分修复了中职学生经验之塔上的缺陷,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展开提供了基础

在新媒体背景下,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这一缺陷得到了较大改善。过去尽管社会热点层出不穷,但受制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审查制度和传播时效滞后等影响,很难引起中职学生的关注。但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可以近乎以秒计,并以微博、微信等自由活泼的形式而迅速扩散,这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媒体正襟危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受到了学生的追捧,这在客观上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新媒体的普及,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机制。

3.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创新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开辟了广阔天地

传统中职德育课之所以长期被各方所诟病,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空洞,说教色彩浓重,教学长期流于形式。加之中职德育课缺少像高考那样的刚性约束力,课堂教学的实效始终无法令人乐观。但在自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深度普及,不仅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也为教师的课堂创新提供了条件。

四、自媒体时代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化“危”为“机”的路径

1.加大学习力度,使学习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

在新时期,新词语、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新的社会热点应接不暇,教师必须养成每天学习,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对社会舆情保持较高的职业敏感性,杜绝“闻所未闻”的情况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德育课教师不能止步于“有所知”的层面。要掌控课堂话语权,发挥在学生舆论中的引导力,教师还必须对社会舆论焦点“有所思”,这也是体现教师价值无法取代的根本所在。中职学生虽然也对社会热点有所耳闻,但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虽知而不能言”的问题。加之,中职学生年龄尚轻,涉世未深,对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上的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急需教师的及时介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影响和感召下,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实现了师生成长的良性互动。

2.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创新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取契合教学需要的社会热点事件,做到从一开始就引燃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比如,在准备学习社会公德的有关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列举自己所熟知的“最美中国人”的事迹,并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教学的话题,从而在师生的对话中完成新课导入,避免了过去“我讲你听”式的单一形式。在新知新授环节,所设问题,所举案例,也应使学生既能有所知,又能有所言,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