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学科评估

纺织学科评估合集13篇

时间:2023-10-12 17:41:33

纺织学科评估

纺织学科评估篇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持续高涨的态势,并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相对齐全、功能日趋完善、发展相对稳定的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格局。目前,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功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近年来,虽然不断有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和相关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实现了部分功能性评价方法的标准化,但总体上大部分功能性纺织品仍然无法获得权威检测机构的认可,使得市场上功能性纺织品的消费过于盲目,得不到有效的监管,显然这对功能性纺织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产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但目前在功能性纺织品上使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特别是需要经过长期跟踪分析的安全风险评估。事实上,已经发现有些以前曾被广泛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剂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并已经被列入禁用范围。因此,从消费者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建立有效的安全性评估规范显得极其重要,能够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以阻燃纺织品为例。据统计,全世界约20%以上的火灾事故都是由于纺织品燃烧而引起或扩大的,尤其是住宅失火,因纺织品着火或者蔓延而酿成的火灾事故比例更大。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3.2万起,死亡1108人,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尤其是2010年上海“11・15”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近百人伤势严重,使得阻燃纺织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因此,目前阻燃功能已经成为室内装饰、公共场所用纺织品的必要功能之一。纺织品的阻燃功能一般可采用阻燃整理获得,具有阻燃作用的元素有:ⅢA族的硼和铝,作为无机化合物用于棉织物的非耐久性的阻燃剂;ⅣB族的钛和锆以及ⅤB族的铌,其化合物用于羊毛织物;ⅤA族的氮、磷、锑和ⅦA族的卤素也是阻燃剂中的主要元素,其中氮、磷用于纤维素纤维,卤素和锑用于合成纤维和耐久性阻燃剂。最早受到禁用的阻燃剂是三(氮杂环丙基)氧化磷,本身剧毒,LD50=37mg/kg~46mg/kg,并有致癌性。1997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有致癌性和剧毒而禁用,其LD50=50mg/kg。欧盟针对阻燃剂的禁用是根据欧盟危险品及相关修正案,包括79/663/EEC、83/264/EEC和2003/11/EC3法规,都是涉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纺织品所用的阻燃剂。但是阻燃剂的危害性也不是如此的明确,如四溴双酚A系列阻燃剂,2008年4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发表了一份有关双酚A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报告,加拿大卫生部和环保部也发表声明,对双酚A采取管制措施;但是2008年6月欧盟委员会了双酚A的风险评估报告,声明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使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含双酚A的包装盒容器。可见功能性整理剂的安全性有时候还是比较隐含的,不是很直观就能发现。

再以防辐射纺织品为例。今年日本“3・11”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又将“辐射”一词提升为热门话题,一时间翩翩白衣成了流行色,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炙手可热。实际上随着广播、电视、通信及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个生物界早已沉浸在电磁辐射之中,电磁辐射成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后的第四种污染源。人体受到电磁辐射后,不仅使皮肤表面加热,而且使深部组织散热困难,有利于癌细胞增长,因此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对身体处于敏感期和低抵抗力时段的孕妇危害更大。因此防辐射纺织品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必备防护工具,但目前国内专业生产孕妇装的企业不足百家,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其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市场上盲目夸大产品功效以此来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就防辐射孕妇装而言,究竟能不能真正起到防辐射的作用,甚至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别的危害,目前都难以定论。部分生产企业采用含有汞、铅、镍、铬等重金属的材料制成涂层防辐射孕妇装,的确也起到了防辐射效果,但重金属对孕妇及胎儿造成的危害却不可估量。可见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过程中除检验是否具有某种功能作用外,同时还必须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监管。

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管理的建议

功能性纺织品既没有色彩和图案那样直观的吸引力,又缺乏柔软飘逸等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格,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品味其功效。从而导致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益进行仿冒,使得真正的功能性纺织品面临鱼目混珠的窘境,这对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显然非常不利,因此加快功能性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功能性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并将其提高到了提升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尽快制定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技术标准”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将“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作为科技进步任务的重点实施内容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纺织行业重点研究“功能性和生态类新材料试验方法、纺织品安全环保及有害物质检测”。但与之相伴而产生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问题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如对阻燃纺织品进行阻燃性和有毒气体释放的综合评估、对防辐射纺织品进行功能性和毒理性的全面评估等。而这是直接关系到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5年1月1日,我国正式执行的《GB 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首次将有关纺织品安全性的生态环保要求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打破了纺织服装行业多年来质量标准一直停留在外观和一般物理指标方面的现状。标准不仅规定了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量要求,同时也对禁用偶氮染料、pH值、色牢度和异味等也作了规定;并首次将纺织品毒物测试列入产品检测标准中,明确规定服装纺织面料不得含有致人体病变、癌变的有毒物质。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和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国保健协会于2005年组织制定了行业标准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纺织品 》,并于2007年开始了对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三种保健功能纺织品的标准达标工作,授予优秀达标产品使用功能标识,以区别于虚假宣传和伪劣产品,还消费者以知情权。

我国台湾地区在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方面相对发展较快,受纺拓会的积极规划和推动,已由功能性暨产业用纺织品认证与验证评议委员会制定了若干认证标准,产品认证服务已在欧美、日本、我国大陆注册,目前能够提供抗菌、防电磁波、吸湿排汗速干等18种功能性纺织品的认证。国外与纺织品安全性相关的主要是生态纺织品Oeko-Tex®系列标准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Oeko-Tex®系列标准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影响最广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包括纺织品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等所有加工级别在内的统一的纺织品检测系统和认证系统;而REACH法规是一部将之前欧盟的40多部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规整合在一起的有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法规,与纺织品安全性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能和要求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出处或依据。

学术界也开始涉足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纳米纺织品的研究方面,其他则较少有所涉及。因此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为日后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评价及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

(1)探索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因子并建立其分类方法。功能性纺织品具有一般纺织品的共性,但在受到外部作用时,某些功能因子会发生质的转变或量的变化,使织物产生导电、传递、存储、光、电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能力。功能性纺织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分类方式差异很大。为了便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评价及监管,建议从功能性纺织品的作用机理出发,探索其功能因子,并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因子进行分类。功能因子这一概念在纺织品领域目前尚属空白,它主要是源于功能(保健)食品行业。一般认为功能因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功能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其具备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功能因子在加工和存储过程中不被完全破坏;二是它们在功能性产品中具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三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功能调节作用,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功能性产品所阐述的作用。

(2)加强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前文提到的防辐射服为例,现有的防辐射服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穿过防辐射服会发生波反射、波吸收和电磁波在服装内的多次反射,导致电磁波的能量衰减。而经测试研究,金属是最理想的防辐射的材料,有些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损耗很大,如镍钢为3.54dB/μm,坡莫合金为2.528dB/μm。但因其笨重和服用性能差,很少有人采用这些金属直接做服装面料,一般采用这些金属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或采用金属镀层的工艺来实现织物具有防辐射的功能。所以目前能作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主要有金属纤维混纺面料、镀金属织物和最近才开发的金属多离子织物。由此可见,防辐射服的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而无机金属材料中可能会含有铅、镍、铬等重金属材料在汗液的作用下会溶解并随之进入人体,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即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源于汗液下的重金属含量。因此建议在评估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纺织品时主要检测其重金属含量,并重点研究其使用环境是否会导致重金属元素的游离及释放等基本原理。

结论

纺织学科评估篇2

主管单位: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

主办单位: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纺织厅;山东省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3028

国内刊号:37-1127/TS

邮发代号:24-1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纺织学科评估篇3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 ]

公 司:XX服装有限公司

行 业:服装/纺织/皮革

职 位:采购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纺织工程

学 校:中国纺织大学

自我评价

从事服装纺织行业的业务跟单工作多年,熟练掌握多种服装面料的特性。懂得如何寻找、考察供应商,控制服装的质量水平。了解国内外服装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各种服装展会,能够为设计部门提供有效的建议。善于沟通,能够维护和拓展客户资源,提高订单量;工作效率高,善于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相信态度和能力决定一切。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主管

工作经验

2010/8—至今:XX服装有限公司 [ 2年 ]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采购部 采购主管

1、负责***系列产品的打样、询价、确认面料并制订供货商合同;

2、负责对最终需要的面料进行风险评估、核价和预估大概的生产周期;

3、负责根据供应商的实际生产、技术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生产计划;

4、负责与工厂谈判最佳采购条件,并与供货商达成采购协议,降低采购成本;

5、负责开发新的供应商,并定期评估审核老的供应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备案。

---------------------------------------------------------------------

2008/7—2010 /7:XX皮革厂 [ 2年]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代表处 业务跟单

1、负责与海外同事保持日常联络,互通样品开发,报价等;

2、负责陪同国外设计师、产品经理考察工厂,保证生产水平和质量;

3、负责维持并管理供应商,保证货品的及时交运;

4、负责联络和开发国内供应商,对其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水平做评估分析,确定合作的可能性;

5、负责参加各类展会,了解新的产品及设计趋势,为公司设计部提供建议等;

6、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教育经历

2004 /9--2008 /7 中国纺织大学 纺织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纺织学科评估篇4

日前,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率企业组成韩国馆(“PREVIEW IN CHINA 2010”,取自韩国全资纺织时装展会“PREVIEW IN”系列,中文名称为“韩国时装博览会”)参加了3月28-31日为期四天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展)。据悉,过去韩国时装企业也曾小规模参加CHIC展,今年起,为支持韩国服装时装企业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在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的支持下组成了韩国馆大规模参展,共有92个公司、193个展位。

3月29日,韩国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安德烈・金的时装秀拉开了此次韩国馆开幕庆祝活动的序幕,随后, ETTRABE(北首东服装有限公司)等多家韩国服装品牌举行了时装秀,展现韩国时装产业的独特魅力。

韩国时装企业从2003年开始,以“PREVIEW IN SHANGHAI”为契机,在中国各地区进行活跃的商务活动。此次CHIC展的韩国馆主办方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配合韩国时装企业希望在中国扩大各种流通渠道的愿望,表示今年起参加CHIC展,旨在支持韩国企业与中国各地区买家建立商务网络。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崔文昌部长称,“与其他种类服装相比,韩国的女装和休闲装更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此次展会主要积极扶持志在创造全球品牌的韩国中小时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各色具有时尚、独特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的产品。”

此次参展品牌包括以25岁左右女性为目标消费群,强调自由舒适、可与各种单品搭配的HEMPEL公司的“Le Queen”品牌;时髦并强调女性美的韩国雅妮国际设计中心有限公司的“Yarnie”品牌;通过推进整个公司的中国化,在中国全境拥有商的 PEARL公司的“Jolie & Deen”品牌等。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表示,“CHIC展正处于向亚洲时装展会中心发展的道路上,它将成为中韩两国时装产业全球化道路上实质性的商务合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2010第一视觉北京国际面料展激发设计灵感

2010年第一视觉北京国际面料展于3月31日至4月1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参展面料商主要来自法国、意大利,还有西班牙、土耳其、韩国等国家,其中15家织造技术、图案设计、印染工艺领先的丝绸面料,诠释出2011年春夏新趋势,或华贵或经典或亮丽飘逸,还有隐约的奢华质感;时尚休闲面料品种丰富,更具科技创新性。国内市场高端品牌设计师纷纷前来洽谈、交流,分享最新时尚资讯,并结合各自品牌的风格定位选样和采样。

据悉,第一视觉国际面料展在上海和北京两季的举行,引领了法国、意大利面料商进入中国市场,此次的参展商已基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建立了合作的销售渠道,为更多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国内外品牌的本地化采购和品牌服饰商品与世界的同步缩短了距离与时间差。

产业

纺织企业家活动日暨海峡两岸企业产业链对接会召开

4月18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0休闲服装博览会在福建省石狮市开幕。当天,由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和台湾纺拓会联合举办的“纺织企业家活动日暨海峡两岸企业产业链对接会”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两岸纺织业应共同打造有世界级核心竞争力的纺织共同体。”王天凯还指出,产业升级的精耕细作,需要繁荣的资本市场支持,开放的研发环境,以及频繁的专业交流。未来五年,新兴国家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将推动这三个关键因素的发展,让“中国制造”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福建省石狮市具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更重要的是石狮市政府的市场培育观念非常强,也懂得善用资源,对接会的举办将盘活海峡两岸的市场,为两岸纺织贸易架起专业的桥梁。

长期以来,台湾纺织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创新等方面比较领先,特别在功能性纺织品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福建省近年来也积极为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由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泉州海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明,台湾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杨俊分阶段主持。在此次对接会上,台湾纺拓会组织了近20家具有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大陆20余家优秀的纺织企业进行产品对接,同时还有来自两岸近200位专业人士参加会议。企业家们就新型纤维、新技术,展开了以两岸经贸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交流洽谈。此次对接会通过两岸企业家的面对面交流,建立两岸纺织企业的合作平台,推动两岸纺织企业资源配置与互补。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助企业夯实内功

3月27日,2010年度第一期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活动暨天竹纤维产品开发协作体系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及近30家媒体和来自42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活动为期一天,主要探讨在面料产品开发方面的相关趋势潮流、新技术和新工艺等信息。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张静做了“2011春夏季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分析,同时,对2011春夏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活动的面料产品进行了点评。

在接下来的经验分享环节,来自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的专家也现身说法,从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出发,同与会人员充分互动并交流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了李宁公司新项目运营部经理吕铁杉和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黄益群,分别从服装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谈选择面料的要素。

丰富的讲座内容使参会代表表示收获很大,一方面前沿的潮流信息能够引导从业者找准面料产品的研发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品的“跑偏”;另一方面,业内优秀企业的宝贵经验也为更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而下游服装设计师的“声音”则为上游面料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为翔实的指引,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使各方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手拉手尾货批发城进驻北京木樨园商圈

4月10日,华北最大尾货批发组货中心手拉手尾货批发城正式开业迎客。商户自发组建手拉手尾货联盟进驻赵公口手拉手尾货批发城。该商城由北京手拉手商城公司管理,目前一楼、二楼招商已完成95%以上,商城主要定位于经营外贸尾货、品牌折扣、厂家库存、商场下架的服装鞋帽。

据透露,目前已有国内3000多家外贸加工厂及5000多个尾货批发商成为手拉手尾货批发城的货源供给平台,计划将手拉手尾货批发城打造成华北最大尾货批发组货中心。

木樨园服装批发商圈共有服饰、纺织品、鞋帽等综合类市场超过24家,各类商户达到10000个,从业人员接近6万人,年总交易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是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手拉手尾货批发城位于木樨园商圈赵公口长途汽车站对面,总体经营面积3万余平方米,开业后将成为华北最大尾货批发组货中心。

企业

石狮市宏太纺织发展有限公司

成为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新成员

3月16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秘书处成立专家评估团,就石狮市宏太纺织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的加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这一资格的申请进行了实地评估,评估团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谢方明带队。

石狮市宏太纺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棉型休闲面料的研发与生产。公司拥有先进的织造及配套设备,2006年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注重流行趋势信息的搜集和应用,并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与上下游联合创新的工作,形成了以纯棉、混纺羊毛、竹节布、天丝棉四大系列为主的休闲面料产品。企业注重质量管理,并联合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三方评价督导”模式的推广,同时,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制定了明确的产品推广计划,提升了区域品牌的优势及品牌知名度。2010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评估团专家,现任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的马崇启在考察结束后表示,该企业创新团队和创新机制健全,并能够进行上下游联合创新的开发模式值得同类企业借鉴。评估团认为,该企业经济运营状况较好,具有清晰的经营理念,切实可行的市场推广计划,重视产品开发及创新且产品品质优良,是行业领军企业的代表。同时,评估团也建议,首先,企业应从生产工艺、上下游合作方面入手,实现精细化管理。其次,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做好细分市场工作,使产品开发更有针对性。最后,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和产品检测体系,从而有效地保证产品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经审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同意石狮市宏太纺织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入,并授予其“国家棉休闲面料织造产品开发基地”称号。

周织男装提出版型革命新主张

日前,福建男装周织品牌在其2010秋冬产品会上郑重提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致力于男装产品的版型研发工作,开启周织男装版型革命的序幕。周织的版型革命将从最实际的适穿性入手,针对多数成熟男性腹部偏大的状况,通过三开身版型中后腰线的收缩和省位变化,实现收腰和合体兼顾的效果。

周织品牌开发总监纪荣忠介绍,为了配合版型革命,他们特意设计制作了一批相同款式不同版型的服装,这些服装的最大特点就是上身后能让体形偏胖的客户在视觉上毫不臃肿,完美体现服装的时尚性,突破了服装款式尤其是收腰服装只适用于瘦身顾客的局限。

据悉,周织品牌是福建知名的男装品牌,在裤装生产领域已有20多年的历史,周织一度为全国最大的休闲裤生产企业。近年,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周织男装不断向多品类延伸发展,目前定位高端的周织男装,以一流品牌、二三流价格的发展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本季周织男装融入了更多国际元素,借鉴了四大国际时装周的流行趋势,保证了周织产品的国际化风格。此外,周织还一直努力尝试环保、低碳的开发路线,并于今年加大了对环保再生纤维的利用。

“中国染料色彩研发基地”落户浙江龙盛集团

4月24日,藉第十届中国国际染料工业暨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在上海举办之际,“中国染料色彩研发基地”授牌仪式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出席仪式并向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向志峰授牌,这标志着“中国染料色彩研发基地”正式挂牌浙江龙盛集团,作为中国流行色协会第七届副会长单位,龙盛集团将引领中国染料产业的色彩设计与研发迈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龙盛集团作为中国染料行业的巨头,率先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合作成立“中国染料色彩研发基地”,中国流行色协会与龙盛集团共同进行基地建设,与其染料产品研发人员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流行色彩趋势,同时中国流行色协会将整合相关印染企业,协作研发染料产品色彩应用,通过协会与企业优势互补,将色彩理论、色彩科技应用于染料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实际。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复评

3月15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秘书处组织权威专家组成评估团,对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评估。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海天轻纺有限公司,2009年更名)于2001年经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评估并被授予“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纬编针织产品开发基地”称号,是“资深”基地企业,并通过3次复评,本次为其第4次提出延续申请。评估团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谢方明带队,对包括公司厂房、生产车间、样品阵列间和实验室等生产一线进行了严格的考察。

经过全面考察,评估组一致认为,该企业的产业链较为完整,发展规划清晰而明确,能够做到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两手抓,并重视产品质量,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提升意识较强。评估团专家,现任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针织系教授的宋广礼也表示,该公司产品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拥有功能先进的质量检测装备,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新产品的开发能够坚持系列化,市场化和商品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评估团也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公司在注重新原料研发、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部级技术中心及相关科技奖项的申报工作,为企业积累无形资产。建议公司加强针织产品后整理及针织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引进服装设计师强化产品设计感,并进一步做好产品呈现及宣传推广工作。

经审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同意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作为“国家纬编针织产品开发基地”。

英威达莱卡®纤维

创新产品解读内衣新消费观

全球领先的综合纤维和聚合物生产商英威达日前亮相“第四届香港国际时尚内衣展”,展示了一系列LYCRA®(莱卡®)纤维创新产品。

此次展会于3月30-3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在为期两天的展会期间,英威达同时举办了名为“内衣见解――解读新消费观”的主题研讨会,通过深入介绍LYCRA®(莱卡®)纤维在内衣和泳衣领域的创新科技来体现女性对贴身服饰不断变化的诉求以及英威达对此的见解和解决之道。

英威达服饰业务全球内衣类及泳衣类总监Michelle Rice在研讨会之前表示:“LYCRA®(莱卡®)纤维通过为身体创造纯粹的个人奢华体验,使女性更加时髦自信,不仅满足了女性消费者对内衣服饰舒爽透气的终极追求,并能够更好彰显优雅、独立、摩登的女性魅力。“

据悉,此次已是英威达连续第三年参加香港国际时尚内衣展,不仅为国内外服装生产商、设计师、零售商和消费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带来了其最新内衣及泳装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服装概念。通过本届展会,英威达也展示了其对亚洲市场的更多关注以及与该地区主要客户开展更加深入合作的意向。

Infitex亮相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流行纱线展

3月9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流行纱线展在上海浦东展览馆揭开帷幕。在西班牙手编纱领域首屈一指的毛纱公司 ― Industrias de Fibras Textiles, S.A简称Infitex,高调亮相并展示其产品。

自创始之初,Infitex生产工艺日臻完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成熟完善的生产体系,对工业用纱及手编纱齐推并重,可以完成从纺纱到染色直至后处理的所有工序。其特色产品主要有手编纱、花式毛线等,其中95%的产品均产自西班牙。

设计能力是其产品拥有竞争力的保证,该公司注重文化流行,希望将文化融入产品,并根据文化流行开发出新的颜色、新的产品。每年该公司都会推出自己的样品册,其产品均为自己设计。Infitex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染厂,并注重采用环保染料,生产出来的手编纱适用于婴幼儿产品,非常健康。其生产的纱线目前在主要国际市场均有销售(超过35个国家),客户和分销商遍及各个大洲。

201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毕业生时装秀举行

4月15日,一场以“城市融合”为主题,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主办的毕业生时装秀在嘉善路508号1号楼拉开帷幕。

毕业生以城市地质、城市植物群和城市生物群为三大灵感主线,搜集创意并设计出25套服装款式,最后选出三套制作成成衣在毕业生时装秀上展示。从确定时尚视角到搜集素材,从制作设计册到寻找面料,所有的学生都经历了一次从有到无的蜕变,用尽心力将其内心想法予以呈现。而教授们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和全力支持无疑也为每个学生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和实现梦想的勇气。

本届时装秀最后评选出六名获奖学生,其中包括一名金奖与五名银奖获得者,所有获奖学生将得到免费就读IFA Paris巴黎时装设计与管理硕士课程的机会,其中金奖获得者还能得到巴黎―上海的往返机票。

据悉,今年IFA Paris毕业秀得到了Franck Provost、STELLA LUNA、MAC、Evian、DT ASIA、Grand Mercure和ifa gallery等赞助商的全力支持。

波司登男装全新亮相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3月底,2010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各大服装品牌闪亮登场。作为行业“黑马”的波司登男装凭借其2009年在品牌战略和经营创新实施上的卓越表现,成为服装企业领域唯一荣获“2009年度推动中国消费经济增长品牌成长大奖”和 “2009年度推动中国消费经济增长品牌策划大奖”的企业,波司登牌茄克衫荣列2009年度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前十位。

波司登男装同时在本次服博会上了2010秋冬最新系列。在延续波司登男装高端形象和精致剪裁的同时,结合当下时尚潮流趋势,通过“精致商务”、“简约办公”、“都市休闲”三大系列,精彩诠释出 “品位生活”的精髓。

太子龙2010秋冬新品会杭州举行

4月18日,太子龙2010秋冬新品会在中华文化发祥地――杭州良渚文化村举行。设计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中国男人的品质生活可以如此时尚地奢享。

纺织学科评估篇5

国内外共性技术研究最首要的区别就是主体不同。研发主体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条件:能够保证共性技术研发力量的需要;能够承担共性技术研发的风险;能够保证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的需要;能够保证研发成果的推广。国外纺织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和高校研究所,只有在整个产业的企业科研能力大多不高的早期发展阶段,才会由政府主导产业的大多数共性技术研究。国外纺织领域共性技术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科研院校,院校在技术完成后再出售给相关企业,也有协会或企业主动同院校展开合作,这样院校专心于技术研究,不必担心专业化转移,企业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技术,发挥自有优势进行商业化。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的整体科研能力并不突出,产学研研发平台目前尚处探索实践阶段,产业成果并不十分显著,整个行业存在着研发实力薄弱或角度片面等问题,所以行业内共性技术的研发不存在十分清晰的研发主体。在企业的角度,由于共性技术消耗的资金太大个体企业难以承受,单个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时会刻意回避共性技术;在科研院校的角度,也有部分科研院校由于资金问题转而向企业提供技术配套服务来获得更多的资金,并没有专注于科研,因此我国纺织行业共性技术基本处于少数机构研究并且产业转化能力较弱的阶段。国内行业共性技术开发时,忌盲目相信大企业,或者盲目扶植中小企业,而要以项目的目标为主,选择最合适的企业结合科研院校作为研发主体。

发达国家的共性技术研发机制存在两大优势,其一是管理组织结构非常明晰,其二是监督和评估机制严格而健全。例如德国弗劳恩霍夫学会所采用的现代公司式运作,最高权力机关为会员大会,相当于公司的股东大会;最高决策机构为理事会,相当于公司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相当于公司的管理层;最高咨询机构为学术委员会,相当于现代公司的监事会。学会虽然是非盈利机构,但蕴含着现代企业的运作理念。学会每5年对各个研究所进行一次综合评估,主要指标包括既定战略规划的完成情况、重点课题的实施进度、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结构、科研设施的装备水平与利用率、经费总额中“竞争性资金”的比例、“竞争性资金”中企业研发合同的比例、申请和取得专利的数量、客户分布结构与服务满意度、技术成果转让的数量和收益、经费支出的范围和科研辅助系统的服务质量等。评估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成为其今后确定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资源分配方案、改聘研究所所长人选和确定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依据。国外纺织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组成形式主要包括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和机构、学术团体和产学研合作研究组织,其中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的组成形式与我国差别较大。以日本纺织协会为例,该机构主要由日本纺织界领军大企业组成,协会会长由各大企业法人轮流担任,没有政府人员在协会任职,协会中设置监事以监督审查财务的运行,财政收入以会费收入和有偿服务为主,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税率。这样的组织形式决定了日本纺织协会没有经济实体,也没有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由于整个协会由纺织企业所组成,所以协会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会员企业服务,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通过收集行业情报,制定行业技术发展规划,并成立相关技术委员会,挑选组织各相关方成立共性技术研究组织来促进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相同模式的还有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由棉花行业相关的厂商的会员代表组成,协会会员包括从事棉花行业的棉农、企业和组织,再从棉花行业各个领域中选举出若干人选成立董事会,来负责协会的运行和会员服务等工作。我国纺织行业的协会由于历史等原因,在人员组成上并非由各个相关企业的代表组成,很多服务和政策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执行,也压缩了部分协会的生存空间。国外许多产业中均存在着形形的学术团体,主要由相关学院和科研机构组成,下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委员会,从事各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例如美国的ASTM专注于纺织材料性能检测标准、AATCC专注于染色和化学处理纺织品的标准。相形之下,我国纺织行业多元化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科技服务平台运营企业缺乏,同时一定程度上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状况,信息不畅,难以共享,一些项目的中后期评估评审流于形式。而由学术团体进行共性技术研究在我国目前并不多见。

先进国家的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能够加强企业、国内学术界及产业界之间的联系。纺织产业的主要力量是企业的科研团队,院校作为辅助力量。产业界更注重人才的科研与产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所以人才的培养集中在企业和学术团队中,能够较多地接触产业现状并结合实际进行研发,使企业的科研团队实力不断加强。同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具备较大的自和开放性,重视人员的研究潜力,积极推进具有不同技术背景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间的协调合作,有助于激发丰富的创意。研发机构的对外交流合作也比较频繁,可聘请国外研究机构及产业界优秀人才担任研究单位主管及研究员。目前我国院校能够组成科研团队进行学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学生所占比例太小,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运用实际知识解决产业问题的机会和训练。院校年轻科技人员和学生在共性技术研发中能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不仅是建立在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的基础上,更是建立在我国高校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借鉴这方面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高校的教育目标设置的调整。

先进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与我国相较,最大的优势是其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保证共性技术成果能够在行业之中有效运用、充分发挥作用。发达国家的行业共性技术机构往往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官产学合作部门之间的配合具有高度的柔性化,不是通过单纯的技术扩散机构进行技术的推广与扩散,而是将扩散的潜能埋在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多个环节中。其研发团队的来源广泛(来自高校、企业、研究院所,而且还有相当比例的海外研究者)且在项目研究中高度融合,可以通过密集的人才交流对技术进行潜移默化的推广,如日本的AIST;或者通过鼓励研究人员走入企业和自己创办企业,达到技术的推广,如德国弗劳恩霍夫学会;更有机构专门负责研究成果的技术授权业务,使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更为顺畅;或创业孵化部门,营造种种有利环境,促进新创企业发育成长,以新创企业带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因此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并不存在太多障碍。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机构以各种形式对研究进行资助和组织,技术扩散可通过多个渠道实现:高校或学术团队研究完成,直接将技术出售给企业,由企业进行成果转化;行业协会或多个企业制定行业需重点攻克的共性技术,组织企业院校或者其他行业研究团队共同针对研究,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采取委托高校、与高校展开联合研究或联合多家有共同需求的企业组成研究团体。通过多年研发模式的探索,国外纺织产业在共性技术供给方面已形成了有效的机制,调动了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诸多方面共同完善共性技术的运作模式,达到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和扩散,使共性技术在社会中充分发挥效能。我国纺织行业官产学研共性技术平台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在科研实力、资金支持、团队管理等诸多方面有待改进。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对海外研究者的吸引力较弱,整体科研成果水平不高,产业转化能力弱,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国外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的高度商业化运作。虽然也具有官产学研的合作性质,但技术研发大多集中于国家科研院所及高校,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脱节。在具体的项目运行中,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研究团队之间的融合不够。创业孵化机构的作用不明显,在创新母体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二者之间还需要一个媒介。发达国家的产学合作推进、新兴产业诞生、中小企业支持及区域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都可为提高我国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效率,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参考。

先进国家和地区对共性技术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初期,政府引导和扶持科研院所机构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成熟和扩散阶段,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共性技术快速产业化及扩散。美国和日本政府均通过政府采购以及相关政策补助推动各产业积极采用先进的共性技术,欧洲更采用统一标识来突出采用了先进共性技术的产品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我国政府对共性技术的扶持方式主要为提出共性技术的攻关项目交付给研究机构,或树立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先进典型,并对此二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共性技术的后期产业化应用以及扩散阶段的支持作用,政策的力度和覆盖面尚有不足。我国纺织行业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技术服务的平台运营企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功能与能力的要求相比,缺口较大。虽然依托某些纺织产业集群,当地政府建立了纺织技术服务平台,但还没有完全涵盖创新链和产业链,并且平台职能定位不清,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实践中出现了共性技术研发中心过早地转型为技术服务机构或行业商会,或是定位于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有偿服务的现象,这与当地政府对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的职能定位认识不清、对技术创新与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只有不断将行业领先技术共性化并服务于众多企业,才能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先进国家的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代表机构专职负责为产业界发展技术和工艺,推进技术创新、实现工艺现代化,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产业化的研究机构,不仅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而且间接向大企业施压迫使其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研发,激活整个产业。我国逐步推进的科研院所改制在调动院所的积极性、激发院所创新力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科研院所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后,面临生存和盈利压力,通常会更倾向于进行一些当下市场急需的、容易产生效益的短期项目的研发。为解决共性技术研发在市场竞争和基础科学研究“兼容”的问题,积极推动研究院和企业所承担起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功能,推进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如在国家层面或者省市级政府层面,重点建设少数由政府主导资助的行业技术研究部门,承担起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职能,避免共性技术市场和组织的双重失灵。

纺织学科评估篇6

然而,每个人的主观感觉是有差异的,加之判断时还可能存在喜好等感情因素。如有人因偏好麻织物的古朴特色,在评价时可能会忽略其不明显的刺痒感,而有的人就难以忍受;有人喜爱丝绸的顺滑,但也有人会嫌弃其不帖服的冷淡。可见,感官检测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潘宁教授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完成对织物的感官性能评价并给出量化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将感觉转化为数字量化的方法。该方法被美国AATCC标准收录,标准代号为AATCC TM 202。

记者有幸采访了潘宁教授,请他为我们介绍这种新的方法。

请您介绍一下在纺织品手感检测方面,科研人员做过哪些工作?

织物手感早已被视为纤维产品(包括纸张、机织和针织面料、无纺布及其他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产品)最重要的质量属性之一。织物手感描述了人对织物的触觉反映。这其中不仅涉及人体与织物的相互作用,其他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结果亦影响极大。这也从另一方面点明了织物手感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复杂性。

通过触觉感知织物质量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很难想象消费者在店里会不经触摸而购买一块纺织产品。然而织物手感评估方法到现在为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人的直接触觉判断,这种主观评定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靠的,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如何寻找合适的评判员:专家或未经训练的消费者?评判员之间的沟通,评估灵敏度的漂移,个人喜好的差别及其影响等。现有共识是对织物手感的可靠感官评价是可能的,但此方法显然不利于纺织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实用要求。必须为此发展一套测量仪器和评价方法。

Perice于1930年首次提出采用物理测量数据来评估织物手感。从那时起,有过几次试图用仪器测量织物手感的尝试。整个努力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在日本的川端康成和他的同事开发出的KES - FB系统用于织物手感评价。该系统测量不同面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然后通过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将所测面料性能与日本专家的手感主观评定结果相联系,由此计算该面料的手感值。该系统未能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主要因为它是基于日本专家的主观评定结果因而无法用于日本以外的国家的面料评估。同时,它无法避免主观评估所带来的所有问题。此外,纺织科学家已研究证明,织物手感是其物理和机械性能在织物变形过程中交互作用的结果。采用分别测量相关性能来预测织物手感则割裂了这种交互作用,因此无法给出科学合理的结果。1990年,几位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建立另一台仪器系统,称为FAST系统,基本上是日本KES - FB系统的一个简化版本,因此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这两个系统测量费时且成本高。

将模糊的感官检验变成有确定性数据的检测,主要是从哪方面进行考量的?

织物的感官性能包括织物手感、织物折皱恢复率和织物悬垂度,几乎是最后一组目前工业界尚未能有效测量及评定的织物性能。但这类性能又恰巧是区分织物质量档次的关键参数。

织物综合手感值由若干基本手感项如韧挺度、光滑度及柔软度等组成。由于不同消费者、不同产品或市场对各项基本手感权重不同,所以综合手感属于主观偏好。很难实现理性数据的转化,因此我们将检测方向确定为相对手感值的测试。

2012年美国纺织化学及染色协会(AATCC)标准TM202指定我们研发的织物感官测试仪――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系统进行相对手感性能测试。该仪器能用于模拟人手触摸织物时产生的感官性能评价并给出量化数据。

相对手感值的检测过程是怎样的?

相对手感是利用检测织物在有控状态下的变形过程,成功地将与感官性能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并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算法产生感官性能的量化指标。测试指标包括:韧度/身骨:反映织物的抗弯曲性能。高抗弯曲性能即可认为其硬挺,韧度或身骨好。软度:在揉捏一块织物时,织物的抗压缩性。抵抗压缩性即可认为其软度较高。光滑度:织物表面光滑的性能。光滑度越高,指尖越容易滑过织物表面。悬垂系数:在测试时使织物产生悬垂变形来描述织物的悬垂行为。织物折皱回复率:一块特定织物先后两次测量,导致折皱变形。相应结果之间的任何区别就是该织物折皱回复能力的指标值。

您研究的方法已经被AATCC TM 202采用,对于进行该检测的企业,有哪些益处?

手感测试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传统纺织品,在与皮肤接触的其他柔性材料领域也是通用的,比如生活用纸、纸尿裤、化学助剂、洗涤护理等。对产品进行相对手感值的测试能为企业控制质量、研发新产品提供支持和线索。

例如,在质量控制方面,可通过检测建立产品质量的标准,客户可利用公司现存数据,挑选最好织物(甲)和最差织物(乙)建立织物指纹图作为质量控制区间。然后所有指纹图介于甲和乙之间的产品均为可接受。 反之则为次品。

相对手感测试数据还能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如对比新旧产品的相对手感值,找到差距,调整研究方向。甚至提供跨界指导,通过不同手感的比对开发出脑洞大开的新产品,例如,有客户利用测试的床上用品面料手感的数据,采用纯棉纤维开发出羊绒般的柔暖手感面料,获得了成功。

纺织学科评估篇7

2011年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启动欧洲首个纳米材料信息库,25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作为第一批代表成功入选信息库。入选纳米材料得到德国弗劳恩霍夫分子生物学与应用生态学研究所的合作支持。为支持国际合作研究,数百瓶纳米材料已经发往法、德、英、美、荷、比、西、意、加、日、中、韩、俄和丹麦、波兰、奥地利、斯洛伐克等国的实验室。

1.2中国

纳米纺织品是目前国内发展相对成熟的一类纳米消费品,由于其具有优越的性能,备受市场和企业的青睐。雅戈尔集团很早就推出了国内首款纳米VP免熨衬衫。VP免熨处理技术即是一种汽相加工方式,该方式采用以甲醛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多种成分气体,对织物纤维发生质的变化和定型记忆,从而达到防皱效果,实现了处理方式的革命性飞跃;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已将采用抗菌丙纶细旦低弹丝技术制成内衣裤、袜子,士兵普遍反应抗菌效果良好;纳米二氧化钛(TiO2)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杀死细菌和病毒,消除空气中的恶臭和纺织品上的油污等。根据这一性能,我国的军备研究机构已成功地完成了对有毒气体全氟异丁烯的彻底无毒降解。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专用防化服装对我国应对未来高科技战争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2标准化需求

国内外许多国家都高度关注纳米技术在纺织业的应用,在有关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应用的法规、标准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人造纳米材料工作组,目的是促进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协助有关国家评估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影响;欧盟于2011年初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建立了欧洲首个纳米材料数据库;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也很关注纳米消费品,强调欧洲和美国需要在安全评价方法、纳米材料的定义及新技术从研究到纳入立法的过渡期等方面加强统一协调;我国政府也一直关注纳米消费品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在“十二五”纺织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的七项重点任务,前三条都是重视纳米纺织品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国家质检总局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了纳米材料与产品检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纳米消费品的检测标准。2009年4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了标准《纳米技术处理服装》(GB/T22925-2009),该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2013年7月,由国家认监委科技与标准管理部组织的专家组,对中国检科院装备技术研究所承担的“纳米材料微观表征标准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微结构、横截面结构等多维度表征纳米材料的核心评价技术体系,解决了纳米材料特征与测量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其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制定的相关标准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同月,江苏泰兴市市委、市政府对河海纳米科技在内的15家企业的标准创新工作进行了表彰,并拨出110万元专款实施奖励。目前,纳米纺织品的标准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标准需进一步制修订

纺织品的生产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纳米纺织品的生产也应如此。制修订纳米纺织品的标准就可以规范纳米纺织品的生产过程,解决了“无标生产”的问题。另外在对纳米纺织品的质量等级进行评价时,也应遵循共同的标准,以解决纳米纺织品市场的混乱现象,防止少数不法厂商滥竽充数,以次充好。

2.2标准体系有待建立

我国针对纳米纺织品标准化建设已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是我国的大部分研究是以单个产品为对象。未以纳米纺织品为类别进行总体性的系统研究,且多数集中在新产品研发、产品性能优化上,未从我国纳米纺织品市场发展的角度分析纳米纺织品的标准化需求及研制相关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的功能性评估标准。

2.3安全性评价标准缺失

专家指出,如果不能认识纳米产品中存在的真实危害性,认真研究落实相应对策和措施,积极加以控制和改进,纳米技术的应用便会在公众心目中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整个产业会停滞不前。因此,制订规范的标准体系的同时,应对婴幼儿用品和直接接触皮肤类纺织品的安全要求特别做出规定,这样便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由于使用纳米纺织产品而发生不安全因素的几率。

纺织学科评估篇8

稳步落实各项任务充分反映企业诉求

总结会上,中纺联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和成员单位分别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4年的工作思路做了汇报,并对中纺联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王天凯在报告中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3年的工作。他指出,2013年中纺联结合行业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产业链联合,提供有价值服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行业继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并完成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评估工作于2013年5月开始启动,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目前评估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从开展的方式和推进步骤来看有广泛的代表性,目前要在此基础上,着手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为“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做好准备。

二是扎实推进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工作,稳步落实纺织强国纲要战略任务。围绕这四个方面,各专业协会都开展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三是围绕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全力做好服务。去年初,中纺联就围绕行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对节能减排、棉花问题、品牌与成本、科技创新、产业转移5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各部门、各专业协会也围绕自身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棉花工作小组积极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为棉花政策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在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产品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业外交、行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五是抓好中纺联自身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心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品牌协会培育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组织人事、财务工作;关注行业热点,充分发挥行业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和完善行业统计分析工作。

重点关注突出问题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进入到2014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市场环境较2013年逐步向好并提供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但与此同时各种风险因素仍不容忽视。

纺织学科评估篇9

关键词:锥形量热仪;热释放速率;纺织品;燃烧特性;总生烟量

1 引言

目前,纺织品传统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及标准主要集中在测试纺织品的易点燃性以及点燃以后燃烧的速度、样品的破坏程度等,属于小型试验,其试验环境与真实火灾相差较大,试验获得数据不能很好表征其在火灾中所能造成的危险性,不能作为评价纺织品在真实火灾中燃烧的依据,更不能反映人体在火灾中由于纺织品燃烧受到的伤害,如热浪伤害(热释放)、烟气使人窒息(烟气释放)、中毒(烟气毒性)等,不能反映在实际火灾中由于纺织品的燃烧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损害[1]。

为了真实客观地评价火灾中材料的燃烧特性,1982年Babrauskas等人开发设计了锥形量热仪(Cone Calorimeter,称CONE)。在锥形量热仪试验中,材料的燃烧环境与真实火灾环境相似,其试验数据与大型燃烧试验结果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在表征纺织品的燃烧特性、评价纺织品存在的火灾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锥形量热仪基于氧气消耗原理进行设计,用来测量纺织品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引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有效燃烧热、烟气释放速率、有害气体含量等,这些参数对于分析纺织品的综合燃烧特性,客观评价预测纺织品在真实火灾中的燃烧行为和危害十分有用[3]。锥形量热仪是表征纺织品火灾环境燃烧特性的较为理想的试验仪器。

2 传统燃烧测试方法

2.1 表征指标

目前,纺织品的传统燃烧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包括45°法、垂直法、水平法、燃烧片剂法、氧指数法等。表征指标主要包括:引燃时间、续燃时间、阴燃时间、火焰蔓延时间、损毁长度、火焰蔓延距离、火焰蔓延速率、燃烧速度、极限氧指数等,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纺织品在试验条件下燃烧的快慢程度、样品的损坏程度、容易被火焰点燃的程度等。

2.2 局限性

燃烧试验涉及到环境、热量、氧气等多种因素,且这些因素在真实火灾中是动态的,因此燃烧试验非常复杂。纺织品传统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所获得的试验数据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模拟纺织品在真实火灾中的燃烧行为,不能用于评估大型火灾火情危险性及可能造成的哪种危害,只能用于一定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纺织材料及其制品的阻燃性能。

3 锥形量热仪法

3.1 锥形量热仪

锥形量热仪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燃烧测试装置,能模拟真实燃烧时的各种参数,可以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此外,它还可以测量纺织品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烟气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有害气体含量等参数,这些表征指标可以综合评价纺织品的燃烧特性。

一种典型的锥形量热仪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结构包括:1-仪器箱体;2-圆柱状过滤器;3-气体流量计;4-调速装置;5-变速电动机;6-鼓风机;7-排烟管;8-测压端口;9-测温热电偶;10-样品气取样环;11-烟尘过滤管;12-按钮开关控制面板;13-吸烟管道;14-引风罩;15-防护罩;16-激光测烟系统;17-样品气过滤系统;18-温度控制调节器;19-锥形电加热器;20-样品燃烧盒;21-称重传感器;22-远程控制手柄;23-氧气分析仪;24-气体流速控制板;25-制冷装置;26-隔热板转动手柄;27-甲烷燃烧器;28-电子脉冲点火器;29-真空泵。

当纺织品在锥形电加热器的热辐射下燃烧时会消耗掉空气中一定浓度的氧气,通过检测燃烧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产生的烟气及光通路情况,可获得样品燃烧产生的热释放、烟气释放等数据,可以对燃烧的烟气进行收集,分析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评估烟气毒性。目前采用锥形量热仪法的试验标准包括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E1354- 2010 《使用耗氧量热计测试材料和产品的热和可见烟释放速率的方法》和国际标准ISO 5660-1:2002《对火的反应试验 热释放率、发烟率和质量损失率 第1部分 热释放率(锥形量热计法)》等。

3.2 表征指标

纺织品通过锥形量热仪试验,可以得到的燃烧数据主要包括热量释放指标、烟气释放指标、毒害物质指标、引燃时间等,这些试验数据在纺织品阻燃性能研究评价以及纺织品所造成的火灾危险性方面应用广泛,具有重要意义。

3.2.1 热释放性指标

纺织品从燃烧开始就释放出热量,同时气相、液相和固相物质等的温度升高,燃烧持续,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材料的燃烧热量释放,一般来说,纺织品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越多,热量释放速度越快,火灾的危险性越大[3]。

常用的热释放性表征指标主要包括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总释放热量[4]。纺织品的热释放速率(HRR)是指在设定的入射热流强度下,单位面积纺织品燃烧所释放热量的速率,其最大值为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表征的是纺织品燃烧过程中的最大热释放程度。HRR和pkHRR越大,纺织品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越大,造成的火灾危险程度就越高。采用锥形量热仪还可以测量出纺织品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而总释放热是指在设定的入射热流强度下,纺织品从点燃到火焰熄灭为止所释放热量的总和。有效燃烧热表示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热释放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之比,反映的是燃烧中挥发性气体在火焰中的燃烧程度,可用于分析阻燃纺织品的阻燃机理。

3.2.2 烟气释放指标

烟气释放指标主要包括生烟速率和总生烟量等。锥形量热仪采用比消光面积来表示纺织品燃烧时的烟气释放。一般火灾烟气中颗粒物直径为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而可见光波长在0.4~0.7微米,烟气颗粒物对可见光有遮蔽作用,烟气的释放会大大降低火灾现场的能见度,使人们产生恐慌心理,不能合理逃离火场,增大了火灾的危险性。

3.2.3 毒害物质

根据各类火灾资料统计,纺织品燃烧产生的烟雾毒害物质,其危害性常比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和热量更为严重,是火灾中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5]。锥形量热仪可以采用附加设备采集烟气进行毒害物质分析。纺织品燃烧时释放出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各种氮氧化物、含碳无机物等毒害物质,这些气体一旦被人体吸入,危害极大。

3.2.4 其他指标

其他指标包括质量损失速率、引燃时间等。其中质量损失速率是纺织品在燃烧过程中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主要反映样品在一定辐射热流强度下热裂解速度,同时可以得到样品的质量损失曲线,了解不同时刻样品的残余物质量,用于材料裂解行为分析。引燃时间则是在设定的辐射热流强度下,纺织品表面受热到出现火焰燃烧所用时间,用于表征纺织品容易被点燃的程度。

4 研究进展

在纺织品阻燃整理表征评价方面,朱平等[3]利用锥形量热仪对阻燃及未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CO/CO2比及残渣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比未阻燃织物,阻燃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和燃烧的有效热大大降低,CO/CO2比及燃烧后的残渣量有很大提高。纺品的热释放速率数值大小是评判着火危险性的主要依据,对于阻燃整理纺织品,阻燃剂的引入可以大大降低纺织品的热释放速率,达到减缓燃烧过程、降低燃烧危险性的目的。

王晓春等[6]利用锥形量热仪法研究阻燃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热释放性能、烟气释放性能及其毒性的变化。王然等[7]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普通棉、毛、涤纶织物和含磷类阻燃棉、涤纶织物以及阻燃羊毛织物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CO)的释放情况。

在纺织品火灾危险性评估及模型研究方面,郭大为等[8]研究了使用锥形量热仪测量获得的试验数据来预测垂直表面火灾向上传播的情况,并提出更为适宜的模拟试验程序,建立了两个火焰传播的模型来预测全规模火灾模型。

舒中俊等[9]以锥形量热仪试验数据为基础,推导出了火势增长指数(FGI)、放热指数(THRI6min)、发烟指数(TSPI6min)和毒性气体生成速率指数(ToxGI)4个评价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火灾危险的参数,并利用这4个参数对16种样品的火灾危险性逐项进行了分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对样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徐亮等[10]根据锥形量热仪中热辐射均匀分布的特性,从一维热传导方程出发,应用简化的边界条件,推导了无量纲化的传热方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点燃时间,利用幂指数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了热薄型、热中型和热厚型材料的点燃时间公式,通过无量纲热辐射通量给出了各预测公式的适用范围。

为了查明床上火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火灾发展蔓延的过程,童华伟等[11]用锥形量热计测试棉样品的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CO浓度等重要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棉制品的燃烧特性,对床上火灾事故过程分析和原因调查起到指导作用。

在采用锥形量热仪法进行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参数影响研究方面,王然等[12]研究了格栅对锥形量热仪最大热释放速率的影响。高萍等[13]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几种铺地材料的热释放速率、点燃时间、总释放热、总生烟量等燃烧性能与临界热辐射通量之间的关系。刘向峰等[14]研究了采用锥形量热仪法的热释放速率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公式中的主要参数对高分子材料热释放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应校正方法。

罗胜利等[15]采用锥形量热仪测量纺织品燃烧和过程热释放及烟释放性能,研究辐射热流强度对纤维材料燃烧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纤维原料的产品在相同辐射强度条件下的燃烧行为。

5 结语

基于锥形量热仪法表征测试纺织品的燃烧特性,可以从点燃性能、热释放速率、总释放热、单位时间生烟量、总生烟量、烟气毒性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数据可用于纺织品阻燃整理测试表征和评价,进行纺织品阻燃整理机理研究;可用于评估纺织品造成的火灾危害程度。加强锥形量热仪试验方法在纺织品燃烧特性的应用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纺织品燃烧性能的测试表征手段。锥形量热仪法在纺织品阻燃整理机理、燃烧危险性等级、燃烧类型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庆国, 张军, 张峰. 锥形量热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J]. 现代科学仪器, 2003(6):36-39.

[2] 丁协安.合成纺织品燃烧时烟气的生成特性及其危害 [J].合成纤维行业,1989,12(3):48-53.

[3] 朱平, 隋淑英. 锥形量热计对阻燃棉织物的试验结果[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1998, 13(4):5-8.

[4] 徐婕, 朱宏, 陈国强, 等. 微型量热仪在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中的应用[J]. 印染, 2013, 39(18):38-40,56.

[5] 赵雪, 朱平, 展义臻, 等. 阻燃纺织品的性能测试方法及发展动态[J]. 染整技术, 2007, 29(5):38-41,51.

[6] 王晓春, 王然, 滕万红, 等. 锥形量热仪法在涤棉织物阻燃整理中的应用[J]. 印染, 2011, 37(5):6-9.

[7] 王然, 谢维斌, 蒋硕萌, 等. 锥形量热仪对织物燃烧时CO释放情况研究[J].纺织导报,2015(4):83-84.

[8] 郭大为. 使用锥形量热仪数据预测火灾危险性[J]. 科技信息, 2012(12):138-140.

[9] 舒中俊, 徐晓楠, 杨守生, 等. 基于锥形量热仪试验的聚合物材料火灾危险评价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06, 27(5):37-44,78.

[10] 徐亮, 丁严艳. 锥形量热仪中材料点燃的数值模拟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7):569-571.

[11] 童华伟, 黄德云. 典型床上用品材料燃烧特性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4):18-21.

[12] 王然, 谢维斌, 蒋硕萌, 等. 格栅对锥型量热仪最大热释放速率测试影响研究[J]. 纺织导报, 2015(3):77-79.

纺织学科评估篇10

2013年,之于纺织行业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纺织行业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实现了平稳发展,向建设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这一年,行业继续坚持“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基础作用”,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明显,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这一年,行业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良好,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实施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有效突破,工作进展顺利,为纺织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理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带来了新红利,打开了新局面。

纺织强国建设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从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情况来看,行业在整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压力较大、区域协调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体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等主要经济环节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优化纺织企业的发展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增强纺织工业的发展活力。

纺织学科评估篇11

安徽省纤检局完成针织运动服及泳装产品监督抽查任务

近日,安徽省纤检局完成合肥市第二季度针织运动服及泳装产品市级监督抽查任务,共完成15组样品的质量检验工作。此次监督抽查工作,抽样地点集中在肥西县、肥东县、庐阳区、包河区和包河工业园区等地,所检项目为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皂洗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耐氯化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等质量指标。安徽省纤检局检验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认真细致地组织抽样检验,按时保质完成了合肥市市级监督抽查任务,得到相关部门一致好评。(来源:安徽省纤检局)

甘肃省2015年第二季度家用纺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0%

近日,甘肃省纤检局对兰州市流通领域经销企业及商户的装饰用纺织品(窗帘)进行了监督抽查。此次共抽查30批次家用纺织产品。经抽样检验,27批次合格,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0%。本次监督抽查依据《甘肃省2015年第二季度家用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T 19817《纺织品 装饰用织物》标准要求,主要检验项目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异味、耐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通过检验共有3批次产品耐光色牢度项目不合格。(来源:甘肃省纤检局)

塔城地区纤检所对辖区内纺织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普查

根据自治区纤维检验局的要求,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对辖区内校服、床上用品、化纤、棉纱等生产企业现状、产能产量、区域布局等都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普查。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查、车间实地调研、企业负责人谈话等多种方式对五县二市的纺织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普查,及时掌握塔城地区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并进一步完善了塔城地区纺织企业质量管理档案。通过为期10天的摸底普查,塔城地区现有纺织企业12家,其中3家企业正在建设中,还未投产。(来源: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 )

四川省纤检局探索产品质量监管“互联网+”模式

近日,四川局开展了省内首次电商产品质量风险监测。该局以“神秘买家”的方式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采集样品320批次,主要包括羽绒服、皮鞋、童装、床上用品四类产品,通过对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等项目的检测与数据分析,对产品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京东商城等平台,初步探索了电商平台样品采集、产品检验、分析研判、风险评估、预警处置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服务与监管。(来源:四川省纤检局)

内蒙古纤检局为民执法跨省维权

日前,内蒙古纤检局接到市民送来的“执法为民真情意,跨省维权勇担当”锦旗,感谢该局在今年的“消费者免费检测日”活动中,通过与珠海质监局合作,为多名消费者赴珠海旅游时购买的伪劣蚕丝四件套进行维权的行为。经多方努力,目前不法商家已向消费者赔偿全部经济损失。(来源:内蒙古局纤检局)

福建省纤检局与学校共建科普教育基地

纺织学科评估篇12

    一、纺织行业背景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一)纺织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目前,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国际上,美元急贬、人民币相对升值,原油价格跌宕起伏,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宣告着重大改变。

    伴随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国家政策旨在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

    (二)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从2011年年初开始,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内销、出口等均呈现了回升增长势头。国内统一的市场条件造成纺织行业向具有优势的区域集中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地。形成了最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提高了整体配套能力,缩短了交货期。

    纺织行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的特点:纺织企业人力资源层次不高,人力资源结构相对简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战术管理阶段,主要侧重于一些事物性的工作,如劳动组织、档案保管、考核升级、报酬分配等。

    二、纺织行业战略联盟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

    (一)纺织行业转型的必经途径--战略联盟

    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纺织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较少,技术装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 国内纺织行业形成联盟状况

    我国纺织行业形成了产业高度集群。已存在的联盟主要是:服装业企业之间的联盟,纺机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联盟,基于纺织行业产业链的联盟。这些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技术、资金、人力培训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2. 纺织行业联盟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国际的宏观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态势,纺织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组建的战略联盟的模式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与国际性企业之间基于品牌建设的联盟将增加

    (2)因拓展高端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联盟将得到加强

    (3)与其他相关行业组建跨行业联盟将进一步发展

    (二)战略联盟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限

    基于上述战略联盟发展趋势的考虑,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纺织业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纺织制造业中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 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电脑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保养人员。

    2、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纺织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流动速度较快。人才的流失意味着技术的扩散,企业机密的外泄,竞争对手实力的加强等,也影响在职员工的忠诚度。

    3、严重短缺技术创新人力资源

    纺织企业的创新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两类型人才:一种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另一种是从事专业研究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解决前沿问题的技术人员或工程人员。

    此外,我国纺织企业的管理人才匾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经济贸易类、产品设计类等人才。

    三、基于战略联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升级

    (一)招聘甄选的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企业招聘以一线技术人员为主,缺少设计研发人才。

    形成战略联盟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的特点,人力资源部应直接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要预先对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作出预测和规划,以保证企业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一制定人员配置计划,将选聘、任用、培训以及人才储备等纳入统一的计划体系,促进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绩效考核的升级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虽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目标的贡献,但其主要目标在于本部门的工作绩效。

    形成行业战略联盟之后,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变得十分重要。评估应根据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按高层、普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分别制订评估细则。

    (三)激励机制的升级

    传统的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低效,首先表现在工资激励缺乏力度。其次,体现在奖惩不够公平合理。这样,最终导致工资的激励作用荡然无存,造成人力资源的激励不足,没有体现人才的价值属性。

    形成战略联盟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升级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绩效考核相匹配,制定针对不同岗位职责的不同激励对策: 1、管理人员的激励对策:(1)与绩效考评制度相结合,实行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考评机制与薪酬机制相挂钩。(2)根据管理人员的业绩,逐步扩大其职责范围和适当授予其较大的工作主动权,在他们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予以充分信任和支持。(3)实施价值观管理。战略联盟之后的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价值冲突与对立频繁加剧。纺织企业通过对企业精神价值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2、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对策:(1)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2)建立健全激发科技专业人员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3)逐步提升专业技术职务。

    3、一线生产人员的激励对策:(1)制订工作目标,并把薪酬中的个人奖金与工作目标完成度挂钩,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2)不断改善劳动感,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满足一线人员对学习各种技能的愿望,而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3)创造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让员工对组织的未来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四)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学习能力

    战略联盟之后的纺织企业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在公司中形成学习型文化。营造一个增强员工对知识的渴求、确保知识得到持续的应用、扩散和创造的企业环境,进一步构建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五)人才保留的措施

    我国传统纺织企业面临的又一问题就是,人才大量流失。

    战略联盟之后,培育人才、激励人才一系列措施开展的同时,怎样留住人才,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企业从最高层到各华层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事业留人:使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首先,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了人才发展目标,激发其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其次,"量体裁衣"指导人才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创造条件助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现职业生涯。

    2. 待遇留人:根据人才市场价格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制订出向各类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和独特的重奖机制。

    3. 机制留人:面对战略联盟下的纺织企业应该专门制订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岗位公开竞争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从人才的引进、使用、培训、考评、评价、交流、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以求以良好的竞争机制,营造出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4. 感情留人: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使各类人才从心底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在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员工的情感调适能力,形成融洽、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福英.纺织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山东纺织科技,2003,1.

纺织学科评估篇13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了一些问题。实现战略联盟是纺织行业转型的必经途径。在实现战略联盟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升级等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升级的角度,结合纺织企业特点从总体上给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一、纺织行业背景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一)纺织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目前,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国际上,美元急贬、人民币相对升值,原油价格跌宕起伏,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宣告着重大改变。

伴随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国家政策旨在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

(二)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从2011年年初开始,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内销、出口等均呈现了回升增长势头。国内统一的市场条件造成纺织行业向具有优势的区域集中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地。形成了最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提高了整体配套能力,缩短了交货期。

纺织行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的特点:纺织企业人力资源层次不高,人力资源结构相对简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战术管理阶段,主要侧重于一些事物性的工作,如劳动组织、档案保管、考核升级、报酬分配等。

二、纺织行业战略联盟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

(一)纺织行业转型的必经途径--战略联盟

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纺织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含量较少,技术装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 国内纺织行业形成联盟状况

我国纺织行业形成了产业高度集群。已存在的联盟主要是:服装业企业之间的联盟,纺机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联盟,基于纺织行业产业链的联盟。这些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技术、资金、人力培训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2. 纺织行业联盟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国际的宏观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态势,纺织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组建的战略联盟的模式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与国际性企业之间基于品牌建设的联盟将增加

(2)因拓展高端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联盟将得到加强

(3)与其他相关行业组建跨行业联盟将进一步发展

(二)战略联盟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限

基于上述战略联盟发展趋势的考虑,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纺织业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纺织制造业中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 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电脑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保养人员。

2、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纺织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流动速度较快。人才的流失意味着技术的扩散,企业机密的外泄,竞争对手实力的加强等,也影响在职员工的忠诚度。

3、严重短缺技术创新人力资源

纺织企业的创新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两类型人才:一种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另一种是从事专业研究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解决前沿问题的技术人员或工程人员。

此外,我国纺织企业的管理人才匾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经济贸易类、产品设计类等人才。

三、基于战略联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升级

(一)招聘甄选的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企业招聘以一线技术人员为主,缺少设计研发人才。

形成战略联盟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的特点,人力资源部应直接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要预先对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作出预测和规划,以保证企业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一制定人员配置计划,将选聘、任用、培训以及人才储备等纳入统一的计划体系,促进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绩效考核的升级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虽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目标的贡献,但其主要目标在于本部门的工作绩效。

形成行业战略联盟之后,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变得十分重要。评估应根据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按高层、普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分别制订评估细则。

(三)激励机制的升级

传统的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低效,首先表现在工资激励缺乏力度。其次,体现在奖惩不够公平合理。这样,最终导致工资的激励作用荡然无存,造成人力资源的激励不足,没有体现人才的价值属性。

形成战略联盟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升级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绩效考核相匹配,制定针对不同岗位职责的不同激励对策: 1、管理人员的激励对策:(1)与绩效考评制度相结合,实行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考评机制与薪酬机制相挂钩。(2)根据管理人员的业绩,逐步扩大其职责范围和适当授予其较大的工作主动权,在他们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予以充分信任和支持。(3)实施价值观管理。战略联盟之后的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价值冲突与对立频繁加剧。纺织企业通过对企业精神价值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2、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对策:(1)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2)建立健全激发科技专业人员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3)逐步提升专业技术职务。

3、一线生产人员的激励对策:(1)制订工作目标,并把薪酬中的个人奖金与工作目标完成度挂钩,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2)不断改善劳动感,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满足一线人员对学习各种技能的愿望,而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3)创造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让员工对组织的未来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四)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学习能力

战略联盟之后的纺织企业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在公司中形成学习型文化。营造一个增强员工对知识的渴求、确保知识得到持续的应用、扩散和创造的企业环境,进一步构建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五)人才保留的措施

我国传统纺织企业面临的又一问题就是,人才大量流失。

战略联盟之后,培育人才、激励人才一系列措施开展的同时,怎样留住人才,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企业从最高层到各华层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事业留人:使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首先,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了人才发展目标,激发其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其次,"量体裁衣"指导人才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创造条件助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现职业生涯。

2. 待遇留人:根据人才市场价格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制订出向各类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和独特的重奖机制。

3. 机制留人:面对战略联盟下的纺织企业应该专门制订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岗位公开竞争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从人才的引进、使用、培训、考评、评价、交流、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以求以良好的竞争机制,营造出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4. 感情留人: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使各类人才从心底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在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员工的情感调适能力,形成融洽、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