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工程前景

纺织工程前景合集13篇

时间:2023-10-13 18:16:43

纺织工程前景

纺织工程前景篇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在进行“2013 — 2014纺织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时指出,2013年我国纺织工业实现了“稳中有增”的局面,2014年整个行业形势仍将以“稳”为主,但“稳中有变”。高勇表示,目前行业已进入持续的“低增长发展阶段”,原料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越发明显,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此外内需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变数,对于服装、家纺类消费品来说,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亟待提升。

纺织工程前景篇2

1979年秋天,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筹备会在南通召开。著名古人类学、考古学家裴文中教授等众多专家学者齐聚江海大地。就是这次重要的会议,提出了建立南通纺织博物馆的设想。

南通市文博协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凌振荣参加了那次会议。他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际,中国博物馆类型比较单一,以历史博物馆居多,博物馆领域正在酝酿着一个大发展。南通纺织博物馆是专业性的行业博物馆,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博物馆单一的局面,它的创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为什么南通具备建立中国第一座纺织博物馆的资格?纺博副研究馆员姜平认为,南通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之乡、文博之乡,也是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策源之地、中国博物馆事业与纺织高等教育的诞生之地。如果没有这样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中国第一家纺织博物馆不可能诞生于南通。

纺博老工程师宋正权也表示,南通有着深厚的纺织的根基,这是纺织博物馆建立的土壤。年届90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每当他回忆往事时,脑海中都两个生动的场景。年幼时他徒步去狼山游玩,一路上都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咔、咔、咔”的声音,家家户户都有织机,都在忙忙碌碌地织布;南郊的土布市场,到处都是买布卖布的人们,有的肩上扛着布,有的人背上背着布,还有的人用小车推着布……这是南通当时的一景。

南通人周国兴,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曾在其所著的《时光倒流一万年》一书中这样写道:“手工纺织的南通棉布在历史上素负盛名,而发展成现代化的南通纺织业,在国内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南通博物馆一直保存着从明代到现代的各种纺织实物。为了形象地阐述这段历史,并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不断进步,筹建这样一个纺织博物馆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将在我国各种专业博物馆的事业中又增添一朵新花。”

筹建: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1980年3月24日,南通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筹建南通纺织博物馆。1980年9月18日,南通纺织博物馆筹备领导小组和筹备处成立。1981年3月,中国纺织工业部、国家文物局于批准建馆。

“南通纺织博物馆是按照博物馆学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它的设计和建造是由博物馆的研究专家和设计专家共同研究完成的。”凌振荣回忆说。

凌振荣还记得,在筹建之初,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宋白胤在南通市科委就纺博的建设做了一个报告。当时,宋白胤讲道,纺织博物馆的建设要继承张謇建造博物苑的理念,建议将纺博建成一个园林式的博物馆,它的选址适宜与城市公园结合在一起。后来,他的理念被运用到纺博的建设中。建成后的纺博宛如一座“纺织大观园”。纺博建成之后,文峰公园又毗邻而建。

经宋白胤推荐,著名建筑学家邓林翰为纺博亲自操刀设计。“纺博整个构架,包括主管和辅馆两个部分,涵盖库房区、展示区、办公区、会议厅、演讲厅、餐厅、招待所等完备的基础设施。建筑风格上具有中国古典园林气质,很多都是开博物馆风气之先的。”姜平说。

80年代,南通纺博曾被评为“南通市十大街景建筑”。90年代,它又在全国博物馆建筑评比中入选“最有特色的博物馆建筑”之一,并入选《20世纪中国建筑》一书。

1981年,应老同学张绪武的邀请,宋正权从通棉二厂工程师岗位,借调到纺博参与纺博的筹建工作。从宋正权收藏的一叠泛黄的信签纸上,我们看到了关于纺博筹建的资料:纺织工业部出资35万,文化部10万,中国科协10万、江苏省政府25万、江苏省纺工厅12万、南通市政府68.5、南通市纺工局55万、南通市各企业95.5万。

1985年4月,临近纺博开馆,为了充实陈列内容,纺织工业部下发文件,向全国征集优秀纺织品标本。自5月至9月,全国4000多件展品纷纷寄来。其中一件展品,令宋正权至今难忘。那件展品来自辽宁丹东的一家纺织企业。因为没有及时接到通知,这家企业专门请求当地军用飞机将展品送至无锡,又请人连夜渡江在开馆前一天送到了南通。

刘伟东是纺博的第一名员工,那时他是筹备处专职副主任。据刘伟东回忆,在筹建过程中,张謇嫡孙张绪武全程参与。纺博搞基建时,南通没有琉璃瓦,他联系好宜兴的厂家。布展陈列时,南通还没有引进彩色印刷技术,他又积极联系解决。1983年,张绪武调任江苏省副省长。尽管职务有所变动,但张绪武仍然兼任纺织博物馆的领导工作。“听他姐姐讲,除了其他工作以外,张绪武一空下来就研究纺织博物馆的建设。”刘伟东说。

开馆前夕,原纺织部长钱之光同志应邀题词志庆:“珍视南通纺织工业的悠久历史,珍视张季直先生等先驱者的创业精神,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纺织员工的光荣业绩,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奋发图强,将纺织工业推向更高水平。”

在采访的过程,我们听到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可以说,南通纺织博物馆的建立,从倡设、筹建到建成开馆,凝聚了国家、省、以及南通社会各界的智慧、力量、财力和物力,汇聚了全国重点纺织企业以及南通纺织企业界的鼎力支持和无私捐助。

辉煌:“纺织大观园” 声名远播

1985年10月20日,南通纺织博物馆正式开馆。1987年,纺博第二期工程(辅馆)的建设完成。建成后的纺织博物馆,给人们呈现的是一座“纺织大观园”的面貌。

纺织博物馆主馆内,陈列着中国古代纺织发明创造、传统纺织产品、当代优秀纺织产品及南通地方纺织历史和纺织展品。辅馆为露天复原陈列,为人们展现出通海乡村农家棉植与纺织场景,花行、纱布庒、染坊等旧式店铺作坊场景,大生纱厂钟楼、码头、近代纺织车间以及南通大学纺织科表门、图书馆等标志性历史景观,生动再现了近百年来南通纺织之乡的历史演变历程。

南通纺织博物馆开馆以后,各地博物馆同行纷纷前来考察取经。如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茶叶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对南通纺织博物馆的模式都有所借鉴。一定意义上说,南通纺织博物馆的出现,开创我国专业类博物馆的一个新模式。

建馆以后,宋正权主要负责对外接待工作的。他负责接待了许多位国内外贵宾。开馆当天,纺织博物馆请来了夫人李昭参加开馆仪式。李昭看完博物馆的情况后很激动,当天就打电话给长子胡德平,要他来南通看看。第三天,宋正权接待了专程赶来参观的胡德平。

1986年,南通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回乡视察纺博。临行前,他邀请纺博的工作人员同他合影留念。宋正权还清楚地记得刘瑞龙对他们说,你们要把纺博搞好,这是南通的历史教材。要把它留给后人看,让他们知道先辈们是如何建设南通的。最后他还留下电话,并表示如果有困难可以找他。

赵丹夫人黄宗英来参观后,对纺博评价很高。回到北京以后,黄宗英推荐好友美籍华裔作家包柏漪前来参观。1987年4月,包柏漪的丈夫、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特意从上海坐游轮前来参观,并留下了题词。

纺织工程前景篇3

0 引言

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为我省纺织业指明了方向。山东省是我国纺织大省,也是中国纺织服装重点生产基地,纺织“上青天”就包括我省的青岛。然而近年来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短缺及价格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纺织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深入研究将对我省纺织业顺利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出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通过阐述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我省纺织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基于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的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1 用工短缺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随之明显暴露出用工短缺的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大规模带来很大影响。用工短缺主要指“民工荒”,正式提出“民工荒”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媒体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一时间“民工荒”成为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并逐渐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自2004年出现“民工荒”问题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深入。陈民强(2005)指出民工荒的根源就是权利荒,并从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的不平等、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的限制以及社会安全感的缺失三个方面加以说明。李宝元、王泽强(2009)认为“民工荒”主要不是一种总量上的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凸显,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渐进扩散性、素质结构矛盾以及年龄性别差异性。贾先文、黄正泉(2010)就认为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短缺或制度短缺,是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用脚投票的一种理性选择。简新华(2010)认为民工荒是与劳动力供求和价格有关的因素,因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综合国内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可以现阶段用工短缺现象的存在的必然性。

2 用工短缺对我省纺织业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用工短缺在短期内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迫使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彻底转变盈利和发展方式,并通过行业洗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茅于拭(2011)指出,那种认为工资上涨会使中国丧失比较优势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势头的观点是短视的,从长远目标来看,“民工荒”带来的工资上涨正在帮助产业升级这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同时他认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办法不是勉强保持低工资政策,而是进行专业升级,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靠技术和创新提升企业的附加值比例。

2.2 消极影响

用工短缺不但减少了企业可以雇佣到的劳动力,也降低了可雇得的农民工的素质,从而阻碍了企业生产过程的持续协调开展,降低了企业利润的提高和生产积极性。

用工短缺带来的劳动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我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西部甚至国外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和国家转移。伴随产业转移将会使得我省在纺织业的投资不断减少,最终出现行业性或地区性产业空白现象,影响我省纺织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

山东省政府日前通过《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的跨越的目标,为我省纺织业指明了宏观方向。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的体现在两端的研发和品牌,而处于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理论为我省纺织业提供可供参考的具体的转型升级方向。

为了使我省纺织业顺利的转型升级,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本文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如图1。Humphrey和Schmitz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升级的理论路径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方式。

图1

3.1 变革企业理念

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中过程变革理论的阐述,企业变革遵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过程。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开始解冻,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企业丧失竞争力,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变革,变革理念先行。

企业改变过去低成本、低利润的传统观念, 转移到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价值观念中来,引导企业在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创新。不断增加企业的品牌内涵价值和内涵,为企业的业务优化和战略转型做好准备。

3.2 实施业务优化

纺织企业实施业务优化战略,实施品牌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发展“四大”战略,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纺织企业加快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发展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多组分纤维面料的染整以及特殊功能整理;同时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企业的创新内涵。

3.3 加快战略转型

在企业理念变革和业务优化的基础上,加快纺织企业的战略转型,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青岛大学部级新纤维材料技术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加快品牌创新,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提升和扩大大众时尚品牌产品制造,借助国际品牌构筑我省服装的顶级品牌和一线品牌。

加快战略转型,实施市场优化建设。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网络经销商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合资、合作、自营等方式,建立和进入主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增加市场份额。

3.4 优化企业管理

在业务优化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管理。积极引入和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自主品牌培植力度,加强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坚持走新型制造、精品制造、高端制造道路,把山东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服装制造基地。加强新型管理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开通管理者的视野,为纺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3.5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Rajagopalan&Spreitzer企业变革中过程变革理论的阐述,企业变革遵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过程。纺织业经过优化企业管理和实施战略转型,依托我省纺织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装备优势、文化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印染、新型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业,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用工短缺产生的动因,分析用工短缺对山东省纺织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基于Rajagopalan & Spreitzer企业变革模型和Humphrey和Schmitz升级理论,提出了用工短缺背景下山东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我省纺织业通过变革企业理念、实施业务优化、加快战略转型、优化企业管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保障我省纺织业在用工短缺背景下顺利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民强.“民工荒”的根源是“权利荒”:兼论农民工权益的维护[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13-17.

[2]贾先文,黄正泉.“刘易斯拐点”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J].统计与决策,20010(15):76.

[3]李宝元,王泽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64-68.

[4]简新华.“劳工荒”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J].中国经济问题,2010(3):9-13.

[5]王呈斌,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74-79.

[6]茅于轼.工人加薪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J].传承,2011(1):43.

纺织工程前景篇4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中职校教师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教师多数都是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中职校教师,而是研究型人才。这就使得中职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师缺少中职教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另外,这些教师一般都是一毕业就进入中职校教书,缺少纺织企业的工作经历和纺织工程实践背景。所以,很难切实了解纺织企业的现状,对于许多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材料不了解,导致教学针对性较差。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课程安排上存在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内部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缺点,课程设置复杂,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大,而且抓不住重点。许多不重要的属于边缘的知识占据了大量的课时,一些晦涩的过时的理论知识依然被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中职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据了绝大部分,也就是说,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纺织工程的理论知识,而很少有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但是一旦遇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在我国纺织工程专业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低,无法满足岗位的要求。

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中职纺织工程专业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新教学模式,如:探究型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型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协作讨论型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我省近年来针对中职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值得大家尝试和进一步探索。

(2)强化学科基础建设。纺织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涉及材料学、组织化学、机织学、针织学、管理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还将涉及更多的新兴学科。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加强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不断拓宽专业面。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应该开设管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

纺织工程前景篇5

0引言

全球纺机投资额在2003-2007年间曾经一路攀升。但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纺机贸易开始下滑。2008年全球纺机制造商的贸易额缩减程度从3到66个百分点不等。2008年,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的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在近10年内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在2009年的上半年,这种下降的趋势没有改变。通过对中国纺织机械设备行业协会经营的1020个国营企业的综合商业统计,在2009年上半年,纺织工业完成了218.67亿元的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了6.40%,其他的经济指数也出现下降,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成为纺织工业所有的专业部门当中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行业。

1我国纺织机械发展现状

1.1 纺织机械应用广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的发展,中国现今已成为纺织机械的生产大国,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纺织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自不必说。特别是加入WTO后,作为世界的制造品加工中心,中国更加注重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并借助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纺织机械上推陈出新,促进纺织品的销量不断攀升,以抢占国际纺织品市场份额,据保守估算,中国当前在国外的纺织品销售占有率已愈45%,而纺织机械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和便利性,更让纺织机械在未来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纺织机械自动化增强在纺织工业中,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开始探索并生产和推广应用自动化纺织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将机械与自动化相结合,既减少了操作的人力、物力,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纺织机械的利用效率,现在虽应用得不太广泛,但其良好的研发趋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已让越来越多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2纺织机械前景研究

虽然纺织机械在我国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中小企业过于集多,高度分散,具有领导和领航作用的极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例如,我国细纱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包括规模以下的小厂),粗纱、并条机生产企业也有十几家,而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家同类产品制造企业最多两家,第三家都找不到;织部机械也是如此,有几十个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类织机,机型多而量不大,年产接近千台剑杆织机的企业只有几家,多数企业也只是年产几百台,特别是生产喷气织机的多数企业每年有生产几台的,几十台的,而百台以上的只有1家。由此可见,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工业化国家的纺织机械企业集中化程度很高,技术先进,生产效率也可见实效,已形成综合产业群,长期经历计划经济的中国,也应该考虑以下如何让我们的产品进行升级、并在硬件条件上迎头赶上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2.1 发展高新技术虽然,国内纺织机械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其在机电一体化、操作自动化水平上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国外高新技术的垄断仍对我国的纺织机械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压力。例如,我国纺织机械中的粗纱机在纺织细沙时会产生25~30的机械波;又如,USG配套的输出速度不理想,从而导致纺织出的棉条不匀整……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提高纺织机械的有效利用度,我国纺织业应该将纺织机械的高新研究提上日程,同时鼓励纺织生产企业增强自身科研能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生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机械,以便对纺织机械进行更新换代,不断创新,保持纺织机械业的长盛不衰。其中,建立纺织机械研究中心、培养专业研发团队不失为一良策,当然,必须保证该研究中心能够引进纺织机械各专业的高端人才,打破人才分散和相互封锁、各自为营搞研发的局面,并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提高我国纺机研发的效能;另外,发达国家每一代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纺织机械,均是由由首席设计师应对负责研发,首席设计师一旦招标定夺后,有明确的项目总责任,责任权利十分明确,如此人才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新颖纺织机械的创造,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2.2 延伸纺织机械产品的系列性尽管我国的纺织器械众多,品种也不少,但大多机械都是孤立存在的,各有各的使用功能,这样不但占用场地,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加强纺织机械内在的互通性和关联性,推出纺织机械系列产品,更有效地推出横向延伸的纺织品,是当前的工作重点。由此,我们在提高纺织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更需要在纺织机械的综合利用和一机多用上下功夫,发展延伸通用纺织机械和专用纺织机械,做好纺织机械的标准性、专用性和系列性,促使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均能得到良好的运用和发挥,增加纺织机械系列产品的多样性和系列性。

2.3 整合优化纺织机械产品推广模式整合优化纺织机械产品推广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整合利用资本市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内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在纺织机械上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部分企业的恶性竞争和惰性思维,使得国内真正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机械企业少之甚少,大部分企业也只是简单的“加工制作打工者”,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其资金链一断,企业也将会面临整顿和破产。由此可见,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并未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而资本运作在纺织机械中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积极引进天使投资或者外资,不断加强内部调控和产业投资预算,并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资本金利用提上日程,切实有效地将纺织机械再生产和利用作为自身优势工程来抓,方能避免没落和重组并购的不良后果。

二是加快实施出口重点策略,虽然,我国的纺织机械主要出口亚洲地区,但欧美等地对纺织机械的需求正呈增长趋势,但这些国家对纺织机械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一手抓纺织机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一手就要抓住国外市场占有率,实施出口梯度化管理策略,实现贸易方式的转变和贸易范围的逐步扩大。虽然,我国的机械产品水准较发达国家仍存在一些差距,但也比亚洲其它国家占有优势,尤其是我国的面纱设备和印染设备,自古就享誉中外,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价款产品的梯度转移,并在其发生过程中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良设备,以便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产品,寻求技术升级和行业支撑。

2.4 建立纺织机械信息体系正如市场其它产品一样,纺织机械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应用,也离不开信息的支撑。其中,建立各种具有推销机制,以商会和展会为推广平台,引领新机潮流,演说和推销新产品,指导客户安装、试用、护养和维修保养,即使收集和整理来自市场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除自身总结和吸纳外,还要向研发中心反馈改进的信息体系,为下一代的研发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其技术水平、质量和制造成本,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门类齐全、满足行业需求、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发展非常迅速。2008年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26.4亿元,同比增长4.9%,毛利润为40.7亿元,同比增长9.6%。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8.67亿元,同比下降6.40%,但好于预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机械生产国家,中国可提供的产品最多样化,数量也最多,但近年来中国进口也在高速增长。具体而言,喷气织机,无梭织机,针织圆机,袜机,棉花加工机械进口都出现增长态势。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机械需求仍然强劲。全球纺织品生产将重点转移到中国内陆,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中国将成为世界纺织机械最具潜力的消费国家。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克服这些差距,中国纺机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纺机基础件设施,引进国外纺机技术,差别化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纺机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未来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快速地进入传统产业,为纺机行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力;二是经济全球化迅速改变了世界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机遇下,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重点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要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武装中国的纺织工业,通过与世界纺机制造商的强强联合来推动中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将和世界各国纺织机械行业加强互补与合作,实现“合作、发展、共赢”。当今社会,“绿色纺织”已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有效防治污染的技术设备逐渐受到企业的欢迎,而舒适、健康、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纤维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效、节能、环保型纺织机械成了新一代纺织机械的发展方向。值得高兴的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我国的纺织机械业在攻克大型成套的研发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提高集中度、营造大型先进企业为产业链的制造加工体系,建立新型纺机推介营销体系,建立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体系,已成为大多纺织机械生产和研发企业的重头戏。

3小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产品仍以加工生产型为主,而纺织品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纺织机械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新颖。在现代纺织工艺中,我国纺织机械发展态势迅猛,已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成长发展期,它应用较为广泛,出口产品也遍及世界各地,然而其发展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于纺织机械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好的优秀的销售格局,才是其发展的最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振华.论纺织机械与自动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7).

纺织工程前景篇6

2、纺织业的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中国成了遭受国外贸易救济特别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最多的国家,而纺织品正是最被针对的几种产品之一。虽然经过艰苦谈判,中国最终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签署了纺织品备忘录,但并不意味着类似配额争端的事件不会再发生,有关纺织业的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寻求突围的路漫长而艰辛。

3、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不足。原材料成本无优势和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利空因素叠加作用,压制出口订单短期难有增加。在动荡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消费信心难以提振,加上部分大众产品出货处于盈亏边缘,个别小型企业低档产品出现亏损,资金问题困扰,纺企运营压力较大,整个纺织行业复苏困难重重。部分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外单承接相对不足。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本身竞争力不足,而又遇现金流短缺、人民币升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再加上部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压缩,赢利较为困难,这使行业内各中小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信心加倍受挫,部分中小企业悲观预期增加,这种悲观预期或将加重未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4、国际宏观经济动荡加剧,出口订单接单回缩。国内纺织业出口订单接单不足,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令全球市场严重受挫,近期受国际宏观经济动荡加剧,市场恐慌情绪拖累致使部分中小出口纺企外贸接单下降;另一方面,国内货币调控政策方向继续,临近9月底,银行信贷势必再度收紧,成为限制纺织企业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致使出口订单接单回缩,部分中小纺织企业开机率下滑。国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和运输费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产品成本逐年增高,致使大量纺织服装外单向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因东南亚工人工资低廉,更加剧了下游订单的流失,导致市场需求疲软,大众产品积压现象局部凸显,资金周转困难加重。

5、部分纺织品出口环比下降。本期棉及其混纺面料、化纤长丝面料、化学短纤面料、簇绒织物、日用家纺面料、窗帘帐幔、针织钩编物外贸景气指数不等量下滑,拉动总类外贸景气指数环比下降。

二、2011年9月份外贸价格指数环比下滑

纺织工程前景篇7

点评:“十一五”将是中国棉纺织行业重要的转型期,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注重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战略规划的为行业发展制定了目标,更重要的是切实落实。

棉纺织行业“十一五”科技进步指导意见

新闻背景:12月,在山东济南市举办的“2006棉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战略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五”科技进步指导意见》,明确了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关键项目技术及实施方案。

点评: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注意产能过快增长的潜在威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中去,提升产品附加值。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落实棉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科技与技术进步的进一步细化。意见将引导企业科技进步方向,加快产业提升步伐。

棉花进口配额增发之争

新闻背景从2006年中开始,进口棉配额是否需要增发成为行业争论的热点。6月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出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增发170万吨进口棉配额。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则发出了反对声音,其理由是在:目前国内棉花资源已经能够满足供应,无须再增发配额。配额增发与否的悬念较重地影响了棉花价格波动。为了促销积压的新疆棉,到9月底,国家共发放“买一配一”进口棉配额70万吨。

点评:棉纺织工业是中国农副产品棉花的加工产业,安排了大量的农业工人就业,棉纺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国内棉花长期供不应求,我国棉花市场受资源供需因素、宏观调控因素、国际市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特定时期宏观调控所起的特定作用,将造成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一些地区受利益驱使,少报棉花产量,这使得棉花供需缺口估算不准确。国内棉花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降低了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长远看,既保证棉农收益,又放开市场配额,让棉花价格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才有利于棉纺行业的健康发展。

配额外进口棉继续执行滑准税

新闻背景:继2005年国家开征配额外进口棉滑准税后,2006年我国对配额外进口棉继续实行滑准税政策。政策规定:除进口配额内棉花的关税税率统为1%外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则按照滑准税税率征收税款,其中,高于基准价(10.746元/千克)的进口棉花统一按5%的税率征收关税,而低于基准价的进口棉花则是价格越低,关税税率越高,税率滑动范围从5%到40%。2006年进口棉关税配额为89.4万吨。而为了弥补棉花缺口,增发的棉花配额240万吨均按进口关税5%-40%的滑准税执行。

点评:国家出于抑制进口棉价格过低对国内棉价冲击、保护农民收益的目的,对配额外进口棉实行滑准税政策。征收滑准税,一定程度上使国内棉价保持合理价格。但是在滑准税征收过程中,并未对棉花等级进行区别,这造成了使用低等级棉的牛仔行业成本大幅提高,亏损企业增多,部分企业停工。国内棉花价格已经远高于国际棉花价格,如果企图使进口棉征税后的价格与国内棉价持平甚至高出,棉纺织行业将面临全行业亏损境地,所以滑准税征收应注重不同等级棉区别对待,征收税率切不可再增高。

全国棉纺织业织布工技能赛

新闻背景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同主办的2006年全国棉纺织行业织布工(喷气织机)职业技能比赛,历经半年之久于10月在山东德棉集团落下帷幕。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43名在预赛中选的佼佼者进行了同场竞技。经过严格的笔试和紧张的实际操作比赛,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魏凤珍、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冬梅、帛方纺织有限公司王建环获得综合排名前三名:魏凤珍与德棉集团王金红西北二棉集团有限公司苏静分获单项排名前三名。

点评:操作工人的技

能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技工大赛对于提高行业操作技能和职工整体素质,贯彻落实棉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行业应以技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开展职工培训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职工队伍。

帮扶新疆

新闻背景2006年9月2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新疆与内地棉纺产业发展对接会在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对接会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将新疆的棉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产业链优势,使新疆成为有品牌优质棉花、优质纱线、优质坯布的生产基地。来自浙江、江苏、山东、山西、河北、广东、广西、辽宁等地近50家企业的代表与自治区各州领导、疆内棉纺企业就进一步推进东西合作的有关政策、投资重点、合作方式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此外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共同还在6月份在石河子和阿克苏开展了新技术推广交流会、产品开发管理培训j等。

点评:发展中西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新疆是我国最主要产棉区,其当地棉花加工业发展又存在一些困难。组织这样的对接会、技术培训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新疆棉花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也有利于西部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

产业预警行业自律书

新闻背景“十五”期间棉纺行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1553多亿元,2006年上半年利润又同比增长了46%,同时,产销率也始终保持在97%以上的良好水平。良好的产业形势吸引了逐利的民间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十五期间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40%,居全行业之首。2006年上半年投资仍高达284.77亿元,同比增长42%。在8月召开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预警,要求企业充分认识到投资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从行业的角度出发自觉控制产能增长,坚持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全体理事签发了《棉纺织行业自律书》,呼吁全行业加强自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自律活动,2006年下半年投资增长率已经降至17.9%。

点评:产能增长必须有度,在面对投资过热产生的潜在危险面前,为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我国棉纺织业粗放型发展的现实表现和所隐藏的风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

整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认真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消耗。

名牌培育建设

新闻背景2006年9月,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正式的2006中国名牌榜,棉纺织行业有两大类共14个产品入选。高支高密纯棉坯布彩棉纱两个系列也是首次参评并获得“中国名牌”称号。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鲁泰格蕾芬牌、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魏桥牌、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的德棉牌安徽华茂防止股份有限公司的银波牌襄樊三五四二纺织总厂的福龙牌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吉牌、泰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TAIFENG牌、吉林省白城防止股份有限公司的绿原牌、东营天信纺织有限公司的天信牌、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的银仕来牌10家企业的高支高密纯棉坯布产品入选。安徽阜阳华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木兰牌、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的德棉牌、邯郸博特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博特牌、新疆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天彩牌四家企业的彩棉纱产品入选。

点评:“十一五”是中

国棉纺织行业重要的转型期,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注重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品牌战略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与服装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不同,坯布、纱线都不属于终端消费品,但是棉纺织行业是一个基础产业,纤维加工量占整个纺织行业的50%以上,如此量大面广的棉纺织行业走精品、品牌之路,将对行业产业升级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值得鼓励和支持。

棉纺西进运动

新闻背景:由于棉花成本占70%,2006年,棉纺织企业西进运动称为热潮,新疆尤其成为热点。国内一些大型棉纺织集团公司纷纷将投资方向转向了新疆,使新疆的纺织业在原有锭数的基础上新增了近30万锭,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新疆纺织业规模还将增加∞万锭左右。而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号召内地纺织企业“东锭西移”不同的是,此次的投资转移完全是内地纺织企业将高水平的纺机投资的自发的行动。行业协会牵线搭桥,使内地的棉纺优势企业如华芳、华孚、雅戈尔等纺织集团公司纷纷到新疆棉花产地投资,棉纺锭数达到28万锭,投资总金额达8亿~10亿元人民币。

点评: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生产区,但是其自身产业链并不完整,纺纱、印染、服装环节发展滞后。新疆棉花加工的市场仍在江浙粤等东部沿海地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去西部发展,但是应当慎重分析新疆棉花产业的优劣势。完整产业链的支撑和生产中高档纱线、面料是成功的关键。

纺织工程前景篇8

大型连锁超市进入西安12年了,纺织城居然没有一家。现在不同了,纺正街斜拐进纺五路,路西,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地的围挡上显示,这里将建一个很大的连锁超市,该超市的建成,将结束纺织城没有大型超市的历史。

纺织城改造工程拉开后,华润大手笔一次就布了两个点,看来是非常看好纺织城的前景。

从一业走向多业

从“一五”时期至今,纺织城就是一个以纺织为主的产业区域,特色很鲜明,半个多世纪来基本没有变化。

2008年,原隶属于唐华集团的三棉、四棉、六棉以及一印二次破产后,西安市国资委出资4100万元成立了西安纺织集团,接管了这四家企业,分别更名为西安三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六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欣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这一号称陕西最大的国企破产案的执行,纺织城也开始迈入一个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时期。对于西安市而言,要建设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拉大城市骨架,西安在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将目光移向了东郊的纺织城。

2008年出台了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在该规划中,纺织城将形成纺织、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房地产及旅游业五大产业结构,商贸物流产业这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堡子村商圈率先开始了大规模改造,未来一座功能齐全的集商贸娱乐、星级酒店、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即将在这里诞生。

纺织城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已成网,将来在这里会逐步发展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于一体的物流产业链。

房地产业则依“水”傍“绿”,在浐、灞河两岸,依托空间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建成一批亲水型、园林型高尚住宅区,打造西安最适宜人居的区域;围绕老社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置换整合资源,进行房地产开发,改善现有居民居住条件,促进人口集中。

涅槃中的纺织城

依托世园会、广运潭,在纺织城建立旅游的二次消费承接区。充分发挥半坡遗址、浐灞河自然风景、纺织城工业遗迹、白鹿原生态农业、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优势,规划旅游线路、策划包装旅游项目,形成集遗迹游览、生态体验、农业观光、文化品鉴等于一体的系列城市假日旅游景观带,打造西安最理想的假日旅游目的地。

纺织城由于企业破产,下岗工人多达数万人,实行纺织城东区改造,就无法回避这一现实。产业调整时,要兼顾充分就业的目标。商贸、旅游业的发展,都利于吸纳劳动力。

对纺织城原主导产业—纺织,则实行升级换代。在灞河东岸新建一座现代纺织产业园,西安纺织集团在该园启动了30万锭的新厂区建设,预计今年年底,西安三棉、四棉等企业即可入园。同时,该园区承接来自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迁移产业。

灞桥区通过实施旧城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把纺织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造示范区”,力争将纺织城改造成西部新的纺织服装基地。

此次实施的纺织企业的搬迁,不是简单的纺织企业“腾挪”再生产,而是按照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准,重新定位新企业,配置新设备,研发新产品,覆盖新市场,做精、做强纺织产业。同时,积极引进印染、服装加工及展示、家居、纺织品物流、研发等类型的企业,形成新的纺织集群。建成后的现代纺织产业园,不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纺织产业园区,还将成为西安东部一条新兴工业走廊,成为广大客商云集的新洼地。

只待旧貌换新颜

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中,纺织城面积将扩大为36平方公里,北至陇海铁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至浐河东岸,东至西康铁路。

在空间结构上,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将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格局。“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即在沿浐河、灞河两岸形成绿化生态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大功能区”包括东部生态居住区、北部居住区、工业改造区、中部居住区、南部居住区、工业区。

2008年5月9日,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灞桥管理办公室(原名为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正式挂牌。标志着纺织城振兴计划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西安市向纺织城综合发展办下放了土地、建设、规划等10余项市级管理权限。在城市改造、企业改制、产业聚集过程中,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区突破以往的宏观管理体制,将自身政策优势、体制优势与灞桥区行政优势最大融合,发挥“聚合”效应,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区、办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据统计,仅仅3年时间,“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实现融资18.64亿元,引进项目57个,合同引进资金506.83亿元;开工项目89个,完成投资227亿元。

纺织工程前景篇9

4月27日至30日,因天气连日晴朗,中国轻纺城各专业市场南北客商入市认购仍有一定增长,现货成交仍有明显攀升,订单发送亦有一定增量,春市成交连日冲高。5月1日至3日,因“五一”小长假部分南北客商已返乡离场,对口客商入市认购尚有不足,现货成交尚有明显下滑,订单发送相应锐减,整体市场成交尚有回落。综观轻纺城各专业市场整体销售走势,服装面料类初夏季轻薄型面料挂样上市继续增加,整体市场营销滞畅互现,成交呈节前攀升节期回落走势。据对近1000个代表品的抽样数据监测分析,“中国・柯桥纺织指数”20090504期价格指数收盘于90.99点,与上期相比下跌了0.06%。从一级分类品种中显示:服装面料类、服饰辅料类价格指数不等量下跌,拉动总类价格指数微幅下滑,但原料类、坯布类、家纺类价格指数小幅推升,相对制约了总类价格指数的下滑幅度。其中,原料类价格指数收于80.87点,比上期上调0.59%;坯布类价格指数收于93.33点,比上期上调0.57%;服装面料类价格指数收于97.24点,比上期下跌0.19%;家纺类价格指数收于93.93点,比上期上调0.28%;服饰辅料类价格指数收于99.22点,比上期下跌0.61%。

部分原料价格重心上移,价格指数仍有小幅推升

原料类价格指数收于80.87点,比上期上调0.59%。其中:其他化纤类价格指数收于71.52点,比上期上调0.12%。节前上游原材料己内酰胺报价上调,但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市场营销略显平淡,买家观望心态较浓,价格走势以平稳为主;节前锦纶切片市场略显平稳,但临近节期下游接盘意向尚有下降;锦纶丝成本推动仍较为强劲,价格仍有上涨态势,市场需求略显走畅,库存略有下降。节前上游原材料丙烯腈市场商家报价强劲,但实际成交价格涨幅有限,节前商家惜售心理加浓,临近节期丙烯腈价格走势以稳为主,成交相对平淡,报价较为坚挺;节前腈纶丝市场货源流通有限,供货较为偏紧,贸易商和下游织厂观望气氛增浓,临近节期价格暂显平稳。粘胶类价格指数收于75.21点,比上期上调0.87%。节前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呈现上涨走势,价格重心仍以上挺为主,货源相对紧俏;在上游原料粘胶短纤价格坚挺上行的态势下,下游人棉纱价格亦呈小幅上涨走势。棉麻类价格指数收于94.96点,比上期上调0.03%。因上游棉花市场价格仍呈不断上涨走势,在成本的推动下,纯棉纱价格仍有小幅跟涨,报价仍以坚挺为主;节前萧绍市场纯棉纱整体成交仍延续平淡走势,因下游外单仍显不足,内销订单热度依然难以升温,整体市场需求仍显有限,受上游成本推动报价仍有小幅提升,价格重心仍显小幅上挺,棉纺厂家成本压力较大,纯棉纱整体市场行情表现不温不火。预计后市纯棉纱整体营销仍以平淡为主,但在上游棉花成本的压力下,纯棉纱厂家报价和市场成交价仍相对以稳中坚挺局部盘升走势为主。

服装面料成交先升后跌,拉动价格指数小幅下滑

服装面料类价格指数收于97.24点,比上期下跌0.19%。4月27日至30日,节前因天气连日晴朗,各地南北客商入市承购仍显走畅,服装面料类初夏季轻薄型面料为营销主流,现货成交仍有攀升,订单发送亦有增长,创新创意花型面料备受对口南北商贾所垂青。5月1日至3日,因“五一”小长假部分南北客商已返乡离场,对口客商入市认购尚有不足,服装面料类现货成交尚有明显下滑,订单发送相应锐减,整体市场成交尚有回落。其中:纯棉面料类价格指数收于103.59点,比上期下跌0.21%。节期三天纯棉面料类初夏用轻薄型面料成交尚有小幅下滑;节期纯棉平布、纯棉印花布、纯棉提花布、纯棉色织条格布、纯棉色织七彩条格布、纯棉印花条格布局部性现货成交和订单发送尚有小幅下滑,拉动价格指数小幅下跌。涤纶面料类价格指数收于92.13点,比上期下跌0.12%。涤纶FDY50D―100D印花雪纺、印花雪纺绉、印花纬弹雪纺、剪花印花雪纺、提花印花雪纺和涤纶印花水洗绒及118DFDY类针织印花两面弹、针织印花四面弹小批量多品种花型面料互动,简约风格花型和创新创意花型面料占据市场营销优势;但节期三天因部分南北客商返乡离场,该系列涤纶长丝面料成交比节前尚有一定幅度锐减,拉动价格指数小幅下跌。粘胶面料类价格指数收于98.70点,比上期下跌0.42%。时尚面料类价格指数收于96.32点,比上期下跌2.07%。因“五一”小长假部分南北客商已返乡离场,时尚面料类初夏季面料订单发送比节前尚有明显锐减,致使该类价格指数比前期尚有一定幅度下滑;节前兼具时装性涤纶面料、锦纶面料、锦涤面料、锦涤氨面料、人棉氨面料、纯棉面料、涤粘面料局部性仍小批量多品种互动,采用活性染色、活性印花及色织条格、绣花、提花面料仍受对口服装厂家采购商所青睐;但就整体市场而言,因节期市场部分对口客商已返乡离场,拉动该类价格指数明显下跌。

家纺市场成交仍显活跃,价格指数尚有小幅推升

家纺类价格指数收于93.93点,比上期上调0.28%。节前随着天气的连日晴朗,全国各地二级市场对口南北商贾入市认购尚有增加,风格翻新的窗帘、窗纱销量尚有不等量增长,成为家纺市场成交攀升的主要增长点;5月1日至3日,因“五一”小长假部分南北客商已返乡离场,窗帘、窗纱对口客商入市认购比节前亦有不足,连日成交亦有退减,但销量依然位居市场各大类品种前列。其中:窗纱类价格指数收于89.16点,比上期上调0.71%。绣花窗纱、印花窗纱、提花窗纱、剪花窗纱、烂花窗纱、植绒窗纱、压皱窗纱、平板窗纱、工程窗纱等多品种现货成交和订单发送尚有一定增长,整幅280CM新风格花型品种继续占据市场优势,整体窗纱成交比前期尚有一定增量,部分新款花型订单价格尚有小幅上扬,拉动该类价格指数小幅推升。窗帘类价格指数收于98.59点,比上期上调0.02%。

预计后市轻纺城整体市场成交量在震荡中呈小幅攀升走势。因5月5日立夏以后初夏时节来临,初夏用轻薄型面料消费需求相应增加,纺织传统旺季已即将到来,内需市场营销继续升温,全国各地对口二级市场南北商贾和服饰生产企业采购商入市现货认购和下单继续走畅,初夏季轻薄型服装面料多品种互动,依然成为营销主流,涤纶面料、涤锦面料、锦棉面料等轻薄型服装面料局部性仍将继续畅销,成交继续小幅攀升。又因2009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于5月8日至10日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借纺博会东风,推动后市人气继续提升,促使中国轻纺城各专业市场成交进一步放量攀升。

本期线绳类、化学纤维坯布类、粘胶类、带类、窗纱类价格指数涨幅位于前五位,销量比上期不等量增加,部分代表品单价小幅上扬是主要因素。

本期时尚面料类、涤棉面料类、衬料类、涤氨面料类、涤纶类价格指数跌幅位于前五位,成交量比上期不等量下滑,部分代表品单价小幅下滑是主要因素。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

独辟蹊径应对危机,外贸营销量增价跌

――2009年4月份外贸指数简析

一、2009年4月份纺织品外贸景气指数小幅回升。

1直面挑战,闯出大格局。位于绍兴柯桥柯东工业园区的浙江赛博家纺有限公司,今年一炮走红,该公司生产的毛毯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国会山,铺到了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现场。这一消息传开后,“赛博”接到的越洋电话络绎不绝,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世界各地新老客户的订单更是接踵而至。“赛博”的毛毯受到了来自欧美高端客户的青睐,质量过硬是吸引外商下单的主要原因。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很多企业无法承接国外高端客户高标准严要求的订单,从出口转向内销,但“赛博” 却反其道而行之,直面挑战,闯出大格局,外销市场逆势飘红。

2研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来增强出口竞争力。在低迷的国际市场面前,绍兴县有许多纺企开始通过增加设备投入、研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来增强出口竞争力。绍兴县永通印花有限公司和永通丝绸印染有限公司去年仍然投资4800万元引进高效、无污染的数码印花机,建起浙江省最大规模的数码印花加工中心。在纺织行业海外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的数码印花产品却广受国内外客户追捧,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订单已排到今年5月份。

3国家退税新政引起连锁效应,纺企进料加工转向自营出口。4月1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在国家连续提高退税率后,这种退税新政已对绍兴纺企的出口产生连锁效应。绍兴县一些大型化纤企业近期又向海外出口了一批数目不小的针纺织面料。与以往不同,这次企业出口的产品不仅生产加工在绍兴完成,原料也来自国内市场。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高后,企业原来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方式已向一般贸易出口方式转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了16%,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能够享受到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所以企业很快转变了出口方式。因人民币持续升值,给产品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进料加工贸易可以将汇率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企业以前主要以进料加工出口为主。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后,进料加工不仅要支出大量的进料运费,而且能够享受到退税优惠的幅度也较一般贸易更小,绍兴部分出口纺企马上掉转“枪头”,把出口重点放到了一般贸易上来。新的退税政策出台后,绍兴县许多进料加工企业发展自营出口的积极性更高了。其中除了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外,进料加工企业为了享受更加优惠的退税政策,改变出口贸易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中国轻纺城布商对外贸易手段升级,开办“离岸公司”做强产品出口。中国轻纺城许多外贸公司,以出口纺织品为主,客户来自美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中东、东盟、印度、非洲、拉美等地。轻纺城部分外贸公司在香港注册了公司,可以通过香港新公司,与外商直接进行三方贸易。有了香港新公司后,不仅可以享受到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多项税收优惠,而且还能直接与外商接洽,从而使自己的外贸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次在香港注册有限公司,可以从事多类贸易活动,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在国内银行注册了一个“离岸账户”,主要用于接收外商货款。以前,纺织品出口过程中,收汇一直是个难题。每次客户预付的定金要受到外汇部门的严格管制。而此次在香港注册公司后,客户可以直接把外汇打到他的“离岸账户”上。这样就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外汇。这些离岸公司常常注册在中国香港、英国、美国等税收制度最为优惠的地区或国家,而实际在内地经营。“离岸公司”在内地开立的银行账户则被称为“离岸账户”。“离岸账户”等同于在境外开的银行账户,很少受国家外汇管制,外汇进出自由,资金可以打到个人外币账户进行提现,进行国际贸易结算,非常方便。目前轻纺城内不少外贸公司都在海外注册了公司。柯桥有不少外贸公司可通过这些“离岸公司”,更方便地与客户进行买卖,可以自由接收外汇而少受管制,同时还能通过三方贸易合法避税。“离岸公司”能帮助企业进行海外扩张,拓展品牌战略。

二、2009年4月份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小幅下滑。

1绍兴纺企有“本钱”将产品价格调低一点。4月1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对出口企业来说,能使企业在国际上获得价格竞争优势。退税率提高的直接效果是让绍兴纺企有“本钱”将产品价格调低一点,尤其是增强了对印度、越南等国出口的竞争优势。出口退税率提高,有力地增强了绍兴纺织企业稳定出口的力量。

2东南亚周边国家低成本竞争致使绍兴纺企大众纺织服装类产品单价小幅下跌。有位欧洲品牌服装的采购商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采购,但2006年发现中国工厂受资源环境和劳动成本上升制约后陆续将采购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目前,他的公司已把衬衣、内衣以及针织服装的订单从中国转向孟加拉国的工厂,今年又抽走30%左右的订单。东南亚周边国家低成本竞争致使绍兴纺企大众纺织服装类产品单价小幅下跌。

3绍兴部分纺企小幅调低价格应对挑战。我国纺织服装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周边亚洲国家,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随着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绍兴部分纺企小幅调低价格应对挑战。

外贸信心指数收盘于966.43点,比上月上调1.29%,呈小幅推升走势。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当前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24日公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主要从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等方面确定纺织行业振兴规划的方向。《细则》最大的亮点是对传统行业的新定位,树立点行业信心,提振了绍兴出口纺企和轻纺城贸易公司的信心指数。预计5月份外贸景气指数、外贸信心指数继续呈小幅推升走势。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存在较多变数。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还将增多。发达国家主要以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反倾销等为武器,加大保护国内市场的力度。面对日益萎缩的国际市场需求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部分绍兴中小纺企及轻纺城贸易型公司外单承接仍显不足。除国家政策支持外,企业自身勤练内功是关键,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把保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作为企业生存之本来抓。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

需求增长产销提振,景气指数小幅攀升

――2009年4月份景气指数简析

一、4月份企业生产景气指数小幅回升,生产信心指数继续小幅推升。4月份,企业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365.65点,比上月上调了3.20%;企业生产信心指数收于1027.81点,比上月上调3.06%。

1生产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和效益类指标小幅回升,信心类指标继续小幅提升。4月份,因内需回温,生产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指标比上月小幅回升,其中产品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比上月小幅回升。效益类指标比上月小幅回升,其中产品毛利率比上月小幅回升,产品库存周转速度比上月有所加快。信心类指标比上月继续小幅推升,其中,企业家对市场需求判断、对产品获利能力判断、对企业前景判断信心指数比上月继续小幅提升。

2原料类、服装面料类、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明显攀升, 坯布类、家纺类生产景气指数明显下滑。4月份原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334.57点,比上月上调40.28%;坯布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897.18点,比上月下跌53.16%;服装面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810.12点,比上月上调24.91%;家纺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759.79点,比上月下跌52.24%;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2495.69点,比上月上调69.94%。

3受政策利好推动,企业家生产信心指数继续小幅提升。从4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提高到16%,这是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出口企业经营压力出台的又一跟进举措。受政策利好推动,4月份绍兴纺企外贸出口订单数量呈小幅反弹走势,企业生产景气指数小幅回升。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24日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份规划对今后三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性应对措施,以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促进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务院24日公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主要从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等方面确定纺织行业振兴规划的方向。《细则》最大的亮点是对传统行业的新定位,树立点行业信心,提振了绍兴出口纺企和轻纺城贸易公司的信心指数。

二、34月份市场流通景气指数继续小幅攀升,市场流通信心指数小幅下滑。4月份,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834.09点,比上月上调1.06%;市场流通信心指数收于1036.51点,比上月下跌了0.49%。

1流通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和效益类指标继续小幅攀升,信心类指标小幅下滑。4月份,流通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指标比上月继续小幅攀升,其中市场总成交额、市场总成交量比上月继续小幅攀升。效益类指标比上月继续小幅攀升,其中产品毛利率比上月继续小幅攀升,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比上月继续加快。信心类指标比上月小幅下滑,中国轻纺城各专业市场销售竞争日趋加剧,大路货产品现货销售相互竞价挤压依然较为明显,其中,市场中小经营户对市场需求判断、对品种获利能力判断、对本商位经营前景判断比上月尚有小幅下滑。

2原料类、服装面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小幅推升,坯布类、家纺类、服饰辅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小幅下滑。4月份原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602.93点,比上月上调4.67%;坯布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829.69点,比上月下跌7.24%;服装面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310.25点,比上月上调5.04%;家纺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933.23点,比上月下跌5.13%;服饰辅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144.56点,比上月下跌4.21%。

3市场营销继续活跃,成交比上月继续增长。4月份,轻纺城各专业市场入市南北客商继续增长,部分前店后厂式的实体性布业公司和规模性包机大户,订单承接局部继续增加,各布匹专业市场成交量面比上月继续拓展,因内需市场营销继续活跃,全国各地对口二级市场南北商贾和服饰生产企业采购商入市现货认购和下单继续走畅,春夏面料多品种互动,初夏季轻薄型服装面料是销量攀升的主要增长点,涤纶面料、涤锦面料、锦棉面料、涤棉印花面料、纯棉印花面料、麻粘面料、时尚面料等服装面料中薄型面料颇为畅销,成交量面逐日拓展。初夏季花布以印花、提花、剪花、烂花、绣花面料多品种动销,印花面料占据花布市场主导地位,以简约风格花型和兼具创新创意花型面料成交明显增量,规模型花布公司研发的新款花型面料占据市场营销优势,印花面料喷织与针织面料互动,推动整体市场销量比上月攀升。

纺织工程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TS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7-0016-02

1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状况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的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近几十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他行业的生产水平。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内需是主要市场,出口量仅占加工总量的20%左右。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原料的使用领域,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速度,这是振兴我国纺织工业的一个重大举措。

2 产业用纺织品的广泛应用

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很多应用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Ⅲ。

2.1 建筑用纺织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物质准求的提高,各种建筑材料包括防水材料方面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增加,水泥砂浆内渗入的合成短纤维可增大抗拉、抗折强度,减少干缩裂缝,用高性能纤维的增强塑料对土建结构加固方面也有所发展,推广前景广泛。

2.2 卫生医疗用纺织品

它包括一次性手术衣帽、医用敷料、绷带以及一些功能性纤维制品,医疗纤维器材如缝线、人工血管、人工肾、人造关节、人工肺、人工心脏瓣等。

2.3 农业用织物

我国正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技兴农势在必行,农用薄膜、非织造布、输水管道等需求很大,其用于蔬菜可增产,提早上市,覆盖后仍透气、透湿,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近年来,我国农用纺织品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2.4 土工织物

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改善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和治理都需要大量的土工布。

2.5 渔用纺织品

渔业主要用在捕劳及养殖两方面,我国是水产大国。年达500万t-6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1/4~1/5。而我国渔用纤维材料预计2012年可以达到30多万t。

2.6 其他

内饰材料包括汽车附件、蓬帆布、环保用材料等,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对过滤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3 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现有的产业用纺织品普遍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偏低,部分重要领域还是空白。但是随着产业不断的优化和发展,如下项目想成为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3.1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制成的平面材料,与土壤、岩石或其他种类的土工工程材料共同使用,是一种高档多功能土工复合材料。满足当代建筑的需要。

3.2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

目前,国内的高档医疗防护非织造布和口罩、防护服等产品基本依靠进口。高档卫生材料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亟需重点发展。

3.3 农用纺织品

农用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但是农用非织造保暖材料、纤维基增强膜材料等农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尚处于空白。

3.4 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

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用纺织材料作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目前还未突破国产高性能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产业化应用等核心问题。纺织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建筑及土工材料,车身和车内结构件,高速列车头及车厢,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

4 我国现阶段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不足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和相关行业在整体竞争水平和实力上与发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

4.1 企业规模小

产业链不完整,现阶段,我国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数量很少,大多规模小而杂、小而多。国外企业规模大、产品档次高,抗风险能力强。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的差距,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2 产业配套基础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薄弱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普遍存在一些列缺乏创新机制、质量可靠性低、研发投入少等问题。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度和产业发展速度不协调,知识产权和成果保护意识淡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和速度慢于产业的发展速度。

4.3 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尚需完善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大部分标准缺失或滞后,产品质量缺乏规范监管。且检测跟不上当前国际标准的发展速度,产需衔接盲点多等。

4.4 国际接轨程度低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门密切关注国际纺织品标准的机构较少,导致行业国际先进标准信息的不对称。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与国外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的不一致性增加了成本,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被动和不便。

5 展望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凋整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纺织工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体现了巨大的开发应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我国农用纺织品发展的现状㈣,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要明确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客观清醒地认识现阶段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形成有效机制;

2)重视品牌建设,针对我过产业用纺织品严重滞后的问题,不断完善上产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准,引导和扶持企业在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断完善自主品牌的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

3)行业标准化的实施

应在相应部门和组织的引导下,指定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将技术指标和检测水平与国外接轨,规范经营降低成本,避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坚定行业发展信念,确定投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技术结构,锐意创新,定能在的新环境中站稳脚跟,以创新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橱彩云,杨经霞,产业用纺织品,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朱民儒,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进展,产业用纺织品,2005,12:11-16。

[3]裘愉发,论产业用纺织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8。

[4]曾斌平,加速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探讨产业用纺织品,1998,16(2):1-4。

纺织工程前景篇11

3.竹炭丙纶功能纤维性能的探讨刘淑珍

4.关于减少羊绒检测失误问题的探讨马彩霞,包杰

5.新型玉米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浆纱性能研究刘逸飞,赵党锋

6.提花弹性带的设计与生产张艳明

7.远红外纤维及其棉混纺纱的开发程远,高松

8.天丝锦纶闪光织物的研制王梅,葛晓华,於涛

9.生产A50-650S/2卡其色军袜用纱的高效工艺实践吕金宝

10.棉绢丝混纺面料的开发葛晓华,王梅,陈秀敏

11.棉COOLPLUS包芯吸湿排汗功能面料研制许晶,侯永喆,李婧

12.基于立裁的针织裙原型与梭织裙原型比较刘埏

13.天津地区35-54岁男子纸样原型的建立董永勋,张文斌

14.肢体残疾人服装上衣的开襟设计吴雪蒙

15.服装局部松量与人体舒适性关系的研究肖立志

16.人工加速耐光色牢度试验及仪器刘绍文

17.直本NFS-4000型焙烘炉温度均衡性研究何永厚

18.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印染机械同步系统中的应用金学毅,李晓龙

19.机械分析天平擦靠的调修王志刚

20.论印染行业丝光工艺碱回收系统天津纺织科技 宋国富

1.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纺织行业的应对策略研究葛传兵

2.芳纶纤维生产及应用状况李新新,张慧萍,晏雄

3.珍珠纤维性能及其袜品的应用前景景晓宁,李亚滨,JingXiao-ning,LiYa-bin

4.以标准化推动纺织企业信息化发展周捷

5.涤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王晓春,滕万红,李秋宇,李腾飞,史丽敏,WANGXiao-chun,TENGWang-hong,LiQu-yu,LITeng-fei,SHILi-min

6.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组织工程上的应用诸乃彤,张毅

7.基于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自动配棉优化研究黄马壮,张增强

8.纺织生产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闫婧,杨锁廷

9.纤维材料聚苯硫醚树脂(PPS)合成工艺的研究李淑静

10.椰壳纤维与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高锦冉,王威,GAOJin-ran,WANGWei

11.防静电超细洁净布的开发和应用高松,程远

12.多功能内衣的研究与开发冯爱娣,马丽莉,乔愉

13.例证织物纬档疵点产生原因李华

14.高支粗纺毛纱条干均匀度的探讨赵青

15.谈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马丽莉

16.健康监测服装的探讨及应用前景洪健,徐平华

17.论服裝卖场陈列的色彩规划设计王芝湘

18.论印花图案在波西米亚风格服装中的运用张春娥

19.论服装展示中的视觉美感与设计的互融关系任莉

20.浅谈络筒机技术的发展张治国

21.浅谈竹节纱装置的改进及工艺配制苏健

22.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的性能及使用张骥

1.百岁照《天津纺织科技》编辑部

2.中国服装业的现状、趋势及迈向国际市场的对策邱白玉,邱明玉

3.纱线毛羽测试方法概述张莉,秦志刚,周杰

4.纺织材料的吸声性能及机理张娟,张慧萍,崔建伟,晏雄,崔建伟

5.改性腈纶吸水性的研究钟玉莲,安树林,何立刚

6.超声波在PET/PA熔喷非织造布开纤上的研究潘先苗

7.《记忆面料炙手可热》

8.碱处理对竹浆纤维抗菌性的影响朱伟梁

9.纯棉凸条压折布的开发葛晓华

10.纯棉特细号纱的开发吴琼,王伟

11.高压上浆工艺量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吴春玫,赵其明

12.《植物染色在玩具面料上的应用》

13.影响丙纶功能针织坯布品质的因素分析王英红

14.低温上浆在ZLGA801型经浆联合机的应用周素利,王大军

15.服装仿生设计张新丰

16.《苏州吴江成功育出彩色"蚕宝宝"》

17.发扬中国的民族婚礼服饰文化魏君

18.《智能调温纤维改善"衣内微气候"》

19.PLC技术在意大利TMT公司PF2000型罐蒸机上的应用赵泰森,田奇,潘和为

20.预加湿浆纱机的浆液浓度检测及上浆率控制原理张永军,杨娜

21.天津纺织科技 微电脑控制曝光机何新

22.《纳米技术于纺织产业之应用现况》

23.棉纺织节电措施浅谈王继然,杨连起

24.《天津纺织科技》征稿启事hHTTp://

1.喷气纺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侯海涛

2.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圣麻纤维郭会勇,王建坤

3.莫代尔/氨纶针织物的染整加工王捷

4.聚乙烯醇纤维应用与研究进展赵兴,张兴祥,ZhaoXing,ZhangXing-xiang

5.关于己内酰胺聚合残留单体回收液返投系统的实验与探索吴中元,李伟

6.汽车青睐非织造布周洁,白木

7.论室内纺织品艺术装饰的设计与应用康洋

8.涤/莫代尔混纺3tex特细号纱及其提花织物的开发绳丽云,王梅,张海霞,葛晓华

9.N70D/JC14.6+40D交织提花织物的开发李梅,德州学院

10.毛精纺Spinmaster的纺纱实践分析孙鸿举

11.锦纶染整小样染色疵病的预防及技术补救杨慧彤

12.轻化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霍瑞亭,陈克宁,杨丽

13.从内衣看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王凯东

14.《天津纺织科技》征稿启事

15.中外服装品牌发展因素的差异与差距李伟

16.中空皮芯复合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的测定杨旭俭,何艳军,YangXu-jian,HeYan-jun

17.对西服大规模定制营销的探讨杨笑冰

1.纳米纺织品的技术和市场进展庚莉萍

2.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贺晓丽

3.浅谈最优化方法在针织工业中的应用何艳芬,孟家光

4.氨基改性硅乳液在纺织整理中的应用白杉,周洁

5.紫外线加工在针织物中的应用刘江岭,孙艳玲

6.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张魁城

7.服装面料的再创造天津纺织科技 徐娜

8.A186F梳棉机降低棉结的途径姚瑞达,戴春,邢维恕

9.浅析纺纱专件--胶辊屠菊英

10.面料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李艳梅,周静,LiYan-mei,ZhouJing

11.浅析提高涤棉细支高密织物的上浆实践陈新祥,余桂莲

12.强捻织物开发实践王晓青,史文焕,李金海,孙玉云

13.绮丽(EliTe)紧密纺纺纱质量剖析孙鸣举

14.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流程的单元化再造

15.职业防护装市场有待开拓周艳琼,白木

16.线圈张力与织物质量孟振华,马会英

17.国产开清联合机电气自动化改造袁晋峰,李莉萍

18.对纱线强力的最优化设计黄俊鹏,王淑芬,HuangJun-Peng,WangShu-Fen

19.基于ERP系统的服装企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管素英,周建军,Guansu-ying,Zhoujian-jun

1.关于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李梅,宋广礼

2.喷气纺纱成纱原理与产品应用高晓平,王建坤,GAOXiao-ping,WANGJian-kun

3.棉织物工艺设计理论与生产实践合理性探讨朱红

4.竹纤维性能及其与普通粘胶纤维的比较邢金香

5.丝胶蛋白浓缩液的喷雾干燥冀勇斌,刘艳梅,JIYong-bin,LIUYan-mei

6.纳米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开发和应用黄艳丽

7.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倪玉婷,马会英

8.天津纺织科技 现代室内纺织品艺术设计漫谈饶俊

9.新型轻薄复合保暖材料的研制毕红军,顾钰良,BIHong-jun,GuYu-liang

10.稀密条纹竹节织物的开发与生产刘迪,邢建平,孙文发,许萍,杨跃斌

11.降低涤棉织物上浆成本的上浆实践梁宏伟,赵其明,LIANGHong-wei,ZHAOQi-ming

纺织工程前景篇12

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施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在纺织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需依据纺织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一线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和建设“工商融和”的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7]。如对于纺织品跟单岗位,根据“必需、够用、适度”的原则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外,还应开设纺织品跟单、纺织商务实训、报关知识与商检等相关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职能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建设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和关键。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继续深造,鼓励教师跨专业学习,考取商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在访问工程挂职锻炼期间,注重学习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管理以及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工商融和”素养;鼓励纺织类专业教师在师资培训时,考取商贸类专业的双师技能证书;积极引进具有“工”“商”科学历背景的教师,这些鼓励措施,将为实践基于“工商融和”的纺织类专业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8]。

4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工商融和”的育人氛围,积极利用参加校内外实训项目实践活动以及企业生产一线的顶岗实习,在努力提高纺织专业知识外,积极学习“商”科类专业技能,并达到“工”“商”复合型技能的融会贯通。与企业合作共建工学结合的生产实训基地,形成“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学生参加报关、报检、贸易跟单员等资格证书考试,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商融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5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应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结合我院“二院”建设,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创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的人才训练基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工商文化融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生品行、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培养,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工商融和”的综合素质[9]。

纺织工程前景篇13

Rieter(立达)公司给予了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转杯纺纱技术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作为世界知名的系统纺纱设备供应商,立达纺织系统在全自动及半自动转杯纺领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客户创造效益。

立达是全球短纤纺纱设备的领先系统供应商。立达纺织系统是各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集成纺纱系统的领先供应商,也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纺纱全流程设备与技术的供应商,能够为客户开发最佳解决方案。立达纺织系统提供从原料到成品的全套生产设备、辅助系统、各种机器、工艺备件、损耗备件、零备件,以及售前和售后的全方位增值 服务。

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立达转杯纺纱机的性能,改善现有转杯纺设备应用的经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纺纱成本,提高成纱质量,立达公司于10月28 ― 29日在河北石家庄举办了转杯纺客户日,同时邀请与会代表参观了河北滏澧纺织有限公司。滏澧纺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与代表们分享了其转杯纺系统的管理和使用经验,立达公司的专家就转杯纺纺纱流程工艺配置、半自动转杯纺工艺配置、立达公司转杯纺新技术等话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河北滏澧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自发用极其简练的两句话“两省,两高”概括了对立达设备的使用体会,“两省”即“省人,省事”;“两高”即“高质量,高收益”。他的公司在2007年引进了 1 条立达转杯纺生产线,包括立达C 60梳棉机 1 台,D 40并条机 1 台,R 923转杯纺纱机 2 台,用来生产 21S 纯棉纱,每天产量 2.6 t。

省人。上述一条生产线,每轮班 4 人,其中,前纺从清花到并条总共 1 人,转杯纺挡车工 2 人,轮班组长 1 人,并兼管空调系统。排包、落纱,加上常日班共 16 人。这样一来,人工费用占制造成本的比例不足 7%,而一般的环锭纺系统要达到 25% 以上。据了解,当前国家明文规定工人工资水平每年要提高 15%,达到 5 年翻一番的要求。若以当前 2 000 元/月的标准来计算,10 年后,假若其他成本不变,立达转杯纺设备的人工成本也只占到 25%,而环锭纺就要达到 60% 以上。

省事。立达设备人性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复杂的生产管理变得异常简便。例如,调整或优化工艺,在面板上操作就可以完成。再如,在质量控制方面,梳棉机、并条机上都带有自调匀整装置。转杯纺纱机上装有电子清纱器,保证了整条生产线都处于在线控制状态。立达公司的设备解决了生产管理上的多个难题,从而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和高 质量。

高质量。立达设备装有自调匀整装置和电子清纱器,使得全生产过程在线检测,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R 923的纱线接头可达到成纱 90% 的强力,而且外观无明显区别。这个优势在纺制高档纱线时尤为明显。R 923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高,还体现在其稳定性上,使得稳定的高质量,为客户带来好的使用效果。

高收益。滏澧纺织有限公司采用立达转杯纺纱系统生产的纱线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在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同时,产量效益也非常稳定,与公司其他车间有所区别的是,不论市场形势好坏,不论淡季还是旺季,区别都不大。每吨纱的利润达到 3 000 元左右,而且非常稳定。

据张自发介绍,要用好立达设备,也有一些经验分享。首先要有正规的厂房,装有标准空调;其次是要用优质原料,纺制高档次纱线。另外一点就是,要做好基础管理,即工艺上要精益求精,不断调整优化;运转操作上要严肃认真,严守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要及时到位;工作现场要整洁有序,有条不紊;质量控制要一丝不苟,不可掉以轻心。

背景资料:R 923转杯纺纱机

R 923转杯纺纱机是生产高品质纱线的经济方式,可加工的纱支范围为Ne 2 ~ 40。R 923的独特辅助装置包括:确保卓越接头质量的接头系统Qtop®,自动调节纺纱负压的AUTOvac,以及立达电子清纱器IQplus®。这些特点使得R 923极具吸引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