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工业现状

纺织工业现状合集13篇

时间:2023-10-13 18:16:42

纺织工业现状

纺织工业现状篇1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纺织工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支撑性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体系[1],在全球9000多万吨的纺织生产总量中,我国的产量超过一半,达到5000万吨,也是目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产业。我国纺织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论对国家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一、我国纺织工业现状

2011 ~ 201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5.1%,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收入年均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1.5%,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6.6%,占世界的比重由2010年的34.3%增长到2014年的37.4%。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总额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并趋于平稳。2016年1 ~ 5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不包括纺机部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较去年同期放缓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010.16亿美元,同比下降1.97%。

总之,从生产看,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从消费看,衣着消费保持增长态势,消费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投资看,行业投资稳步增长,机器代人成为投资重要领域,新疆成为行业投资热点。就出口而言,受人民币升值、国际需求不旺、订单分散等因素影响,201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出现下降。就品牌而言,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在价值、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二、转型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较为复杂,棉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强、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突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较大的压力。我国纺织工业须从阵痛中找寻突破,促进产业升级改造,进行深度调整优化结构,但仍面临着五大突出问题。

(一)原料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棉花“政策收储”并辅以“进口配额”的制度。正常年份,棉花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政策收储可以保护国内棉农。但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价差开始倒挂。去年10月,“政策收储”改为直补政策,但配额制仍然存在,目前,国内外价差还保持在2000元/吨左右,给国内纺织业带来的是高成本和低利润。在这种大背景下,众多纺织企业被迫转型,寻求生存之道。与棉企面临的棉花价格过高不同的是,化纤企业面临的是由于传统化纤产品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供需失衡。PTA与PET产业链的产能压力问题在整个纺织工业中具有典型性。涤纶纤维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石化产品中的PTA、MEG和PET,约占产品成本的85%。我国PET产能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PET的表观消费量,产能开始出现过剩,未来PET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突出,涤纶纤维行业的议价能力将有所下降。

(二)节能环保形势更加严峻

被誉为我国迄今为止最严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传统纺织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其废水排放量与污染力都很大。据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21.5亿吨,居第三位;纺织业COD排放量为25.4万吨,居工业行业中的第四位。尽管行业和企业都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全力以赴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与2012年同比分别下降9.3%和8.3%,但距离政府对排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纺织行业整体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主要是由于国家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纺织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支撑不足及综合成本增加等多重压力,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

(三)盲目扩大同质化产品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下,纺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高度聚集,产业与市场形成互动发展局面,纺织集群以其旺盛的经济活力发展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开始显现,因为大多数纺织产业集群都是自发形成的,存在中小企业扎堆的特征。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产品获得市场生存空间,企业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不仅带来集群企业相互间的过度竞争,也制约着集群经济的科学发展和纺织工业的整体转型升级。以福建省长乐地区纺织业为例,长乐纺织业是长乐经济的主要支柱,拥有各类纺织企业1000多家,目前已形成化纤、纺纱 、织造 、染整、纺机纺器等行业产业链的结构体系,是当前国内纺织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13年提前实现了“十二五”期间打造纺织业千亿集群的目标,跻身全国县级纺织产业三强。2013年,全市年产化纤240万吨、锦纶民用丝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和锦纶切片生产基地。棉纺纱锭达600万锭,产能居亚洲之首,经编产品和花边产品约各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前几年由于行情好,长乐地区纺织企业一拥而上,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纷纷扩大规模,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但却只注重纺织原材料的生产而忽视开发高端纺织品市场,导致高低端产品比例失调,常规产品、初加工产品比例高而精加工产品、功能性家用品比例低。今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国内成本优势逐步弱化的背景下,长乐地区不少纺织企业深陷订单不足、销量减少、效益萎缩的困境,有的企业甚至停掉了部分生产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四)以品牌和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还未完全建立,资本和人力密集而技术尚不密集

虽然我国的纺织服装生产总量占世界首位,但技术含量偏低,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为主,且自主品牌仅占10%左右。另外,在人口红利即将耗尽的情况下,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时,融资、土地、渠道、环保投入等费用持续增长,企业综合运行成本显著提升。目前国内60%以上的纺织企业都没有专门的设计研发机构,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贴牌加工、模仿加工的生产模式,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低,研发设计专业人才不足,造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五)国外对纺织服装的限制不断增加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渐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2]。欧盟了2016年第26号法规,对纺织品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做出限制:含量不得高于0.01%。法规的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不符合限量要求的产品将不允许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或进口。NPE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渗透、乳化、分散性能,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用于清洁、染色和水洗等工序,是纺织服装行业最常用的洗涤剂和染色助剂。欧盟还通过PFOS禁令,过渡期18个月。这个由欧盟议会通过的禁令称,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虽然该禁令有18个月的过渡期,目前国际上也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替代产品,但我国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而且要研发、生产替代产品,又涉及化工等多行业的合作攻关问题,这样势必会大量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美国纺织服装和鞋协会第17版限用物质清单,包含了12类超过250种服装、鞋类和成品家纺产品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物质,对芳香胺类物质的测试方法、金属类物质、阻燃剂、皮革中甲醛的测试方法等做了规定。第17版清单还对杂项进行了多项删除,同时将旧版本的附录I、附录II和附录III进行了修订和重组。自7月1日起,出口越南的纺织品中,甲醛和偶氮染料中的芳香胺含量须满足新的限量要求。新规规定,在越南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除未经完整处理的纱及毛线胚料外,供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纺织品,甲醛残留量应≤30mg/kg,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甲醛残留量应≤75mg/kg,非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甲醛残留量应≤300mg/kg,纺织品中芳香胺的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同时,国外对我国纺织品的通报也大幅增大。欧盟RAPEX(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3]公布2015年对华发出通报1128起,其中对华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的通报172起,占对全球纺织品服装类产品通报总数的53.75%,在全部对华通报产品中仅次于玩具,位列第二。这些技术行贸易壁垒都将给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三、对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正承受着严峻的挑战,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逐步取消我国对进口棉花实施的配额管理制度,调整棉花政策调控与市场供需的对立关系,减小行政干预。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科学整合原料、装备、产品和技术资源,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淘汰严重产能过剩、规模小、设备落后等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全行业中大力推行高效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加强产业宏观指导,改变常规发展思路,防止盲目扩大同质化产能。政府部门以及协会等要发挥自身作用,在产业规划方面予以宏观指导,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装备较为落后的企业,关键是找准定位,加快与优势企业整合,果断停掉不具备市场竞争实力的老设备,进行产品调整,走差别化路线,研发前沿产品,向专业化、精细化等方面发展。四是以品牌和技术为核心,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功能性的同时要在科研、营销、管理的创新上下功夫,与高校、科研单位结成联盟,组建各类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要主动了解世界各国的最新技术法规和要求,加强抽样检测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将相关国外技术壁垒、设限情况通报企业,加强对企业引导、帮扶、应对。生产、经营企业要及时开展相应的改进工作,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加强供应商管理,从产品源头追溯,控制有害物质添加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输入国要求,避免因设限物质超标导致产品出口受阻。

参考文献:

纺织工业现状篇2

(一)2001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是中国棉纺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纺纱能力也从2000年的3443万锭发展到2008年的1亿多锭,纱产量从2000年的66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149万吨,布产量从2000年的277亿米增长到2008年的710亿米,其中色织布28亿米,牛仔布30亿米。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取得较大提高,紧密纺设备2008年已达到了300万锭,无梭织机比重为42.10%,精梳纱比重为27.10%,无卷化率为42.05%,无结头纱比重为64.13%,行业的效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二)中国棉纺织产业的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伊始中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顺延了2008年下降的趋势,产量、经济等各项指标或增长速度减缓,或出现下降,进入6月,产业投资出现回升,纱布产量也略有增长,但出口市场仍然在萎缩,由于国内市场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但纱布市场表现的传导作用未显现,利润持续下降,8月,利润由下降转为增长,较去年同期仍有小幅下降。然而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一些企业的关停限产都导致从业人员减少的幅度逐步增大。

1 纱布生产和投资出现企稳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棉纺织业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581.8亿元,同比增长7.71%,增幅增加了10.63个百分点。受国家政策影响,投资已出现大幅回暖的迹象。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为1724万吨,同比增长了10.4%,增幅提高了1.4个百分点;布产量为407.4亿米,同比增长2.23%,改变了前8个月下降的局面。

2 内销比重增大,出口仍然在下降。在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指导下,2009年1至8月中国棉纺织工业销售产值为6184.7亿元,占全行业的26.78%,其中内销产值占比达到了91.68%,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31个百分点,内销的比重在进一步的增大。

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共计出口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456.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5%,占全行业出口的36.6%。其中棉纺织品129.8亿美元,下降18.18%;棉制服装出口326.5亿美元,下降12.95%,受季节补库需求影响,降幅较8月份有收窄趋势。

3 利润降幅收窄,8月出现增长,全部从业人员进一步减少。2009年1至8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11547户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主营业务收入为61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99%:利润总额为2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2%,利润率为3.62%,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3个百分点。目前,棉纺全行业1/3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的96.7%,说明大多数企业基本无利润,经营较为困难。全部从业人员数从进入2008年5月就处于逐步减少的态势,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截止到2009年8月,从业人员平均数累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8.39万人。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中国棉纺织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减少,内销竞争加剧。2001年以来,棉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产能迅速膨胀,金融危机开始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棉纺织供大于求的矛盾开始显现,内销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棉纺织企业效益迅速下滑。

(二)落后技术装备仍有相当比重,生产效率较低。受国内外市场的拉动,棉纺织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增多,由于面对的农村,城镇及国际市场三分天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有率不高:同时,由于棉纺是个大行业,企业多,改造任务重,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生产管理等方面仍需提高。目前,

“三无一精”技术装备的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落后的技术装备不能适应高端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满足高档针织品及高档机织物用纱、高档服装对坯布的需要,因此,解决落后产能淘汰问题、提高行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全行业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2008年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部分纺织设备技术水平对比

(三)棉纺织业税赋负担偏重,要求国内棉价与国际接轨的呼声渐高。首先是棉花采购的进项和销项增值税不统一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下再次成为广大企业呼吁解决的问题,进项13%与销项17%的4个百分点的差值对现在的企业来讲已无力承担。其次是过高的棉花进口滑准关税税率制约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广大企业呼吁:在继续发放棉花进口配额实行总量调控的条件下,没有必要再加征进口滑准关税,建议仍实行1%的进口税率,同时,应考虑对棉农的直接补贴。这样做有利于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接轨,也保护了农民、保护了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融资的困难。企业的流动资金紧缺现象在2008年出现以后,至今没得到缓解,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鉴于其综合竞争力的情况,银行对纺织业发放贷款时慎之又慎,加之民间融资政策尚不完善,成本也相当高,这都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

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几乎所有的实体产业都受到了重创,纺织产业也受到了巨大的;中击,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平稳度过就成了业界人士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我们正处于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思路,变粗放的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减量升级,淘汰落后,提升存量水平以应对金融危机,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纺织工业现状篇3

研究和分析罗马尼亚纺织服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更好地开拓东欧乃至欧盟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罗马尼亚是东欧国家中传统的纺织服装业强国,曾经是前经互会成员国的主要纺织服装供应国。1989年以后,随着外资的涌入和国外商品的冲击,罗纺织服装业的传统优势被削弱,生产方式以CM/CMT(委外加工贸易,客人提供材料、设计等)为主,基本没有自主品牌。2008年加入欧盟后,罗纺织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罗现有纺织服装生产和经营公司7200家,员工数量超过45万人。罗纺织工业已基本完成私有化,生产和出口的97%是由私营公司实现的。2008年,罗纺织服装业实现增加值约33亿美元,占当年GDP的5.5%;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9%;出口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7%(含皮革、鞋);出口85%依赖欧盟市场。按产品大类划分,罗纺织工业中服装占62%,纺织占22%,皮革制品占15%。

服装加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

罗马尼亚服装加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发达,80%的裁剪、整理和包装等依靠引进技术进行了改造。但本国的纺织原料匮乏,只有30%的羊毛、亚麻纱、人造合成纤维纺织原材料可以自给,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

罗主要鼓励发展服装和织布,但麻纤、纺纱、印染、纱线和人造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加工能力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服装厂和纱厂生产能力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以做服装来料加工为主,每年为欧盟国家生产、加工的纺织品和品牌服装占85%。主要加工产品有衬衣、罩衣、裤子、茄克、袜子、男女西服、裙子、睡衣、内衣等。由于来料加工占的比重过大,阻碍了罗纺织服装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罗纺织品和服装的自主品牌很少。

1989年至2008年,服装行业投资额为9.3亿欧元,其中本国投资7亿欧元,外资2.3亿欧元。同期服装生产能力提高了2.8倍,出口提高了5.6倍。

唯一没有发达基础工业的纺织品出口大国

罗马尼亚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达基础工业的纺织品出口大国。在麻纤、纺纱、印染、纱线和纤维生产方面比较落后,麻和亚麻已不再种植,所有的原材料都需要进口。即使有一些本地供应,产品质量也较低。纺织工业严重依赖进口。

纺织设备除了印染和最终处理部分较先进(主要从美国和德国进口)外,其余的织布和纺纱企业拥有大量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技术设备,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原材料匮乏,许多纺织设备已闲置,目前罗纺织业正处于转型、改造、重组过程中。

罗纺织生产和贸易公司约有2300家。其中,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占5%,10~250人的中小企业占27%,1~9人的企业占68%。这些企业主每年来料加工,原材料进口约90%,服装敷料进口约85%。

东欧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

罗马尼亚是东欧国家中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从德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来料加工的国际品牌产品约占其出口的80%左右,这不仅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罗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其中,出口57亿美元;进口45亿美元。纺织品服装排在罗出口商品的第二位。

从出口品种情况看,纺织品主要有人造合成纤维、挂毯、棉布、羊毛、皮革制品、花边服饰等。服装主要有针织服装及成衣。

从进口品种情况看,用于生产服装的来料加工料,包括纺织化纤布料、棉布料、棉纱线、毛衣编制品、人造合成纤维、羊毛织布、服装和服装敷料等。

主要进出口国为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进口国别主要有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和土耳其。

罗马尼亚是在中国和土耳其之后的欧盟第三大服装进口来源国;在中东欧国家中,是欧盟第一大服装进口来源国。2008年,罗纺织服装出口95%输往欧盟,82.6%从欧盟进口。

外资进入罗纺织服装业

截至2008年上半年,在罗马尼亚投资的外国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公司共868家。其中,中国在罗166家贸易公司,1家生产企业。投资方式主要是合资和独资。

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是意大利、英国、法国、比利时、土耳其、波兰、西班牙、瑞士、奥地利、爱尔兰、保加利亚、美国、加拿大、德国、希腊和中国香港等。

主要产品是男女西服、棉纱、羊毛线、亚麻织品、真丝、人造真丝、合成纱、缝纫机线、精纺纱、地毯和挂毯、人造合成纤维及工业制品、聚酯纱、聚酯网和各类绳、内衣纺织品、针织服装品、长短袜子、套头衫和女式背心等。

罗纺织品服装购买力不强

罗马尼亚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强劲,但国内市场却一直萎靡不振,所生产的产品只有20%在国内市场销售。主要原因是当地职工工资水平低,购买力不强。

根据欧洲48个国家的雇员工资分类调查,罗马尼亚雇员工资在排行第41位,最低收入为每小时0.68欧元,最高收入每小时23欧元。

从每户家庭月收入现金支出来看,2008年罗每个家庭消费开支占75.4%,其中购买食品约占39.65%,购买非食品约占32.4%,而纺织品服装和鞋类消费只占5%。

多数消费者购买中低档服装

目前,罗马尼亚人只有3%~4%的人购买高档价位的名牌服装,绝大多数人购买中低档价位的服装。

在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及公司工作的男职员主要穿西装,女士主要穿质量好,款式新颖,颜色鲜艳的西装套裙。在普通岗位工作的员工中,约80%的年轻人喜欢穿西方流行款式和针织休闲服,其布料质地为涤棉和合成纤维。老年妇女喜欢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在罗纺织服装市场较畅销的有:款式新颖的西服套装、休闲针织运动装和牛仔服装等。经济条件好的人比较喜欢棉制品和麻制品。

对外资投资纺织业无特殊政策

罗马尼亚鼓励外资投资纺织服装业,但没有特殊政策。外商在罗投资享受国民待遇。

对纺织服装企业征收的主要税种和税率有:增值税19%、利润税16%、所得税16%、红利税10%、养老税24.5%、失业保险3.5%、健康保险7%、出口税5%。

关税及税率情况看,对于各种面料、原材料一律25%(丝线、棉花、人造合成纤维等);各种成衣一律30%。目前,罗海关实行估税法,对每一个标准集装箱限定最低货值1.2万美元。

罗纺织品服装关税比欧盟要高出2~3倍。罗入盟后,将采用欧盟统一关税,平均税率与现在相比将下降20%。纺织品和服装关税下调幅度更大。此外,罗对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进口纺织品不增收关税。罗加入欧盟为罗纺织品和服装提供了更大的出口机遇。

逐步采用欧盟法律和标准

罗入盟后,将采用欧盟统一法律和标准。但在2008年1月1日之前,罗仍然使用本国的法律、贸易政策和进出口关税。

罗入盟后,纺织品和服装将采用欧盟和国际标准,如ISO系列标准、EN、ASTM、ANSI、BS、DIN、SN、、NF、AATCC、GTS等共有160个标准,以替代罗马尼亚标准(SR),所有纺织品服装出口到欧盟市场必须要有质量证书,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符合欧盟标准。

产业优势劣势同时存在

罗政府重视发展纺织服装行业,鼓励吸引外国投资;临近欧盟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黑海第一大港—康斯坦察港及便捷的水路运输;劳动力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与欧盟国家相比成本较低;纺织服装产业的外向型特征使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欧盟纺织品和服装传统的进口来源国,在欧盟市场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和与欧盟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免关税和配额;拥有较发达的化工业,经改造后可生产并满足罗大部分纺织业的原材料需要。

在罗马尼亚建立生产企业可享受有关条件有:1.货物以零关税进口,出口没有退税;2.从罗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不需要配额;3.另外,中罗两国政府间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罗纺织服装业也有很多劣势,包括:罗纺织服装原材料匮乏;基础工业设备与现有技术水平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产业要求;85%的企业以来料加工方式生产服装,制约了本国纺织品和服装品牌的开发;多数企业缺乏发展总体规划;和腐败较为严重;纺织生产企业污染严重,多数未能达到国际环保质量标准的要求;缺乏技术熟练的纺织工人。

入盟前几大措施发展本国纺织业

罗马尼亚是中东欧国家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国,由于罗本国纺织原料生产比较薄弱,罗政府要求罗纺织企业在今后几年里要加大发展对纺织品原料的生产力度,把服装来料加工转向自主设计和生产制作,创本国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力争使来料加工所占的比重降到25%~30%。

罗在2008年1月加入欧盟后,对罗纺织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罗政府将采取措施鼓励外国投资者加大对罗纺织业的投资,促使罗纺织业尽快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鼓励发展纺织服装业出口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通胀率、稳定本币汇率、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税收、鼓励外资流入,打击腐败和);消除垄断,采取自由竞争价格,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欧盟海关法和反倾销法;利用欧盟提供的优惠贷款支持纺织业的技术改造;采用信息技术(设计、生产和销售)管理企业;加大对纺织服装业的研发、设计和创立品牌的投资,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逐步减少来料加工,扩大本国品牌产品出口;通过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政府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出口本国品牌产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

二、加大投资改造纺织原材料生产企业,鼓励本国企业生产原材料(羊毛、亚麻和麻);改造相关企业生产敷料(拉链、锁扣、缝纫线等);用本国品牌替代来料加工产品,把来料加工业务转到比在罗加工成本更低的国家生产,以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在罗进行来料加工的外国纺织服装企业使用罗本地原材料加工。

三、加强国外市场的调研,开拓多元化的营销网络市场,拓展本国产品出口渠道,除目前向欧盟国家出口外,重新开辟独联体、北美等海外市场。

四、罗政府制定了《2008年~2009年纺织业发展规划》,计划使纺织行业产值年增长率达3.4%。优先发展原材料的生产,支持中小服装企业;巩固和建立加工基地;为避免全球非关税壁垒,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生产,特别是达到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要求。

几大措施限制外来纺织服装进口

纺织工业现状篇4

(一)生产总量

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626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7980亿元(见表1),年均增长率达18.72%。分阶段看,“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20.99%;“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4.75%。

表1纺织行业工业生产总值情况表(单位:亿元)

(二)出口贸易

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纺织工业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从2001年的543.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713.3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44%,见表2和图1。

表2纺织行业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图1纺织行业进出口贸易情况

(三)投资

中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1年的430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102亿元,年均增速达28.02%,见表3和图2。

表3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单位:亿元)

图2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中西部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也由2001年的25%上升到了2009年的43%,行业投资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见表4和图3。

表4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表(单位:%)

(四)劳动生产率

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发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强了产学研和产业链集成创新,使产业技术水平和效率迅速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的以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的12.22万元/人•年提高到2010年1―5月的37.83万元/人•年,年均增长约12.40%。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纺织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而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共同推动中国纺织行业的企稳回升。

(一)全球贸易格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占世界纺织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见表5。2001年―2008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8.60%,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9.42%。

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逐步推进等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内主要政策情况

1.行业方面:200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对中国纺织服装恢复国际竞争地位、稳定市场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恢复行业发展信心,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国家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面共投入专项资金13.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80多亿元,国家投资项目在一些重点行业的重点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市场方面:2009年,全行业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内生驱动力作用下,中国纺织行业运行已经走出谷底,呈现了企稳回升、发展逐渐向好的良好局面。

3.消费政策: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等,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政策: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

4.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

5.社保政策: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三、“十一五”的成绩及形成的格局

(一)科技贡献率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共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技术奖;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每年增加1000余件。与2005年相比较,2008年,全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4%;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翻了一番。全行业4年中共引进国外先进装备156亿美元,采用国产先进装备1966亿元,目前,1/3左右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标志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纤维材料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纺织品开发和生产加工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绿色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进展突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迅速、信息化技术得到推广、纺织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制造水平大幅提高。

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科技投入强度仍然较低、人才严重缺乏、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品牌企业设计和把握时尚能力仍待提高。

(二)品牌贡献率

创名优品牌、开发新产品、依靠产品质量抢占市场,已经成为全行业多数企业的共识;品牌战略已成为部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约占全行业企业总数8%的4000户企业创造了全行业1/3的利润总额见表6。

(三)产业集群

纺织工业现状篇5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建筑历史及现状调查研究

一、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发展历史

1.发展初期早在16世纪归化城前后,呼和浩特就有了家庭手工业式毛纺作坊。1934年,绥远省建设厅倡建官商合办绥远毛纺织厂,这是绥远地区第一家用机器生产的毛纺织厂。绥远毛纺织厂(即今第四毛纺织厂)以“飞羊”为商品商标,寓“飞越洋货”之意。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据归绥,绥远毛织厂成为日本侵华的军需用品生产基地之一。到1949年,全厂仅有职工106人以及十几台不成样子的旧设备、几间阴暗破旧的厂房。

2.繁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呼和浩特市相继兴建了第一毛纺织厂、第二毛纺织厂和第三毛纺织厂。原归绥毛纺织厂经过改建、扩建,成为具有现代化设备的第四毛纺织厂。1958年,第四毛纺织厂的高级提花毛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毛纺产品和质量明显提高。1984年8月举行的“全国第七质量月授奖大会”上,第二毛纺织厂的“金羊牌”毛呢荣获国家优质品银牌奖。该厂还在1984年10月,经国际毛纺织业质量最权威的组织国际羊毛局批准,同意采用国际羊毛局标志,标志着该厂毛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1985年,全市纺织工业共有毛纺织、棉纺织、针织、服装等21个企业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原值1.5亿多元,净值1亿多元,工业产值3.2亿多元。

3.衰落时期20世纪90年代,沿海、内地非畜牧区毛纺生产能力过度膨胀,竞争无序,造成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下滑,加上国际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管理混乱,假冒伪劣、掺假制假问题严重,呼和浩特毛纺工业困难更加突出。1989年的羊毛大战,使呼和浩特毛纺工业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强,企业内部机制转换滞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开发能力弱,营销方式落后,生产随意性、盲目性大,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呼和浩特市的毛纺工业走入无法回天的境地。1997年末至1998年初,呼和浩特市的六家毛纺企业走向衰落,相继破产。

二、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建筑现状调查分析

市内共有6个毛纺织工厂:第一毛纺织厂、第二毛纺织厂、第三毛纺织厂、第四毛纺织厂、第五毛纺织厂及毛条厂。各纺织厂大部分位于呼和浩特城南的毛纺织大街——诺和木勒大街上。这条街因毛纺织业的创建而得名,又因毛纺织业的兴盛而闻名全国,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条纺织大街。

1.第一毛纺织厂1956年3月8日,内蒙古新建毛纺织厂(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前身)开始兴建。该厂位于呼和浩特南郊,碱滩村、盆窑子村、双树村三村交界的一片荒滩和乱坟堆(诺和木勒大街3号)上。在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中,第一毛纺织厂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毛纺厂。第一毛纺织厂主要以生产毛线为主,产品除了满足内需以外还供应东欧的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国内佩戴的帽子、衣服的领子及人民大会堂的沙发都是由该厂生产和提供的。该厂生产的“群羊牌”毛线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它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超过当时世界知名品牌——英国“蜜蜂牌”毛线。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城市用地重新规划,第一毛纺织厂附近的建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第一毛纺织厂却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得以保存,成为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纺织工厂,也因此留住了时代的印记。纺织厂破产后,厂区内建筑陆续废弃,目前该厂大部分厂房、仓库、烟囱及大型机器仍保存相对完整,只是常年处于废弃无人管理状态,破败不堪。其中小部分仓库、厂房、厂区空地等保存较完好的建筑,作为附近商场、饭店、相关单位的货品仓库、车库、停车场等,仍在使用中。毛纺织厂周围建筑大多为纺织产业从业者的生活区,他们曾经为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奉献青春,为我国的纺织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2.第二、三毛纺织厂第二毛纺厂始建于1958年,1962年正式投产,位于第一毛纺织厂的东北方,诺和木勒大街80号附近。是一座生产大型精梳毛纺织产品的工厂。主要生产纯毛、毛混、化纤三类产品。纺织厂倒闭后,城市规划部门将这片土地重新规划,原厂房及配套建筑完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现代化居住小区,纺织厂曾经的繁荣景象也随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第三毛纺织厂建于1966年,是一个全能性的粗梳毛纺织厂。1985年规模为2616锭,年产粗纺呢绒156万米,产品70%内销,30%出口,面向港澳及远洋。成品综合一等品率99%。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该厂因与第二毛纺织厂相邻,多数厂房和配套建筑也遭完全拆除,但仍保留了几处建筑:仓库、办公楼、部分车间等,在保留的老厂房中笔者看到,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但砖混结构的房屋基本保存完好,部分厂房和仓库仍作为物流仓库、汽修厂、建筑材料储存仓库等在使用。其中,紧邻呼伦贝尔南路的办公楼(原中服集团)截止到笔者调研前,仍在改造状态。目前,该建筑外立面基本改造完成,内部空间改造正在施工。未来该建筑将作为某装饰公司继续投入使用。目前为止,该办公楼改造是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建筑改造的首例项目。

3.第四、第五毛纺织厂第四毛纺织厂位于现呼和浩特中山路附近,其前身是原“绥远毛织厂”,1954年改名地方国营呼和浩特市毛织厂,1958年该厂生产的提花毛毯进入国际市场。1980年,更名为内蒙古第四毛纺织厂,并进行了总体改造工程。先后出口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所产“山丹花”牌毛线被纺织部评为优质产品。主要产品有:纯毛、混纺提花毯、驼绒毯、素毯、呢毯等。第五毛纺织厂是1981年在原呼和浩特市郊区(五里营)农机修理厂厂址新建的。当时是以郊区农机修造厂的大部分职工和市第二羊毛厂合并组建为市绒衫厂。1983年6月更名为第五毛纺织厂。主要产品为羊毛衫、驼绒等。1984年试制成功的绳状呢染机和吸泥机,填补了自治区纺织机械制造的空白。第四、五毛纺织厂主要产品都是地毯。20世纪90年代相继倒闭后厂区均遭拆除,从此标志着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繁荣的第四、五毛纺织厂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如今,原本远近闻名的毛纺织厂已经变成呼和浩特市中心繁荣的综合商业街和生活区,融入到城市建设中。纺织工业的辉煌也只能留在那一代人的记忆里了。

三、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建筑保护更新改造建议

我国工业社会开始时间较晚,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内一些较发达工业城市开始慢慢重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对待工业建筑遗产不是一味地拆除而是开始有了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的措施。把一些工厂、仓库等改造更新为新颖的艺术工作室已经是十分普遍的改造手段,将大片产业建筑更新为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出租出售,投资较少,且容易收回投资成本获得经济效益,这也是近几年国内产业建筑改造更新的大趋势。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产业特色影响着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从新中国“第二五计划”开始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呼和浩特市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毛纺织工业基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昔日多家毛纺织工厂陆续宣布破产,原有的厂区,一部分已完全改变功能融入城市建设;一部分濒临荒废等待改造及更新。适宜的更新策略能够保证产业文化的延续性,发掘产业遗存蕴含的多重价值,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气质的城市环境,进而提升首府城市品质。针对呼和浩特市现存纺织工厂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保护更新建议:

1.公共空间开发模式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织工厂是目前保留较完整的一片纺织工业用地,部分厂房、大型机器均具有历史价值。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可考虑改造成为广场或公园等一些公共开发空间。结合厂房和一些大型设备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娱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综合场所,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达到对该地区纺织工业文化宣传与传承的目的。这种开发模式国内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是上海的梦清园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梦清园位于上海市中心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是在原上海啤酒厂旧址上规划建造的,随着梦清园改建工程的实施,其周围迅速成为高密度中高档住宅区域。梦清园区内完整地保留了老上海啤酒厂灌装车间、酿造楼、烟囱等建筑及构筑物,加以保护性修缮,力求恢复原貌。结合公园功能需求,将其作为园区内的中心建筑,并用以收藏和展示苏州河及其沿岸地区有关啤酒酿造的文物古迹、工业史料、工业设备等。梦清园不仅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需求,也保护了旧工业建筑,延续了相关工业历史文脉,还增强了市民对待历史的参与性。

2.住宅地产开发模式住宅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在旧工厂原址或附近开发打造居住区,对既有的旧工业建筑进行景观式改造和再利用,使之融入到该居住区或精品住宅中,以此提高住宅的环境品质和审美乐趣。呼和浩特市第三毛纺织厂现存厂房、仓库等建筑紧邻一居住小区,根据其现状,可考虑结合该居住小区配套公共建筑,保留修缮部分可继续使用的厂房建筑,赋予其新功能,使其成为居住小区的一大特色,不仅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呼应了城市文脉和人文因素。这种开发模式国内的优秀案例是天津的万科水晶城。水晶城是万科地产在2003年推出的大规模高品质居住社区,位于天津市区南部,是在原天津玻璃厂旧址上建造的、中国第一个以保留工业时代历史遗迹为主题的大型社区。保持原有建筑历史风貌,将原有调运铁轨、厂房、吊装车、烟囱、古树等遗留物巧妙的融入到现在的建筑中,赋予其在社区内新的功能,不仅使得该居住社区独具特色,同时还使得相关工业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3.历史展示开发模式工业遗产可反映当时工业化过程的特定阶段或者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物质文化意义。因此,在原址上修建工业博物馆比在传统博物馆中展示旧有物品器械更方便、生动。通过展示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激发市民参与感和认同感。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历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部分历史资料出现断层或缺失,针对纺织文化构建主题博物馆、展示馆、展示厅等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历史信息和资料进行保护,也是对该类型工业建筑的开发和再利用。这种开发模式国内外成功优秀案例较多,如德国的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青岛啤酒博物馆、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校区的坦克库等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结语

调查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针对纺织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践经验的同时,仍需结合该地区城市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适宜的更新策略,提高毛纺织工业建筑历史的关注度,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郭斌.青岛市纺织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与开发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

纺织工业现状篇6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额的13%,出口量占总生产量的30%,纺织品出口额占生产总值的47%,可见,我国既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进口大国,年纺织品的进口总额不断攀升。随着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品贸易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我们必须要对纺织品贸易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世界纺织业发展特征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些产业又反作用于纺织业,使产业间不断的进行创新与磨合。纺织业的产业中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转移,产业集群特征也不断向以研发和消费为中心转移。纺织业逐渐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向整个产业链模式转变,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了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化,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纺织业的生产与研发过程中,未来的纺织业领导者必将是拥有高新技术、资本实力强、有市场控制力的跨国纺织企业。

二、纺织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产业利益。我国在对纺织业进行多次产业调整之后,建立了品类齐全的纺织品产业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成为“世界纺织巨人”。纺织业在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纺织品需求的供应。

2.劳动力问题。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强大需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对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出口贸易。纺织业一直是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中的大国地位不断彰显。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1.整体现状。(1)多元化出口。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包括:香港、日本、欧盟、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国对外出口纺织品贸易的销售额已经占据总出口额的大部分额,我国纺织业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对原本的11个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2)产品出口结构。纺织品加工产业中,对产品深加工的重视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产品深加工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高档的奢侈品牌出现大量空白,整个出口产品的水平不高。(3)配额限制。我国较之其他出口国,在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极不公平,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我国在国际纺织市场中,也是受别国限制最多的纺织品出口国。

2.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新情况。(1)配额取消促进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由于原有的ATC体制的终止,之前的配额法已不再使用,配额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障碍也将逐渐消失,有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和企业成本的降低,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配额取消后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配额限制的取消虽然有利于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发展,但是,国际市场中的纺织品出口国远远不止有中国一个,其他国家在配额限制消除的同时,也获得了令其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就使得纺织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3)入世协议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有关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我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是,该项条款也表明,在中国加入WTO12年后,也就是到2013年,有关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条款就会废除,所以,面对当今的新形势,我国纺织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大力进军国际市场。

四、提高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1.研究中外纺织品贸易政策。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政策,对外设置多种繁杂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透彻分析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我国在对欧美等国出口时,要在国内对出口量进行协调,使出口量不超过额定范围;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最后,要和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友国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共赢。

2.研究国际市场。我国的纺织品企业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对竞争者的产品深入研究,捕捉市场机遇,抓住机会,努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

3.建立营销联盟。建立营销联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顺利的推入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把我国的产品以庞大的销售网络推入国际市场。

五、结论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我国纺织品贸易一定要增强自主能力,走新型纺织工业道路,扩大与国际纺织市场中大企业的合作,利用我国自身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迈进,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的纺织强国。

参考文献:

[1]张莹.浅析我国纺织业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D].吉林大学,2012.

[2]肖海霞.浅析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2-45.

纺织工业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22

1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简介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纺织工业发展需求,培养纺织、机电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熟悉纺织原料、纺织设备工艺流程;会纺织生产基本操作、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纺织机械电气技术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事新型纺织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调试、保养、管理等工作。现代纺织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都越来越高,并且国家提出的节能理念,都使得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该专业学生应在学习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之后,掌握变频器的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

2 变频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场绿色革命的浪潮中,节能仍是绿色革命中最具推广意义和边际经济效益的领域。而变频器在节能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因此,低碳时代又推动了变频器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清洁技术市场情报公司Pike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到2017年,全球再生能源用变频器市场将超越190亿美元。

变频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变频调速的突出优点及市场的广泛需求,传统的直流调速技术虽然调速性能好,但因体积大故障率高而使应用受到限制。并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及电机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新的变频技术层出不穷,使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2.1 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VVVF变频器技术实用化,商品投入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市场大量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大功率集成器件以及控制理论和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技术支持下,使得国外变频器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变频器技术产业体系,并且控制方式较多,控制精度高。完善的工艺水平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使得国外的高端变频器产品迅速抢占了大部分国际市场。例如,法国阿尔斯通和意大利ABB公司在大功率交-交变频调速技术方面抢占大部分市场;德国西门子在中功率变频调速技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日本富士在小功率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方面比较成熟。①

2.2国内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界才开始认识并尝试使用变频器,但国内的变频器整机技术落后,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规模。差距主要体现在:变频器技术开发难度大,变频器的核心器件始终依赖进口,成为制约变频器国产的瓶颈。性能不够稳定,以及产品性能指标较低,因此,国内企业在变频器发展初期所使用的变频器大部分依靠进口,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如今,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推动低碳经济,而节能是实现低碳的主要策略。其中,电动机做为最重要的设备动力源,其耗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而且80%为异步电动机,大多数电动机长时间处于轻载运行状态,特别是风机、泵类负载的电动机,电机能耗占比高,节能潜力大,通过使用变频调速装置,使用变频器的电机系统节电率普遍20%~30%,最高甚至可超过50%。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在电机系统领域,将重点推广高压变频器等。同年12月,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会议指出:要将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作为未来三年工业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②近年来,随着电机变频调速节能效果日趋显著,变频器产品技术日趋成熟,而且价格不断下调的共同推动下,企业投资改造电机积极性越来越高,驱动了电机变频调速行业快速发展。未来几年,该业务有望保持30%~40%的高速增长。

目前,国产变频器的功能不断得到提升、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智能化、全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日趋成熟。另外,矩阵式变频器、绿色变频器等新型变频器也开始进入市场。近年来,国内变频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来应对不同应用领域的挑战,变频器行业正在从以往单纯提品,向用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多家变频器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也取得不小成绩,同时也将推动高压变频器实现外延式增长,发掘出新的市场增量需求。步入21世纪后,国产变频器逐步崛起,它们已能挑战国外的品牌,而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扩大,现已逐渐抢占高端市场。例如:利德华福、英威腾、森兰等众多知名国内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整体方案及全球联保服务。成都佳灵成功改变了国产变频器停留在V/F控制方式的这一现象,其推出的直接速度控制方式(DSC),则标志着中国在电机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

3 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上的应用现状

3.1 纺织设备采用变频调速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质量及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纺织工艺的水平取决于纺织机械,用自动化、微电子信息方面的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机械行业已经非常迫切。③如今的国内纺织设备生产厂商主要采用PLC及32位高速微处理器作为设备的控制中心,并且大多采用变频调速实现控制要求。变频技术的运用能有效的简化设备结构,从而提高了电机驱动效率、方便工艺调节和降低维护量、缩短新机械设备的规划开发周期。而且提高了纺织设备的可靠性、加工精度,扩大了品种的种类和适应性。

温度和湿度是提高纺织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控制纺织车间温度和湿度的常用机械设备是空调设备和水泵,而带动风机和泵类负载的电动机,通常工作在轻载运行状态,电机运行状况较差。当使用变频调速器控制后,其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大大降低了功耗,节省了用电支出。④因此,大多数纺织加工企业都要求纺织设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

早期的纺织设备其机械结构非常复杂,不仅耗电量大,而且控制精度差。采用变频调速可大大简化设备的传动机构,并可提高设备的调速性能,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3.2 变频调速器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纺织设备上的应用是必要的,对传统的纺织设备推广应用也是可行的。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原有旧设备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是研发采用变频技术的新纺织机械设备。目前,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及各种化纤机械都已经使用了变频技术,另外,对于织造机械中的浆纱机、整经机以及针织机、无纺布、化纤机械、印染机械上也大量使用了交流变频调速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国产纺织机械在国内市场的占有量,我国的纺织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的水平应不断提高。而不断开发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变频器以及交流伺服电机控制器,并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纺织机械的控制之中,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以在粗纱机和浆纱机中的应用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应用现状。

3.2.1 粗纱机

筒管卷绕与前罗拉的转速在开停时容易产生差异,造成粗纱张力的过大与过小,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粗纱的粗细节。传统粗纱机的防细节装置采用的是低压电子器件与机构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这种防细节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且在实际生产中能保持的很少,粗纱的防细节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⑤目前新型粗纱机及老机改造采用交流变频技术,使这一工艺难题得以解决。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FA415A、ASFA411A型粗纱机,是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制的高速悬锭粗纱机,它的能效之高已被国内外用户所公认。最高锭速可达1300 rpm,其主电机采用变频器调速装置,实行柔性起动和调速,速度平稳,无机械冲击,纺大纱时PLC能自动控制扁平装置多级降低主电机速度,减少大纱离心力对粗纱张力影响,使张力处于最佳状态,以降低断头率,提高纺纱质量。

3.2.2 针织大圆机

针织大圆机是将棉纱织成筒状的棉布,设备经常要求有急停,并要求有灵活的点动运行功能。工作过程要求电机平滑运行且启动转矩要求高。

高性能矢量变频器很好地满足了针织大圆机快速响应,平稳运行,快速停机等要求。在速度控制上针织大圆机要求两个速度,一是点动运行速度,二是正常运行速度,点动是6HZ左右,二是正常速度40HZ左右,并且要求能够根据所织布情况随时调整电机速度。这些要求只有采用变频调速采用实现,因此,变频器在针织大圆机的控制系统中几乎成为标配件。并且变频器的平滑软启功能减少设备对电网的冲击,优越的保护功能大大改善了设备的工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 开设变频器课程的必要性

通过前面对变频器的纺织机械设备中的应用现状的介绍,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提高国产纺织机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缩小其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我们应把交流变频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纺织机械的控制之中。不仅可以大大简化纺织设备的结构,提高纺织设备的控制精度,并顺应了低碳节能的社会发展需要。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的原有培养计划中并没有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随着变频器在纺织设备调速控制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对于毕业后将主要从事纺织电气设备维修、调试、保养、管理等工作的学生来讲,掌握变频器技术的相关知识,已成为其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开设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① 张祥星,杜慧慧等.变频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1(9).

② 吕明磊.浅谈变频器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2(3).

纺织工业现状篇8

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的传统工业,作为传统的纺织大省,河北纺织业的利润,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棉纱、布、成衣服装等指标,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十位之列。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河北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也是河北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河北纺织业面临新形势,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一、河北纺织业现状

1、生产状况

纺织业一直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1年至2010年间,河北纺织业总产值增长了4.33倍,年均增长率为19.27%,纺织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0%左右。2010年,河北纺织业产值增加了626.1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增加值的10.27%,对工业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贡献(见图1、图2)。

2、发展状况

河北纺织企业多数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河北纺织企业销路收窄,2008年第一季度河北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回落,超过60%的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河北纺织服装出口金额达到28.9亿美元,在河北出口中占到了17.4%,超过了钢材所占比例的15.8%,成为仅次于机电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商品门类,与全国整体的纺织业发展状况相比,河北纺织业的表现优于全国。

3、销售状况

海关总署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9月,河北服装出口增长了43.7%,纺织品出口增长了50.4%。河北纺织企业大多数是出口企业,多年以来一直依靠国外市场。2001年至2010年,河北纺织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3.68上升至7.34,表明河北纺织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期服装出口则从6.55下降至3.98,表明河北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历年RCA值远大于3,说明河北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见表1)。

二、河北省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成本上升

河北纺织企业以生产中低端的产品为主,所生产的大宗棉布、棉坯虽销量大,但议价能力差,一直以来处于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极端地位,因此从整体来看,河北纺织品的附加值极低,利润空间很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纺织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以来河北纺织工人的劳动报酬逐渐上升,2001年河北纺织工人的劳动报酬为6568元,到2010年已增长到13100元,增长了约一倍(见图3)。

2、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

2000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涨,给纺织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在2009年,棉花价格涨幅极大。2009年1月份,棉花价格只有不到11000元/吨,到2009年9月涨到1400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27.3%。另外,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也减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商场上的竞争力,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8.27:1,到2010年末,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则下降为6.68:1,下降幅度接近20%,而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河北纺织企业利润则下降约4%。

3、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建设

河北纺织业向来以低价格著称,随着劳动力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并且由于很多产品无法进行深加工,从而很难进一步获得产品附加值。从总体来说,河北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处于以量取胜,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并且严重缺乏自己的品牌,因此很难提高价格。

三、对策及建议

1、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一国的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在本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对于河北的纺织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在生产环节通过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取得竞争优势;其次,在营销环节,河北纺织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有了自己的品牌,既可以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也可以节约从生产到营销的中间环节的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抗衡外来品牌。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需求条件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河北纺织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纺织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国外消费者较高的需求条件下,河北纺织企业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通过改进技能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总体上看,河北纺织业结构中纺织和化纤部分相对庞大,而服装部分占的比重较小。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仅占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近几年,河北纺织业上游受制于棉花价格,下游受制于终端产业,企业微利恶性竞争日益加剧。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调整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改变产能扩张的方式,走中高档以及高品质的路子。

3、自力更生,减少对出口退税的依赖

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在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不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应该寻找其他出路,逐步地降低对国家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而加强河北纺织产业集群建设就是一条在当前背景下切实可行的好路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的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进而有利于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河北省要切实加大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力度,结合丰富的人力资源,提高河北纺织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2001―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纺织工业现状篇9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受时尚文化的影响,大众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服装的作用已经由简单的御寒蔽体发展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也就造成了服装的使用周期大大缩短的现象[1]。同时,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纺织原料供应短缺现象较为明显[2]。但是,全球每年产生的大量各类废旧纺织品却因处理不当堆积如山。人们在生活中处理这些废弃纺织品的方式就是掩埋和焚烧,这些处理方式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伤害[3]。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4]。废旧纺织品作为一种“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将它们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颇受关注,同时也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不仅是纺织服装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各类纺织品的消费大国,相应地对各类纺织纤维等原料的需求量也相当巨大,将各类废旧纺织品合理地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纺织纤维等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节约了能源,还能减轻纺织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5]。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总结国内外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现状,为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废旧纺织品来源及回用价值

废旧纺织品主要包括两大类: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废旧服装、床上用品和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等,且占据着废旧纺织品的大部分[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纺织废料经过处理可以重新作为纺织原料,直接在工厂内部回收使用。全球每年各类废旧纺织品的产生量已达4000万t左右,将这些废旧纺织品加以回收利用,不仅可以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产生经济价值,还可以有效减轻废旧纺织品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产生生态价值[7]。

2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自21世纪以来,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显著。世界许多国家加快了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研究的进度,并纷纷采用实际行动,颁布了一系列的专项法律法规,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固体废弃物回收的实践。2.1国外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现状德国在1972年就制定并且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经过25年的实践和完善,又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这些法令确立了在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过程中公民、企业和政府各自所承担的责任[8]。英国则是由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城市事务部联合制定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纺织品的绿色制造和清洁处理。美国除了联邦政府出台的《固体垃圾处理法案》外,部分地区还根据本身的发展状况制定了详细的处理规定,有的州还明确要求禁止焚烧废旧纺织品,同时美国还通过设立“回收利用日”,开设网站及各种活动,引起人们对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关注和支持[9]。日本在颁布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补充法律法规,比如《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和《废弃物处理法》等,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10]。总体来看,各个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到各自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情况。德国在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方面,依托先进回收技术和发展理念,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的废旧纺织品产生量约为190万t,其中将近80万t的废旧纺织品得以回收并利用,回收利用率高达42%;英国每年的废旧纺织品产生量约110万t,其中近30万t废旧纺织品和服装被回收并利用,回收利用率为27%;美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中有113.3万t被回收,其中50%以上的废旧纺织品和服装被回收处理后作为二手服装捐给了慈善机构,美国废旧纺织品被回收再利用的也有22.6万t左右,回收利用率为20%;日本每年产生的废弃纺织品有100万t左右,虽然回收废旧纺织品工作在日本还没有大规模展开,但仍有近12万t废旧纺织品得到了回收和利用,回收利用率约12%[11]。2.2国内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每年消耗的纺织原材料达4530万t左右,同时,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纺织品的消费市场巨大,每年仅废旧纺织品的产生量就高达2600万t[12]。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到“十二五”结束,我国各类废旧纺织品和服装的产生量累计可能超过1亿t。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率不足10%,而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废旧纺织品和服装的回收利用率达到16%以上[13]。近年来,我国在废旧纺织品和服装的综合利用领域付出了许多努力,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4]。国务院在2010年10月颁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15]。国家发改委2011年12月的《“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完善的废旧纺织品的回收体系,加快开展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并研发其共性关键技术,拓展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市场,初步形成回收、分类、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链[16]。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还指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各类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回收利用率达到20%~40%[17]。工信部在2016年9月28日印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加快绿色发展进程”作为纺织行业的六大任务之一[18]。因此,每年的废旧纺织品如果进行回收再利用,如图1所示,不仅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耕地占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还可以将其资源化并应用到建材、医疗、制造等诸多产业,对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也意义重大。

3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方法

目前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但是常用的有物理处理法、机械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热能处理法[19]。物理处理法是指不添加化学试剂破坏废旧纺织品中纤维的结构及组成成分,通过收集、分类、清洗、再加工等达到回收的目的。例如将废旧面料经物理加工后做成抹布、拖把等。物理法可以完全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但是不适合用于原料昂贵的纺织品的回收,会造成其原料的浪费。机械处理法是指使用机械设备通过湿法加工或干法加工的方法,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开松等机械处理,使纤维还原到最初状态,然后制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纱线或纺织品。机械法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对纤维内部结构的影响不大,因此目前使用广泛。化学处理法指采用合适的化学试剂,使纤维中的高分子聚合物降解,然后再进行重新聚合,制成再生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可彻底利用废旧纺织原料,尤其适合价值昂贵的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但是化学法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小批量生产,且工艺技术要求高。热能处理法是将废旧纺织品通过燃烧转化成热能,用于火力发电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回收彻底,比较适合热值较高且不能再循环利用的废旧纺织品,其处理过程简单,成本低,但是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废旧纺织品处理需要达到的最佳效果是使其资源被循环利用,或者是使这些废旧纺织品能被自然降解[20]。

纺织工业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TS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7-0016-02

1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状况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的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近几十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他行业的生产水平。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内需是主要市场,出口量仅占加工总量的20%左右。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原料的使用领域,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速度,这是振兴我国纺织工业的一个重大举措。

2 产业用纺织品的广泛应用

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很多应用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Ⅲ。

2.1 建筑用纺织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物质准求的提高,各种建筑材料包括防水材料方面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增加,水泥砂浆内渗入的合成短纤维可增大抗拉、抗折强度,减少干缩裂缝,用高性能纤维的增强塑料对土建结构加固方面也有所发展,推广前景广泛。

2.2 卫生医疗用纺织品

它包括一次性手术衣帽、医用敷料、绷带以及一些功能性纤维制品,医疗纤维器材如缝线、人工血管、人工肾、人造关节、人工肺、人工心脏瓣等。

2.3 农业用织物

我国正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技兴农势在必行,农用薄膜、非织造布、输水管道等需求很大,其用于蔬菜可增产,提早上市,覆盖后仍透气、透湿,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近年来,我国农用纺织品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2.4 土工织物

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改善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和治理都需要大量的土工布。

2.5 渔用纺织品

渔业主要用在捕劳及养殖两方面,我国是水产大国。年达500万t-6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1/4~1/5。而我国渔用纤维材料预计2012年可以达到30多万t。

2.6 其他

内饰材料包括汽车附件、蓬帆布、环保用材料等,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对过滤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3 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现有的产业用纺织品普遍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偏低,部分重要领域还是空白。但是随着产业不断的优化和发展,如下项目想成为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3.1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制成的平面材料,与土壤、岩石或其他种类的土工工程材料共同使用,是一种高档多功能土工复合材料。满足当代建筑的需要。

3.2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

目前,国内的高档医疗防护非织造布和口罩、防护服等产品基本依靠进口。高档卫生材料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亟需重点发展。

3.3 农用纺织品

农用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但是农用非织造保暖材料、纤维基增强膜材料等农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尚处于空白。

3.4 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

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用纺织材料作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目前还未突破国产高性能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产业化应用等核心问题。纺织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建筑及土工材料,车身和车内结构件,高速列车头及车厢,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

4 我国现阶段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不足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和相关行业在整体竞争水平和实力上与发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

4.1 企业规模小

产业链不完整,现阶段,我国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数量很少,大多规模小而杂、小而多。国外企业规模大、产品档次高,抗风险能力强。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的差距,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2 产业配套基础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薄弱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普遍存在一些列缺乏创新机制、质量可靠性低、研发投入少等问题。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度和产业发展速度不协调,知识产权和成果保护意识淡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和速度慢于产业的发展速度。

4.3 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尚需完善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大部分标准缺失或滞后,产品质量缺乏规范监管。且检测跟不上当前国际标准的发展速度,产需衔接盲点多等。

4.4 国际接轨程度低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门密切关注国际纺织品标准的机构较少,导致行业国际先进标准信息的不对称。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与国外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的不一致性增加了成本,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被动和不便。

5 展望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凋整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纺织工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体现了巨大的开发应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我国农用纺织品发展的现状㈣,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要明确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客观清醒地认识现阶段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形成有效机制;

2)重视品牌建设,针对我过产业用纺织品严重滞后的问题,不断完善上产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准,引导和扶持企业在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断完善自主品牌的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

3)行业标准化的实施

应在相应部门和组织的引导下,指定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将技术指标和检测水平与国外接轨,规范经营降低成本,避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坚定行业发展信念,确定投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技术结构,锐意创新,定能在的新环境中站稳脚跟,以创新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橱彩云,杨经霞,产业用纺织品,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朱民儒,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进展,产业用纺织品,2005,12:11-16。

[3]裘愉发,论产业用纺织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8。

[4]曾斌平,加速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探讨产业用纺织品,1998,16(2):1-4。

纺织工业现状篇11

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业部门――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而又受到高度保护的工业部门。年出口总额位居国内其他行业前列,对世界纺织企业的供求平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自2001年11月入世后,纺织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10年出口额已达2065.4亿美元,出现了纺织业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纺织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然而,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快、出口退税的下降、劳动成本的提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到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国际中的地位正趋于下降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企业面临着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财富与风险同在的世界贸易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好当前贸易的同时,修炼好“内功”,以求更好的发展。

1 中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现状

1.1 中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以及出口位居全球第一,纺织业产销总量和出口总额位居我国各进出口产品前三。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15%以上,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增创外汇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纺织企业行业发展迅猛(如下表)

中国纺织业就世界纺织业而言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纺织企业和出口品是基于中国劳动力的低价格策略和简单的加工,现我们已经没有这种优势了。南亚的国家,如泰国,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相比而言更有劳动力优势。所以需要寻找新的模式,来改变现状。否则,在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形势下,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品肯定是逐渐萎缩,直至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退出纺织服装行业,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08年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为1852.2亿美元,比07年增长了8.2%,增幅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2、6月份居然出现了负增长。这是中国自加入WTO后,前所未有的。09年至11年,虽然我国纺织品和出口品占总出口额度未出现大幅度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可见纺织企业出口品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 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在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中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的出道打破了原全球纺织业的平衡,随即就出现了挤占他人市场,同时就出现了各种反倾销等各种障碍。一些发达国家距今都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地位和经济地位,甚至都干预到中国的金融政策。单单从纺织业的层面上讲,是因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的迅猛和量之多导致与进口国纺织业市场内部平衡被打破。中国纺织企业甚至占据过多的进口国市场份额,对进口国纺织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与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纺织业的众矢之的。

在面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之后,又出现了一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现成为了阻碍纺织企业出口品的又一大强力障碍,虽然我国出口的纺织企业在价格上拥有很大优势,但我国的相应的劳动力几乎都是不被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作业的,面对进口国家实施的越发苛刻的劳动壁垒措施,相应的纺织行业虽然已经开始实行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公约的社会保障责任体系,但是在初期,必将受到重重险阻。

2.2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2.2.1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强

我国纺织企业,是以加工为主的贸易形势,缺乏自主的生产研发和产业升级。又因为我国从事于纺织品加工的能力有限,规模一般,只能占据中低档产品的市场,导致我国的纺织业利润一直处于低下的情况,其微乎其微的利益只是加工环节的辛苦钱。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而且该行业大多数企业利润率连1%都不到。一个技术水平低下,需要大量劳动力,缺乏自主创新的加工行业想要长久占据市场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已经失去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2.2.2 成本增加,缺乏自主品牌

首先是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是棉花、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甚至出现了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出口税率的下调、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阶段性和季节性的“用工荒”都说明了成本的增加,企业利润的更加削弱。缺少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纺织业在做的只是劳力加工,赚取的只是加工费,而这种中国制造的代价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加剧了企业成本投入。而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更是让中国纺织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2.2.3 生产技术缺陷,不能达到国际标准

科技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国内的纺织行业所拥有的技术对于国际间的先进技术而言,不值一提。例如纺织化学纤维品种变化慢,需大量进口化纤面料;纺织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毛纺锭、印染设备只有10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技术方面刚刚起步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

2.2.4 出口结构不合理

许多的企业在出口品时不够合理,纺织服装过多,其他纺织企业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衣着多,产业装饰用少。其单一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企业受制颇多,并且极易产生恶性竞争,导致与我国的纺织业发展停滞不前。

2.2.5 市场过于单一、产品价格偏低

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品主要集中于三大市场,对于这些指定市场过于依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的难度和不稳定性。中国出口纺织企业数量虽然惊人,但同时其价格之低下,非国际常理。

3 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在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

政府应当把国外的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等作为参考对象,加大对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尽量减少不合格产品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面对针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的贸易限制,应当做到政府出面,以谈判为主体,对于给予我国各种贸易限制的欧盟和美国做必要的谈判。欧盟国家众多,意见未必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跳板,突破欧盟“坚实的防御”。美国政府的意见更加一致些,在处理贸易摩擦时,使二者必须小心处理贸易摩擦,中国应该认识到它的国际地位,在适当时候对美国进行必要的反击。同时政府应当加强与各贸易国政府的交流,通过政治协商达成共识跨越贸易的各种壁垒。

政府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立法体系,按照国际公认的贸易标准,加快建设中国的贸易壁垒系统,为了来还击滥用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国家。

一手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一手促进产业内贸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慢慢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距离,通过产业政策扶持,促使高科技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有利的贸易政策以巩固它们在国际中的地位,从而建立资源、环境、贸易和社会发展之间产生良性循环。

3.2 纺织企业的应对策略

3.2.1 升级技术,以到达国外技术标准

现在对中国存在不承认、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劳动壁垒的国家是以一种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来对中国纺织企业隐蔽性很好的限制方式。企业因就这些问题积极响应,加以增强争取让发达国家无痕可寻。则应加速升级纺织企业技术,减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就会增强纺织企业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构成良性循环。但同时因为我国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生存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特点。企业则可以,向银行贷款,利用技术贸易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应用和提高企业的规模同时提高企业的创新和国际应变能力。之后,申请取得外国的标准系统的认证,从根本上摆脱发达国家的各种壁垒的制约,又对于树立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3.2.2 发展多元化市场

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品主要是在上文所说的三大市场,所以,只要是其中任意一市场对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品实行一种限制,都会如同蝴蝶效应一般的对我国整个生产和加工的纺织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为了减缓这种制约,企业因在向发达国家出口大量纺织企业的商品的同时,对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各个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3.2.3 走创新之路,树立品牌意识,推行“品牌战略”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朝着一体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想要面对这样的国际新形势,我国纺织业想要生存下去,改革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一个只靠低技术,密集劳动力,低附加值的产品长久占据市场,是不可能的。必须有自主创新,才能持续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国纺织业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朱伟红.浅谈日本纺织企业现状以及中日纺织企业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05(6):3.

[2]王钰.我国纺织企业服装出口贸易的逆境与出路[J].经济管理,

2006年8月.“经济学”文摘卡季刊2006年3月.

[3]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4]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06.2.

[5]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企业和出口品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6.1.

[6]肖夏.纺织2006岁末盘点.亦喜亦忧[J].中国经贸,2007(121).

[7]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8]木军.我国服装行业竞争力居世界首位[N].中国证券报.2002(12).

[9]丁卓君.中国纺织业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曙光[J].中国经贸,2009(4).

基金项目:

纺织工业现状篇12

近几年来,**县纺织业在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给纺织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对纺织行业也采取了审慎营销的调控政策,纺织业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使**纺织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并找到应对良策,对**县经济发展致关重要。

一、**县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纺织业属**县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底**县共有45家纺织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5%,其中资金需求基本满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棉纺、**纺织等7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元一经编等4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设备老化的企业有三源纺织等6家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支纱为主的有28家企业。20xx年全县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实现利润13561万元,实缴税金3200万元,占全县的所有企业纳税的21%,纺织企业出口总额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8%,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工业人数的35%。

(一)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稳定增长

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有所扩大,各项行业经济指标,主要表现在资产总额、产品产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其各项指标为:

企业 企业个数

资产总额

产量

总产值

利税

(万元) (吨/年) (万元)(万元)

04年 35

43000 38000 60000 5100

05年 38

58000 51500 91000 10374

06年 45

89000 87000 151000 16761

20xx年**县共有纺纱厂34家,经编厂11家,印染有元一经编和**针织两家染整车间,床上用品加工生产有宝宇家纺有限公司,纺织行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生产的高、中、低支纱占比为3:4:3,近几年**县高支纱发展速度较快,高支纱生产主要有**纺织、**纺织、西施纺织等企业。

(二)纺织企业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

有90%以上的纺织企业集中在槐阳镇、东张乡等乡镇,有大小纺织厂40家。纺织品批发销售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其中**纺织品合线、手套、澡巾在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三)部分优势企业产品实现了定单生产

从**棉纺、**纺织等企业调查看,生产的纱线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用于合线、手套、澡巾生产,主要供应**县梨村、东正、北岩、大陈庄等地纺织企业使用,从元一经编、**针织等经编企业来看,以生产化纤布为主,面料尺寸多样,产成品有2/3销往我国广东、江苏、渐江等地,有1/3的产成品通过河北省纺织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纺织品供需双方常年进行业务往来,企业之间签有购销合同并在外地设有若干个销售点,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销售渠道畅通。

(四)纺织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

**县**棉纺、元一经编、**纺织、西施纺织、**针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 5家企业资产总额2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241万元,占地318亩,员工2029人, 20xx年销售收入24718万元,利税1658万元,已发展成为**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纺织企业融资状况及特点

为搞清**县纺织企业融资状况以及融资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棉纺、元一经编、三源纺织等10家较大的纺织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在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企业以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847万元,增长24%,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796万元,增长37%,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长45%。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融资总额的98.7%;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072万元,增长11%,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552万元,增长19%,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减少42万元,降低26%,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 融资总额的99%,贷款及自筹资金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集资及民间借贷等其他方面融资很少。

10家企业 融资总额 金融机构贷款 自筹资金 其他

20xx年 9902

7616  2174  112

20xx年 12595

9463  2970  162

20xx年 14177

10535  3522  120

(二)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面临融资方面困难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能源、工资等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企业不得不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盈利水平,如**县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元一经编有限公司20xx-20xx年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衬布整理车间,引进先进的韩国定型机和台湾染机,20xx年投产,生产的衬布质量和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由于企业大规模扩张,新上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缺口大,20xx年企业需要资金600万元上一套新设备。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县纺织厂改制过来的旧企业,企业机器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盈利水平低,纺织品主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市,近几年企业从联社贷款100万元作为经常性周转资金,20xx年企业计划利用现有厂房,筹集资金投资4000万元增上2万精梳纱锭和对现有1万纱锭进行更新改造,从目前县域情况看资金筹措很难到位。有20余家小规模私营纺织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困难。

(三)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

20xx-20xx年10家企业中有7家进行了设备投资, 20xx年设备投资4153万元,较上年增加1860万元,增长81%, 20xx年设备投资3777万元,较上年减少376万元,降低9%。7家企业设备投资到位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60%,高于自筹资金占比2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20xx年企业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比20xx年增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20xx年降低了29个百分点。

(四)设备投资的总体水平较高,投资意愿与融资难矛盾突出

7家投资设备的纺织企业中,购买设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一般水平的占20%,购买的国产设备占53%,进口设备占47%。设备投资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增添产品品种和设备更新上。7家企业反映设备投资比较顺利的有6家,其中有5家企业开始批量生产,2家企业处于在建阶段。7家企业均看好设备投资项目前景,设备项目竣工后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有60%的企业预计提升30%以上。

当前10家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设备利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以前设备投资较为理想,同时预示着设备更新的紧迫性。在10家企业中计划未来2年中进行设备投资的企业有8家,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其投资主要动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占80%、看好行业前景占60%。这种强烈的投资意愿是在企业融资紧张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有80%的投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难以满足需求,仅有20%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

与10家县域规模企业相比,绝大多数县域小型纺织企业设备投资受资金来源渠道的限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主要依靠现有的设备条件,所投资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三、**县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需求、政策、国际环境、原料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一是需求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接近10%,内需扩大拉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刺激了纺织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 。二是政策因素。国家实行的银行加息政策对纺织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2次下调使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因素。今年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案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影响了纺织品的出口;四是原料、能源等综合因素。受市场棉花、原油、煤、水、电、运输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综合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产品价格无法与成本同步提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今年棉花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每吨上涨了约1500元,达到目前的每吨14000多元。

纺织业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另一方面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与成本同步提高反而下降,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原料涨价、成品降价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上半年西施纺织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了67%,利润同比下降了24%。

(二)一些纺织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如**县规模企业三元纺织企业机器设备与国内高水平的纺织企业设备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无法实现优产、高产、自动化,只能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纺织品品种局限性较大。

(三)企业投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处于竞争激烈的纺织企业设备投资需求特别强烈,调查有80%的企业设备投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少企业存在设备老化与资金短缺并存现象,企业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筹集和银行贷款,两项占全部投资资金的90%以上,投资渠道单一,来自社会集资等外援性资金很少,未来县域设备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也越来越慎重。金融机构虽然对纺织企业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放重点是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70%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槐中纺纱厂、东方纺纱厂及梨村一些小纺纱厂等企业由于贷款不及时经营资金不足错失了发展机会。

(四)大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无参加职工保险

目前除**棉纺、**纺织、元一纺织等几家规模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个工艺流程基本上靠工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整日和机器、成品、半成品在同一环境下运转,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简陋,车间工人没有戴口罩、工作帽、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具。从调查情况看,除三元纺织等少数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以外,大部分企业或因职工流动性大,或因保险意识差,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财务出纳人员往往是同一家庭成员,家庭式经营管理占比大,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从事纺织行业多年,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决策随意性大,缺乏长远总体规划,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结构薄弱,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状况复杂,企业信誉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六)纺织企业技术工人较为紧缺

调查企业反映,纺织企业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技术工人较紧缺,已成为县域纺织企业发展的隐忧。为招到技术工人,企业你争我夺、互相挖人,形成恶性竞争。

四、发展**县纺织业的对策措施

**县纺织业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调配合,上下互动,实现双赢。

(一)政府部门措施

1、要严格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搞好项目管理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和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先进设备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如对使用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税务部门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工商、环保部门减收管理费和环保费,对使用高耗能设备的企业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给予遏止和处罚,以提高设备投资的总体质量。

2、在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纺织行业预警系统,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实现行业自律,避免出现盲目扩大产能,企业外销纺织品受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的报复。

3、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金融、企业、纺织行业专家等人员参加的纺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督、价格协调、工人报酬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额度、贷款手续、贷款利率、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政府相关部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必要的职工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快**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桥梁,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加快**方中、梨村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向园区集聚,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整顿规范,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和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6、培育发展**县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扶大带小,扶持一批大企业,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企业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纺织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二)金融方面措施

1、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性,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信息网络优势,多方捕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多提出一些有指导性、建设性的建议。同时,积极做好政、银、企三方的综合协调工作,利用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将县域纺织业的发展动态、资金需求信息及国内国外纺织业发展状况等向企业与金融机构,使企业、金融机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安全化。

2、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纺织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开展纺织业贷款专项检查,掌握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总额及还本付息情况,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的集中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纺织业贷款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和加强纺织业信贷风险管理。

3、金融机构要坚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县域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研究纺织业市场供求状况,对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突出的纺织企业,在信贷资金以及信用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研究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品牌铸造、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增强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信贷措施和金融服务促使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差异性的产品,提高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等,对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要求时效性特别强的企业,利用“即时通”“一站式”服务等金融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三)企业方面措施

纺织工业现状篇13

1月13日,受意中基金会邀请,张延恺副会长带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在意大利米兰与意中基金会就中意两国纺织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会谈。意中基金会主席Cesare Romiti、理事长Alcide Luini,意中发展有限公司CEO AnotonloFerrante参加了会面。

在当天的会谈中,张延恺副会长向意方简要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和双方合作的重要性。

双方一致认为:中意纺织服装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各自发展阶段不同,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将积极组织中意纺织服装业在展览、经贸、文化、信息、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中意纺织服装业在资产与品牌收购、技术共同开发与转让许可、时尚设计与品牌管理、市场双向开拓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

随后,双方签署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意中基金会战略合作协议》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市场部与意中发展公司合作备忘录》。

在意期间,代表团还参观了欧洲著名的防护用纺织品企业SOCleta Gestioni Tesslli s.r.l(Maiocchi GrouD)、面料生产企业Tessitura diNosate SPA和袜子生产企业Ciocca SPA。

1月17日上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拜访了位于柏林的德国纺织服装工业协会,双方就2011年开展技术纺织品的合作论坛交换了意见,德方Baumann先生、Sven先生参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