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合集13篇

时间:2023-10-09 17:41:57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1

(二)我国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无论是机制体制还是法律法规都缺乏配套的规定,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金融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一方面,金融组织对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设计上考虑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及部署,相关的网络技术标准、技术指标及技术体制没有达成统一,造成各系统部门各自发展,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国关于金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相关法律及法规还不完善,现行的网络金融法律法规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不匹配,同时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于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法律漏洞及死角,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需要。

(三)我国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泄露造成金融会计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目前,我国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泄露造成金融会计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资源迅速膨胀,金融企业能否掌握信息的先机,已经成为了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本,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赢得席位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客观上反应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状态,对于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把关是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它不仅对整个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企业其他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存在利用科技手段窃取金融企业的信息机密网络犯罪现象,对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胁,是金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电信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设备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网络的安全级别低,难以抵御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同时,金融企业的应用系统不具备一定的安全访问控制,金融企业对于安全性没有足够的重视,种种原因造成了金融会计信息的泄露,造成了金融会计数据的失真。

二、我国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方式

(一)建设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完善相关的标准及制度法规我国针对于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同时金融企业间的行业规范也缺乏相应的标准,致使金融会计信息安全体系无法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我国相关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需要在原有法规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针对电子支付和金融产品的服务需要完善相关的测评、认证及准入的标准及规定,建立一套集中的金融数据中心运营规范体系,确保每个岗位都配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建设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系统需要运用系统物理安全进行控制构建金融会计信息物力安全控制,主要通过防火墙技术来实现。防火墙是由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构成的,它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一种访问控制系统,防火墙主要包括两张类型,过滤型与应用网关型,企业内部的所有网络信息都会经过防火墙的审查,由防火墙记录所有可疑问题,执行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鉴定是否允许外部访问或内部访问。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2

一、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

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即内网,通过组建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二是国际网络环境,即通过互联网使金融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内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即金融企业的内联网和互联网连接,为金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税务、审计等部门之间建立开放、分布、实时的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流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使金融企业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成为现实,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上开放的互联网世界后,一方面给金融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其与原有集中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系统在安全上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性更大。

二、当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金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设计方面缺乏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部署,各系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规划建设,技术要求不规范,技术标准各异,技术体制混乱。国家标准制定严重滞后,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现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不能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漏洞、死角和非一致性。

(二)网络金融会计信息数据不安全

网络金融会计数据是记录在各种单、证、账、表原始记录或初步加工后的会计资料,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对外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连接互连网后,会计数据能迅速传播,其安全性降低,风险因素大大增加,网络金融会计的信息工作平台是互联网,在其运作过程中,正确性、有效性会受到技术障碍的限制和网络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限制,如网络软件选配不合适,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网络线路故障导致工作站瘫痪、操作失误等,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金融企业机密数据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互连网结构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的一致性、可控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更广,数据在国际线路上传输,数据的一致性保障更难,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更高。

(三) 网络金融信息泄露导致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己经成为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是对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金融会计信息是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全面的反映。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还影响到金融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目前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金融企业机密是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原因:一是电信网络本身安全级别低,设备可控性差,且多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很难抵御黑客攻击;二是由于电信网络不负责对金融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安全访问控制,通信系统己成为信息安全的严重漏洞,但许多金融企业对此未加以足够重视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造成了信息的泄露,使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四)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存在安全威胁

目前金融企业计算机已广泛联网,这是金融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分布广,不容易集中管理,许多系统又是在存在安全漏洞与威胁的环境下工作的,不法分子可以在网上任意地点攻击,使金融企业不知不觉中被偷盗资金或泄露机密。金融企业经营的资金,不法分子作案得逞就能弄到金钱,因此其已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且作案手段繁多,方法越来越高明。作案分子有以下三类: (1)内部人员作案。金融企业内部人员熟悉金融企业业务和金融企业会计软件的薄弱环节与漏洞,若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铤而走险,钻制度不严的空子,利用合法身份或明或暗或用高

[1] [2] [3] 

科技手段作案,侵吞国家资产或非法转移客户存款。( )外部攻击。外部攻击具有作案地点广泛、案情复杂且作案手段日趋技术化、智能化等特点,给金融企业及客户造成巨大损失,跟踪与破案难度很大。()内外勾结作案。犯罪分子利用金融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松懈,内外勾结,冲破重重关卡联合作案。此类攻击后果尤为严重,风险最大。

三、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思路与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系统实用安全概念、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安全反应是构成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个环节形成循环密切相关。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完善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技术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

加快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基础工作步伐,统

筹规划、结合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重点加强电子支付及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测评、准入、认证等相关技术法规与标准。密切结合金融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紧建立和不断完善集中式数据中心运营规范和制度体系,加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一个岗位一项制度,全面落实“让标准说话,按制度办事”的信息安全管理准则。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的控制

建立金融会计信息物理安全控制,主要有三种关键技术:第一种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组基于互联网和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充当屏障作用,保护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内联网)免受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防火墙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它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防火墙产品主要包括过滤型和应用网关型两种类型。所有互联网与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通过条件审查确定哪些内容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因此,防火墙以限制金融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为代价来实现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种是反病毒技术。在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如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等等。第三种是备份技术。备份是防止网络环境下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会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层次。

、构建金融会计信息保密的安全体系

()建立用户分类安全控制体系。在金融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于他们的身份不同,以及他们对获取的会计信息要求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以保证不同身份的用户获取与其身份及要求相符的会计信息。对用户分类是通过对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来实现的,一般将权限分为三类即数据库登录权限、资源管理权限和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等。只有获得了数据库登录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数据库管理系统,才有可能进行数据的查询,以获取自己所需的金融会计数据或金融会计信息,但其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而拥有数据管理权限的用户除了拥有上述数据访问权限之外,还可拥有数据库的创建、索引及职责范围内的修改权限等。至于拥有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的用户他将有数据库管理的一切权限,包括访问其他用户的数据,授予或收回其他用户的各种权限,完成数据的备份、装入与重组以及进行系统的审计等工作。但这类用户一般仅限于极少数的用户,其工作带有全局性和谨慎性,对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而言,会计主管就可能是一个数据库管理员。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系统安全体系;金融会计

一、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

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即内网,通过组建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二是国际网络环境,即通过互联网使金融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内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即金融企业的内联网和互联网连接,为金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税务、审计等部门之间建立开放、分布、实时的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流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使金融企业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成为现实,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上开放的互联网世界后,一方面给金融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其与原有集中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系统在安全上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性更大。

二、当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金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设计方面缺乏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部署,各系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规划建设,技术要求不规范,技术标准各异,技术体制混乱。国家标准制定严重滞后,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现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不能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漏洞、死角和非一致性。

(二)网络金融会计信息数据不安全

网络金融会计数据是记录在各种单、证、账、表原始记录或初步加工后的会计资料,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对外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连接互连网后,会计数据能迅速传播,其安全性降低,风险因素大大增加,网络金融会计的信息工作平台是互联网,在其运作过程中,正确性、有效性会受到技术障碍的限制和网络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限制,如网络软件选配不合适,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网络线路故障导致工作站瘫痪、操作失误等,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金融企业机密数据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互连网结构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的一致性、可控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更广,数据在国际线路上传输,数据的一致性保障更难,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更高。

(三) 网络金融信息泄露导致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己经成为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是对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金融会计信息是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全面的反映。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还影响到金融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目前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金融企业机密是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原因:一是电信网络本身安全级别低,设备可控性差,且多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很难抵御黑客攻击;二是由于电信网络不负责对金融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安全访问控制,通信系统己成为信息安全的严重漏洞,但许多金融企业对此未加以足够重视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造成了信息的泄露,使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四)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存在安全威胁

目前金融企业计算机已广泛联网,这是金融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分布广,不容易集中管理,许多系统又是在存在安全漏洞与威胁的环境下工作的,不法分子可以在网上任意地点攻击,使金融企业不知不觉中被偷盗资金或泄露机密。金融企业经营的资金,不法分子作案得逞就能弄到金钱,因此其已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且作案手段繁多,方法越来越高明。作案分子有以下三类: (1)内部人员作案。金融企业内部人员熟悉金融企业业务和金融企业会计软件的薄弱环节与漏洞,若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铤而走险,钻制度不严的空子,利用合法身份或明或暗或用高科技手段作案,侵吞国家资产或非法转移客户存款。( 2)外部攻击。外部攻击具有作案地点广泛、案情复杂且作案手段日趋技术化、智能化等特点,给金融企业及客户造成巨大损失,跟踪与破案难度很大。(3)内外勾结作案。犯罪分子利用金融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松懈,内外勾结,冲破重重关卡联合作案。此类攻击后果尤为严重,风险最大。

三、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思路与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系统实用安全概念、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安全反应是构成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个环节形成循环密切相关。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完善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技术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

加快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基础工作步伐,统

筹规划、结合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重点加强电子支付及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测评、准入、认证等相关技术法规与标准。密切结合金融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紧建立和不断完善集中式数据中心运营规范和制度体系,加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一个岗位一项制度,全面落实“让标准说话,按制度办事”的信息安全管理准则。

2、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的控制

建立金融会计信息物理安全控制,主要有三种关键技术:第一种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组基于互联网和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充当屏障作用,保护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内联网)免受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防火墙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它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防火墙产品主要包括过滤型和应用网关型两种类型。所有互联网与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通过条件审查确定哪些内容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因此,防火墙以限制金融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为代价来实现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种是反病毒技术。在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如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等等。第三种是备份技术。备份是防止网络环境下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会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层次。

3、构建金融会计信息保密的安全体系

(1)建立用户分类安全控制体系。在金融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于他们的身份不同,以及他们对获取的会计信息要求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以保证不同身份的用户获取与其身份及要求相符的会计信息。对用户分类是通过对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来实现的,一般将权限分为三类即数据库登录权限、资源管理权限和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等。只有获得了数据库登录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数据库管理系统,才有可能进行数据的查询,以获取自己所需的金融会计数据或金融会计信息,但其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而拥有数据管理权限的用户除了拥有上述数据访问权限之外,还可拥有数据库的创建、索引及职责范围内的修改权限等。至于拥有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的用户他将有数据库管理的一切权限,包括访问其他用户的数据,授予或收回其他用户的各种权限,完成数据的备份、装入与重组以及进行系统的审计等工作。但这类用户一般仅限于极少数的用户,其工作带有全局性和谨慎性,对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而言,会计主管就可能是一个数据库管理员。

(2)建立金融会计数据分类安全体系。虽然对用户进行了分类,但并不等于一定能保证用户都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访问相关金融会计数据,这是因为同一权限内的用户对数据的管理和使用的范围是不同的,如金融会计工作中的凭证录入员与凭证的审核人员,他们的职责范围就明显地限定了其对数据的使用权限。因此,数据库管理员就必须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分类功能,将各个作为可查询的金融会计数据逻辑归并起来,建立一个或多个视图,并赋予相应的名称,并把该视图的查询权限授予相应的用户,从而保证各个用户所访问的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会计数据。

(3)建立会计数据加密安全体系。普通的保密技术能够满足一般系统的应用要求,只是通过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是安全的手段。信息加密的核心是密钥,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根据密钥的不同,可将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体制、非对称加密体制和不可逆加密体制三种。对一般数据库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对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来说,仅靠普通的保密技术是难以确保金融会计数据安全的。为了防止其他用户对会计数据的非法窃取或篡改,为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作数据,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双层加密。即第一层加密采用标准SSL协议,该协议能够有效地防破译、防篡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加密协议;第二层加密采用私有的加密协议,该协议不公开、不采用公算法并且有非常高的加密强度。两层加密确保了会计信息的传输安全,从而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建立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制订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金融企业正常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秩序,提高金融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故障时,将系统中断时间、故障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应急预案的核心是建立应急模式下的业务处理流程,详细阐述应急模式的操作步骤,建立相应的事后数据补录和稽核制度,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规定:系统应用部门发现信息系统故障,应及时通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立即通知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应立即着手查明故障原因,预计系统修复时间,并通知相应部门负责人;若暂时不能修复(超过15分钟),应向安全领导小组报告,由金融企业领导确定是否启动紧急预案;紧急预案启动后,计算机中心应通知各相关部门,启动紧急预案中相关的应急措施;在故障消除后,计算机中心应立即通知各应用部门,并报告安全领导小组,请求结束应急预案的实施;事后计算机中心应将详细的故障原因和处理结果报有关领导。

建立健全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检查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依据业已确立的技术法规、标准与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确保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责任通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按规定处罚相关责任人,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在开展合规性检查的同时,应综合运用检测工具,明确安全控制目标,加强深度的专项安全检查工作,保证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深入性和时效性。

总之,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使得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以确保系统具有信息保密性、身份的确定性、不可否认性、不可篡改性、可验证性和可控制性。

参考文献:

[1]周慧.《商业银行电子化的风险控制》.《金融与保险》,2003第9期

[2]乔立新、袁爱玲、冯英俊.《建立网络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的策略》.《商业研究》,2003年第8期

[3]刘昊.《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新金融》,2003年第1期

[4]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5]刘贵栓.《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探析》,《经济师》,2003年第1期

[6]张金城.《计算机会计信息失真风险防范》,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7] 谢赞恩.《中国金融信息化二十年》,《互联网周刊》, 2004年第3期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4

前言:随着现代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使信息技术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金融产业的发展,通过我国金融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发展的方案,不断加大信息化技术在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一、我国金融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1投入资金不足及缺失管理人才

在我国金融产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投入的资金和相关的管理人才不足等因素,使得我国金融产业信息化发展始终存在着问题。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很多金融建设都无法实现,管理人才的缺失也使金融产业的发展不能有效的进行。所以,在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金融产业建设的投入,以及合理的使用和分配管理人才,使金融产业实现高效、统一的管理。

1.2行业标准及行业行为不规范

我国金融产业的行业标准从整体上来说是不规范的,对于发展的计划和要求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发展进程的同步性,总是会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使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速度非常慢,不能很好的与外国金融发展大国对接与国际的金融发展水平接轨。其行业的行为也不是很规范,总是出现的现象,行业内部纪律不够严明,领导人没有做好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与同行业的信息交换不及时,不能很好的掌握金融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都使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于金融产业的管理,规范其行业的标准和准则,以国际金融发展水平为目标,不断强化金融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思想。

1.3各个金融行业间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我国有很多的金融产业,每个金融产业也都有内部的网络系统,但是由于发展水平不同的金融产业所设置的网络标准不同,使得各个金融行业间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网络,金融信息不能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为我国金融产业的统一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无法共享,金融产业的发展只能是停留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使得我国整体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也不能提高,人们对于金融企业的评价也呈现下滑的趋势。信息不能全面的传递,也使金融产业不能很好的与其他企业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经验,对于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好的案例来借鉴,网络信息化的不统一,直接反映出我国整体的金融产业的发展都是没有效果的,金融行业内部的监管力度也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提高的。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的资助和支持,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的金融企业,在构建网络时,国家可以帮助其选购技术先进的网络系统,使金融产业的信息技术要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信息网络的统一性,完成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1.4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高

金融产业的信息安全一直是金融网络不断加强的安全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保密措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金融交易的过程中,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障金融交易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很多金融信息技术和软硬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虽然实现了信息技术的技能要求,却使信息的安全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应该实现信息技术与金融交易安全平衡发展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涉及到金融行业的多个领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不断加强金融交易过程的安全,金融交易的过程往往会涉及到巨大资金的交易,金融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交易资金的安全问题,只有完善了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客户的交易信息才能得到保护,资金也会更加安全。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我国金融产业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使金融交易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

1.5金融信息化创新力度不够

信息技术在金融产业的经营和交易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金融产业改革的基础,推动着金融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对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力度还是不能满易过程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国金融产业应用的信息技术也只是停留在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阶段,没有达到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技术要求。只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金融交易的过程才能实现高效率的、高保障的要求,也可以带动交易的发展,加大信息技术的创新,也是提高我国金融交易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信息化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高数额的资金交易,网络和信息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金融行业可以加大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通过对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系统的要求,使金融系统更好的运作,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技术水准。

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对策

2.1建立中央信息数据库

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始终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技术要求,对于信息的处理也没有达到统一规范的标准,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在现代金融模式下的应用,金融部门可以建立中央信息数据库,来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统一。建立中央信息数据库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网络发展,通过硬件、软件、计算机来对客户信息以及交易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安全交易的过程。建立中央信息数据库也可以使金融部门方便统计客户的信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使金融部门领导更容易管理交易的过程,监督工作人员的交易行为,使领导能及时的掌握金融交易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对于客户来说,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应用,简化了客户的交易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使客户的交易信息得到了安全的保护,更加放心的来达成交易。建立中央信息数据库也改善了金融部门数据处理的方式,规范了金融信息化业务的交易过程,提高了服务的标准,是全面发展我国金融产业必不可少的技术要求。

2.2建立金融企业部门之间的互联网连通

金融企业的发展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的,企业之间应该及时的沟通,借鉴好的交易技术以及形成协助发展的模式,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通技术有利于金融企业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在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大量应用,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网络覆盖的发展状态,单独的金融部门内部的信息技术都在不断的提高,只是缺少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不能形成多方受益的局面。金融行业的发展应该实现信息化技术面向全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金融行业之间的信息来往,使互联网技术更好的应用在金融企业里。在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模式下,人们对金融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通,可以使企业了解到更多人的需求,以便金融企业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的业务,不断提高企业的业绩水平。互联网成了当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满足了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对于金融部门来说,每天面对着巨额资金的交易,更是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所以,在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同行业的信息交流。

2.3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交流

在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实现信息化全面发展,更是离不开业务管理与技术的联合发展,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交流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业务部门在协助客户进行金融交易时,要及时与技术部门进行沟通,采取有效的信息技术措施来保障交易过程顺利进行,技术部门要根据业务部门的要求,提供其全面的技术支持,使交易过程快速、高效的完成。金融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要有一致的目标,通过发展技术来提高金融企业的业务水平,实现全面的发展,金融的交易过程是需要各部门协调进行的,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交易业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4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虽然在我国金融产业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还是缺失相关的技术人才,来完善企业的金融系统,金融产业要尽快培养出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能掌握大量金融知识的全面人才。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注重经济方面的效益,对于业绩和人才的要求经常容易忽略,企业要明白技术人才才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培养技术人才来不断加强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要形成人才与技术的平等进步,就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我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网络系统的更新也比较快,为了适应人们高节奏的生活,金融企业的技术就要不断的更新,来满足时代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技术人才来合理的进行操作,协助企业完成金融交易的过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不断的壮大。

三、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得水平逐渐提高,目前,我国经济的收益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使得我国金融体系也在发生着转型,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了对当前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中重大焦点问题的分析,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金融体系微波动带来的影响。我国现代金融模式的转型,也使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的明确,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统一管理。

结语: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金融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信息化的现代技术来协助交易过程的顺利进行,当然信息化技术在现代金融体系模式的应用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高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安全性是对客户交易过程的保障,是客户信息的保护措施,一旦安全性不高,交易的资金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发展,合理的使用,金融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信息技术在金融体系模式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庞瑞江,李庆莉.“金融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框架”[J].《中国金融电脑》,2012,15(25):125-126.

[2]张立先,李军红.“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法律框架研究” [J].《东岳论丛》,2011,27(14):111-112.

[3]安起雷.“浅谈构建我国金融稳定及监管协调机制若干问题” [J].《浙江金融》,2011,45(13):45-50.

[4]何德旭.“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框架及相关建议” [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16(13):16-17.

[5]彭刚,“宏观审慎监管构建框架下的国际借鉴与中国选择”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1(10):156-157.

[6]叶祥松.“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完善” [J].《经济学动态》,2010,16(10):44-48.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5

二、当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金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设计方面缺乏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部署,各系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规划建设,技术要求不规范,技术标准各异,技术体制混乱。国家标准制定严重滞后,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现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不能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漏洞、死角和非一致性。

(二)网络金融会计信息数据不安全

网络金融会计数据是记录在各种单、证、账、表原始记录或初步加工后的会计资料,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对外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连接互连网后,会计数据能迅速传播,其安全性降低,风险因素大大增加,网络金融会计的信息工作平台是互联网,在其运作过程中,正确性、有效性会受到技术障碍的限制和网络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限制,如网络软件选配不合适,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网络线路故障导致工作站瘫痪、操作失误等,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金融企业机密数据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互连网结构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的一致性、可控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更广,数据在国际线路上传输,数据的一致性保障更难,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更高。

(三)网络金融信息泄露导致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己经成为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是对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金融会计信息是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全面的反映。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还影响到金融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目前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金融企业机密是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原因:一是电信网络本身安全级别低,设备可控性差,且多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很难抵御黑客攻击;二是由于电信网络不负责对金融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安全访问控制,通信系统己成为信息安全的严重漏洞,但许多金融企业对此未加以足够重视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造成了信息的泄露,使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四)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存在安全威胁

目前金融企业计算机已广泛联网,这是金融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分布广,不容易集中管理,许多系统又是在存在安全漏洞与威胁的环境下工作的,不法分子可以在网上任意地点攻击,使金融企业不知不觉中被偷盗资金或泄露机密。金融企业经营的资金,不法分子作案得逞就能弄到金钱,因此其已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且作案手段繁多,方法越来越高明。作案分子有以下三类:(1)内部人员作案。金融企业内部人员熟悉金融企业业务和金融企业会计软件的薄弱环节与漏洞,若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铤而走险,钻制度不严的空子,利用合法身份或明或暗或用高科技手段作案,侵吞国家资产或非法转移客户存款。(2)外部攻击。外部攻击具有作案地点广泛、案情复杂且作案手段日趋技术化、智能化等特点,给金融企业及客户造成巨大损失,跟踪与破案难度很大。(3)内外勾结作案。犯罪分子利用金融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松懈,内外勾结,冲破重重关卡联合作案。此类攻击后果尤为严重,风险最大。

三、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思路与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系统实用安全概念、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安全反应是构成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个环节形成循环密切相关。构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完善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技术

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基础工作步伐,统筹规划、结合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重点加强电子支付及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测评、准入、认证等相关技术法规与标准。密切结合金融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紧建立和不断完善集中式数据中心运营规范和制度体系,加强网络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一个岗位一项制度,全面落实“让标准说话,按制度办事”的信息安全管理准则。

2、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的控制

建立金融会计信息物理安全控制,主要有三种关键技术:第一种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组基于互联网和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充当屏障作用,保护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内联网)免受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防火墙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它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防火墙产品主要包括过滤型和应用网关型两种类型。所有互联网与金融企业内联网之间的信息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通过条件审查确定哪些内容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因此,防火墙以限制金融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为代价来实现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种是反病毒技术。在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如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等等。第三种是备份技术。备份是防止网络环境下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会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层次。

3、构建金融会计信息保密的安全体系

(1)建立用户分类安全控制体系。在金融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于他们的身份不同,以及他们对获取的会计信息要求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以保证不同身份的用户获取与其身份及要求相符的会计信息。对用户分类是通过对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来实现的,一般将权限分为三类即数据库登录权限、资源管理权限和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等。只有获得了数据库登录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数据库管理系统,才有可能进行数据的查询,以获取自己所需的金融会计数据或金融会计信息,但其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而拥有数据管理权限的用户除了拥有上述数据访问权限之外,还可拥有数据库的创建、索引及职责范围内的修改权限等。至于拥有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的用户他将有数据库管理的一切权限,包括访问其他用户的数据,授予或收回其他用户的各种权限,完成数据的备份、装入与重组以及进行系统的审计等工作。但这类用户一般仅限于极少数的用户,其工作带有全局性和谨慎性,对于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而言,会计主管就可能是一个数据库管理员。

(2)建立金融会计数据分类安全体系。虽然对用户进行了分类,但并不等于一定能保证用户都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访问相关金融会计数据,这是因为同一权限内的用户对数据的管理和使用的范围是不同的,如金融会计工作中的凭证录入员与凭证的审核人员,他们的职责范围就明显地限定了其对数据的使用权限。因此,数据库管理员就必须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分类功能,将各个作为可查询的金融会计数据逻辑归并起来,建立一个或多个视图,并赋予相应的名称,并把该视图的查询权限授予相应的用户,从而保证各个用户所访问的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会计数据。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6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正强势进入金融领域。本文将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的现状、背景、对传统金融业造成的冲击及产生的金融监管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一、现状

阿里巴巴金融:阿里巴巴金融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可持续性的、普惠制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向这些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弱势群体提供“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满足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浙江和重庆两家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建立,阿里金融已成为中小企业会员的贷款首选。

众安在线获批筹建:2013年02月18日,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取得保监会的批文,进入正式筹建期。在控股上,阿里巴巴控股19.9%、中国平安和腾讯各持有15%,另外六家中小股东也都有网络科技或投资背景。就其主要控股企业来看,互联网企业占绝大数股份,此举或意味互联网企业对保险业的全力进军。

腾讯申请小额信贷执照: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既入股建立众安在线后即表示,腾讯目前正在考虑申请小额信贷牌照. 阿里金融、京东商城、苏宁电器和慧聪网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小额贷款领域的大声势,势必将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很大冲击。正如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说:作为传统金融业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行业,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

券商与电商企业合资开展网上业务:自证监会松绑非现场开户之后,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纷纷开启网上开户模式。券商联手电商设立合资公司,引入电商战投,正成为券商探索的深入合作方式。券商渴望电商强大的客户群和互联网展业模式,电商大佬们则觊觎金融机构带来的新一轮互联网金融机会。

二、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背景分析

(一)科技发展

过去十年中,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硬件技术及软件程序应用逐步完善,网络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技术则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在人机互动方面也取得巨大进步,界面设计及通信软件智能化,以上均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二)强大的客户群

互联网企业有强大的客户群,为现代市场营销提供广泛客户基础。目前,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网民已达到5.5亿。以腾讯为例,腾讯公司以其优质、专业化服务不断膨胀用户群,但同时成熟的和战略性的盈利模式而成为行业公敌。庞大的客户基础及同行日益激烈的竞争直接促使腾讯向更高利润的行业延伸。金融业的高利润诱惑势必成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进军目标及必争高地。

三、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一)低成本优势

传统金融行业在贷款业务中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往往需要占用很大成本来进行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及贷后检查,以此来控制贷款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造成的坏账。相比于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作为信息集中的终端,可以利用本身信息集中的优势,利用多元信息渠道获取及时迅捷的信息,用比传统金融企业更低的成本采集、处理信息。

(二)补充银行业不足,专注小微企业融资

传统的银行业更趋向于向大规模、高信用的企业进行贷款,在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上,由于政策尚不完善、企业信用问题以及企业本身的资产实力限制,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互联网企业利用其数据化的信息处理方法,低成本的实时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建立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可以弥补银行业的空缺。以阿里金融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阿里小贷坏账率仅为交易额的0.76%。如果假定阿里小贷的平均贷款期限是半年,则坏账率仅为0.38%,远低于同期整个银行业约0.6%的坏账率。低坏账率,低成本数据信息处理和强效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业务有望弥补银行业不足,完善企业融资。

四、产生的相关问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网上金融业务均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安全不得不得到重视。网络安全即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业务的大量开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尤其是今年年初中国人寿客户信息泄漏事件(80万份保单网上)以及支付宝客户信息泄漏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先需建立合理的市场体制,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宏观优良环境。其次,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应建设健全内部信息安全机制,加强硬件建设及人员培训管理,保护客户资料。作为客户,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网络信息保护意识,防范个人信息泄漏,加强维权法律意识。

(二)金融监管问题

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从事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事件存在这一定的监管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金融业,网上金融业务存在这一定的监管真空。就我国现状考虑,首先,网上金融业务呈现多元化、混业化,集证券、保险及银行存贷等业务于一体,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是一个挑战。其次,互联网金融业务因其无时空限制,客户范围广泛,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则会造成大面积的负面影响,比传统的有地域时间限制的金融业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电子化监管。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进军,将对未来经济金融多元化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其盘活经济的正向效应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传统金融业如何应对互联网企业金融业务冲击以及出现的金融监管新问题也亟待解决,无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进军将会使其在未来金融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7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创建和谐社会,是金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良好氛围需制度保障

按照“上下对口”原则,明确市经信委负责全市信息化以及两化融合工作的统筹管理,并加强县(市、区)机构改革的指导工作,进一步理顺市、县信息化管理体制。市经信委设立信息化推进处和信息产业服务处,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队伍,增强工作力量。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协调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同时县(市、区)政府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

此外,金华市还研究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专项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重点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每年实施一批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按项目除设备投资外实际软性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培育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对首次被认定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部级和省级示范企业按1:1比例给予奖励。下一步要研究制定两化融合考核评价办法,出台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和示范企业申报办法,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有了完善的工作制度之后,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金华市举办了一场智慧城市建设报告会,相关部门、在金高校和市级有关学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有关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宣讲活动。通过报告会,帮助广大干部、科技人员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认识,解决两化融合是什么、怎么推进等问题,增强推进两化融合的自觉性,营造良好氛围。

摸底排查谋定而后动

金华市对亿元企业和信息化示范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应用情况调查,已汇总100多家重点企业,收集数十个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据调查,金华市重点企业中,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应用已十分普及,大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实施ERP项目,设计研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企业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不少企业开始尝试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工艺管理和质量管理系统等。

青年、众泰、南方、红狮等企业利用ERP、OA实现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整体有效管控。青年、众泰、万里扬等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进行虚拟制造。青年、绿源与联通公司合作,建设车联网系统,争取列入省智慧城市试点。皇冠集团、超人集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推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制造,实现零部件采购和供应、产品设计和制造、成品销售的一体化运作。绿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业内首条进口焊接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缓解了技术工人缺失问题,同时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浩天实业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率先从日本引进机器人,上马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实现了生产和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旺达集团引进7台智能机器人,使压铸车间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

本次收集的案例,根据行业类别,分成汽车、电子信息、五金、医药化工、纺织、有色建材和其他等七个部分进行汇编。涵盖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等整个企业信息化相关方面,同时提供部分企业两化融合综合集成方案;从企业规模上看,涉及的企业有总部型企业,有大企业、大集团,有中型企业,也有小微企业;从应用水平上看,有高端综合集成应用方案,有专项信息化应用实践,也有初级的两化融合应用;从内容上看,不光注重介绍技术层面的解决办法,更多关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规划制定、制度完善等方面实践。希望通过两化融合案例汇编,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思路,坚定信心,同时逐步构建金华市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交流沟通平台,促进金华市“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夯实基础引增速发展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由市经信委牵头,依托三大电信运营商,编制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创造良好的两化融合环境,以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为重点,实现市县城区,特别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深度覆盖。WIFI热点建设方面继续增加投入,全区热点超过3500个,提升金华无线城市形象。实施“宽带金华”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积极推进 “光网城市”建设,城区基本实现光纤全覆盖。发挥金华IDC机房优势,组织筹建金华市云计算中心。加快“三网”融合,优化网络支撑环境。

有了设施,还要注重信息安全防护。金华市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信息安全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建立信息安全考核评价体系,下一步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开展信息安全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三是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应急预案,实施定期演练,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安全防护措施将为两化融合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金华市“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永康(含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和“义乌饰品产业集群”列入我省首批13个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在汽车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交流会基础上,金华市分别制定了“五金产业集群”和“饰品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流会方案,方案自2012年下半年实施以来,已经多次邀请了行业龙头企业介绍信息化建设经验,推出一批优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金华市以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要细化三个试验区实施方案,扎实有效推进试验区建设,确保完成阶段性目标。

公共平台让大家“在一起”

搭建服务于产业集群的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信息、人才、交流等服务,促进集群企业、产业链及生产业的全面发展。金华市建成金华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公共信息平台,该平台上的专属网站()和服务中心(96707080)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市场信息、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产销对接、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多项服务。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8

WTO形势下,金融信息化迫在眉睫

如今我国已跨入WTO门槛。以前,大家还在高呼“狼来了”,如今“狼”真的来了。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将会出现新的竞争格局。

在传统的意义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的互联网,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金融企业要想成为“快鱼”,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而这三项都与信息技术分不开。如此说来,从金融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加速金融信息化势在必行。

金融信息化的意义并不局限于金融行业本身,而在于金融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的关键。随着商务的发展,要求把金融企业的支付系统接口接在企业的网上,政府的网上,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网上,这是信息时代对金融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如果网上支付体系能够健全,这不仅让银行在自身的新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的开发上有促进,而且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许正是考虑到以上两点,国内的金融企业纷纷触网。中国银行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的系列产品。中行的客户只要拥有一张长城借记卡,再从网上下载中行提供的电子钱包软件,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操作,包括在网上开展查询、转帐、支付和结算等业务。而随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接着又开通了网上个人外汇买卖、证券保证金自动转帐等服务。

而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及“一网通”网上业务更可谓是先声夺人。招商银行的网上业务还包括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实时支付等功能。拥有招商银行“一卡通”的客户,可以享受网上付费、网上购物、银证转账、账户转账等服务,不必再办理其它手续。

近几年,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金融经营管理的各个机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信息技术的水平、化和电子商务的链接成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银行”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赶上潮流,适应WTO形势下的新竞争格局,中国的金融企业正在加快脚步迈入信息化时代。

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目前的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实在有些不尽如人意,有人将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服务称之为“零服务”。也许这种观点有点偏激,但这确实表现了人们对国内金融服务现状的不满,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金融企业与国外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方面,国外金融企业使用的是机通信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这些比我们国内的金融企业更先进;而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在加强金融行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比我们更有经验。一般来说,国外金融企业使用更多、更全面、更成熟的现代化工具,包括在风险评估与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辅助金融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等,都比我们的先进、成熟、规范。而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的金融企业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装备落后的国内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国外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后,不会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与我们进行竞争,其会凭借他们具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特别是电子支付、结算领域、信用卡个人服务等领域进行竞争。而在这些方面国外金融企业完全可以不通过物理网点而通过发达的互联网络来实现这一竞争。业内人士指出,当人民币对外资银行开放后,网上银行业务的竞争将成为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竞争的一个焦点。外资银行将会抓住网络,依靠网络的优势,祢补其在物理网点的不足。

这些年来,国内的金融企业在物理网点的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金融企业曾经把服务网点的多少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一旦外资银行使用网络技术,而且和国内的网络结成战略伙伴,建立共享的客户型战略联盟,那么我国目前现有的遍布全国的几十万个物理网点的优势,就会大大打折扣,而且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这种物理网点服务渠道很有可能成为包袱。当初,美资金融企业进入日本的时候,就曾通过与日本的邮政系统联盟,利用日本邮政已经具有的网络,迅速地占领了日本的金融市场;而后来美资进入香港,就和香港的房地产商和保险经纪商合作,克服了物理网点的不足,迅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

如此看来,外资金融企业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也将在国内寻找具有网络优势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的分销网络,将大大降低其在中国扩张的成本。因此,在加入WTO的迫切形势下,加速国内金融企业的信息化,这是我们将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

挑战固然迫在眉睫,但机遇也在身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金融企业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发展、创新机会。招商银行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地位与国内的“四大银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招商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使得招行获得了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在同业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再如,自欧洲兴起了网上银行后,英国在一年内就关闭了3000多家的银行机构。因为开一个网上银行,所需的成本只是硬件、软件、少量的资本投入,而传统银行的开办则需要大量的土地、资金、人力和物力,相比之下开办一个网上银行的成本要低得多。

同时,信息化为传统金融企业新的经营和服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网络为基础,金融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如通过信息化,传统的银行将由原来的储蓄、信贷等基本业务转向储蓄、信贷、投资、咨询、中间业务等多方向发展的业务。信息化使得金融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金融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第三、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国内的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第四、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我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没有统一。而外资金融企业又虎视耽耽,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

第五、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营运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业的管理机制。而且,数据集中是实现各种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前提基础。然而,数据大集中虽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集中从某种角度上讲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统出了,那全国的系统都将受到。

金融信息化发展新思路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信息化不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一批简单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投资理财专家,为客户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资动态,推荐投资产品等。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很美的,但如何让信息化落到实处,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据大集中。自90年代以来,国外的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国外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国内的金融企业目前虽还未实现集中式管理,但我国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计算机通信,金融企业主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数据大集中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工商银行目前正以大机集中工程为龙头,提高技术的集成程度,完善工商银行的技术支撑体系,把目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36个计算中心合并为南北两大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行的各项业务。同时完成海外分行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行海外分行业务的集约化处理,充分发挥全行国内外业务的整体优势。

二、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大集中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就提上日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三、为金融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有了集中的数据仓库后,各项业务的开展将更为有的放矢,各项业务的开展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现在商业银行领域,如投资、证券、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箱服务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场上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令人看好。

四、加强对信息安全防范。尽管公众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护能力差,信息基础严重依赖国外,设备缺乏安全检测等等信息安全方面由来已久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安全,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水平已是国内各大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9

一、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大。企业不能一味地通过加大投资来谋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应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资源高效运行,节约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快,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也应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基本实现了电算化,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节对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一)技术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也必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核算大部分使用电算模式,其中也有比较规范的制度。然而,对电算的应用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其他领域对此运用过少。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不缺乏财务软件,但是其安全性、稳定性仍然有待提高。财务软件必须符合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要高效、安全、全面的运行。财务软件需要整合资源,使资源共享,应用到各领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其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二)安全问题

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有相应的制度,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陷。网络环境是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外界可以随意访问,所以企业的内部信息容易泄露。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也可能遭到病毒的入侵,计算机一旦崩溃,数据就会丢失,如果没有备份,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所欠缺,实际工作中,有时会不规范操作财务软件,不能及时保存相关数据,财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使数据丢失。安全问题是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人才问题

拥有信息化管理知识的人才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很重要,金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大量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信息化的建设。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能比较熟悉地应用计算机,以及对财务管理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决策、管理、以及很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但是我国金融企业的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结构的束缚下,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流程, 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的流程。我国的金融企业目前缺乏大量的既有财务管理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推进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经过以上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应对问题的对策,以期对金融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一)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安全监管

企业应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促进网络系统的良好发展。企业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正常工作中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立健全信息访问体系,对访问者进行身份认定,比如指纹认证等,阻止外界的随意访问,避免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企业还应积极建立信息防火墙,避免病毒的恶意攻击。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风险

企业管理人员要注意防范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所在。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建立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关键控制点,确定风险警示点,要加强对这些点的实施控制,只要出现超标就立刻报警或使系统停止工作,及时控制以及化解风险, 提高金融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金融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要对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金融企业可以联合社会培训机构,为其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结语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信息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金融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金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财务信息的高度集中,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使金融企业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使财务信息管理高效运行。目前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集造”阶段,即财务集中和流程再造,体现了部分企业管理者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企业应积极完善各个方面,决策管理者要做好长远规划,从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入手,从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10

互联网的发展使金融交易打破传统柜台交易渠道的局限,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金融交易,通过互联网为金融服务和交易的进行提供了虚拟的平台,实现了将传统的柜台向客户的进一步延伸。

1.2金融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金融交易网络化,金融营业厅的个人客户流量大大降低,很多金融企业将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到网站建设和系统集成及软件服务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大大减少;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研发投入及人力成本等有所上升。

1.3金融企业组织结构改变

以往金融服务提供者都是各类金融机构,即使如电子银行、网上证券营业厅等业务的提供方仍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传统的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也加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行列。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服务,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了支付服务,这些机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可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这类机构逐步加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行列。

2信息技术带来的金融风险

2.1信息技术特点造成的技术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缺陷必然会对金融安全造成威胁;另外金融业务开展是基于某种技术方案使用的,传统的窗口营业型金融,如果技术使用选择失误最多导致业务流程变慢,但倘若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失误,则可能会使金融企业失去全部的市场,甚至生存基础也会受到威胁。

2.2金融业务风险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除了受到黑客攻击之外,网络金融安全系统的设计缺陷和操作失误也会对业务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会使企业的信誉蒙上阴影;另外,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市场是虚拟的,客户无法确实判定所选择的企业的实际能力,而从平均服务质量角度进行选择,会使业务能力差的企业钻了空子而业务能力强的企业实力得不到发挥。

2.3法律风险

现实的金融交易有严密的法律作保障,但这些法律对于网络金融服务来说,只能作为基础法律条款。无论是提供服务的金融企业还是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都很可能由于一时疏忽违反相关的法律;另外,我国网络金融法律制定的并不健全,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客户,在进行网络交易的时候都承担着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3信息技术带来的金融风险管理对策

3.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金融企业要规避由于信息技术失误造成风险,就需要对金融技术的使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将企业的现状和技术特征考虑进去,并且针对技术的特点提出应急预案;同时应采取安全的方式处理保密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盗取、篡改;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加密技术和加密设备。

3.2进行金融业务数据认证工作

网络金融服务的质量虽然不能完全体现,但是金融企业可以使用业务数据认证的方法保证网络金融服务的质量得以展示并维护网络金融的安全。例如,选择知名品牌的SSL证书提供的电子签章帮助客户确认电子商务网站的身份,这使得经常发生的“用户名+密码”被盗用将可以避免,因为身份认证增加了第二因素的认证;另外,采用OTP技术的双因素认证产品,无需和计算机连接,只需按动一下按钮即可得到6位的数字作为第二因素进行登录,其易用性也成为金融服务提供商和最终消费者的一种选择。

3.3提高金融服务人员的素质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1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停滞不前,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持续低迷。虽然金融危机风暴已经停息,但是我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优化财务会计与管理。

1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财务会计与管理问题

1.1 财务监管缺失

从危机本质讲,金融危机是由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社会组织等各级机构的监管体系集体失灵导致的。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房利美、房地美和相关房地产服务公司盲目扩大销售房地产产品,也缺乏对企业资金链安全性的监控,而雷曼兄弟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也对市场风险没有足够重视,对购房者贷款条件审查宽松,而且盲目创新进入产品,美联储和证监会等美国政府部门也未及时干预房地产市场泡沫,一层层监管缺失最终导致了影响全球的次贷危机。在监管体系中,财务监管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若严格遵守财务监管制度、严格管控资金风险,都可以避免风险的集中爆发。因此,金融危机爆发对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敲响了警钟,财务监管的缺 失不仅威胁企业生存发展,还将威胁整个经济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1.2 财务数据真实性不高

金融危机时,美国媒体纷纷爆出上市房地产企业和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失真。大量房地产企业忽略了分析师对资金链风险的警告,大幅借贷买地建房,而银行不仅开发了以房抵押贷款、零首付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还不断加杠杆发放贷款,产生了大量中小房企银行集体加杠杆的羊群效应。即便多数美国企业采用了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仍然存在权限问题而产生的数据缺失、篡改等问题,以致于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引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在我国也存在财务数据失真的问题,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会延迟确认收入或费用,以便达到操纵盈余、避税或提高分红等目的。我国不少企业缺少分级审核制度,在会计信息的确认和整理环节即可能存在造假或修改等技术处理,从而很难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1.3 财务信息安全性不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网络财务发展,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对账单、实时划转资金,共享财务信息。然而,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对财务信息泄露潜在风险认识不足,对网络安全的认识非常不足。比如2015年绿地集团数据泄露事件就显示出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不高,多数企业忽略了网络黑客、木马病毒的潜在威胁和巨大破坏力。财务信息安全性不高不仅会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威胁资金安全,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部分木马病毒会大量攻击企业服务器,导致企业收到巨量订单或派出多份采购订单,致使企业服务器瘫痪,等到订单生成就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威胁到资金链安全。因此,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1.4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比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完善进度,我国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发展缓慢、跟不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常导致很多会计处理工作无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我国财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更显严重。比如,我国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购入新型金融产品的法规不健全,不能很好的约束企业过度投入虚拟经济,在虚拟资产计量、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漏洞。因此,需要谨慎审视金融危机的根源、找出引起金融危机的法律法规漏洞。

2 解决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财务监管

完善财务监管体系是解决财务会计与管理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分级分层次的财务监管流程,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工作,使得财务风险得到监管和遏制。在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中,建立完整的权限规则,不同职位的人获取不同的权限,不能开放信息下载和转存的权限,以便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而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实现资金监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还要完善报销制度和资金使用管理规范,避免资金活动脱离监管。完善财务监管体系不仅可以提升资金安全性,还可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防止企业过度投资、财务风险聚集,企业应当抓紧完善财务监管体系和相关流程。

2.2 加强会计人员培训

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整体成效等,因此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是增强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途径。企业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内现有会计人员培训,还可以从招聘环节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设定定期、分阶培训计划,从初级的会计信息处理和分类入手,到企业资产购置等企业投资管理,以及企业筹资融资管理等。虽然按照传统财经学的理论,财务管理不会创造价值,但是良好的财务管理和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却可以为企业降低财务成本、保障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此外,会计人员还要负责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的审核,加强对其培训训可以从业务实际发生前找到纰漏,避免多付关税等问题。

2.3 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也进行了大量创新尝试,企业也拓宽了投融资渠道,企业会计处理的理论操作规范和相关的实际会计处理业务步骤仍在探索中,特别是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性,会计准则的指导和规定具体到企业财务实践中时,也很难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比如将无形 资产应用公允价值计价,专利、科技创新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多是参考市场信息,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不同企业在具体会计处理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此外,网络财务的快速发展也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为具体的会计操作细则,避免过度随意调整财产计价,以及网络会计信息处理、确认的不规范。

2.4 提高财务信息安全性

提高财务信息安全性的主要办法包括:第一,提升财务软硬件安全性。企业应当采购质量可靠的电脑、打印机等硬件,以及规范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购买正版的电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并且定期安排网络安全检查,排除网络冲击财务管理部门的威胁。第二,财务信息权限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的输入、导出、确认、审核等权限必须得到规范的控制,不得随意更改权限,如需更改,至少需要高两级权限的人授权才可以,而且授权管理和审核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确保财务信息安全。

3 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

金融危机暴露出银企财务会计管理的漏洞和极强的破坏力,互联网的快速也带动了我国近几年网络财务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因此财务风险管理、财务维度拓展、财务管理效率、财务协同管理等成为我国财务会计管理的新动向。

3.1 优化财务管理体系

利用会计软件的流程设置,建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处理标准流程,设定完善的权限管理和授权机制,利用互联网拓展财务维度,让财务管理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限制,随时随地监控企业资金和财务状况。同时,强化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监管,提升企业财务监管的成效。

3.2 增强财务管理协同性

金融危机的应对经验显示,快速、同步、准确的财务信息共享可以实现财务动态管理管理,增强集团式企业财务管理协同性,延伸企业监管的空间,对企业下属分子公司的各部门也实现财务监管。对企业和银行等而言,增强财务管理协同性可以实现采购、考勤、销售、决策、预算变更等业务的实时动态管理,理顺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规范,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增强财务管理协同性还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及时调整资金变动、减少损失,特别是金融危机造成各国货币价值波动加大的情况下,财务协同共享可以极大的避免收益降低和不必要的关税支出。

3.3 强化财务管理实时性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实时性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网络财务解决了信息延迟问题,可以帮助决策层和管理层更好的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会计决策的准确性。财务管理实时性还可以解决财务信息单向传输的问题,极大的推动财务信息的双向传递,上层管理者不但可以尽快掌握会计信息变动,还可以及时下达资金变动指导意见和投融资需求变化等,减少信息沟通滞后产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4 强化网络财务系统安全性

金融危机不仅对金融创新提出警示,还对网络财务系统安全提出了警示。金融危机后兴起了多种网络攻击模式,其中一种就是攻击特大型企业的财务系统,导致财务管理软件瘫痪,威胁石油、军工等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业经营,进而影响国家安全。金融危机后恐怖威胁不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进入网络世界,威胁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因此强化网络财务系统安全性已经成为新时期各国财务会计管理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周长林.经济转型期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J].工程经济,2016(11):5-8.

[2]周义.新时代下云会计所面临应对措施[J].商,2016(29):150+140.

[3]王鑫.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的若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7):184-185.

[4]宋淑琴.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工程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建筑经济,2015(6):111-116.

[5]程文.挑战与变革: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发展[J].财政监督,2016(2):95-100.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12

需要对小微企业进行界定。以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小型、微型企业是小微企业的合称。近年来,小微企业解决了大量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另外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容易转向,从而比较容易创新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力量。但相比于其社会价值,其金融资源是明显不足。传统信贷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由于信贷成本不均衡、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对小微企业实行信贷配给,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的因素有:宏观融资制度不健全,股票债券融资门槛高等。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改善这种现状。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先声。互联网与金融结合,提供给小微企业以新的融资路径。

一、互联网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机理

(一)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限制

银企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小微企业因财务报表不完善等缺陷,往往不符合传统的银行授信模式,或缺乏公开透明的经营数据,提高了银行信息搜寻成本。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突破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约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等,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及客户评价数据等。这些具有较高的信息可信度,可以挖掘出反映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运营能力、信用风险的关键信息,便于贷款人对小微企业做出信用评级,激励对优质小微企业的授信。如阿里小贷基于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平台,引入数据处理技术,将客户交易数据映射为客户的信用评价,从而为其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

首先,降低了信用评级成本。互联网金融通过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搜集小微企业行为数据的成本较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能够自动生成小微企业违约概率的时间序列,便于迅速进行信用评级,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系统还具有规模效应的优势。其次,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平台,经营场所虚拟化、及信贷业务的流程化,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信息处理客观化,降低了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客户额外成本,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时效性。再次,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能够直接对接,节约了中间费用。特别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使金融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

(三)开拓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根据长尾理论,只要成本低、消费者数量大,传统的小市场也可以通过累积,壮大规模。如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吸引了大量分散的资金,供给了小微企业融资。此外,传统的银行信贷也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完善小微信贷模式。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个难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征信和评级模式,为银行带来了新的思路。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使银行信贷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展了小微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渠道。

二、互联网金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

(一)电商小贷

电商平台积累了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技术,建立评估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相关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在此之后,京东、苏宁、百度、唯品会等纷纷推出小贷业务,为各自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如蚂蚁微贷,前身为阿里小贷,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整合旗下资源业务,成立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其中的蚂蚁微贷平台,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对积累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模型,向小微企业的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模式的蚂蚁微贷,方便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截至2014年11月,通过蚂蚁微贷的130多万家小微企业共获得了贷款0.3万亿。

(二)P2P网络借贷

p2p借贷,即个人对个人的贷款。借款人资金需求信息,然后,其他投资者根据这些信息,并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利率等要求,匹配融资需求,投资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与早期的标会方式类似,其集合了亲友的财力解决资金,而P2P网贷扩大了提供资金的人群。2015年12月国家文件,强调P2P网贷平台只能作为信息中介。P2P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贷款申请审批手续简便快捷,平均借款期限较短,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的路径。近年来,我国此类平台发展快速,2015年12月底,全国达到9823.04亿的年成交量。

(三)众筹融资

众筹,即群众筹资,众筹融资指项目发起人借助平台向大众的小额资金。众筹融资融资门槛低,积少成多,投资大众化,有利于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筹措资金。此外,众筹所特有的市场反馈功能和广告特质还能为小微企业带来融资之外的技术、市场、人脉等支持。

(四)互联网银行融资

互联网银行是指无需线下网点,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是借助现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对客户的金融服务的机构。截至2016年2月,全国已经有80万家网商银行,大大化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服务范围受限

目前,平台和区域的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电商小贷融资渠道。电商小贷评估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要依据电子商务平台上小微企业的行为数据。此外,按照规定,电商小贷只能在省内经营,需要经过拟开展业务区域的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开展跨区域经营。如"阿里信用贷款",目前可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仅为工商注册地在京、上、广等平台会员企业,且要求1年内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在众筹融资中,小微企业要实现融资,就要依靠众筹项目及产品的创新性。

(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但各个融资平台之间呈现孤岛状态,也导致了借款人恶意欺诈等信用风险事件,不利于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持续的融资支持。如电商小贷中,根据某一电商平台上遗留的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某一小微企业授信,但这些数据孤立存在,尚未实现共享,这就可能使另外的平台上对此小微企业并不认可。此外,小微企业如果在某一平台上留下了不良信用记录,可转移到其他平台进行融资,这对其道德风险缺乏约束。尤其P2P行业更为突出。目前我国P2P平台尚没有对接央行信用信息数据库,或者不同平台上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进展有限。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推进与完善依然迫在眉睫。

(三)安全问题突出

一是资金安全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同时缺乏监管,难以有效监控平台内的资金管理、使用等,投资者的资金安全面临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还不完善,风控能力不足,加之大量噪音数据,影响了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因此信用风险依然威胁资金安全。二是信息安全问题。首先,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风险植入互联网,客户不敢选择;其次,客户的个人信息,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一旦这些信息出现问题,如被窃取、泄露等,将会对客户不利;再次,互联网金融平台时有发生的技术故障等,也加剧了损失。(四)业务模式的政策压力我国P2P网贷平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多数平台行使着信用中介职能,但其质量良莠混杂,乱象丛生,平台倒闭或卷款跑路逐渐增多。2015年12月,监管政策的出台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同时也冲击了其业务模式。国家要求平台将资金存管银行。如此绝大部分的P2P网贷平台必须转型。随着e租宝的,P2P平台明显面临压力,此外,平台要承担单个投资标的的信用风险,这会影响平台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能力。

四、优化互联网金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

(一)拓展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电商小贷的服务范围要得到拓展,首先要完善监管制度,沟通与协调不同地区监管机构,方便电商小贷跨省经营的审批,并逐步取消网络贷款的区域限制;还要将平台征信系统对接与共享外部征信系统及其他平台的数据,提高信用评估水平,降低门槛,使平台内外的关联小微企业的服务都能接受其服务。尤其要大力发展股权众筹,能够避免小微企业因行业差异的劣势,从而增强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效果。

(二)完善我国信用机制

建立第三方信用机构,能从某一层次上完善我国征信体系。为此,要着手以下方面。第一,鼓励我国第三方征信机构。此类机构通过业务的多种类和功能,满足社会需求;第二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可增进银企间的互信,防范小微企业的重复融资。实现和谐共赢。首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信用机构的数据,对接如海关、税务等外部数据,从而形成全面的风控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小企业动态数据库。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协调其他部门,提取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其次,明确监管范围。规范互联网金融。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

在资金安全上,一是要加快实施客户资金托管制度,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通过托管机构核实融资交易的真实性;二是规范和完善信用评级,个人信息审核方式有问题,容易出现信用风险。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如用线上审核和线下核实方式,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可以结合电商平台、传统金融机构的企业和个人历史交易信息,加强对融资主体的信用监控,从而全面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在保障信息安全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提高防御能力。监管者要加大查处非法网站,保护用户的隐私;

(四)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模式

首先,加快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创新,扩展金融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其次,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互利共赢。最后,金融的创新要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得到很好地缓解。如P2P网贷平台,平台应按照政策"去担保化",回归中介职能。P2P网贷平台应注重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项目的违约率,以吸引投资资金;另外应积极探索第三方担保模式,以防范资金流失,分散投资者风险。而对于平台设立银行托管账户的要求,需要监管部门沟通与协调,促进银行与平台合作。对于互联网银行而言,虽然目前通过远程开户的账户还存在功能盲区,但其所实现的账户消费功能,可使互联网银行业务进一步介入,创新融资模式。随着银行服务创新,及其风险管控的提升,将优化和调整远程开立账户的功能。在政策给定的空间内,不断提升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五、结论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一个长期难题,国家出台的政策也不能短时间见效,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找到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虽然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市场地位方面来看,仍没有撼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目前银行也正在加快融入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特别是能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障碍,因而,应拓展服务范围、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优化业务模式,使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贻理.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45:134-136.

[2]杨凯生.互联网金融不能"野蛮生长"[耳中国企业家,2013,21:46-48.

[3]刘明彦.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的掘墓者一一从P2P说起阴.银行家,2014,01:107-109.

[4]易欢欢.互联网金融发展与IT技术支撑问.银行家,2014,01:110-111.

[5]杨士斌.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时代金融,2014,35:216.

[6]胡吉祥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60-65.

[7]和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思考问.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75-77.

[8]翁曼.论英国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219-220.

[9]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10]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问.南方金融,2013,05:86-88.

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篇13

一、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中的资金管理具体包括风险防控、资金安全利用、资金计划筹集等过程,具体发生在资金活动前,资金活动过程中和资金活动结束后等几种过程当中,企业强化资金管理力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求

企业在运营发展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全面掌控资金的结存状况和利用状况,才能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保证资金的充裕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二)提高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

在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后,便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导致企业的现有资金不足以偿还所欠债务,影响企业社会形象和资信声誉。从债权人的层面分析,寻求投资企业的社会信誉和资信声誉能够对后期的资金成本与合作难度产生直接影响,一旦企业因为债务偿还问题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便会导致企业陷入一种危急状态,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破产危机。

(三)防范资金内容风险

对企业内部资金收支活动进行全面规范,健全资金内控制度,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预防资金挪用和资金占用等问题风险,同时将贪污腐败和营私舞弊等问题扼杀在萌芽当中,降低资金风险概率。

(四)降低资金成本

通过对资金活动进行合理规划,能够帮助企业集中所有零散资金,调节资金用途和分布状态,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规模,减少企业经营成本,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为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资金管理的发展特点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信息化是主要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的改革创新,信息传播方式也逐渐朝着零距离、同步化、零差异的方向发展,对现代化企业管理产生极大影响,也改变了企业原有的资金管理模式。

(一)资金流动速度提高

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企业开始引入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结算过程和网上金融更加高效、快捷和方便,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对自有资金进行实时查询,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实施网上对账、网上审批、网上支付和网上查询等工作,对现有资金进行实时支付、调度、归集。网上银行地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帮助资金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降低管理成本,促进资金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二)信息技术辅助进行财务监管

社会中的部分企业在管理资金的过程中还会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比如将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信息管理软件引入企业发展中,逐渐普及使用ERP系统进行控制。通过有效衔接财务系统中的人力资源、销售、生产、材料采购等环境,促进财务和销售、采购之间的工作流程实现进一步优化发展,促进各个环节中的信息共享。利用新型的资金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让业务流程中的资金能够更加清晰地流动。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将资金管理融入多种环节当中,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转变方向,带动企业管理系统全速运行,充分发挥财务监管作用。

(三)利用信息平台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银行资金呈现出一种比较紧张的趋势,不论是单独企业还是集团式的企业形式,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是当下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能够使企业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针对性收集相关子账户内的存储资金,促进内部资金的统筹整合,为此企业内部资金的平衡性,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以某一集团企业为例,在设置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的基础上,集团企业可以将各个子公司和总部的资金集中到管理平台当中实施统一监管,全面掌握子公司和企业总部的实时资金状况,而各个子公司内资金流动信息也会输送至系统内部,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资金调配、企业领导进行决策、财务人员的分析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集团企业中的跨区域账户功能,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推动子公司和总部的资金划转。在系统中合理设定各个环节的审批操作权限,能够有效预防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审批越权问题,提高了资金安全性。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

(一)传统资金的管理风险

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中,企业中的销售环节和生产过程以及材料采购等环节都是互相分离状态,同时能够从财务部门中集中反映出来,对于全部的过程资金流通来说,财务部门中的信息接收较为落后,无法全面掌控整个资金流通过程。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资金管理中后,因其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帮助企业实现了对信息流、资金流和企业物流的集成管理。帮助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准确掌握资金信息,实现预测和控制的目标。传统资金的管理风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企业中的筹资决策失误,从而出现无效融资和资本结构问题,最终造成企业产生债务危机和筹资成本提升。(2)企业中的投资决策不当,容易使企业错过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产生盲目扩张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降低资金利用效率,产生资金链断裂现象。(3)资金的调配不够合理、企业经营不畅等问题会致使企业产生资金冗余和财务困境等问题。(4)没有对企业内的资金活动进行合理管控,从而出现资金欺诈、资金抽逃、资金侵占、资金挪用等问题。

(二)新型融资风险

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限制,在经过企业上市、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依然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时,部分中小企业开始利用众筹平台、P2P网贷等形式进行全面筹资,但因为当下互联网金融中的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以及管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其信用监管较弱,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各种恶意骗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网络安全风险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容易导致企业中各种机密性文件信息流传到网络当中,进而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同时我国现阶段中的网络技术、网络环境和互联网金融等产品服务当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为安全意识不足以及成本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导致部分企业在创建网上银行和信息化软件的过程中,并没有匹配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此外,各种软件系统和计算机设备也缺乏安全软件和硬件的保护,此外,因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识较弱,增加了企业中的数据威胁,企业资金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容易被黑客和病毒入侵攻击。一旦出现此类事件,企业中的管理系统便会彻底崩溃,从而导致机密信息外流,企业资金被盗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四、促进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企业资金管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同时在传统资金面临风险以及各种新加的信息风险下,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力度,多维度管理资金流,降低资金风险。

(一)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

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健全资金内控制度,对资金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全面掌握资金风险的产生规律,准确预测资金风险,并结合资金风险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将资金管理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比如可以推出针对银行资金管理的相关机制,对财务人员的网银审批权限、U盾使用、结算流程、开立账户等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制定资金审批制度,对经办人的资金业务处理要求和职责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对资金业务审批负责人的责任、工作流程、审批方式进行明确划分,加强信息化控制。创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资金运行动态进行全面跟踪,关注大额资金的走向。针对那些违反企业资金内控机制的工作人员,不管最终是否产生经济损失,都需要实施严惩。

(二)制定合理的收支计划

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企业还应该将资金申请、业务合同、实际收支作为主要依据,制定完善的月度和年度资金收支计划,其中包含资金筹集、资金余缺、资金支出、资金收入等内容,在编制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整体平衡、重点优先和量入为出等原则,为企业整体现金的流入和输出提供基础保障。在确定资金的收支计划后,应该按照计划要求认真落实,如果出现超出计划之外的资金支出,需要通过企业领导的审批才能执行。

(三)不断扩展融资渠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科学制定员工持股方案,同时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预收账款融资等措施进行全面集资,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利用股权融资和租赁方式进行融资,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想要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这也是企业保护资金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企业除了要规范内部资金利用审批流程外,还应该加强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组建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针对各种资金流转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安全认证、防火墙等系统实时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可以融合硬件密钥、安全认证和防火墙等方式创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中的资金管理部门在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时,应该注重考查应聘者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其综合能力、安全防护意识、网络操作实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等,随后进行择优录取,对接触资金的各层收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资金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促进其掌握资金管理的新模式,了解领域中的各种新任务,同时还要学习网络数据保护方法和系统软硬件的保护方法,组织其参与各种必要性的技能考核和测试,促进相关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有效革新,保证资金管理全部参与人员拥有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金操作实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诞生了各种新的风险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企业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方法,预防资金风险,从而尽快适应新时期经济环境的变化,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刚.浅析信息技术发展下企业资金管理特点及风险管控[J].纳税,2018(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