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合集13篇

时间:2023-10-16 09:52:54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

一、“后影视期”的界定

在电影业中,有“后电影产业”,指的是电影除票房收入以外,因电影而产生的并与之密切相关的所有产业。后电影产品包括随片广告、录像带、VCD、DVD等音像制品;有线电视和非影院的传播方式,如家庭影院HBO、在线点播VOD、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场合的放映收费;电影品牌衍生的玩具、服装、电子游戏、特色旅游等,是囊括了所有与电影内容相关的产品和收益[1]。

影视旅游属于电影产业的后电影产品,从1963年西方影视旅游开端,几十年来,众多学者都对“影视旅游”进行了研究。2010年度的《旅游学刊》中两度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2-3],本文不再做赘述。本文采用的为以下定义: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4]。因此,本文中所指旅游产品指的是影视剧外景地(不包含影视城和主题公园)所提供的旅游产品。

在影视作品播出后的数月内,旅游目的地的客流会大幅度增加,而影视作品影响力的持久度以及影视作品流行期内旅游地旅游产品的持续开发则会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借1998年,Roger Riley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Dwayne Baker的研究来界定“后影视期”。1998年Roger Riley和Dwayne Baker对美国有一定影响力的12部电影进行数据分析:他们分别将12部影片放映前10年和放映后的5年期间拍摄地游客接待量为样本,进行定量研究。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显示: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对拍摄地旅游的影响至少历时4年,使游客量增长了40%到50%[5]。因此,文中所指“后影视期”主要针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指的是从影视剧播出后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提高到影视剧影响逐渐减弱的4年时间内。

二、后影视期旅游目的地的产品现状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影视剧对旅游地的宣传作用毋庸置疑。这种方式越来越被各地政府和旅游地认可,因此,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和旅游地纷纷主动与影视公司合作来对旅游地进行推广,但旅游地知名度提高后,后续的产品却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步伐。

1.重前期宣传,少后期营销。当各地意识到影视剧对旅游目的地的带动作用后,纷纷主动寻求与影视剧组的合作,如杭州市委宣传部与《非诚勿扰》的合作,充分显示了这一趋势。

影视剧对旅游目的地的带动不是长久的,在影视剧播出的数月内会出现急速上升,但随着影视剧流行期的消逝,游客人数会逐渐下降。

以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为例。1989年,乔家大院的年游客接待量为8万人次,1990年张艺谋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后,迎来了第一波游览高峰,1991年游客人数达到15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0万元。2009年晋商剧《走西口》热播时,通过百度对“乔家大院”进行搜索的人数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影视剧流行期的逐渐消逝,搜索量也不断下滑。而乔家大院并没有进行后续宣传,到目前为止,乔家大院还没有建立起官方网站,而其所在城市晋中在2011年才开始对其进行旅游定位并广泛收集宣传语和标志,但至今并未大规模应用。

因此,单纯靠影视剧的宣传只能获得短期效益,而旅游地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前期知名度的提升,更应注重后影视期的宣传和开发。

2.产品单一,缺少文化内涵。目前影视旅游目的地虽已着力于前期的宣传,但旅游产品并未与影视作品结合,从下表可以清晰看出,目前大多数取景地的旅游产品还是立牌简单介绍此地为某某影视剧拍摄地,大多数影视旅游活动也只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层面。很多场景只能依靠游客对影视剧的记忆来寻找,缺少互动,无法引起游客共鸣。此外,旅游地的产品也缺少当地文化的融入,几乎没有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游客在景区只是参观游览,缺乏体验,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山西乔家大院可谓是影视旅游的最大受益者,随着1990年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2005年《乔家大院》和2009年《走西口》的相继播出,使得乔家大院的门票收入节节攀升,虽然影视剧播出后的一两年门票收入会有所下降,但乔家大院的热度不减。影视剧给乔家大院带来客流的同时,乔家大院却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只是在各个院落、厢房里摆放一些民俗道具和宣传画来讲述当地的婚嫁、节庆习俗,但这种向游客宣传当地民俗风情的方式由于缺少体验和互动使得游客的评价不高。

3.缺少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再开发。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即产品的投放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生命阶段。旅游地伴随着影视剧的上映推出旅游产品,在影视剧的流行期内旅游产品进入快速成长期并逐渐走进成熟期,而伴随着产品的成熟大多数旅游地都只是依托原有景观来吸引旅游者,并没有对旅游产品进行再开发或对景区进行扩充或寻求新的创意,从而使得产品渐渐进入衰退期。虽然研究表明: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对拍摄地旅游的影响至少历时4年。但在我国,大多数影视剧的影响期要远远短于4年,因此,旅游经营者应对旅游产品进行再开发来延缓衰退期,延长生命周期。

三、后影视期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开发策略

1.运用互联网媒介及现代营销理念,进行持续的影视旅游营销。影视旅游中影视剧是景点的主要宣传媒介,但在影视剧上映之前,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来进行宣传。从目前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有些旅游地在影视剧拍摄期就已开始了大规模的营销,如2006年芒果网与《夜宴》剧组的联合营销,使得《夜宴》外景地浙江安吉、内蒙古额尔古纳在影片未上映已获得较高人气。通过芒果网这样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对影视剧与外景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影视明星的影响力推出影视旅游专线,极大地推动了外景地旅游景区的发展。

大部分影视旅游地到了后影视期则不再进行影视营销,只依靠影视剧带来的余温开展经营。对于旅游地来说,在不同阶段可以借助多渠道对景区进行宣传。如乌镇在影视剧《似水年华》播出后,邀请剧中女主角“英小姐”刘若英来为乌镇代言,拍摄了创意和内涵绝佳的形象宣传片,并定期在央视播出,这对乌镇的后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媒体外,旅游地应与时俱进地采用事件营销、节庆营销等方式,并跟随大众潮流借助新型营销方式如微电影、微信公众号等向旅游者进行宣传。

2.注重游客体验,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深度。我国大部分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大多是对某一特定空间和事件的简单再现,忽视了对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在后影视期初期应进一步挖掘影视剧本身的文化内涵来开发相应的影视旅游产品,如家喻户晓的韩剧《冬季恋歌》在播映后,外景地南怡岛对剧中许多有意义的场景进行了还原,还制作了《冬季恋歌》场景地图,满足了影视旅游者到外景地探寻回味影视剧的基本需求,也成功地将观众的身份转化到游客。

场景还原虽增强了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但若要加强游客的参与性,则需要对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影视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发旅游产品,如《似水年华》剧中出现的邮局、酿酒坊、染坊等都可以加入参与性活动,让游客体验网络时代下工业化生产所体会不到的手工制作的乐趣。

3.根据生命周期规律开发或创新旅游产品。旅游地处于后影视期时很少对旅游产品进行再开发和创新,这无疑会影响到整个旅游地的长远发展。运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产品进行开发能够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或焕发新的活力。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2

由于体制、机制、旅游产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影视旅游业在各地发展很不均衡。相对而言,横店影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横店影视城从1996年建立首个拍摄基地至今,每年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横店模式也由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国内目前最为成功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尽管如此,横店影视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前人们消费水平和旅游方式的改变,给横店影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加快横店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横店影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一.横店影视旅游业发展现状

1996年,以支持谢晋导演拍摄《鸦片战争》为契机,横店集团开始建设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南粤十九世纪广州街,由此开始了涉足影视旅游产业的步伐。《鸦片战争》热映所带来的宣传效应,使横店这个原先只注重发展工业、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夜成名。短短几年时间,秦王宫、清明上河图、香港街、明清宫苑等影视实景基地相继开建。从建造广州街至今,横店集团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等,建成28个大型实景基地、13座大型室内摄影棚,可以满足上至秦汉、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影视剧拍摄对室内场景的要求。横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实景基地,被美国杂志《好莱坞报道》誉为“中国好莱坞”。

2004年,全国首个部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在横店挂牌。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规划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影视元素最集中的影视产业集聚区。为了进一步推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继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后,201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批准设立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加大对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12年,实验区新增入区企业52家,累计达到487家,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唐人电影等诸多影视大佬均在横店安家落户。2012年入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11亿元,同比增长146.47%;上缴总税费9.64亿元,同比增长163.34%。2012年,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共接待剧组150个。随着横店影视城影视文化旅游资源的不断整合,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开发,横店影视城从单一经营“影视基地”旅游向打造影视主题旅游公园的战略转变,开创了独特的以影视外景和娱乐活动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模式,开发出“梦幻太极”、“梦回秦汉”、“汴梁一梦”、“怒海争锋”等20多场精彩的演艺节目,2010年横店影视城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游客人次达到1177.24万,实现了影视业、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横店已成为以影视为特色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转型升级是横店影视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横店影视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符合应对市场竞争的要求。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增大。就国内而言,影视基地项目一哄而上,风格雷同,毫无特色,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而无序的状况,这一状况对横店影视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符合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我国旅游市场消费已从以观光旅游为主,转向观光、度假与专项旅游三足鼎立的新的发展阶段。影视旅游作为一种融入了影视元素的全新主题化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更加理性,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这使得横店影视基地在影视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影视基地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目前这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不利于横店影视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三.横店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理念转型。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增长模式从粗放型为主转向集约型为主;工作重心从扩大规模为主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

(二)目标转型。以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打造国际影视旅游名城为依托,以优质服务为核心,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在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增长模式、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横店影视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使横店成为全国著名、亚太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功能转型。通过对横店乃至东阳区域景区景点的开发和打造,形成功能齐备、分区合理的全域化旅游格局,把横店建设成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区、影视旅游创意集聚区、影视企业成长孵化区,为金华建设旅游强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推动横店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条件

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是实现横店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横店实际,重点应加强三方面的建设:

1.加强实景拍摄基地建设

目前横店各种实景基地绝大部分为古装剧和年代剧场景,功能较为单一,应以建立完善系统的实景基地为目标,新建一批新的拍摄场景,如特色年代剧场景、现代农村场景、现代城市场景等。此外,还应进一步鼓励吸引民间、国有等多种资本参与建设,兴建一批中西文化拍摄基地,改造一批高科技摄影棚等,不断丰富影视拍摄场景,持续巩固基地规模优势。在横店小城市规划设计、街区(小区)建筑形态、标志性建筑、文化景观带建设等方面融合影视元素,彰显影视名镇特征,大力营造影视文化氛围,实现影视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完善融合。

2.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在横店对外交通方面:争取省市支持,修建一条横店至义乌的高速公路,进一步缩短横店到义乌火车站和机场的交通时间;对横店镇内公路和高速入口处的道路进行改造,形成横店直达杭州、上海的快速通道;加快横店通用机场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建立横店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空中支线;完善横店“七纵七横二环”交通网络建设,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把各大景区快速连接起来。

3.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十二五”期末,横店每年的游客可突破1600万人次。为了使如此之多的游客在横店吃好、住好、玩好,需要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重点要完善社会化服务设施,包括新建、改造、托管一批宾馆;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尽快实现横店出租车投放,方便游客出行;建立健全商业网点,在镇中心建成若干大型综合性超市,规范各大景区内的商业布局等等。

(二)延伸影视产业链条,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推进横店影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突破旅游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概念,扩大影视旅游产业的外延,延伸影视旅游产业链,培育影视旅游新增长点,实现影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影视旅游发展空间就拓展到哪里。

1.扩大影视旅游业的范围

自横店影视基地建立以来,特别是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以来,横店已基本形成了以新型工业为基础,以影视为龙头,带动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影视业与旅游业结合紧密,使横店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影视旅游基地。具体做法是要以横店影视基地为中心,通过全市旅游规划,将东阳市其他景区全部融入影视元素进行改造,并通过旅游线路的重新设计,使其与横店影视城进行有效连接,从而达到以横店影视旅游带动整个东阳市影视旅游的目的。

2.加强影视旅游业与工商业的联动发展

一是结合影视产业链的构建,大力发展影视衍生产品的工业化制造和影视相关配套工业,如:影视器材、影视设备、影视道具、影视制景等;二是将东阳市传统特色工业与影视产业结合。东阳素有“百工之乡”之称,尤其是木雕、家俱、竹编等工业早已闻名全国,这些产业如果加入影视文化元素,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通过这些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对影视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此外还要扶持一批加工企业,引导开发旅游纪念品,做强做精各种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推动建设一批旅游商品基地和旅游购物场所。

3.完善横店影视产业链条

后期制作一直是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一条短腿。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后期制作公司入驻实验区外,重点支持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后期制作基地建设;投巨资购置国际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兴建影视特效制作中心,构建横店影视后期高科技制作平台,引进后期制作团队入驻;大力构建横店影视发行与交易中心,精心制订和横店影视产业指数,重点经营电影电视剧发行、影视产品交易、影视器材与设备交易、影视技术转让等,定期组织电影看片会、电视剧发行交易会、影视作品推介会、影视产业高峰论坛、影视旅游产品交易会等,将横店建设成为影视作品交流、影视旅游产品交流的集散地。

(三)优化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影视旅游发展

1.纳入东阳战略支柱产业

横店影视旅游产业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应当把影视旅游业作为东阳市的战略支柱产业,举全市之力予以重点打造。目前东阳市已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和完善了“影视企业贡献奖”、“中国(横店)影视金牛奖”和“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奖励政策,持续加大对影视产业的扶持力度。下一步,要针对影视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向入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实行“一企一策”,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由此进一步提升横店影视品牌的凝聚力,从政策上推进“知名企业本地化”的进程,并带动横店影视旅游业更大步幅地前进。

2.作为浙江省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浙江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需要培植一批全省性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横店影视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较大,理应成为浙江省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面对当前和未来愈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仅仅依靠横店集团及东阳市的力量显然还不够,应当继续争取浙江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动员全省的力量,加强对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的扶持,为横店影视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一个层次更高的平台,进而也推动横店影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列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时机,努力将实验区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扎实推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率先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更充分地享受国家最新优惠政策。同时,横店要以小城市培育为契机,加快资源整合,营造和谐旅游消费环境,把横店打造成既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宜游”目的地,又是吸引旅游者停留的“宜居”目的地。

(四)提升影视旅游品质,增强景区竞争能力

1.集中精力打造影视旅游休闲名城。影视旅游属于深度旅游,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高度注重旅游者的情感体验。横店影视旅游业要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融合发展理念和“以影视基地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运营模式,努力把横店建设成为旅游度假之城、影视文化之城和休闲宜居之城。

2.创新服务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旅游行政能力,健全横店旅游管理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大旅游的推进机制,使旅游行政服务高效、透明。二是推动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化。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规范旅游企业服务。可委托有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对游客开展抽样调查,进而对各景区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利用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3.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旅游持续发展。一是依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阳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推动区域旅游均衡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二是创新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形成以基地观光为基础、影视体验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辅助的旅游产品结构模式。深度开发多样性产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突出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差异性。三是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从交通、产品组合及区位特点出发,融合不同类型、不同品质资源,形成主题鲜明、富于特色的专题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 徐永安. 打造横店影视产业链的成功尝试[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03)

[2]曾毓琳.横店传奇――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33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3

影视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影视旅游业已经成为一项时尚、前沿的专项旅游项目。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纷纷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因此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影视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够加快影视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速度,还能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影视旅游的概述

所谓影视旅游在西方常常被成为电影引导旅游,它具体是指旅游的目的地曾经出现在荧屏上、电视中、影视中,促使旅游者更多的来到某地进行旅游。著名学者刘滨谊曾经明确的指出:“影视旅游的原因就是利用影视拍摄、演出、制作的全过程,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一种过程。”对比国内外的影视旅游具体定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影视和旅游都是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活动,两个概念能够互为补充,完美契合,从而为影视旅游下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主要是指由于影视著作、播映和模仿相关影视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例如:在影视旅游业发展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都可以作为影视旅游业活动的项目。

三、产业融合的概述

产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由数字技术革命衍生的一种新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直到20年9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为新型产业革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产业融合理念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1994年美国学术论坛提出:“通过计算机、电信、以及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传播,更多的产业融合项目得到空前的发展。”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一个动态互动交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是根据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这一条规律发展的。

(二)信息产业融合趋势加强,无论是电信行业、电视行业、广播行业、还是出版印刷行业,都属于信息产业融合的趋势和范畴,信息产业融合将音乐、视频、文件、照片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进行信息传递。

(三)技术产业融合是根本,技术产业的创新,是很多新型产品融入其中,通过战略调整,将新产品、新服务供应到新的市场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长期以往企业边界消失,从而实现了产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发展

从影视诞生开始,它就具备了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在影视发展的早期,这种吸引是没有意识的。例如:电影《庐山恋》对庐山的宣传,电影《西游记》对九寨沟的宣传等,这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不具有主动意识,人们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与之前无意识的宣传不同的时候,如今很多旅游业的目的就是借助影视来进行宣传和发展。例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推出英国电影旅游业总攻略,其中详细的介绍了70部经典的英国影视作品,将影视中涉及的120个旅游胜地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介绍,很多旅游者可以沿着这些旅游路线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游览和重温影视剧中主人公所到的风景胜地,感悟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又如:此前热播的《阿凡达》掀起了全球热狂潮,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就将乾坤柱改成了阿凡达路亚山,并且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发展,从而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二)从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

旅游目的地的早期主要是借助影视作品的进行宣传,这时往往是影视作品的后期阶段,不是前期宣传。例如:《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但人们观看完影片,游览庐山也成为游客的重要活动,又如:《西游记》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九寨沟,选择九寨沟纯粹是为了电影拍摄所需要。因此影视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后期宣传来吸引更多的游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由后期宣传演变为前期宣传,在影视早期拍摄或者选景的阶段,旅游管理者就做好了营销宣传方案和计划,与影视业签订协议,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在拍摄《非常勿扰》的时候,北京旅游局早早的就与影片开发商之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将长城、紫竹公园、欢乐谷等著名国家风景旅游区融入其中。

(三)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影视旅游业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后期宣传变为前期宣传、影视旅游业也逐渐进行了产业融合,从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影视基地应用而生。游客在参观影视基地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影片拍摄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包括服装、道具、饰品等,还能够体验各种特效技术,飞檐走壁、威亚钢丝都能够亲自体验。新型影视基地的构建,不仅能够用于拍摄的需要,同时它也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场地,体现了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趋势,实现了又产业到产品、市场、企业的有机融合。例如: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自从播出后就带动了韩国泡菜这种食品的热销,不仅开拓的了食品市场同时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国内学习和借鉴。

五、在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影视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影视旅游地发展模式

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产业融合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影视外景地和内部发生地两方面入手,增加游客的旅游量。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很多旅游景点在拍摄之间可能是闻所未闻,但已经利用和拍摄,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完美、惊艳的亮线,就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地,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旅游的胜地,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拍摄《罗马假日》的过程中,罗马曾不被人所熟知,但经过影片一宣传,罗马成为热门景点的旅游胜地。又如:在拍摄《古墓魅影》这一影片的时候,塔普伦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寺庙一度成为热门观光胜地,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此外,影视作品不仅需要大量的外景地作为辅助,同时影视作品自身的发源地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据相关资料显示,与影视外景地相比,很多的人们选择去影视发源地进行旅游。例如:系列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热议,很多旅游者都直奔那火红的灯笼大院。由此可见,影视旅游管理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将影视外景地和影视故事发源地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影视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

一部影视作品的传播和发展,不仅是作品本身故事内容的传播和发展,更是一种影视文化的体现。例如:影片《少林寺》一经播出后,就在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国武术的狂潮,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很多游客都让子女在中国学习武术功夫。又如:韩剧《冬日恋歌》的播放极大的丰富了韩国的服饰文化、彩妆护肤等旅游产业,很多中外游客都纷纷前往韩国购物。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模式,学校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本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4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5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6

影视后期制作早在多年前的影视作品中就有体现,例如,82版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只是在那个时候,科技还不够发达,人们所掌握的技术也不够先进,于是后期制作所呈现的特效还不够完美,不够吸引人们的目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而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世,而这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了后期制作的影视作品,往往带给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1 镜头剪辑

影视作品的制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包括前期选择剧本和演员、场地进行素材拍摄、剪辑镜头与素材、后期的P图制作和配音等。后期的影视制作在影视作品的形成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为了拍摄的需要,影视作品在进行拍摄时,会选择用不同的镜头在不同的地点拍摄不同的画面和场景,这样方便镜头在不同的场景需要时进行切换,但是在最终放映时,不同的镜头来回的切换会使影视作品显得没有规律,杂乱无章,所以需要后期的镜头剪辑来实现影视制作的顺序放映。后期制作中的镜头剪辑是工作量很大的一个任务,工作人员要在成千上万的前期镜头中进行选择,剪辑出符合剧本需要的镜头,然后进行整体的组合和拼凑。好的剪辑制作能够在规定的表现时间内完整地表达出故事的要素,既有镜头的美感又有故事的完整性,而这些镜头剪辑的好坏往往影响着影视作品的合成效果和收视率。

例如,现在流行的网络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其剪辑就能够获得大众的喜爱,吸引大众的眼球,该综艺的风靡是因为萌娃的可爱,爸爸的机智和帅气,还有爸爸和孩子在旅行过程中体现的小温暖以及不断升温的亲情,而这些都是幕后工作人员将原本杂乱无章的日常拍摄进行剪辑,呈现出最吸引人的画面的结果。工作人员需要将爸爸和孩子们日常的拍摄观看很多遍,并且从中进行选择,选择励志的温暖的有教育意义的画面进行剪辑并配上文字,这样既可以帮助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理解,也可以吸引观众进行情感的投入。例如,在《爸爸去哪儿》的第一期,爸爸和孩子们到军队拍摄时,庆庆不小心弄疼了小亮仔,蔡国庆批评了庆庆并带他给小亮仔道歉,两个孩子和好如初,互相拥抱,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工作人员制作的字幕“小亮仔,对不起”“没关系,庆庆”。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画面被保留下来,经过后期的制作成为了节目中的吸睛之处,同时也是节目收视率的保障。

2 特效制作

特效制作是很多影视作品都需要的后期制作,不管是古侠剧还是现代剧,多多少少都会需要特效来实现一些场景。例如,夏天的六月飞雪,侠客的飞檐走壁等。通过特效来实现场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使影视作品更具有真实感,能够得到观众的支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发展水平在不断地进步,计算机特效在影视的后期制作中能体现的特效效果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震撼。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的审美观点和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所以影视作品中的特效制作也越来越需要花费工作人员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原本计算机的特效只能实现镜头的转换,如今为了收视率和大众的观影需求,计算机的特效不断地进行拓展,已经拓展到可以实现人脸动画化和3D动画特效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影视作品能够有更好的美感和艺术效果,能够符合大众对影视作品欣赏水平的要求。例如,热播剧《微微一笑很倾城》是由网游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的拍摄涉及男女主网络游戏中相遇的对手戏,而网络游戏中的画面在现实的拍摄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于是,这就涉及后期特效的制作,由于拍摄的需要男女主需要在布置好的台景中进行拍摄,而周围的景色和虚拟的打怪场景都需要由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后期的制作,实现男女主在网络游戏中对戏的画面。特效制作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影视作品的形成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美感。

3 后期配音

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还有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影视作品的配音,有的影视作品的在拍摄的时候会进行同期录音,这样就需要后期制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对拍摄素材剪辑的顺序,影视画面的衔接都要注意,特别是背景音乐的加入,要符合当时故事发展的情节,例如,在一个喜悦愉快的故事场景中,就不能剪辑悲伤的音乐当作背景。部分影视作品的录制由于环境等因素,会进行后期演员的配音和背景音乐的插入,例如,古装剧的拍摄大多都是在横店影视城进行拍摄的,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几个剧组同时拍戏的场景,拍摄现场声音嘈杂,无法进行演员的现场录音或者在有的剧本中,演员的声音不符合演员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需要配音演员在后期根据剧情进行配音并由工作人员进行场景的剪辑和背景音乐的插入。影视作品的画面和声音是同步的,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影视后期配音制作要投入更多精力与心血,争取为影视作品的制作加入更多的先进技术,为影视作品的艺术性灌入新的活力。

一个影视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所体验的不只有视觉上的画面体验,还有听觉上的声音体验,一个作品声音的剪辑与该作品的画面剪辑一样重要。例如,古装大剧《甄执》就是在前期拍摄时并不录音,只由演员进行故事情节的拍摄,声音的录音则由专业配音演员后期在录音棚内进行配音。后期配音演员配音的难度不亚于演员演一场戏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实现配音的准确性,达到声音与画面同步的效果,配音演员要在闷热的录音棚内进行配音,不能有外界的干扰,而且配音演员完成一次配音就像演员进行一次角色扮演一样劳累,配音演员也要将自己代入拍摄的情节,去酝酿拍摄过程中悲欢喜乐的情感,因为只有将自己投入剧情内,才能触发真实的情感,才能更贴合画面的实现声音的录制。此外,故事情节发展^程中,背景音乐的插入也必不可少,背景音乐能够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投入到影片的画面中。例如,恐怖片的拍摄后期需要工作人员在适当的情节中加入恐怖的音效,这样可以使画面感更强烈,使观众在观影时能够感同身受。

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是为了满足观众观影的需求,使影视作品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在客观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后期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未来影视作品发展的必要道路。

参考文献: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7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7102

1同安影视城基本概况

同安影视城距厦门市区35公里,位于同安区五显镇的东溪河西岸,在同安著名景点北辰山、梵天寺旅游线上,与古刹梵天寺为邻,是由前远华集团投资兴建的集影视拍摄取景、游览观光娱乐于一体的人工景区。原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1998年建成占地180亩的第一期后,因远华走私案发,二、三期建设至今没有跟进。第一期总投资达1.35亿元,以颇为壮观的仿古人造景观“天安门”、“太和殿”、“养心殿”、“南城门”、“长廊”、“明清街”等六大古建筑为主体,融入闽南民俗文化艺术,有机地把皇宫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南国紫禁城、闽南大观园”文化旅游景区。该景区于2009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迄今已为《皇宫宝贝》、《开台英雄郑成功》、《施琅将军》等电视连续剧提供影视拍摄场地。

2同安影视城经营管理的现状

2.1门票及其它项目价格

(1)门票价格。

表1门票价格影视城门票40元/人学生凭证20元/人老人凭证20元/人(2)景区内自费项目价格。

表2自费项目价格项目价格项目价格(1)穿古装15元/人(5)森林探险10元/人(2)上龙椅20元/人(6)碰碰车10元/人(3)轿景拍照5元/人(7)过山车10元/人(4)老爷车博物馆10元/人2.2客流量及收入现状

2009年同安影视城共接待游客30.68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15.51%;旅游总收入达808.8万元,同比增长2624%。

2010年仅元旦当日,影视共接待游客4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人民币13万元,春节当天同安影视城门票收入近十万元。

2011年,国庆期间单日游客接待量最高达15000人次,全年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达1.97万人次,增长8%。

2012年,精心推出现代版“甄嬛”系列各项表演节目,共接待游客6.11万人次,同比增长2.42%,门票收入219.9万元,比增19.5%。

据了解,这几年来,同安影视城游客增量年年超过40%,是目前同安客流量最大的景区,但除了大型的节假日外,平时客流量都很少,淡季甚至一天都没什么游客。

2.3景区周边交通状况

景区到厦门市区的道路,途径同安汽车站,路面为四车道水泥路。南侧324国道(途径翔安区、同安区、海沧区、漳州市),路面为四车道沥青。公交车每日20班以上经过景区门口。以之为终点站的旅游专线车就有“658快线”和“658”两路。

2.4景区内主要表演活动

影视特技表演、花车巡游、编钟表演、大型皇帝上朝及清宫大游园、抛绣球招亲等表演。

2.5景区内主要娱乐项目

扮皇帝、坐龙轿、骑马射箭、抢绣球、立体电影、森林探险、飞鼠过山车、碰碰车、打气球等娱乐活动。

2.6景区内购物消费场所

明清一条街可购买工艺品、字画、珠宝、台湾商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都一处酒楼供应美食,同时开心剧场有短片拍摄。

3同安影视城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规划与实际脱节

影视城原规划建设定位为“南国紫禁城,闽南大观园”,既想在闽南这片土地上汲取养分大放异彩,又想体现宏伟大气的明清建筑,再现北京紫禁城的壮观景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但是,由于远华案发后规划中的二、三期建设没有开展,使得景区的规模偏小,展示的内容量小,且在空间的利用上过于粗糙,导致其给人以“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观感,后续发展明显呈现出后劲不足状态。

3.2配套设施不齐全

(1)食宿场所欠缺。

作为影视拍摄基地,没有相应配套的食宿条件。旅客旅游的食宿条件存在问题。同安影视城周边2星级以上宾馆不到5家,最近的也要距影视城3公里,其余都是一些零零散散,不规整的家庭旅馆。大型的饭店屈指可数,多是一些小吃店。食宿供应不足,不利于拍摄剧组驻扎拍摄,也不利于游客的长时间停留。景区内提供餐饮的地方也很少,唯一大型一点的就是明清一条街里的“都一处”酒楼,一楼经营风味小吃,二三层是正餐和包厢。仅仅是为了解决游客的吃饭问题,而没有充分发挥美食在旅游消费中的带动作用。

(2)基础建设不完善。

卫生设施不足,尤其是游客量剧增的节假日期间,给游客带来很多的不便;游客休憩场地不足,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户外的休息场地不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游客旅游质量;安全设施不完善,消防栓、报警器、警示标志等设置不够健全,使景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影视城门口停车区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公交车拥堵门口,造成路线不通畅。

(3)娱乐活动单一。

景区内主要的娱乐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舞台表演性质的,另一类是游客可参与体验的。影视城内,分时间段的会有皇帝上朝,比武招亲,抛绣球等演出,还会有闽南特色的歌仔戏表演,这些演出虽活跃了气氛,但是由于表演的过于粗糙,桥段单一、老旧,很难引起游客的兴趣、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同时园内所设有的森林探险,飞鼠过山车,碰碰车等常见的娱乐项目,不仅利用率很低,占地面积大,而且与景区主题不相符。

3.3宣传推广力度弱

影视城尽管在厦门这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外来游客很少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旅游所。即使是本地人,也并非家喻户晓。个中原因就在于宣传推广的力度较为微弱。在厦门的各大媒体和街头动静态广告上,很少能看到有关影视城宣传的影子,更不用说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了。尽管影视城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及官方微博,但是信息更新慢,游客无法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其官方微博最新更新于2012年9月3日)。网上的旅游攻略、旅游达人推荐、旅游网站景点排名里都不见同安影视城的名字。

3.4地理位置相对偏远

虽然到达影视城的班车现在每天达20班以上,但由于其同厦门市区35公里的距离,使得其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远而不占优势。所以,尽管近年来厦门的旅游人数倍增,但是来厦游客的首选之地仍是岛内的鼓浪屿、厦门大学、曾厝垵、南普陀等景点。没有多少新颖独特卖点而又略显偏僻的同安影视城,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4解决同安影视城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4.1重新制定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

明确发展定位是每个景区在做大做好做强之前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明确发展的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围绕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同安影视城当务之急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原有的工作思路,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对景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当注意分析现今行业市场的发展态势,把握住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认真定位努力打造同安影视城这一品牌。

4.2大力改造空间外观和景区风格

首先,要将与景区主体风格不相适应的周边建筑进行外观改造,使景区与周边建筑形成一个风格相近的和谐整体。这点上,需取得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局等)的配合,由之牵头,协调周边房产开发企业共同打造景区明清主体的建筑风格。其次,要迁移与景区整体风格不相适应的设施和娱乐项目,如老爷车展,碰碰车、过山车等。最后,统一景区的整体外观,将指路标,垃圾桶,卫生间等都改造成具有明清时期特色的仿古设施,要求景区内的服务人员、明清街的小商贩身着明清服装,营造明清的生活氛围,使游客一进入影视城,就有穿越回到了明清年代之感。

4.3运用营销推广策略塑造品牌形象

首先,根据影视城的定位,大力打造它的特色名片。同安影视城的特色在于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根据这种风格,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品牌策划方案,形成古色古香的韵味影视城品牌。其次,为了进一步挖掘它的品牌价值,可以延伸它的产业链,形成独特的产品,如:旅游纪念品、特产、吉祥物等,让同安影视城形象进一步传播出去。再次,要组建立一支强大的营销和公关团队,专门负责景区的宣传推广工作。最后,要借助新媒体加强宣传与推广,及时更新网站及微博信息,使游客把握一手旅游信息;与旅游网站合作,借助网络平台宣传;与旅游图书出版商、旅游网站、手绘地图等合作,使同安影视城也成为厦门旅游攻略的一部分;拍摄宣传片,在影视媒体上进行播放,以提高知名度。

4.4建立“吃住行游购娱”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

对于旅游观光景区来说,应该在“吃、住、行、游、购、娱”上都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算得上好的景区。“游”是游客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景区提供的最基础消费产品,但是单单靠“游”来获取收益是远远不足以应付景区的日常运营的。应该说,同安影视城目前仅仅只是处在提供最基础消费的发展阶段,要想全面提升它的经济价值,必须在“游”以外的“吃、住、行、购、娱”上下功夫,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首先,要对景区内饮食场所进行改造,不断推出闽南和京城特色美食以吸引游客。其次,要与周边酒店宾馆密切合作,让来到影视城游玩的游客无住宿之虞。再次,要与旅行社携手,与周边的北辰山、梵天寺等景区结合,打造经典的旅游线路。最后,不断丰富和更新景区的文化节目表演,如增设明清时期的民间市井娱乐项目,如:杂耍,说书等,并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性等。

4.5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

服务时代的到来,使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作为AAAA级景区,同影视城的工作人员也应有相应的从业素质。景区工作人员分为两种:管理层及普通职员。管理层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整个景区的未来发展,因此要特别重视对管理层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从企业外部引进具有职业经理人素质的全方位人才,同时要加强管理层知识的更新,有计划的对其进行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除了定时培训外,还应加强管理层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的力度;普通职员是景区直接面对游客的窗口,游客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直接服务的质量。普通职员的素质决定着游客对景区的直接感知。对普通职员,如售票员、检票员、后勤人员等等,要对其进行基本的岗位培训、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等培训。主题公园要使游客感受到快乐,不仅要靠场景、环境和硬件设施,更要靠经营理念和人性化服务等软件环境。通过对管理层和基础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影视城的软件环境,进而提高同安影视城的整体实力。

总之,尽管同安影视城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相信只要景区管理者脚踏实地做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之建设成为厦门富有特色的休闲娱乐景点和旅游名片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厦门市同安影视城官网[EB/OL].http:///cn/index.asp.

[2]李小波.浅析企业品牌定位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2009,(15).

[3]肖轶楠,夏沫.论主题公园体验价值的创造——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8,5(23).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8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6-0029-07

影视旅游实践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产生了众多相关文献,《旅游学刊》在2010年度两度刊文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状况已经做了全面介绍,本文不再赘述。总体说来,国内外关于影视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视对旅游主客体的影响、影视旅游主体的感知体验、影视旅游吸引力,以及影视旅游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虽然个别学者(如李道新)注意到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但是真正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的影视旅游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很少涉及融合发展的机制和特征等内容。尹媛媛等在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时指出:“一个领域的形成、产生机制往往是它内在动力的保证,如果运行有效,能够协调各个部门,激发内在潜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影视旅游的产生机制,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却仍然凤毛麟角。”本文将在充分借鉴现有影视旅游研究和产业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视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对影视旅游研究以及产业融合研究有些许推进。

一、产业融合的理论和实践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关注,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数字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化实践的观察。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路庞特(Negrouponte)用3个相互重叠的圆圈来描述电子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业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3个圆圈的交叉处(即产业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欧丁格(Oettinger)和法国作家罗尔(Nora)与敏斯(Mince)分别创造了compunctions和telemetriqu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为产业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产业融合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研讨会”。进入21世纪以后,更多领域的产业融合现象得到了关注。

产业融合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催生新产品与新服务、促进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派生出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等,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早在1997年,欧洲委员会就“绿皮书”(Green Paper)指出,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并把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将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融合化和信息化、生态化一起构成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尽管主流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领域,而且还远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但是从既有的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一是产业融合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沿着技术融合――产品和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不断发展。二是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动力。技术创新导致通用性技术的出现,从而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相应的新市场,然后是企业战略的调整,大量并购重组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产业融合最终实现。三是信息产业的本质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不管是电信行业,还是广播、电视和出版行业,都可以纳入信息产业的范畴,照片、音乐、文件、视像或对话等的传播本质上都是信息的传递。

二、影视旅游的内涵和产业融合发展特性

1 影视旅游的内涵

影视旅游,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认为它是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定义1)。国内一个得到较多引用的定义是刘滨谊等提出的: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定义2)。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的影视旅游定义,可以发现二者强调的都是影视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定义1关注的是影视对吸引物的展示,定义2关注的是影视相关事物成为吸引物。两个定义实际上可以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是指主要因为影视制作、播映及相关事物而形成的旅游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这样一个定义不是为了完整而完整,而是因为影视旅游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有关影视旅游的论述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等普遍被认为是影视旅游项目。但显然对于影视外景地来说,影视起到的更多是传播作用,而不是构成吸引物(和定义2不符);而对于影视基地来说,之所以吸引人并不简单地是因为出现在荧屏或银幕上,而是因为影视基地提供诸多的参与和体验活动,包括参与影视拍摄以及见到明星的机会等(和定义1不符)。

2 影视旅游发展日益体现出产业融合特性

影视旅游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

一是从被动走向主动。几乎从一诞生开始,影视就具有了传播旅游吸引物的功能。但是在早期,这种传播几乎是无意识的。如《庐山恋》对于庐山的宣传、《西游记》对于九寨沟的宣传,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和以前无意识导致的宣传效果不同,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是主动地借助于影视进行传播。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定期推出一张“英国电影地图”,详细介绍67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110个旅游胜地,旅游者可沿着这些路线,游览 影视剧作中主人公旅程的沿途风景,身处此境,重温影视剧作中演绎的情调;国内的张家界,也借《阿凡达》热播之际,制造将“乾坤柱”改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噱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是从后期走向前期。在早期,旅游目的地往往是借已经播映的影视进行宣传,这时影视已经拍摄好了,进入后期播映阶段。如,虽然现在观看《庐山恋》已经成为游庐山的重要内容,在九寨沟体验20多年前《西游记》的拍摄场景也增添了游客诸多乐趣,但是当初《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西游记》许多场景选址九寨沟也更多考虑的是电影拍摄的需要。然而发展到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事前就做好了利用影视进行宣传营销的计划,介入了影视产业早期的拍摄选址乃至剧本写作阶段。比如2010年在《非诚勿扰2》拍摄之前,北京市旅游局就和制作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片中植入了慕田峪长城、欢乐谷、紫竹院公园、潭柘寺等北京美景。

三是从片面走向全面。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后期走向前期,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融合也从个别环节向全面融合发展。典型事物就是影视基地的诞生。在影视拍摄基地,游客可以看到剧组拍摄的现场或遗留下来的场景、设施,可以亲自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食品、道具、服装及饰物,过把演戏瘾,还可以体验飞檐走壁,探寻特技效果制作的奥秘。影视基地一方面可以用于影视拍摄制作,另一方面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真正体现了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产品、市场到企业、产业的融合。正因为如此,有研究者认为1963年好莱坞影城的建成标志着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则意味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

影视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韩国利用《大长今》《冬日恋歌》开拓旅游市场、新西兰利用《指环王》营销旅游景点等,都已经成为影视旅游的经典案例,以好莱坞影城为代表的影视城也在各地遍地开花。从国内来看,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宣传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影视基地建设也迎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有40多家影视城,立项通过审批则有110多家,这些在建影视城95%投资过亿,总投资或已接近400亿元。影视旅游的这种蓬勃发展态势确立了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其中体现的产业融合发展特性则指明了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研究的特殊意义。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

从不同角度可以归纳出不同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如郭文等从发展途径的角度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多元要素共生论、培育培植影视产业、原始资源直接利用。从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以下6类:

1 影视外景地旅游

影视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于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从“识者寥寥”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一部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使罗马的旅游热持续多年;每10个到新西兰的外国游客中,就有1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纯净风光吸引而来;《古墓丽影》让塔普伦寺名声雀起;《乔家大院》让到山西的人都想去看看那忧怨的红灯笼;《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片西湖边上的湿地从此广为人知。

2 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

影视不仅传播拍摄地的景观,也在传播故事,因而这些故事的发生地也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即使这些故事发生地并不是影片的拍摄地。正如凌莉萍、吴殿廷提到的:很多实例证明,旅游者更愿意到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去旅游,比如《勇敢的心》中对华莱士(Wallace)和苏格兰人独立战争的刻画给苏格兰带来了旅游热潮,虽然影片较多地取景于爱尔兰。

3 影视文化旅游

影视传播的内容,不仅是景观和故事的传播,从更深层次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而,影视传播引发的旅游活动并不局限于到外景地或故事发生地旅游,而且包括体验影视传播的文化。如《少林寺》及有关影视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包括普京的女儿前来学习中国功夫。韩剧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韩剧热播引起各国游客对韩国文化的关注,他们不仅对影片中浪漫的外景地充满了向往,而且对韩国生活方式、食物等民俗文化也充满了好奇心。以往旅行社在宣传韩国景区时,并没有多少卖点,游客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烧烤和泡菜上,因此造成了韩国旅游线路的冷清局面。随着《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等热播,韩国旅游内容大为丰富。特别是在《大长今》播出之后,各旅行社也借此挖掘新题材吸引游客,旅游线路中除了有关拍摄点外,还有品尝韩宫廷膳、穿韩服照相等各种体验活动。

4 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

观看影视已经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影视的拍摄制作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些拍摄制作的设施设备,比如说什么是混音棚、什么是录音棚等,大家就不是很了解。拍摄过程本身也对人们具有一定吸引力,如看演员特别是明星如何表演,导演如何指挥等。影视拍摄制作还会留下一些场景,这些场景在影片中出现过,能够唤起游客的记忆或关注。上述这些内容使得参观影片拍摄制作基地可以构成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说,还可以利用影视拍摄基地的场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如自主表演、自主拍摄等。天津中贸国旅曾推出了一个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项目,活动内容包括厂史和影片生产状况介绍、电影流程介绍、拍摄场景参观等。

5 影视主题乐园旅游

影视主题乐园是在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集影视拍摄制作与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场所,通常我们所说的影视城大多属于影视主题乐园的性质。影视主题乐园具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几乎所有功能,同时大大丰富了旅游休闲功能。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好莱坞环球影城,在影城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可以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可以观看娱乐动物明星表演;可以体验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终结者等大片电影场景,甚至还有自动拍摄系统记录下你的惊险一刻。

6 影视节庆旅游

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等。影视节庆既是影视行业的盛会,同时,电影节的开幕、新片的展映、国际巨星的到场,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在上述6类影视旅游中,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是不一致的。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这3类影视旅游,其影视和旅游的结合往往是偶发的、分散的,主要停留在市场和产品的融合方面。对于这些外景地、故事发生地或文化体验目的地来说,虽然也可能拍上一两部影视,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是偶发的,缺乏完善的影视生产设施设备,一般局限于外景地拍摄等简单环节,因而构不成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影视拍 摄制作基地,初步集影视拍摄制作和旅游体验为一体,但是其旅游功能只是附加的,因而还称不上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影视主题乐园,一方面提供影视拍摄制作功能,另一方面提供旅游体验功能,既是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企业融合进而产业融合。和外景地等相比,影视主题乐园的拍摄制作功能不是简单地拍上一部、两部影视,而是有着较完善的影视拍摄制作设施设备,可以连续性、经常性、较为完整地进行影视拍摄制作,因此构成了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相比,影视主题乐园以招徕接待旅游者作为重要目的,提供了大量供游客参与的项目,因而也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至于影视节庆相对说来较为特殊,虽然同时构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但是一般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企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机制

发展机制问题是产业融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静态分析着重剖析影视旅游现象存在的机理或者说运行机制,而动态分析将考虑影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1 静态分析

前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原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影视主题乐园、影视节庆等6类,在这6类中,前3类实际上都是影视对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后3类则是影视本身构成旅游吸引物,或者说影视提供旅游内容,两大类型影视旅游分别是定义1和定义2各自关注的要点,其存在机理或运行机制是不同的。

(1)影视传播旅游

影视之所以能够宣传推广旅游目的地,最根本的当然是由于影视所固有的传播功能。而且和专门的广告相比,影视传播旅游至少还具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嵌入其中、和影视剧情融为一体的宣传可以避免人们对生硬广告的反感;第二,影视剧集画面、音乐、故事情节等为一体,在宣传旅游目的地方面的表现力更强;第三,影视在传递目的地信息的同时还附加了影视自身的内涵,从而增强了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印证、寻梦是游历外景地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意味着影视不只是提供信息来源,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旅游动机和决策。

影视传播旅游的另外一个内在依据在于影视和文化两个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这一点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依据在于信息产业本质类似。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多说。旅游产业在本质上也是文化产业。早在1986年,于光远就提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2009年8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尽管影视和旅游的体验方式不同――前者通过影像传递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后者通过人员移动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二者的本质都是文化体验。

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使得影视传播旅游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真正形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象。对影视植入广告的分析也许能更好地揭示上述原理。植入广告确实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最多可以说是影视产业和广告产业的融合,而不能一概说是影视产业和相关实体产业的融合,比如,《手机》中植入手机广告就不能说是影视产业和手机产业的融合,因为这只是一种偶发的商业行为。但是影视和旅游的关系不同,影视传播旅游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普遍和长期的现象,因此已经可以看成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2)影视提供旅游内容

影视产业的发展能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体验内容,包括体现在旅游配套服务当中的一些影视文化体验,但主要是构成旅游吸引物的组成部分。影视之所以能够提供旅游内容,首先是由于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今天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旅游吸引物,从天上到地下,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当代,其形态千差万别,其类型多种多样,唯一的共同点在于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不管是影视拍摄,还是影视文化或影视节庆,都能够对旅游者具有一定吸引力,这是影视提供旅游内容的基础。

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的第二个依据同样在于两个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使得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实际上近年来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的特点在于,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使得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成为一种常态,并催生了影视城等新生业态,其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生产所无法比拟的。

以上分析的内容可以直观地反映在图1当中:

2 动态分析

在静态分析中本文已经指出,影视固有的传播功能、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以及影视和旅游的文化相容性构成影视旅游运行的三个关键要素,但是这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解释了影视旅游的存在,并不能解释影视旅游为什么产生、为什么发展。毕竟,无论是影视固有的传播功能,还是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或影视和旅游的文化相容性,都是伴随着影视产业、旅游产业各自的产生就存在的,而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却是近些年的现象。

(1)市场是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

前文已经指出,在一般的产业融合研究中,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首要动因。但是在影视旅游发展中,不能说没有技术创新,然而,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地传播或者将影视拍摄基地改造成主题公园很难称得上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退一步说,好莱坞影城在1963年已经建成,要说技术创新那时候就有了,并不能解释最近数年我国影视旅游才得以蓬勃发展的事实。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研究者比较多提到的产业融合动因还有:市场发展、模块化发展、政策管制放松、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等。在这些因素中,模块化发展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的延伸;政策管制放松更多的情况下是融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企业竞争合作行为则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很难解释一种融合化现象普遍出现的根本原因;市场发展和产业融合的关系则较为复杂,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尽管有研究者宣称,融合的最重要的动因是对未来的愿景――所有的服务都变得更加简单,但是从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实践来看,使所有服务变得更加简单的前提正是技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市场的出现是和新产品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因此并不能技术创新是信息化融合发展首要动因的结论。

对于影视旅游的发展来说,市场的因素更为关键。这种关键不是说新市场的出现导致影视旅游的发展,而是说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市场各自发展使得其市场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为影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尽管从技术上说,影视传播旅游、影视提供旅游内容从一开始就是可能的,但是在影视市场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都比较小的情况下,影视传播旅游和影视提供旅游内容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 果。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几个人看电影,也没有几个人去旅游,那么就不可能指望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一部电影而去其外景地旅游;而如果拍摄电影场次不多,旅游者出游次数也不多,则影视拍摄基地也很难对旅游者产生大的吸引力。因此,尽管影视和旅游融合的技术基础一直存在,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市场基础从而限制了影视旅游的发展,直到近些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蓬勃发展,才使得我国影视旅游发展迎来了真正的热潮。

上述论述可以用图2更加直观的解释。从图2可以看出,在产业的实质没有改变(圆心不变)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两个产业规模(面积)的扩大,就会导致两个产业融合范围(重叠部分)的扩大。也就是说,随着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2)企业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

在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最终表现是企业跨领域并购行为的大量发生,从而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乃至消失。也就是说,虽然技术融合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首要动因,但是产业融合的最终实现是企业融合。对于影视旅游来说也是如此,市场融合为技术和产品融合提供了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发展到企业融合,那么可以说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没有最终完成。目前在影视旅游领域,企业的跨领域并购行为还不多,但是企业跨领域业务拓展已经体现得比较充分,初步实现了企业融合。以浙江横店影视城为例,早期主要是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从1996年开始,在最初的几年内,相继建成了秦王宫、广州街一香港街、清明上河图、大智禅寺等十多个影视拍摄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影视剧组来此取景。其间虽然也发展旅游活动,但是还比较初级,客源也以周边为主。从21世纪开始,浙江横店影视城逐步转型,一方面成立了部级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了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产业基地转化,另一方面从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主题公园转化,以影视元素为基础,以互动理念为核心,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影视旅游产品,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影视城建设在全国掀起热潮,在看到影视旅游发展的良好前景后,目前一些传统的影视行业巨头也酝酿踏足旅游业,如2011年2月,华谊兄弟与上海嘉定工业区签约,计划建设占地1000亩、总投资数十亿元的华谊兄弟文化城,这也是华谊兄弟进军文化旅游市场的首个项目。

五、结论和建议

1 关于影视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结论

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特征。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是共同的信息产业本质相类似,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和技术创新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动力不同,在影视旅游发展中,市场融合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沿着技术融合――产品和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进行发展,那么,影视旅游更贴切的是沿着市场融合――技术和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进行发展。

2 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是加强影视旅游发展的规划引导。正如本文分析的,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影视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目前我国的影视城建设已经出现过热的苗头,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这种状况需要引起重视,建议由宣传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有关项目的审批。

二是支持符合影视旅游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发展。产业融合最终要体现到企业组织的融合上来。虽然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的发展,但是市场需求需要企业去发现和满足,从中寻找自己的商机。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影视旅游业务许可,加强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支持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乃至兼并重组。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9

⒖嘉南祝

[1]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06).

[2]巴赞.电影是什么(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0

一、影视旅游及其分类

(一)涵义

影视旅游活动,在国内,通常使用刘滨谊(2004年)等人提出的定义:影视旅游是指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在西方,影视旅游则又称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 Induced Tourism)”,认为它是由于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二)分类

根据影视旅游的中外涵义和其具体吸引物的不同,可以将其进行如下分类:1、影视取景地引发的旅游活动,以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或取景地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影视拍摄过程引发的旅游活动,以影视拍摄、制作过程为旅游吸引物引发的旅游活动;3、影视主题公园引发的旅游活动,以影视城、横店为旅游吸引物引发的旅游活动。

本文主要以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和取景地引发旅游活动的影视旅游类型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

二、影视旅游发展原因和问题分析

(一)影视旅游热原因分析

影视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于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使该地变成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影视作品引发旅游地热潮的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可追溯到影视作品出现之初和旅游活动兴起之时的结合时期,例如一部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使罗马的旅游热持续多年;当电影《廊桥遗梦》风靡全球时,电影拍摄地麦迪逊立即引来无数游客。影片中摄影师和农妇坠入爱河的廊桥还成为许多新人的婚礼举办地。

而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得影视作品中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的景色和文化更加精致、美丽和生动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使得该目的地更加具有吸引力。《泰》之前《指环王》、《霍比特人》让有着“魔法风景”资源的新西兰成为全球热门的旅游胜地;一部《阿凡达》让中国的张家界声名远扬;2008年年底,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一夜之间让日本的北海道红遍中国。《碟中谍4》的热映带动了迪拜旅游,有旅行社及旅游网站更是迅速推出了“碟中谍主题团队游”;导演李安的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造就高票房、勇夺奥斯卡的同时,也带火了原本冷清的印度游……由此不难看出,影视作品的确对旅游目的地有着显著的效应,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曝光效应”的存在

“曝光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观看电影和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作为现代消费者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日常休闲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的特点。另外,在影视作品放映之前和整个播放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影视作品宣传、造势等营销活动。因此,影视作品中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的多次呈现,对消费者而言存在“曝光效应”。

2、旅游者认可度高

携程旅行网的一次调查显示,83%的观众会因为一部喜欢的影视作品想去拍摄地旅游。91%的参与调查者认为,相比一些商品在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旅游目的地通过作为拍摄外景地在影视中做宣传,更能让观众接受。

在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时,影视作品引发的旅游热,往往成功的原因在于作品中对旅游地进行了“无心插柳”式的推介,而相对于其他营销方式生硬和强加的推广,前者使旅游者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了主动搜集信息的信息搜索者。因此,在此过程中,旅游者往往对前者认可度更高。

3、体验式旅游诉求的满足

热衷于影视旅游的旅游者,往往对影视怀有强烈的喜爱,一旦剧中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就会极大的满足他们对于影视作品中故事场景的体验,达到极高的兴奋度,并由此获得最高层次的体验需求被满足的精神享受。

(二)目前影视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

影视作品在呈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美景时,为了配合剧情和拍摄的需要,往往需要进行人工建筑或道具的辅助,而这些行为往往会造成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和反感。以2004年影片《无极》为例,影片中美轮美奂的景色让许多人为之神往,然而《无极》剧组的拍摄活动确实造成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当时,剧组修建“海棠金舍”,铺设了一条沙石路,数十平方米的高山杜鹃林被砍伐。此外,现场还残留着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天池水底打了100多根桩,还修建一座木桥。当地人谴责:“剧组带走了美景,遗下的却是垃圾!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太多的游客突然到来,对于一个地方的原生态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2、生命周期短暂

影视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影视作品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潜在的吸引力,一旦旅游条件具备,观众就会到影视拍摄地游览,回忆和体验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经历,印证故事片断的发生地。众多影视事件的成功给影视拍摄地带来了知名度,吸引观众前来旅游,然而影视作品的生命周期特点使得很多旅游地在影视作品的热潮过去后,由于缺乏有力的营销措施,随之很快进入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衰落期,体现出影视作品引致的旅游活动呈现出生命周期短暂的特点。

3、旅游地后续营销措施不力,服务水平滞后

一部影视作品能带火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这解决的是旅游者“到哪去”的问题,但是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热度能持续多久才是后续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这主要靠旅游地的营销活动和服务水平。而在目前很多影视作品引致旅游地昙花一现式的旅游热潮,往往是由于后续营销措施不得力,服务水平滞后等因素导致的。

三、发展策略

(一)旅游地政府保障可持续影视旅游发展

影视旅游作品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既不利于旅游地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相容关系的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对影视作品进行合理的监管,一方面对有利于旅游地形象宣传,经济发展的影视作品给予产业政策的扶持,鼓励其发展;另一方面,在影视作品拍摄之初与制片组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其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合理评估和严格监督,在开发影视作品的同时应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注重对旅游地环境的保护,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并且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教育,让三方主体都能够树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全方位的实现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挖掘影视作品和旅游活动文化本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影视旅游发展之初,起主导作用的是影视作品的宣传作用,而后期影视旅游的持续发展则需要着眼于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本质。文化活动是旅游活动的本质,而往往良好的展现旅游地文化的影视作品,使得旅游地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例如《大长今》》充分展示了李氏朝鲜时期的服饰文化、宫廷礼仪等,尤其是饮食文化,使得韩国料理风靡整个中国,也带动了赴韩旅游。因此,积极挖掘影视作品与旅游地的文化本质,以产业融合的视角来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尤其是其成熟期的进程,才是影视旅游解决“短生命周期魔咒”的有效途径。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1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75-03

以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为基本运作的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在娱乐观众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印证和寻找剧中那些“有意义的地方”的出游动机。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产业的延伸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观众加入旅游者的队伍。影视旅游不仅能为双方提供深度的合作机会,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融资热情和管理创新,而且极有可能创造出1+1=3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业/旅游业的文化生产力。

一、影视旅游在甘肃影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后影视产品,在西方被称为“后电影产品”或“电影后产品”(post-movie product或者post-film product)。后影视产品的开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影视剧本身开发出衍生品。即在影视剧播映期间,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通过海报、出售音像版权,制作VCD/CD/DVD产品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发与影视相关的产品,创造市场价值。另一种是对与影视相关产业产品的开发,如出版改编的书籍,发行玩具、服饰、文具、纪念品等,制作相关游戏,开发相关旅游线路,建造影视主题公园等。后影视产品在影视业中的分量渐增,延伸了影视产业的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影视剧的附加价值,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学者马丁・戴尔认为,“电影工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影片本身能产生多少利润,而在于它为企业和其他领域合作提供了多少机会。这些领域包括电视产品、主题公园、日用消费品、原声带CD、书籍、电脑游戏和互动娱乐。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成本和风险,而增加了收入。电影为这个魔术般的王国提供了钥匙。”[1]以影视作品为中心,向周边产业的扩展,成为影视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形式。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产业收入,国内票房收入的份额仅占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产品占到73%。影片《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票房总收入不过10亿美元,相关商品收入却达40亿美元[2]。作为“后电影产品”形式之一,影视旅游是影视与旅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电影旅游(film tourism)、电影引致的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或者film-induced tourism)[3]。目前的影视旅游,从行业范畴上来说,它应该属于后影视产品中的旅游吸引物,也是影视边际效应在旅游中的体现[4]。

影视旅游对影视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对影视产业也有很强的效益。当《廊桥遗梦》风靡全球时,拍摄地麦迪逊立即引来无数游客;魔幻片《指环王》三部曲的大获成功,使外景地新西兰从一个普通的国度化身为观众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土世界”。韩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益:《冬季恋歌》使往日一到冬季就人迹罕至的南怡岛,成为一个四季旅游的新热点;《大长今》更是以宫廷美食及传统民俗体验为卖点的主题旅游项目引起了新一轮的韩国观光热潮。而这股旅游热潮再一次掀起了观看韩剧的巨大兴趣。

目前,甘肃省的影视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态。面对当今影视产业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影视旅游对于正在谋求产业化发展的甘肃影视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后影视产品这一新兴业态应该被纳入到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实际上,甘肃省发展特色影视剧创作与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的拍摄,目前已带动了影视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对影视旅游的整体开发来带动甘肃影视市场的后影视产品开发,以促进甘肃影视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的升级,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甘肃影视旅游资源形式

影视旅游资源是引致观众产生旅游动机,进而发生旅游行为的旅游吸引物。狭义的影视旅游资源包括成功的影视剧作品或拍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如民族民俗活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文物古迹、古老工艺的制作和产品。而广义上还应包括该地区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和传达的精神内涵,以及与影视情节相结合的体验类活动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猎奇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影视旅游的特征。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按照影视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影视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的不同水平,可以把影视旅游大致划分为从低到高的三个层面,即影视剧外景地、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影视节与主题公园[5]。目前,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前两种类型。

1.影视剧外景地。各类在甘肃取景的影视剧作品在剧中展示了本地的风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吸引力使甘肃成为全国比较重要的影视剧外景地。敦煌、景泰、张掖、武威、民勤、甘南、永登、榆中、天水等地都曾作为影视剧外景地出现在银屏银幕上。其中,敦煌和甘南夏河县的影视旅游效应最为突出。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敦煌热和敦煌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到敦煌拍摄外景,使敦煌成为西部影视拍摄的新热点。《敦煌》、《大敦煌》、《敦煌再发现》、《大河西流》、《新西游记》等展示最多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英雄》的外景拍摄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貌等自然景观,都成为国内各大旅行社设计的敦煌旅游线路中的观光游览地。2007年是敦煌影视丰收的一年,借助影视剧的拍摄,该年度敦煌共接待中外游客140万人次,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7.91亿元,增长12.59%[6]。现阶段,敦煌影视旅游的发展是甘肃省内最具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从开发利用的模式来看主要是外景地旅游,同时开发了敦煌影视城(又名“仿宋沙洲城”)以有计划地涉入影视旅游的第二层面。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将外景地选在甘肃南部重镇――夏河县。美丽的夏河风光和佛教重地拉卜楞寺与体现该影片净化灵魂的主旨非常贴切。影片上映后,给夏河县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2008年游客人数达到35万,比2007年增长了25%[7]。随着2010年《三枪拍案惊奇》的热映,片中外景地张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逐渐升温,日接待游客量500余人次。“麻子面馆”在电影拍摄结束后被保留下来,成为丹霞地貌中一处人文景观,为景区旅游创收。景区的门票已经从2009年的2元涨到2010年的20元[8]。

2.影视城或影视基地。甘肃的敦煌古城、黄河石林、青城古镇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影视基地,其中包括两座影视城,即敦煌影视城和位于景泰的大敦煌影视城。1987年,中日合拍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了“仿宋沙州城”(即敦煌影视城)。敦煌影视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凡是到敦煌的日本客人大都知道敦煌影视城是为拍摄电影《敦煌》而建造的。

景泰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近年来受到影视界的青睐。《神话》、《花木兰》、《西部热土》等十多部影视剧分别在黄河石林、永泰龟城等处拍摄。大敦煌影视城已建成并向游人开放,其大漠、敦煌、绿洲、黄河以及宏伟气势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精品影视基地。黄河文化题材电视连续剧《黄河浪》、《老柿子树》、《黄河古镇》以甘肃榆中县的青城古镇为影视基地进行拍摄,突出反映了甘肃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其中,《老柿子树》一经CCTV-8播出,极大地吸引了国内观众对甘肃的关注。据统计,仅在甘肃,就约有96万观众观看了该剧[9]。兰州市各旅行社设计了主题为“看老柿子树,游古镇青城”的旅游线路,对《老柿子树》中的黄河水车、羊皮筏子、刻葫芦、兰州水烟的制作等打着深厚甘肃烙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推介,青城古镇也举办了榆中青城民俗文化旅游节,为游客提供具有浓郁民俗民风特色的表演和展览。

三、开发影视旅游加快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首先,应转换政府角色。政府对文化产业所给予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有意识地将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合经营开发。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发展影视旅游作为提高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影视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应形成部门合力。在全省旅游业的经营运作中,应认识到影视作品对旅游的传播和促销作用,进而对现有的影视资源进行挖掘,将其转化成适合市场要求、符合影视旅游者需要的影视旅游产品。影视文化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相互衔接和协作,以打破行业界限和区域界限,共同为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努力。

最后,应搞好市场运作。一方面,甘肃省旅游景区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影视拍摄机构和投资商前来拍摄外景或制作影视剧。另一方面,可以专门为景区度身定制影视作品,以影视制作来引领我省的景区开发,同时带动影视文化的市场化。

(二)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主动寻求影视合作

影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影视剧的文化品质。只有以文化诉求作为市场竞争的价值导向,才能将影视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高度,使其成为一种具备特定的创新空间和品牌效应的力量。如果对影视剧不能进行深度的文化开发或者影视剧不能有效地将剧情与外景地结合在一起,缺乏文化品质这个“内核”,将无法长期持续打动观众。开发影视旅游首先应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影视旅游并非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影视作品把甘肃外景地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诱使观众成为潜在游客。当影视剧的情境融入到外景中,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则更加鲜明,如《庐山恋》中浪漫的爱情和秀美的景色相得益彰、《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乔家大院成为封建社会婚恋文化的缩影。一部为公众所熟知的影视剧,会形成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和旅游品牌,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更加鲜明。

旅游经营单位也不应坐等影视剧的拍摄机会,而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求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借助影视剧的传播,开展全方位的整合营销传播。影视与旅游目的地会在这种合作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全力打造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之中,由此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同时,增添了文化内涵,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形成旅游地的旅游品牌,按照这种文化品牌可以形成开发不尽的资源。

(三)借助影视剧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核的影视旅游项目

甘肃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应有意识地策划相关的影视剧作品或举办各类影视活动,进而纳入“后影视”意识和“后影视”的市场观念,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即对于影视旅游项目的设计,不仅停留在自然风景观光、人文艺术欣赏、历史民俗参与的层面,还应紧密结合影视情节开发角色扮演、内容体验等更为新颖的项目。如《月圆凉州》反映了13世纪初发生在甘肃凉州(今武威市)的“凉州会盟”这一历史事件。借助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可以适时地推出“凉州会盟”演艺表演,设计游客参与的少数民族舞蹈,采用影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游客参与式的后期制作,提供影片中的场景道具、服装设备和导演摄制服务,让游客参与剧情表演并等体验型的旅游活动。

四、结论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后产品之一,延伸影视产品产业链、带动旅游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影视文化产业的深入程度。充分挖掘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影视创作,有效开发具有文化品质的影视旅游项目,势必将促使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进行转换和升级,提升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8.

[2]杨丽媪.决胜于银幕之外――电影后产品之营销[J].中外文化交流,2005,(1):12-13.

[3]魏宝祥,欧阳正宇.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J].旅游学刊,2007,(12):32-39.

[4]王玉玲,冯学钢,王晓.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7):23-26.

[5]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

[6].影视拍摄青睐甘肃,群众演员获益不菲[EB/OL].省略/Get/whtt/0741710190990978_31.htm,2007-04-17.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2

景德镇是一个传统的手工业城市,是中国的四大古镇之一,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保存良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景德镇在改革的大潮中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城市的潜能没有得到良好的激发释放。随着旅游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份额越来越大,景德镇的城市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各类相关的文化创意公司都已经在积极的整合相关的资源,打造精品陶瓷文化旅游线路,但是在网媒中的景德镇旅游关注度较低,好评率不高,陶瓷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本转化度较低,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经过长期调研课题组认为景德镇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虽然会受到来自地理位置的局限,但并非景德镇旅游问题的主因,除了本身景点开发不够完善之外,旅游推广、线路规划方面也较为缺失。旅游推广成功与否影响了景德镇的知名度和城市特色,线路规划合理与否则决定其市场竞争力。从目前国内的传媒环境来看,旅游的推广主要还是来源于大众媒体,其中推广速度最快、受众最多的则莫过于影视。

影视是传播文化、宣传服务的大众媒体,它的宣传功能、传播力度正好契合文化旅游业的需求,在中国“人们一回到,选择打开电视”的比例占到了40%-50%,而在国外电视媒体中,旅游类电视节目专业化已经成为日趋明显的发展态势。做专业水准的节目,挖掘专业化的内容,吸引受众眼球。虽然到了今天许多人的手机、平板代替了传统的电视,但是闲暇时观看影视节目仍旧是大多数人类的选择。

基于此,许多地方政府、演艺企业、电视台为了推动旅游经济、提高收视率,都相继推出多档视听节目配套旅游,高端大气的有"世界三大名秀"之一的《宋城千古情》以及其同类节目《三亚千古情》、《水之灵》等地方特色型的舞台灯光历史文化秀,低调休闲的有央视的的《走遍中国》、《为您服务旅游风向标》,上海卫视的《东京印象》,北京卫视的《四海漫游》,广东卫视的《逍遥游》,新疆卫视的《走进新疆》,还有江西台最新推出的《旅游气象》等等,而重庆地区的武隆景区更具前瞻性,直接在电影中植入,早在2006年就要求在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注明取景武隆,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却为武隆旅游打响了金字招牌。而事实证明此种各类视听节目对于旅游的推广作用是巨大的,比如《爸爸去哪儿》播出后,许多比较原生态的、开发不太成熟的平时难得有游客的景区迎来了一大批游客,例如在扬子晚报的报道中称“灵水村,就这几天游客就突然多了好多”,“今天是周二,比平时多了很多人。还有外地游客到林志颖住的民居里去拍照。”

因为一个节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灵水村”一下成了热门旅游景点,而景德镇历史内涵丰富,文化地位特殊且周遭环境优美,如果能合理经营推广,它释放的旅游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对国内知名旅游栏目的调查,课题组认为上海卫视的《东京印象》对于景德镇的文化旅游电视节目开发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东京印象节目播出时长已经八年,在旅游栏目中一直处于上海时尚频道、各大网媒重磅主推的旅游类节目,收视率、好评率一直较高且保持稳定,节目内容由五个板块构成,分为是“都市现在时”、“生活新主张”、“东瀛星工厂”、“东京风情”、“他乡的你构成”,内容围绕日本各地文化、生活展开,结合各地特色,紧贴时下热点,每一期大约25分钟左右,每周一期,播出形式中则每一集针对某一个旅游点采用个人旅行游记的表现形式,内容既有高端大气的文化历史古迹,又有接地气的特色超市、商铺,既有肉眼可见的舒适美妙的自然风光,又不乏可以深度体验的陶艺DIY和美食。在宣传了当地特色的同时,又给人们提供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这种拍摄模式、内容非常适合景德镇目前的状况,既不需要像打造《宋城千古情》那样的财力,又起到了完善景德镇在旅游推广和线路规划方面的问题。

基于此,研究着重于对于当下热点旅游节目进行具体案例的实证分析,来论证景德镇影视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并通过提出影视旅游的具体开发方案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最终项目能够成行对于景德镇的经济发展、陶瓷文化的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项目针对景德镇目前旅游行业中存在的旅游推广和线路规划的问题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策略,推动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发展环节中相对而言比较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景德镇作为一个自然环境保存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在当下全球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应该走环保经济路线,而旅游业恰恰是一个较好的发展选择。旅游目的地需要通过宣传来提高、巩固自己的知名度,展示自身的风情与魅力,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等及其它旅游相关服务行业需要推出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同;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需要让远方的客人了解,使其产生购买动机;同时,目的地还要及时从旅游者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以便随时改进和调整。可见,旅游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影视旅游节目是一种大众性的传播媒体,它可以参与旅游,解读旅游,极大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项目为展现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习俗,充分挖掘景德镇的旅游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追求一种极度繁荣的、发达的社会现象以外,而且追求一种民族特色的、原始的、真善美的、传统的东西。旅游相伴文化而生,或者说旅游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文化的“在场”,一方面,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另一方面,文化赋予了旅游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借助影视节目这个大众传媒,很好地把地域化风土人情及文化展现出来,并快速有效地传播开去,使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本文为景德镇市科技局《景德镇陶瓷文化影视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以知名旅游节目《东京印象》为例》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影视后期行业发展前景篇13

【中图分类号】F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67-02

近年来,我国电影发生着重大变革,特别是上海等几个城市取得影片自审权、电影分级制出台等一些列政策的放开,中国电影迎来的发展的春天。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对休闲生活的更高要求,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时代赋予了电影和旅游结合发展的契机,一个新兴行业――电影旅游业应运而生。

一、影视旅游的概念

电影旅游,国外又称“电影引致旅游”体现了电影与旅游的密切联系。通过向观众展示目的地的特点和魅力,电影作品可以影响个体的旅游偏好和目的地的选择。目前,国内专家认为:电影旅游是一种刚起步的旅游形式,它结合电影中所拍摄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针对性宣传和线路设计,是目前常规旅游形式的深化,也是一种特色旅游活动产品。这里所说的电影旅游,是指为满足电影爱好者对影片中的景点和兴趣与需要,影视旅游以优秀影视作品为核心吸引物开发组织的一种电影专题旅游活动。有专家收集了12部知名的美国电影资料,以它们放映前的10年期间和放映后的5年期间拍摄地游客接待量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影片对拍摄地旅游的影响至少历史4年。

二、影视作品引发旅游者心理动机

通过观看电影,人们会对影片中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习俗,以及人、物、故事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情感,当这些情感都起到积极作用时,加上时间的允许,经济的允许,人们就会对拍摄地产生旅游的动机,从而引发旅游活动。通过现实实景的体验引发对电影的回味,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意义。因此,人们到电影拍摄地去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携程旅游网曾对2500余名旅游爱好者进行调查,其中超过四成的人会因为喜欢某部影视作品,而专程去相关外景地旅游。

三、分析影视作品对旅游地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增加了旅游人数

电影《非诚勿扰2》有2/3的景取自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自电影上映后,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从一个默默无闻和新景区一跃成为海南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牵手走过的168米长的过江龙索桥,春节期间由于游客数量太多,采取分批限量通过,以保证游客的安全。2010年春节黄金周,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不足四万人次,电影上映后的2011年春节,景区游客接待量猛增到八万六千多人次。影片中葛优和舒淇试婚的鸟巢酒店西区蜜月房以优美的环境、浪漫的情调在春节期间预订全满,销售均达到1.6万左右。2013年春节公园景区接待量达9万多人次,同比增长30%。景区内停车场全部挺慢,周边村民将自家庭院整理成停车场,用来接待爆满的游客。

2012年徐铮导演的喜剧片《泰濉酚露12.6亿元票房,同时使泰国游更加爆棚。同年1―11月份统计数字表明来自中国的游客高达252万人,超过同期56%,大量增加的中国游客使得泰国的华语导游出现严重短缺。2013年3月泰国总理英拉在总理府借鉴了徐铮和电影组工作人员,感谢影片对泰国旅游的宣传,更盛情邀请中国其他电影制片人和导演赴泰国取景,并承诺泰国政府将提供相关便利。

2、增加了旅游地感知,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影视作品是一种经过想象结合故事情节、影像背景等多种元素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包含着大量的关于故事发生地的各种信息,人们在观看影视剧时,容易沉浸在故事的影像世界中,自此局中的信息就潜移默化地进去人们脑海,使人们对旅游地产生新的认知。

一部《茜茜公主》掀起国内外游客去奥地利的热情。电影中,公主老家的取景地设在了萨尔斯堡的福寿城堡,其中不可不提美泉宫。人们对美泉宫的印象完全来自于《茜茜公主》这部电影,魅力的公主住在美丽的宫殿,是个童话般的地方。马车、王子公主,加上一些留声机播放的歌剧选段,洛可可式或巴洛克式、东方古典式、日本式的房间,精致华丽的宫殿,置身其中,就像回到了几百年前他们生活的年代,有一种闯进童话世界般的感觉。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另一部以阿尔卑斯山明媚风光为背景的电影《音乐之声》同样也以福寿城堡为背景,因此奠定了国内外人士对这里的向往之情。

2、带动拍摄地地区经济增长,扩大了旅游就业

影视旅游对拍摄地产生间接经济联动效益。影视城的建设可以带动一大批与影视相关的产业发展。影视剧组的进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带火了一些相关产业如群众演员、道具出租、戏服制作、专业制景等。旅游者大量涌入也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例如:浙江新昌影视基地兴起后,兴昌县宾馆餐饮业迅速发展,新建、扩建、改建宾馆,提升宾馆档次已经成为一股热潮。目前新昌县城已有星级宾馆11家,其中三星级4家,二星级7家,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达70%以上。

山西《乔家大院》开播后,3月份乔家大院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门票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倍。2006年乔家大院仅门票这一项,就突破3000余万元,旅游人次突破100余万。乔家大院红火起来后,大院成了乔家堡人的“金饭碗”,为当地很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据悉,有些当地人成为群众演员,一些年轻姑娘担当起乔家大院的宣讲任务,同时在大院周围摆设小摊小店,专门经营一些民间手工艺品。众多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住宿业和餐饮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消极影响

1、影视拍摄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近年来,在拍摄过程中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愈演愈烈。好莱坞影片《海滩》在泰国普吉岛拍摄时,曾因破坏海滩生态系统被当地环保主义者告上法院;2004年《神雕侠侣》剧组在九寨沟拍摄时,破坏了神仙池钙化堤、珍珠滩植被。当这些影视剧如期上映,经济效益滚滚而来时,不少千百年来形成的“天然影棚”却难以恢复“旧貌”。

2、给拍摄地景区带来垃圾污染和视觉污染

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在《无极》剧组来前,它有一池秀水,满山杜鹃。《无极》剧组因拍摄的需要,用沙石和树干填出了简陋的公路,在天池上海搭了一座木桥,同时被启用的“海棠精舍”一直无人拆除,成了一个与周边美景格格不入的“怪物”,这些人造钢架、破败木桥等给到此旅游的人产生视觉污染。在《无极》剧组撤离后,留下了遍地的饭盒、酒瓶、塑料袋。这些垃圾代替了原本的杜鹃花海。

目前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导演屡屡将自然景区作为拍摄地的原因。再加上自己发电、车辆运输、搭建布景,一次拍摄下来如果没有事先规划与及时清理,对自然风貌的破坏可想而知。

3、让旅游地陷入定型危机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能在很大程度上拍摄地的知名度,但如果单一依赖影视剧,忽略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资源的开发,就会得不偿失,乔家大院因《大红灯笼高高挂》进入人们视野,电影中的大红灯笼也是深入人心。现在乔家大院到处挂满灯笼,甚至附近大院也跟着挂上了灯笼,殊不知这并不是当地的习俗。

4、当地居民生活困扰

随着签证办理的便利,人们去香港购物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代购还是游玩,都出现商场排长队购买的现象。导致商品供应不足,引起香港居民的不满情绪。

四、对拍摄地旅游发展的建议

1、政府宏观控制,避免外景地环境遭到破坏

在景区进行大规模拍摄,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由相关部门审核,科学引导拍摄,避免环境破坏事件发生,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营造影视氛围,增强游客参与性。

旅游者注重身心的放松和享受,希望在旅游中能够体现自我价值,把影视拍摄景区作为体验型旅游产品推出,制造出一个现实意外的虚拟世界,给旅游者一种置身其中的境界中的感觉,体现故事情节。

3、把握时机宣传促销

影视旅游时借助于影视的推动力发展起来的旅游,一部影视剧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不是永久的,通常呈上升后又下降趋势的抛物线。所以,拍摄地经营者要适时出击,在紧随该影视剧播放后的文化流行期大力推广,得到最佳投入产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宏.推动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J].中国旅游报,2006.11.

[2]潘丽丽.影视拍摄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2005(6):928-9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