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合集13篇

时间:2023-09-26 14:44:33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

引言

当前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传统单一的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受到冲击,并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平行记账法便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产生,是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术方法,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这一方法使用的会计主体。

一、平行记账法的概述

(一)产生背景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应保证其可读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中,主要是侧重于预算会计核算,这一会计处理模式并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行记账处理方式应运而生,出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业务披露上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采取了平行记账的处理方式。

(二)运行原理

首先,从平行记账法的内涵来看,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相关会计信息时,要在同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同时体现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项功能,也就是“双功能”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实现,关键在于会计业务事项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这一标准中,换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现金收支往来这一特殊业务时,既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也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处理顺序则是先按照权责发生制在财务会计系统中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然后再预算会计系统中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而对于特殊业务之外的普通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只需要在进行财务会计体系中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便可。其次,从平行记账法的功能来看,其是在原有双分录的基础上,先是明确了权责发生制及其法律地位,然后重新定位了财务会计作用,实现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功能的叠加。具体而言,平行记账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以核算为出发点,针对具体的会计信息数据编制详细的财务统计报告和核算报告,并在报告中充分反映出单位资产、负债和成本等相关要素,从而全面反映出单位预算执行及整体财务状况,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及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厚实的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平行记账法时存在的问题

平行记账法的产生,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传统会计向智能会计方向的转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以至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会计工作效率较低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平行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要在财务会计系统和预算会计系统中进行核算,既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会计分录的编制,又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分录的编制。但是从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业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业务均属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范畴,其他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需要会计人员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会计双分录”编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会计分录编制错误,不仅会降低会计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但当前会计人员应用平行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时,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导致会计平行记账处理效果并不佳。

(二)会计科目选择容易出错

会计科目选择容易出错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平行记账处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平行记账编制分录的数量较多,会计人员在仓促编制下难免会选错会计科目,这样就会出现错账的问题,进而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之间的应对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读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及实务操作指南相关资料,从而厘清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三)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实施,并提出要将平行记账法的财务理念融入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从而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一方面表现在对新会计准则内容及要求的解读不够深入,难以有效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基本需求开展会计工作,尤其是对于各类资产、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的会计处理方法还无法有效掌握,从而导致会计工作质量不高;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预算会计工作的熟悉程度较高,但是对于财务会计相关业务处理仍处于较陌生的状态,无法合理界定相关的经济业务是属于预算会计范畴还是财务会计范畴,也无法针对相同业务在两种会计原则中得以充分体现,账务处理变得尤其复杂。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平行记账法时的改进建议

(一)厘清平行记账法应用范畴,减轻会计人员工作负担

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平行记账法进行处理,即分别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个会计分录的编制。但是由于这期间受到会计人员能力方面的影响,导致会计人员在编制双重会计分录时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也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难以有效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厘清平行记账法应用范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替代会计人员机械重复编制双重会计分录的模式,这样不仅能让会计人员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够减少会计分录编制错误发生。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科目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对现有的财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也就是要在财务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有效对应和关联,形成映射关系。接着在财务系统的分录编制界面中设置“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和“其他业务”这两个选项,这样会计人员在完成财务会计分录编制后,勾选“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这一选项,财务系统自动关联出预算会计科目,并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拨款收入和业务费用会计处理时,其对应的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为“财政拨款收入”和“业务费用”,此时在财务系统的作用下,可自动关联出预算会计科目“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和“事业支出”,系统自动关联生成预算会计分录,此时会计人员不需要进行双重会计分录的编制,不仅可以减轻工作负担和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够避免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出现选错会计科目的情况,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分录编制后,若选择“其他业务”这一选型。

(二)构建一套虚拟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各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平行记账法时存在的会计科目容易选错的问题,除了要厘清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外,也应在现有的财务系统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虚拟的会计科目体系,让会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和了解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每个科目之间的关系。比如,针对收入类的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可在现有的财务系统上增设“财政拨款收入”这一科目,并关联对应财务会计的“财政拨款收入”和预算会计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这两项科目,其他科目以此类推。通过虚设这样一个会计科目体系,为更好地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录编制提供准确的依据,进而有效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深入解读和分析新会计制度,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平行记账法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应运而生,为了提升平行记账法的应用效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做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即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及要求,对现有的制度和准则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单位的会计活动,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重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深入解读和分析新会计制度,在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树立权责发生制理念,并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理解各类资产、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的会计处理方法,实现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的转变。另外,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水平,切实将改革内容与自身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合理确定相关业务的范围,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对涉及资金往来的科目进行平行记账账务处理,同时加强复核,强化往来款项的管理,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业务应实施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双重核算”,也因此产生平行记账法这一会计处理方式。因此,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平行记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厘清平行记账法应用范畴,可通过列举的方式对平行记账的相关业务进行明确,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深入研究和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基于其内容和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保证会计信息准确转换,从而推动平行记账工作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恋.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222.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2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统一的账户体系下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其中,预算类会计科目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核算,财务类会计科目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核算。对于同时涉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在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实现二者同步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对会计基本复式记账方法进行扩展,以解决预算类和财务类会计账户同时核算时由于会计基础不同引起的记账矛盾。

(一)基本原理。理论上,独立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进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思考韩晓明内容提要: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全面完善政府会计功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转换,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难度和成本,是政府会计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期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政府会计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行会计账务处理;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也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结余,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从会计核算的内含和外延看,上述两套会计体系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对应收应付项目确认的差异,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应收应付项目=权责发生制核算项目上述公式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是重合的,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存在不同会计基础间的差异,存在差异的仅限于应收应付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体现于财务会计的六要素当中②,因此,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统一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基于此,在政府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仅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依据常规的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对于既涉及预算会计、也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则采用收付实现制③,在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类科目确认的同时,也在预算类科目中加以确认,即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核算的基本做法是,登记账户时,在采用普通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即以相同金额同时登记至少3个账户。

(二)实质及优越性。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体系中重复的部分合并,实现在一套会计制度中同时反映两套信息的目的,即不再单独反映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而是通过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合并反映。因此,虽然形式上是扩展的,即在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预算会计科目,实质上,仍然是两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即“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体系”(见图1)。扩展的复式记账法通过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对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扩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避免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对同一业务的分别处理所带来的信息孤立,建立起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全面统一,同时,还能够保证充分发挥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二,清晰反映同一业务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利于追踪预算收支的后续过程,在实现政府对与预算资金有关的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三,理顺了政府预算在年末进行权责发生制调整的会计处理,同时,统一的会计科目易于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在各个层次的合并。第四,在扩展现有记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兼容基本的复式记账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执行成本较低,较易实现现有会计制度体系向新制度的转换,而且,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工作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少。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实务示例

以下通过几个政府和公益性单位典型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对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为负债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为预算类科目,“国库存款”为资产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账户依据等式1进行平衡,“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和“国库存款”科目之间实现平衡⑦。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依据权责发生制记费用增加和累计折旧增加,不进行预算会计账户的账务处理,分录略。除了对上述既发生预算收支、又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以外,其他业务仍旧遵循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一贯做法,采用普通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会计期末,预算会计根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账户数据直接编制预算收支表,财务会计按照财务会计账户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运营绩效表)。实务中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时,可以对预算会计的账户打专用标记,以便于实现后续的会计信息生成以及进行稽核、审计。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3

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与原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之一的就是引入了平行记账。它的实施标志着平行记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也标志着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阶段结束,从此进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的新时期。

一、平行记账原理

平行记账要求在同一会计系统、同一原始凭证、同一记账凭证号下同时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种核算,将所有外来原始凭证均纳入财务会计账套,通过财务会计账套来实现政府会计主体账、证、表、实核对相符;预算会计账套的账务处理是在财务会计账套账务处理基础之上平行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单位发生的所有业务都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业务必须符合两个关键要件,一是所发生的业务涉及现金收支,也就是说发生的业务属于现金收支业务;二是该现金收支业务已经纳入了预算管理。

二、工资业务科目设置及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平行记账法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对各项薪酬进行明细核算,它属于财务会计中负债类的科目,在这里既核算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薪酬,也核算为职工支付的各项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含长期聘用人员)及为职工支付的各项薪酬。该科目属于一级科目,它下设以下几个二级科目,对各项薪酬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绩效工资)、规范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其他个人收入。该科目借方表示应付职工薪酬的减少,贷方表示应付职工薪酬的增加,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2.工资业务账务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业务主要涉及工资计提、工资发放和代扣代缴等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1)工资计提(包括各项津贴补贴),计提当月应该发放的工资数(指的是应发数),以及单位应当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数。具体账务处理见下表。(2)为职工代扣各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直接冲减基本工资,该业务主要涉及负债类的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交税费2个科目。具体账务处理如下。(3)实际发放工资时,该业务实际支付工资(这里的工资数应该是工资实际发放数),涉及预算内现金流出,符合预算会计核算的两个关键要件,所以要同时进行两种核算。财务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和资产类科目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和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结存类科目的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具体账务处理如下。(4)代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事项,该业务中,单位实际发生了现金支出,预算会计在实际发生现金支出时确认支出,所以,既要进行财务会计账务处理,也要进行预算会计账务处理。财务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冲减前面代扣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交税费和资产类科目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交税费和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结存类科目的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三、工资账务处理实例

本文以某事业单位2021年2月工资业务实例来进一步分析平行记账法下的工资业务处理。该单位按规定设置零余额账户,工资发放等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社保、住房公积金、个税等支出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由财政下发到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授权支付。相关数据如下: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220520元,绩效工资167539元,物业补贴10570元,应发工资398629元;单位代扣代缴部分:住房公积金31466.04元,个人所得税1975.95元,养老保险34494.96元,职业年金17247.48元,医疗保险8623.74元,失业保险1293.56元代扣合计95101.73元;单位负担保险部分,养老保险68989.92元,医疗保险30183.09元,职业年金34494.96元,失业保险3018.31元,工伤保险431.19元,住房公积金62932.08元,单位负担保险、公积金合计200049.55元。(1)计提工资时,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10570贷:财政拨款收入303527.27预算会计: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303527.27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303527.27(5)实际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费用时。财务会计: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31466.04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34494.96社会保险费医疗保险8623.74社会保险费职业年金17247.48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1293.56其他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1975.95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5101.73预算会计: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95101.73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5101.73

四、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全面实施,平行记账法也慢慢被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所熟知,但是,如何更深层次的把握好平行记账的内涵及记账原理,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运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核算,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挑战,需要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永义.政府会计制度中平行记账的原理与实务探析.会计之友,2018(03).

2.张蓓.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平行记账原理及实务探讨.会计师,2020(11).

3.王平.平行记账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工资业务账务处理探析.财务与会计,2019(15).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4

一、导语

不同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或适用于不同的情形,会计人员在单位中不仅要提供财务报表,还需要提供满足经营管理决策需要的多方面的定性信息和非定性信息。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支撑管理和决策需求,于是衍生很多种财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相互独立,而且数据口径不一致,给经营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面对困惑,需要对衍生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的记录方法,这种记录方法客观公正地记录经济事务处理或交易,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信息使用者只需根据自身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便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或适用于不同的情形。多维记账法理论由此产生,而且越来越体现其优势。

多维记账法是对经济业务过程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记录,从而实现不同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同步共享的财务管理方法。

二、多维记账法在医院财务管理运用

随着医改的深入,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财务数据不仅要满足会计报表需要,还需要满足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的需求。会计报表必须遵守会计制度,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必须按执行部门、会计科目和分摊方法进行核算。目前财务管理的常用的模式是: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各配一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各自保管一套核算资料,会计人员核算数据大、任务繁重,而且多口径出数据,导出数据与统计出来的数据有差异,需要人为进行核对,浪费人力和时间且重复低效,管理层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医院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都必须遵循《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这为多维度记账法在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同时多维记账法必须建立在单位财务制度健全、核算分期统一、收支界定一致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工作流程,设定好记账要素、费用计提和分摊方法,保证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口径一致。会计核算按会计科目取数,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按各自的需要取明细数据,根据不同目的进行调整,满足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需要,实现会计数据共享。

多维度记账就是设立少量凭证处理员,在业务凭证处理时实现多方面、多要素的记录,按会计科目、业务发生部门、发行时间等要素记账,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成本会计根据需要取数,进行整理和分析,按规定进行分摊,实现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成本会计的数据共享,将会计人员从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约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

目前大部分医院会计核算都与HIS系统、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系统进行了部分对接,有些医院能从以上系统中导出数据手工或自动生成凭证,有些医院还上了OA系统,从OA系统中取数。但医院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核算都是分系统核算的,各自为阵,各列一套账户进行记录,甚至分成好几个部门进行核算,造成了重复劳动和人员的严重浪费。

三、多维记账法在预算管理中的运用

预算管理是连接医院战略目标与经营的桥梁,其内容体系与医院管理体系相适应。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分析和考评。医院可以通过OA系统下达编制通知,通过OA系统完成医院与执行部门之间的“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医院的预算既要按会计科目进行编制,又要分解到不同的执行部门。登记预算执行时要按部门的收入和费用的明细项目进行登记,分析考核时既要对医院总预算分析考核,又要对不同执行部门分项目进行分析和考核。这就要求多维记账满足会计科目记账需要,又要满足分部门分项目记账的需求,同时满足了解部门预算定额使用进度的需求。使用多维记账法,经费报账前先由财务人员审核报账凭证、查看预算使用进度,符合规定后交凭证处理员进行多维记账,记账后再到出纳进行报账,做到原始凭证审核和预算审核一人同步执行,简化了报销流程。预算管理员从会计系统中导出当月数据,进行适当调整,便可生成预算执行账表,以随时查看预算执行情况,将精力放在对预算的分析和考核上,提高预算管理成效,做到减负高效。

四、多维记账法在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医院的成本核算包括科室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床日成本和诊次成本等。

1.科室成本核算的运用:医院财务部门为每个核算单元建立会计核算账户,在凭证处理时,将核算单元具体分以下五类: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和特殊科室。多维度记账时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分类,以医院最末级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多维记账法已将最末级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的费用进行详细记录,并设定了分摊方法进行逐级或逐项分摊,对公共项目按规定分摊方法进行分摊,成本核算会计将凭证员已处理的数据按需要导出来,做些适当调整和计算就能满足科室成本核算的需要,省去了大量的处理凭证记录账本时间,做到基础数据共享。

2.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以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及医疗辅助类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计算各项目单位成本。多维度记账法已满足了科室成本的运用,在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基础上按项目工时料的受益份额进行归集和分配得出项目成本。

3.病种成本核算,是指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病种成本核算也是建立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按病种工时料受益份额进行分摊。

由于病种成本核算是个复杂的工作,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否有基础病、并发症,年龄结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果。因此在做单病种成本时,财务人员需临床医护人员的帮助,应深入到临床一线调查取数,在初期先选择单纯性的病种着手,在分摊相关费用时要考虑到病种的权重问题。

4.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指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每诊次成本和每床日成本的过程。

综上所述,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均来自科室成本,根据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的,间接费用的分摊要考虑到项目和病种的权数合理分摊。项目成本不含可收费药品和材料。所以多维度记账法在成本核算中的运用,大大减轻了成本核算员的工作量,做到了基础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减少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不一致带来的矛盾。

五、多维记账法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医院的绩效核算本身就是核算科室效益,对效益好的科室做到优劳优得,对政策性亏损的科室给予扶持,考核科室的效益是在收入核算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多维记账法同样能运用在绩效考核工作中。

六、结束语

多维记账法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再一次打破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传统模式,将会计人员从大量、重复、繁琐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传统模式下4~5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可由1~2个人完成;原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现在通过数据对接只需几秒钟轻松导入数据生成账表,只需适当调整和计算就能满足不同的需要,且更加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财务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上,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角色转变,向医院管理层和各个业务科室提供更加全面、深入、有用的财务数据,财务部门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业务科室,也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当前,在推行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了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经济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多维记账法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本文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将多维记账法的理念引入到财务管理模式中进行探索研究,以期更全面地促进医院财务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敏.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与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郭君伟,刘越泽,梁永德.试论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济师,2014,(12).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5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市。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市。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九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第十二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四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

第十五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六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七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八条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二十条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一条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第二十二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

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帐。

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暂付款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行政单位对暂付款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人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库存材料应按实际耗用数列支。办公用品数量不大,随买随用的,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

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当清点一次。如发生亏、盘盈,应当查明原因,作为增加或减少当期支出处理。

第二十三条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购买的有价证券作为流动资产管理。

有价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当期有价证券的利息以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记人当期收入。

第二十四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对其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当盘点一次。

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

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清理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当期支出。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应当记入其他收入。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六条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什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第二十七条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项全部清缴入库。

第二十八条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办法,按国务院和财政部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

各种应缴款及暂存款项应及时清理井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条各项负债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五章净资产

第三十一条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第三十二条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固定基金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三十三条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四条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三十五条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行政单位应根据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按经费预报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拨入经费应按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三十六条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第三十七条由财政部门拨人的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属于指定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帐。

第八章会计科目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要求:

一、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是汇总和检查行政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总账科目。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少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不需要的科目可以不用。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编号。各行政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

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

第四十三条各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

会计科目表

编号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01现金

102银行存款

103有价证券

104暂付款

105库存材料

106固定资产

二、负债类

201应缴预算款

202应缴财政专户款

203暂存款

三、净资产类

301固定基金

303结余

四、收人类

401拨入经费

404预算外资金收入

407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501经费支出

502拨出经费

505结转自筹基建

第四十四条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现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种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

3.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井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4.有外币现金的行政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

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参见“银行存款”科目。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比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

3.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有外币存款的行政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外国货币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时,应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机关可按季或月结算),行政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有关支出。

第103号科目有价证券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2.购入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和“其他收入”(利息)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第104号科目暂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2.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05号科目库存材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不需要库存的,可以不设本科目。

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3.购人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比领用出库时,贷记本科目,借记有关支出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

4.本科目应按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账,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

5.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盘盈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支出科目盘亏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库存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溢,相应增减当期支出。

第106号科目固定资产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价值,登记入账:

(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5)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估计价值记账。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的;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5)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

4.本科目的使用方法:

购建、有偿调人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有偿调出、变卖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销账。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销账。毁损、报废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清理过程中的支出,记人有关支出科目。

5.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所有固定资产价值的总额。

6.行政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二、负债类

第201号科目应缴预算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应缴人国家预算的款项。

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2.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比上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应缴预算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2号科目应缴财政专户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借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分别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第203号科目暂存款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

2.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3.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三、净资产类

第301号科目固定基金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2.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少固定资产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固定基金总额。

第303号科目结余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累计余额。

2.年终,将“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有专项资金收支的单位,应将非专项的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经常性结余”明细科目中;将专项收入和支出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专项结余”明细科目中。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

3.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

四、收人类

第401号科目拨入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人的预算经费。

2.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人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不含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预拨下年度的经费)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人专项经费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

行政单位收到非主管会计单位拨入的财政性资金(如公费医疗经费、住房基金等),应在“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下按拨入的单位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404号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

2.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拔的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本科比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定期结算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要求分别设置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预算外资金项目设置明细账。

第407号科目其他收入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其他资金收入的情况。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2.发生其他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销转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平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其他收入累计数。年终结账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3.本科目可按收入的主要类别设置明细账。

五、支出类

第501号科目经费支出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

3.年终,本科目借方余额应转入“结余”科日,借记“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4.本科目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目”、“节”级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

第502号科目拨出经费

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2;转拨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平时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拨出经费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经费)转入“结余”科目。

4.本科目应按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

第505号科目结转自筹基建

1.本科目用于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2.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根据转存数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年终结账时,应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借记“结余”,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年终无余额。

第九章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第四十五条行政单位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

第四十六条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和领拨经费数一致。

第四十七条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12月2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第四十八条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止12月31日止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级单位的下年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第四十九条行政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主管单位收到财政专户核算的预算外资金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部分应及时转拨所属单位,不得在“暂存款”挂账。

第五十条行政单位年终要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要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账面余额,要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账面数字,要同实存的有价证券实际成本核对相符。

第五十一条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第五十二条行政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年终转账。账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账户借方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未的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按年终转账办法,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冲转。

结清旧账。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记入新账。根据本年度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将表列各账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制记账凭单),直接记人新年度相应的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第五十三条行政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核批复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第十章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五十四条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具体报表格式见本制度所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第五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应当按会计要素的类别分别列示。

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

收入支出总表接单位实有各项收支项目汇总列示。

支出明细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当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支出的用途分别列示。

附表是指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会计单位的要求编报的补充性报表,如基本数字表。附表按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规定的项目列示。

第五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月报,是反映行政单位截止报告月度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情况的报表。月报要求编报资产负债表、支出明细表。

季报,是分析、检查行政单位季度资金活动情况和经费收支情况的报表,应在月报的基础上较详细地反映单位经费收支的全貌。各行政单位的季报,要求在月报的基础上加报基本数字表。

年报(年度决算),是全面反映年度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执行结果的报表。年度决算报表种类和要求等,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算编审规定组织执行。

第五十七条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和机关负责人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后上报。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对于屡催不报报表的单位,有权暂停其预算拨款或预算外资金的拨付。

第五十八条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切实做到账表相符,不得估列代编。

第五十九条主管会计单位除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本级的会计报表外,还应根据本级会计报表和经审查过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6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信息子系统( 会计软件模块) 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 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材料核算模块、往来账核算模块、销售核算模块等。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至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电算会计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是它的发展和提高,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以便熟练地把握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 这样, 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 “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 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 “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①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②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③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 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④起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⑤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⑥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 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

二、“初始设置”的电算化会计方法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

凭证输入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是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严格区分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有特定固定格式的凭证和账册,在电算化会计下凭证、账簿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凭证和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形成凭证和账簿。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要确定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②会计电算化下为避免填制凭证出现差错,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③凭证填好后同样需要审核,此功能通常由非凭证输入人员完成以起到牵制作用。④登记账簿: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记账过程由计算机在短时间里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记账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记账后的凭证不得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⑤自动转账分录: 是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对于常用的记账凭证以及在凭证输入时某些频繁出现的记账凭证如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等,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存入微机由计算机自动调入,免去操作的烦琐。“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二是数据来源定义。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数据从账簿、其他报表中取得,随账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可自动从系统中取数值生成当期会计报表。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重复使用。电算化下会计报表的生成快速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需要的其他报表,用户自已根据需要完成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杰. 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 张亮.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7

    根据账户的用途结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应在借方,但预收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收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而将预收账款的内容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第二种方法核算,应收账款账户在核算内容上包含了预收账款,可能会因此出现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贷方余额是已预收但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预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收账款项目内。由于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应收账款总账账户内真实的应收账款数额应是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此数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正的应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

    例:某工业企业采用预收贷款方式向B公司开展销售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3月30日预收B公司货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内列价款300000元,税额51000元。差额尚未补收。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并存入银行。

    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登记应收金额:

    借:应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时: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借方登记应收金额351000元,而不是借方冲销预收金额100000元,体现了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和差额补收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仅就“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期末应镇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应收账款0

    按上述第一种方法核算预收账款需要设置预收账款账户,从账户用途结构分析,预收账款明细账应该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预收账款数额。但是,按照会计管理的要求,预收账款明细账应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及补收的整个过程,以便通过预收账款明细账对该业务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据此,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应按每一销售对象设置预收账款明细账,收到预收账款时按预收金额记入该明细账户的贷方,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时按应收数额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补收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额时登记该账户贷方。若登记应收数额在前一个月,登记补收差额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即应补收的货款或劳务款,也就是应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由于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它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内。预收账款总账余额是上述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之差额,而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预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仍以上例资料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登记应收金额:

    借:预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有关内容过人“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仅就“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底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元: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预收账款0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将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的经济内容概括如下: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编制资产负债表,确定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应填列金额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项目填报的深层分析

    从账户的用途结构分析,应付账款明细账应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应付账款数额。但是,预付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核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将预付账款的内容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照第二种核算方法,如果预付账款发生在前一个月,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付账款项目内。由于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所以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实的应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付账款项目内。应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实的应付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付账款账户核算预付账款的情况。

    例:某工业企业采用预付账款方式向A公司采购甲材料,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3月10日向A公司预付货款1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2)4月25日收到A公司交来的甲材料。随货附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300000元,税额为51000元。材料已入库,差额未付。

    (3)5月31日以银行存款向A公司支付差额。

    根据议上经济业务作会计分录如下(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1)3月10日预付货款:

    借:应付账款——A公司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4月25日收到甲材料,登记应付金额:

    借:原材料——甲材料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应付账款一A公司351000

    (3)5月31日补付的差额:

    借:应付账款——A公司251000

    贷:银行存款251000

    将以上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收到材料时,“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贷方登记应付金额351000元,而不是贷方冲销预付金额100000元。体现的是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付账款采购业务款项的预付、应付和差额补付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付账款采购业务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如果仅以“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的资料为依据,那么,3月、4月和5月底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项目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付账款100000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8

(1)在原始凭证方面体现为审核不认真,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这样就给对方单位偷漏税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在记账方面体现为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1)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2)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3)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4)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5)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

(3)在账簿方面体现为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未能对购入或配置固定资产建账管理,造成公物浪费、公物私用、公物失窃常有发生。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2、预算外资金列暂存款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其目的是逃避财政预算监督,实质是占用财政性资金,破坏财政预算的严肃性,造成单位间苦乐不均现象。主要资金来源:预算单位的店面、房屋租金收入;企业、社会团体赞助费收入;超年初预算收入。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1)为了与财政预算内外拨款数相符。当前预算单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年度决算报表,预算单位当年度收入只能填报从财政当年度拨入的预算单位金额。支付只能在当年度财政拨入数加上上年结余的数额内列支。预算单位缴存财政的暂存款(部分是预算外收入),财政作为暂存款回拨,预算单位有的作暂存款收入,有的作其他收入。这些收入及其支出并未在年度报表上体现。造成实际支出大于报表支出。2)真实票据反映的经济业务虚假。3)有账外的经济业务。4)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机关人员编制问题,从社会上调入会计人员难,会计人员只能单位内人员调整任用。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采取的措施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扩大票款分离范围,尽可能地做到“票款分离,罚缴分离”。财政通过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宣传及对预算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摸底等工作,切实把预算外资金尽数收归财政国库统一管理,坚决阻止预算外资金列暂存款,堵塞单位设置“小金库”的状况,杜绝单位间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减少部分单位支出的随意性,抑制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的产生。

2、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一要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日常审计工作。对预算单位日常支付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查。促进预算单位执行财经制度,纠正不合理开支,防止预算单位将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挪用行为。二是要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预算执行情况同晋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带头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

3、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部门。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也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9

    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施工企业会计是应用于施工企业的—门专业会计,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消耗,不断提高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应收款项的核算工作,是施工生产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应收账款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范围

  应收账款是指施工企业在正常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承建工程、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发包单位、购买单价或接受劳务作业等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正常收回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对于长期收不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查明原出,必要时列作坏账损失。

    施工企业属于应收账款的各应收项目包括:(1)应收工程价款。指施上企业与发包单位办理工程价款时,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2)应收销货款。指施工企业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作业,应向购货卑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应收取的价款和按规定向购货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预收的款项和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

2、应收账款的计价与核算

(1)应收账救的计价

    施工企业在正常施工生产过程中,应收账款的计价是指确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通常按买卖双方成文时或发包工程合同签订时所确定的交换价格或结算工程价格计算。也就是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在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发生买卖双方、发包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附加各种折扣优惠条件。因此计算入账金额时,通常还应考虑折扣这一重要因素。折扣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类,这两类折扣对应收账款入账金额都有影响。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按照薄利多销的原则,对购买产品数量多的顾客,按商品价目单所列的价格给予一定的折扣。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间内早日偿还货款,对销售货款所给予的一定比率的扣减。一般用2/10、1/20、n/30等来表示,其含义分别为1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10~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20天以后付款无折扣,按全价付款。

  处理应收账款入账金额有两种方法,即总价法和净价法。①总价法是指在销货业务发生时,按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价格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现金折扣理解为鼓励客户提早付款,尽快回笼资金而发生的一项理财费用处理,计入财务费用。总价法操作简使.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的总过程,但如果客户享受了现金折扣,则会引起应收账款和工程结算收入的高估。我国目前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总价法核算。 ②净价法是指在销货业务发生时,按最高扣除限额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客户一般都会提早付款而享受现金折扣,所以按净额确认债权。一旦客户超过折扣期限,不能享受现金折扣时,销货方将多收到的金额视为提供贷款而获得的理财收益,冲减财务费用。但净价法下对于超过折扣期的应收账款,要按客户未享受的现金折扣一—调整,工作量较大。

(2)应收账教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收账款资金的增减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用以核算企业因承包工程、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客户、购货单位及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借方反映企业应收的各种款项;贷方反映企业已收回或已转成坏账损失或转作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是指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施工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推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淮备。坏账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的账务处理是在坏账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备抵法是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坏账准备”账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是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材料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票据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或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商业票据按票面是否载明利率划分为不带息票据和带息票据。不带息票据在应收票据到期时,只收取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即到期恒等于面值。带息票据到期时,除收取票面金额外,还收取技票面金额和规定利率计算的到期利息。

1、票据贴现的计算

  企业应收票据到期前,如果急需资金可以持末到期票据向开户银行申请贴现。所谓贴现是指汇票持有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后交给银行,银行审查同意后,按到期值扣除贴现息之后的净额,交给贴现申请人的一种融资行为。

2、应收票据的核算

  为了核算施工企业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材料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应设置和使用“应收条据”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当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技票面金额记入本账户借方,贷记“应收账款”、“工程结算”等账户,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票据面额。

本账户应按不同的票据分别设 账进行明细核算。商业汇票到期,承兑人违约、拒绝或无力偿还票款,收款企业将到期汇票款转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对于库存的商业汇票应按每张设置“应收票据登记薄”,逐条记录每一应收条据的种类、号数、出票日起、票面金额、交场合同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利息、贴现日期、贴现率、贴现净额、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薄”内逐条注销。与应收票据有关的业务发生的一切费用,如求兑手续费、票据利息、贴现利息等均记入“财务费用”账户。

(1)不带息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例如:某企业收到甲企业转来的一张面值50000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归还前欠货款,期限5个月。5个月后收到款项。

①收到甲企业转来的银行承兑汇票时:借: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50000;贷: 应收账款——甲企业 50000;同时在“应收票据登记簿”中登记。

②5个月后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  50000;贷: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50000;同时在“应收票据登记簿”中注销。

(2)带息票据的账务处理

  例如: 某企业收到乙单位转来的—张期限6个月、年利率12%、票面金额为100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工程款。票据到期,企业收回款项。

①收到乙单位转来的商业承兑汇票时:借:应该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100000;贷:工程结算 100000

②票据到期,企业收回款项时:到期值=100000×(1+12%×6/12)=10 6000(元)

借:银行存款10 6000;贷:应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100000;财务费用 6000

(3)带息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例如;某光华企业将一张6月1日出票、面值100 000元、月利率6‰、90天到期的

商业承兑汇票,于7月1日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贴现率为10‰,则:

    票据到期值=100 000×(1+6‰/30×90)=101800(元)

    贴现期为:7月1日~8月30日,共60天。

    贴现息=l01800×10‰×60/30=2036(元)

    贴现收入=101800-2036=99764(元)

①票据贴现时:借:银行存款99764;财务费用236;贷:应收票据 100 000

②票据到期,因承兑付款企业银行存款不足支付,光华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和支款通知时:借:应收账款——付款人100 000;贷:银行存款100 000;假设,该承兑付款企业银行存款只有5万元,银行把不足部分作为贷款处理,则:借:应收账款——付款人 100000;贷:短期借款50000;银行存款50000。

  此外,对于带息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尽管企业已将这笔债权变成了货币资金、但由于存在着到期后付款人无力支付的可能,企业也就存在着到期日前向银行偿还贴现款项的可能。因而构成了企业的一项可能发生的潜在负债,称为或有负债。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重要性原则,应对此项或有负债数额在资产负债表后单独列示。

三、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的款项,包括预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为了核算预付账款,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本账户借方登记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和供货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预付账款的结清收回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预付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的款项。本账户应设置“预付分包单位款”和“预付供货单位款”两个明细账户,并按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合同规定预付分包单位工程款和备料款时,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企业如果是以拨付材料抵作预付备料款时,借记本账户,贷记“原材料”等账户;如果以材料抵作备料款时双方协商的结算价格大于或小于材料的计划成本时,其差额的处理区别分包工程的工作量是否作为本单位完成的工作量来分别处理。作为本单位完成工作量的,通过“工程施工”账户来反映,不作为本单位完成工作量的,通过“工程结算成本”来反映;企业与分包单位结算已完工程价款时,应当从“应付账款”中扣回已预付的工程款或备料款,借记“应付账款”账户,按照已预付款项的数额贷记本账户,同时按照“应付账款”大于已预付数的差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企业按规定预付供应单位货款时,与预付分包单位款的核算相似,只是明细账户有所区别而已,可比照上述程序处理。应注意,企业预付的但应当分期摊入当月和以后各月的各种费用,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租费、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不在“预付账款”账户的核算范围之内。

  预付分包单位工程款,是指技工程分包合同规定,预付结分包单位的工程启动款项。此内容是在“预付账款-预付分包单位款-预付工程款”三级明细账户下核算。收到总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合同规定拨给分包单位工程款时。借:预付账款-预付分包单位款-预付工程款;贷:银行存款。

预付备料款是指总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照规定拨给分包单位用于储备材料的资金。预付备料款的额度大小,应以保证分包单位的主要材料正常储备和占用为原则。额度大了会造成盲目采购,积压浪费,不利于经济核算;额度小了,父会山现备料不足,影响施工生产,造成损失。

  按照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规定,建筑工程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建筑(包括水、暖、电、卫等)工程总值的30%。大量采用预制构件以及工期在6个月以内的工程,可以适当加大比例。安装工程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安装工程总值的10%,安装材料用量较大的工程,可以适当增加。工程用料一部分由建设单位供应时,预付备料款应按比例少收,具体额度,由有关单位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和工期的长短以及投资额的大小分类确定。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0

由于新准则取消了待摊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故以往在这两个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将分散于其他账户核算,其中某些经济业务的核算已在新准则中说明,而未予明确说明的部分则成为争论的焦点。

其一,原“待摊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原“待摊费用”科目常见的核算内容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广告宣传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等,其特点是先支付,后摊销。其中,新准则应用指南明确指出替代处理方法的项目有:(1)低值易耗品、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根据新准则应用指南,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科目。本科目可按材料、包装物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包装物为“出租”或“出借”)、“摊销”进行明细核算。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科目(在用),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在库);摊销时应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摊销)。(2)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根据新准则应用指南,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即企业在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支付印花税时,则直接冲减“应交税费”科目,不再进行分摊。

其二,原“预提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原“预提费用”科目常见的核算内容包括预提借款利息、保险费、租金、报刊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其特点是先预提,后支付。其中,新准则应用指南明确指出替代处理方法的项目有:(1)预提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即对于短期借款的利息的预提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进行的。(2)预提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来的估计(如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提高产品质量),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除此之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无论发生支出的金额大小,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通过费用摊提账户核算。

由上述分析可知,关于原待摊、预提业务账务处理争论的焦点在于预付、预提保险费、租金、报刊杂志费、广告宣传费等业务的处理。

二、现行准则下待摊预提业务账务处理的评价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至少应单独披露对净利润进行调节的项目有十五个,其中第五和第六个项目为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企业会计准则32号――中期财务报告》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待摊的除外。由此可见,上述三种处理方法并不完全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首先,第一种方法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基础,如果这些费用的金额是重大的,则会直接影响年度内各期的资产、负债和当期损益,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次,第二种方法在现行准则已取消待摊预提费用科目的情况下,仍继续设置“两费”科目显然是不符合准则要求的;最后,“预付账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以及从事保险业务预先支付的赔付款,而“应付账款”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显然上述存在争论的经济业务并不属于“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核算范畴,用其直接替代原待摊预提费用科目未免有些牵强。

三、英国相关账务处理的经验

在英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并未设置类似“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科目,其账簿体系由日记账(Day books)和分类账(Ledger)构成,当费用发生,即实际支付时,分别计入分类账中的相关费用账户和现金日记账(Cash book)中。会计期末,分析已支付的相关费用中有多少是预付款项(Prepayment),有多少费用属于应付未付款项(Accruals),并将其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类和流动负债类中的有关项目,同时调整利润表中相关费用的数额以使其符合权责发生制。即在费用发生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期末,将收付实现制调整为权责发生制。需要注意的是,预付款项(Prepayment)和应付未付款项(Accruals)并非真正的会计科目,只是各相关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暂时放置在资产负债表(因为资产负债表不属于复式记账的组成部分,只是会计期末科目的汇总,故可暂时将预付款项(Prepayment)放置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下,日常核算则在相关费用账户中进行。)。而且应付未付款是区别于应付账款(Creditors)的。现举例说明之。

[例]迪恩有限责任公司(Dean Ltd)成立于2009年1月1日,下列账户余额摘自迪恩公司2009年和2010年年末的试算平衡表(Trail balance),见表1。

此外,2009年和2010年年末的调整事项有:迪恩公司的月租金额为£1000;2009年应付未付水电费、电话费分别为£200、£300,预付广告费£100;2010年应付未付电话费£250,预付广告费、水电费金额分别为£250、£100。

解析:(1)2009年应计入利润表的费用金额,水电费为1600+200(本期应付未付)=1800,电话费为1200+300(本期应付未付)=1500,保险费为2000,租金为1000×12=12000,广告费为1100-100(本期预付)=1000,因此,应计入利润表的费用金额为1800+1500+2000+12000+1000=18300,应计入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的预付款项为(15000-12000)(租金)+100(广告费)=3100,应计入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的应付未付款为200(水电费)+300(电话费)=500。(2)2010年应计入利润表的费用金额,水电费为2000 - 200(上期应付未付)-100(本期预付)=1700,电话费为1400 - 300(上期应付未付)+250(本期应付未付)=1350,保险费为2000,租金为1000×12=12000,广告费为1100+100(上期预付)-250(本期预付)=950,因此,应计入利润表的费用金额为1700+1350+2000

+12000+950=18000,应计入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的预付款项为250(广告费)+100(水电费)=350,应计入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的应付未付款为:250(电话费)+1000 (租金)=1250,其中租金=12000-3000-8000=1000。表2以水电费为例,用T型账户来展示整个账务处理流程。

站在T型账户的角度,费用类科目会有期末余额,实际上在这种处理方法下,费用类账户的贷方余额在期末已转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未付款项”,而借方余额则已转入“预付款项”。

四、英国账务处理方法的启示

借鉴英国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同时考虑现行会计准则31号和32号的有关规定,对于预付、预提保险费、租金、报刊杂志费、广告宣传费等业务可以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当实际支付保险费、租金、报刊杂志费以及广告宣传费等等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相关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到会计期末,分析汇总预付款项和应付未付款项,并对费用类科目进行调整。对于预付款,借记“预付账款”(期末暂时放置),贷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相关费用科目;对于应付未付款项,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相关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按照权责发生制,在计算计入利润表的应计费用金额时,其调整公式为:本期费用应计额=本期实际支付金额-上期应付未付款+上期预付款-本期预付款+本期应付未付款。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1

[DOI]10.13939/ki.zgsc.2017.06.140

基建并账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是高校新会计制度的主要体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一直以《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完成基本建设的核算过程,这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完整,同时也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基建并账的实现,使得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代表性策略。

1 基建并账概述

基建并账,即将学校基本建设业务所产生的账款以及财务信息,并入到学校的“大账”中进行核算的一种会计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基本建设核算方法。根据我国《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每一个月所产生的基本建设账款,都需要并入到学校“大账”中进行核算。上述核算方法,是高校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

2 新高校计制度下基建并账的账务处理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的账务处理与并账之前的处理过程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收到基建拨款或借款、工程预付款以及工程款结算等方面。在基本建设项目未并入到高校“大账”之前,存在一整台基本建设方面的账务处理方式。在基本建设项目并入到高校“大账”之后,又出现了其他方面的另一套账务处理方法。文章本部分重点针对两者在掌握处理方法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2.1 收到基建拨款或借款

首先,在基建并账的环境下,收到基建拨款或借款的记账方式,与以往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在基本建设项目未并账时,如果高校的一个项目,收到了拨款,其借方应记为“银行存款”,而贷方则应记为“基建拨款―预算拨款”。在基建并账之后,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并入到学校的“大账”之中,此时,其借方应记为“银行存款―基建户”而贷方则应记为“财政补助或收入”。由此可见,两者的借方以及贷方的记录内容,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其次,在基建并账的环境下,如果高校存在一个项目,收到了学校自筹经费拨款。在未采用基建并账的会计记录方法的前提下,其借方应记为“银行存款”,而贷方则应记为“基建项目―自筹拨款”,与收到财政拨款的前提下,传统基建项目记账的方法一致。在基建并账之后,如存在上述项目,则借方应记为“银行存款―基建户”,而贷方则应记为“银行存款―基本户”。

最后,如果高校存在一个项目,收到了银行借款建设经费,在未实行基建并账之前,借方应记为“银行存款”,贷方应记为“基建投资借款”。在基建并账制度实行之后,借方应记为“银行存款―基建户”,贷方则应记为“长期借款”。

可以看出,在基建并账之后,高校收到的基本建设项目拨款或借款等记录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与以往大不相同,这一点必须得到高校财务部门有关人员的重视。

2.2 工程预付款

基建并账之前,和基建并账之后,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预付款的记账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未实行基建并账之前,如高校项目存在工程预付款,其借方应记为“预付工程款”,贷方应记为“银行存款”。在基建并账之后,将基本建设款项并入到了学校的“大账”中,此时,借方应记为“在线工程―基建工程”,而贷方则应记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可见,在基建并账之后,高校的工程预付款的记录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要改变以往的核算方式,实行现如今较为新颖的核算方法,以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领域的进步的要求。

2.3 工程款结算

如果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其存在工程款结算一项记账要求,在基建并账之前,与基建并账之后,其记账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基建并账之前,借方应记为“建安工程投资”,贷方应记为“应付工程款”。学校“大账”,借方应记为“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贷方应记为“应付账款”。

在工程款项的实际支付过程中,基建并账实行之前,借方应记为“应付工程款”,贷方应记为“银行存款”。在基建并账之后,借方应记为“应付账款”,贷方应记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3 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注意事项

从上述文章中可以看出,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项目已经并入到了学校的“大账”之中。在基建并账之后,会计记录中,借方以及贷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校会计人员必须及时适应这一改变,与此同时,避免在记录过程中出现错误,这样才能使高校的财务部门整体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使上述目的得以达成,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预付工程款的问题

预付工程款的问题,是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基本建设项目并入到了学校的“大账”中,但从本质上看,基本建设项目的性质仍与以前相同,仍属于工程预付款。目前,一部分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会改变其性质,不将其作为工程预付款而列出去。针对上述问题,会计人员应做出一定的改变。通过“预付账款”项目,实现对基建并账后的预付工程款问题进行记录,能够在保证基本建设项目的性质的同时,完成核算工作。

3.2 月末结转的问题

月末结转的问题,同样是基建并账之后会计人员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看,基本建设账款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的来源与占用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基本建设项目还未交付,此时便无须结转“基建拨款”。在基建并账之后,高校同样需要注重有关资金来源的问题,根据来源存在的不同,要将其进行不同的编号,其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一部分基建拨款,很可能会被改变为“非流动资产基金”,而贷方,则会记为“财政补助结转”。

3.3 基建业务的核算基础问题

基建业务的核算基础问题,也是基建并账之后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基建并账之前,高校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的核算制度,与此同时,偶尔采用权责发生制,实现对一小部分业务的记录。在这一阶段,主要面临着两方面问题:第一是上述制度会导致账账核对更加困难。第二是上述制度会导致工程的完工时间与核算的结束时间不相符,最终导致高校财务方面出现问题。针对第一点而言,如果工程存在应付款,在这一情况下,“在建工程”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两者的数值不一致,这是导致账账核对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针对第二点而言,如果工程存在质量保证金,在这一前提下,上述结转过程,较容易出现借方余额,因此,很大一部分工程在完成施工之后,其余额的转出会成为问题,由此导致的余额导出时间与工程完工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对此,改变高校会计所遵循的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主要指导技术十分必要。

3.4 并表不并账

基建并账之后,会对高校的核算以及记录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并表不并账的方式较为重要。并表不并账的制定,要求针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两次核算所带来的核算困难的问题,应更加重视财务报告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大胆的猜想是,可以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记账,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基建项目账款的性质,同时解决基建并账之后存在的,核算发生改变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基建并~的实施,虽然解决了常规核算方法下的核算困难问题,但其整体优势却没有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如取消基建项目,其核算过程同样可以完成。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之前与基建并账后的会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为了在保证基建项目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基建性质得到统一,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基建并账之后出现的其他问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财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朱爱丽.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基建并账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4(10):37-38.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商品和 劳务供应者,以及用款单位账户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财政性资金拨付程序和流向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核算方法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下面以事业单位为例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账务处理作出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科目的设置

根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要求,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增设“单位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预算内/外)”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内/外)”会计科目。“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内/外)”用于记录财政国库管理机构批复下达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内/外)用款计划的核算;“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内/外)” 用于记录财政部门批复下达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预算内/外)用款计划的核算。这两个科目借方记录财政下达预算单位的授权和直接支付用款计划,贷方记录授权和直接支付冲销数,余额为尚未使用的计划结余数。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其项目应按会计要素的类别分别列示。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类增设“单位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会计科目。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一般账务处理

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核算分为收缴业务的核算和支付业务的核算,即对资金收付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一)收缴业务的核算

单位开具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到银行缴款,并根据银行加盖收讫章的缴款通知书入账。会计处理如下:

例1:收到相应的事业收入300万元,直接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辅助账反映,假设年初余额为零)

借:应收财政专户 3000000元

贷:已缴财政专户――事业收入3000000元

(二)支付业务的核算

预算单位收到银行转来的、由财政国库管理机构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即财政支付资金额度到帐通知书,不论是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还是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均在收到银行盖章的财政支付资金额度到帐通知书时确认收入,并在此范围内安排支出。

例2-1: 2009年1月1日,收到银行转来的财政支付资金额度到账通知书

高中教育 500000元直接预算内

高中教育4000000元 直接预算外

高中教育 100000元 授权预算内

高中教育 1000000元 授权预算外

借:单位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预算内)100000元

单位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预算外) 1000000元

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外)4000000元

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内) 500000元

贷:教育经费拨款600000元

事业收入 5000000元

例2-2:2009年1月15日,单位购入办公设备一批 (手续齐全),价格为350000元,预算单位根据支出原始凭证和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入账:

借:事业支出――预算外支出――资本性支出――办公设备支出 350000元

贷: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外) 350000元

同时借:固定资产 350000元

贷:固定基金350000元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账务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增设的“单位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会计科目虽然只是资产类科目,但由于遵循“有借必有贷”的原则,在确认资产时也确认了对应的收入。但是,增设的两个资产类会计科目反映的是计划资金,而非实际到账资金,因此虚增了资产,对应的收入科目反映的收入为虚增收入,使得相关的会计报表反映的资产和收入出现虚增现象,影响会计报表的使用。

资产负债表中的事业收入数、收入明细表中的可使用收入数、辅助报表中的本年返单位数均为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数,并且应不大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累计数。

由例1、例2来看,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事业收入为500万元,事业收入明细表反映的可使用收入为500万元,辅助报表反映的当年返单位使用的资金也为500万元,但在辅助报表反映的尚存财政专户资金只有300万元,比实际收入虚增200万元。也就是说,当预算单位根据下达的用款计划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收入数,同时资产部类(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外)+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外))也比实际资金增加200万元。

四、改进国库集中支付的账务处理方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一般账务处理方法,会给使用者提供了一种虚假的信息:当年资金实际短缺,报表却反映出收入可观。通过改进账务处理方法,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一)控制用款计划的编制

用款计划的编制不能简单地根据预算来执行,应结合当年预算、本单位用款安排、本单位资金情况编制,原则上单位零余额用款额度(预算外)与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外)之和不得超出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结余数。

(二)改进账务处理方法

1、改变收入的确认时间,使账户反映的收入为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预算单位在收到银行盖章的财政支付资金额度到帐通知书时,仅在辅助账中记录、核算该用款额度(预算外),而不确认相应的收入。待实际发生支出时,预算单位根据支出原始凭证和银行转来的支付凭证确认收入,并进行相应地列支;同时,在辅助账中根据实际支出数做一笔冲销用款额度的凭证。

如例2:(1)收到银行转来的财政支付资金额度到帐通知书 ,仅在辅助账中记录财政授权用款额度(预算外)100万元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预算外)400万元;(2)发生支出时,确认相应的收入,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在辅助账中,冲销用款额度35万元。

借:事业支出――预算外支出――资本性支出――办公设备支出 350000元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3

对于建设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且建设周期短、建筑结构简单或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建设性项目,其项目建设支出不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而是与日常行政事业经费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按《气象部门会计核算指南》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所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财务处理。

(1)会计科目设置。当基建资金为除地方财政经费以外的资金来源时,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二级科目,根据是否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预算拨款,设置“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三级会计科目进行基建投资的会计核算;当基建资金为地方经费时,通常的作法是设置“专款支出”科目,根据是否是地方气象事业费、人工增雨防雹经费等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同时下设三级科目“其他资本性支出”;三级科目“基建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根据气象部门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等四级科目;上述所有科目在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中按照项目类别分别设置辅助明细账。

(2)非独立核算方式下的账务处理方法。收到基建资金,借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入专款(地方拨款)”、“财政补助收入(中央拨款)”、“其他收入”。支出基建资金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经营支出”、“其他应收款”、“其他投资”,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现金”、“库存设备”、“材料”。

独立核算建设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直以来,气象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均规定基建项目必须独立核算,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基建项目资金均来自于单位大账的银行账户,实际收支是通过单位大账进行,由于涉及到银行对账、单位大账的完整性等许多问题,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从账务的设置到科目的使用都显得不太规范。针对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复杂的基建工程项目,参照《建设单位会计》,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