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未来不仅要注重纺纱产品多样性发展,更重要的是需要延仲新疆的纺织产业链,加快新疆面料生产、染整生产的发展进程,改变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单一化现状,包括棉花、棉纱、面料、服装的单一性发展,这是盘活新疆纺织产业链的主要方式。仅有的几家大型棉纺织企业即使消化掉新疆现有棉花产品的50%或以上,也是在生产一些常规棉纱产品,属大路货,无竞争力,无法形成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不会产生新的高附加值。所有新疆纺纱企业的利润都来源于国家政策的运料补贴、运输补贴,不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很难给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来腾匕。政府职能部门目前重视做大新疆棉纺产业规模,以期带动新疆GDP的提升,希望缓解部分欠发达地区、边缘落后地区的就业压力。
从2014年6月起至今14个月,姚穆院士受中国工程院委托到新疆开展棉纺产业发展调研已经来了6次。他说,新疆是中国棉花纤维生产的主要产区,是中国能源的重点供应地,石油,天然气、电源、热源充足。新疆又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中间环节,也是纺织品(服装、家用)外销的重要关节点,加之这里地广人稀,劳动力丰富,中央和自治区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是新疆发展棉纺产业的优势。但是,新疆也存在发展棉纺产业的劣势,如新疆棉纺织产业生产链尚不完整,最终产品的市场尚未正式形成。面向中亚、西亚市场需求的了解尚不十分清楚,与民族、历史、文化、地区时尚的结合尚未正式开始,纺织产品颜色款式、性能的流行周期等理解近乎空白。而且,这些年,新疆棉花生产过分注重提高单产,品质有所下降,加之地膜污染和机械采收使棉花纤维中的异性纤维问题加剧,严重影响皮棉质量,这对棉纺产业发展不利。此外,新疆还需要花大力气对少数民族劳动力加强语言和劳动技能培训。
对于新疆棉纺产业发展,姚穆院士建议,要尽快打通纤维原料、纺纱、织造、染色、整理、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要密切结合最终产品和最终市场,研发和生产“高”、“新”、“特”、“精”、“优”产品。“高”就是高性能,如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烧蚀、低温不脆、防割、防刺、抗化学腐蚀、导光、导热、导磁、耐强辐射、防核辐射等性能。“新”就是新功能,如防水、防油、防污、导湿(导汗)、快干、高吸水、保温、凉爽、恒温、抑菌、防臭、防蚊、驱螨、防紫外线辐射、释放氧负离子、释放香味、防静电、导电、电绝缘、防磁、隔离病菌、隔离病毒、隔离毒气、透气、遮蔽性、变色等。“特”就是特殊用途,具有各种性能和功能综合适应特别对象、专用人群及特殊结构、特别环境适应性、专用人群适应性等等,如形状记忆、测血压、测血糖、测脉搏、测心电图等等。“精”就是精细、精密、精致、精美、精湛,结合时尚、艺术、文化、绿色、健康、环保、品牌等等把产品做精。“优”就是具有优异品质,指标全面、性能优异、离散度小、耐用周期长、安全可靠等等。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其沿线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015年3月28日,历时两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包括了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具体方案,“一带一路”自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月份《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轻纺等行业列为重点对外投资合作行业,并显著提高对外投资的便利性。今年1月份《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做好境外合作重点国家和重点行业布局,引导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境外合作。9月工信部了《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利用好“一带一路”机遇加快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政府也了多份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文件,主要有《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等。可见,“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显见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近四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基本平稳;利润总额不断增加,运行质量较为稳定;固定投资持续增加,且增长率较高,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基本平稳。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指标虽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增速却放缓;特别是出口额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且纺织服装出口额下降水平较高,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随着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产能过剩、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以及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出现新格局等形势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创新能力弱;产业成本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缺乏中高端产品,部分存在产能过剩;品牌建设不足。可见,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从外部环境到自身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机遇
在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1.生产成本降低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国家,GDP水平普遍不高,人工、土地等要素水平较低,例如2014年,越南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980美元,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可见在这些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水电房地产价格都会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另外,国家与地方制定的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也使得产业各项成本降低,如新疆实施的各项补贴政策。
2.缓解过剩产能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产量大,尤其是纺织机械工业,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过剩的纺织服装产能将转移至沿线国家。资料显示,2015年纺织机械对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出口分别增长16.35%、13.88%、17.48%,远高于整体1.87%的负增长率。
3.贸易投资环境改善,物流效率增加
首先,《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并设立了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等为产能合作提供资金支撑,可见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效率会增加。其次,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极大提高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通联系程度,使得物流效率增加。最后,《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创造了沿线国家的良好安全环境,提供了安全保障。
4.加快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将加快产业布局步伐,进行跨区域布局甚至是跨国布局。一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向西转移。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去年放缓7.3%,中部地区17.2%的放缓程度则更大,相反地,新疆投资增长达1.3倍,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率达31.4%,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是明确表示要引导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境外合作;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到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跨国布局的步伐将不断加快。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率为6.1%,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长率为18.2%,是其3倍。
5.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政府与行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海外投资与并购对全球各种优质资源如原料、设计、品牌、市场渠道等进行产业链的垂直延伸,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利用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部分向西部、国外转移腾出来的国内空间与资源,东部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并且鼓励发展生产业,如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服务等。可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也将加快。
6.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虽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GDP水平不高,但将其结合后整体来看,却是不容忽视的市场。65个国家人口总量44亿,GDP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29%,而贸易总量只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可见这些国家市场潜力大,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市场将会更加多元化。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近年增长放缓,2015年对四大出口市场的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9.4%、11.7%。根据表2可知,2015年1-10月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仅对16个国家出口实现增长,而其中不仅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幅也大;从洲际来看,仅对三个洲国家实现了增长,而其中就包括非洲与中东两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显见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对“一带一路“新兴国家呈现较好的态势,对这些地区出口仍能保持增长。
四、结论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虽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但从总体看,其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的提出。利用好这些机遇,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并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参考文献:
[1]秦玉才,周谷平.“一带一路”读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2]张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个利好[N].中国纺织报,2014.11.3.
[3]桩子.自保与突破:中国服装企业大胆“走出去“[J].中国纤检,2015.12.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王茁表示,“这次中国服装协会裤业专业委员会年会及新疆服装产业发展对接会上,来自全国的裤业骨干企业与新疆园区及服装企业进行精准对接,这是支持新疆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具体举措,也是裤业企业开拓市场的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新疆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新疆正在成为全国纺织投资的热点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内地成熟的纺织服装大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王茁指出,在这种背景下,新疆发展裤业是一个比较适宜的选择。
他还表示,“裤业相较服装中的其他类别而言,整个工艺流程、制作方式方法、劳动者操作要求都相对固定,比较成熟。新疆当前技术工人的制作工艺、劳动生产率还达不到内地工人的水平,产业工人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训,很难立刻满足服装行业中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门类生产需求。裤业对工人要求相对简单、规范。我们推荐服装门类中比较成熟规范的裤业率先在新疆实现对接,也是在支持新疆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尝试。”
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国际服装节组委会主办,江苏省服装协会、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江苏服装教育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在江苏服装产业面临转型、更加重视服装人才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各院校的教育家与服装行业的企业家们就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为话题,探讨服装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未来的方向和支撑点。就“面对新形势,传统的服装产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对挑战、整合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如何根据生产要素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实现产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优势;服装产业集群在新形势下如何寻求一种内生性的发展力量,塑造一种创新变局,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寻求产业链的稳健延伸,提升企业与产业在全球市场下的优势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会的教育和实业两大领域的各方精英,将汇聚智慧,共同商讨、交流服装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新合作,使传统的服装产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更加朝气蓬勃,同时促进纺织教育在优化人才培养、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历史的新超越。实业领域的专家就服装教育“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办好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这两个问题,从“如何提高纺织教育质量,如何提升办学理念和实际运作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等多角度,为江苏纺织教育,同时也是为江苏纺织产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积极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纺织服装教育办学,鼓励和支持相关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合作,不断增强院校对服装行业产业的服务能力,以及行业企业对服装教育的支援力度。
雅鹿・中国服装品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雅鹿・中国服装品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将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就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品牌文化及营销传播创新路径、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推动品牌建设的策略及措施等展开讨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服装品牌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顾山-中国内衣产业调整提升高层论坛